功成名就者的最大特点就是立即行动。敢做可以使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限,也可以逼得一个人献出一切,排除所有障碍。不要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行动就是力量。
唯有行动才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十个空洞的幻想也不如一个实际的行动。我们总是在憧憬,有计划而不去执行,以致让拖延成为习惯,其结果只能是一无所有。因此,我们一定要克服拖延的习惯,立即行动起来,做了再说。
烦恼是不敢立即采取行动的借口
烦恼,是一种很复杂的心态。它既反映出人对现实的不满,同时又反映出人对现实的恐惧。烦恼者总生活在没完没了的埋怨声中,希望能走来一位“救世主”般的人物,一下子给他们一个完美的世界。事实上,完美的世界不是靠烦恼得来的,而是靠行动,是靠立即行动来争取的。
烦恼,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你缺乏行动的勇气,没有必胜的信心。成功是不会等待你的,在你烦恼的时候,那些充满信心、用行动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已经有所成就了。而此时你又烦恼了,他们行动太快了,条件太好了,他们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我可能永远也不会成功了,该怎么办啊?
行动是你改变现状的捷径,而一味地烦恼只能消磨你的斗志,动摇你的信心。烦恼是你不敢立即采取行动的借口,是内心恐惧的外化。
行动本身会增强信心,烦恼只会带来恐惧。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行动。
要增加恐惧感的话,只需埋怨、等待、拖延、推托就可以了。
伞兵教练说:“跳伞本身真的很好玩。让人难受的只是‘等待跳伞’的一刹那。在跳伞的人各就各位时,我让他们‘尽快’度过这段时间。曾经不止一次,有人因想‘可能发生的事’太多而晕倒,如果不能鼓励他跳,他就永远当不成伞兵了。跳伞的人拖得愈久愈害怕,就愈没有信心。”
“等待”甚至会折磨各种人,让他们变得神经兮兮。
《时代》杂志曾经报道,美国最有名的新闻播音员爱德华·慕罗先生,在面对麦克风时总是满头大汗,一旦开始播音以后,所有的恐惧就都没有了。许多老牌演员也有这种经验,他们都同意,治疗舞台恐惧症唯一的良药就是“行动”,立刻进入情境就可以解除所有的紧张、恐惧与不安。
一般人应付恐惧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不做”,或是埋怨这,埋怨那,即使最老练的推销员也难免如此。他们为了克服恐惧,往往在客户附近徘徊犹豫,要不然干脆找个地方一杯又一杯地喝咖啡来增加自信与勇气。可这样根本没有效果。
克服恐惧——任何一种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立刻去做”。
你害怕电话访问吗?马上就去打电话,你的恐惧便会一扫而光;万一你仍旧拖拖拉拉,你会愈来愈不想打了。
你是不是不敢做一次全身健康检查?只要你去,所有的疑虑都会消失。你可能什么毛病也没有。万一有,也可以及早发现。如果不去检查的话,你的恐惧会越来越深,直到真正生病为止。
你是不是不敢跟上司讨论问题?马上找他讨论,这样才会发现上司根本没有那么恐怖。建立你的信心,用行动来消除烦恼吧,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要克服恐惧,必须毫不犹豫,立即行动,唯有如此,心中的慌乱方得以平定。行动会使猛狮般的恐惧减缓为蚂蚁般的平静。
十个空洞的幻想也不如一个实际的行动
那些功成名就者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想敢做,敢做可以使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限,也可逼得一个人献出一切,排除所有障碍。敢做使人全速前进而无后顾之忧。凡是能排除所有障碍的人,常常会屡建奇功或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不要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行动就是力量。唯有行动才可以改变你的命运。十个空洞的幻想也不如一个实际的行动。我们总是在憧憬,有计划而不去执行,其结果只能是一无所有。要成功,就一定要敢想,更要敢做!
蒙田曾指出:“那些真正的哲人、圣者,如果他们在探求真理方面很伟大的话,他们在行动上也一定很伟大……”
无论举出什么样的证据和例子,我们都可以看出,哲人、圣者的精神是那样崇高,心灵是那样充实,灵魂是那样高洁,他们就像是知识的海洋……同时,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固守书本,整天苦思冥想,年久月长,形成了爱想象的习惯,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反而会十分被动,因为他们不能适应生活、没有生活能力。善于思考、会做学问是一回事,会生活、会处理实际生活问题又是一回事。
那种认为会读书、有知识就自然会生活、自然是驾驭世事的能手的观点是错误的。许多人静坐书斋,洋洋万言信手拈来,但他们提出来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行不通。书本与生活是有距离的,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人才是有用之人。
思想家们遇事往往先深思熟虑,而实践家遇事总是先试、先干。这两种人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风格真是迥然不同:善于思考的人总是显得优柔寡断,因为他们总是习惯于考虑事情的方方面面、仔细权衡利弊得失、思考问题的前因后果;而那些实践家根本不会这样思考,他们不会从事什么逻辑推理,一旦得出确定结论之后,他们即刻就付诸实施,因此,他们总显得雷厉风行。
看准事后迅速行动,才是最好的成功之法
有人说:“凡事第一个去做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去做的人是庸才,第三个去做的人是蠢才。”但是,我们偏偏看到,有些懒人去争做庸才和蠢才。想成功必须出奇制胜,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经营事业,并且看准后一定要迅速行动。
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有时间观念,决定做一件事情后,行动要迅速,绝不能把今天的事留到明天去做。时间就是金钱,拖延是成功的天敌,行动不敏捷就很难适应现代市场的竞争。
在今天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必须在第一时间,用第一速度,对市场变化做出第一反应。因为有速度才有生存权,没有速度的企业必然会被淘汰。
而要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位置,还必须有“第一速度”,因为大家都在比速度,只能以市场的第一速度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创造消费者资源。产品策划要有第一速度、销售要有第一速度、服务要有第一速度,所有的环节都必须迅速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要以“第一速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个速度可使企业与消费者零距离接触,进而减少营运成本,创造更多的利润。
2002年9月底,正在德国考察的天津市技术改造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从一位德国朋友那里得知,有家“能达普”摩托车厂因倒闭而急于出卖。他们立即向该厂表示,他们准备买下这个厂,但须回国研究后才能确定,一周之内,必有答复。
但同时,印度、伊朗等几个国家的商人也准备购买该厂。所以必须尽快行动。
回国后,天津市政府领导决定全部购买“能达普”厂的设备和技术,并立即通知德方。随即组成专家小组准备赴德进行全面技术考察,商谈购买事宜。就在这时,联系人从德国发来急电:伊朗人抢先一步,已签署了购买“能达普”的合同,合同上规定付款期限为10月24日,如果24日下午3时伊朗汇款不到,合同便失效。
事情有点儿突然,确实没有预料到。天津市领导分析了整个情况后认为,国际贸易竞争中也存在偶然因素,虽然伊朗商人在签订合同方面抢先,但能否付款谁也无法预料。如果伊朗方面逾期付款,他们就还有争取主动的机会。10月22日上午10时,天津市政府做出决定,立即派团出国,从伊朗人手中抢回这个厂。代表团用了11个小时办完了要办15天的出国手续,10月23日飞到了慕尼黑。他们立即与德方联系。10月24日下午3时,当打听到伊朗方面的款项还未到的消息时,立即奔赴“能达普”摩托车厂。中国人的突然出现,令德方人员很吃惊。慕尼黑市债权委员会主管倒闭企业事务的米勒先生面带笑容地接待了中国代表团。他说:“伊朗商人因来不及筹款已提出延期合同的要求。如果你们要购买,请现在就谈判签订合同。”原来,债权委员会已规定,“能达普”的财产必须于10月30日前出售完毕,以保证债权人的利益。如果逾期,将被迫拍卖,就是把全部固定资产拆散零卖,但这不仅会使厂方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使这个有着67年历史的生产名牌产品的厂子化为乌有。他们意识到对方急于出卖的心理,但又不能干闭着眼睛买外国设备的蠢事。经过几个回合的交涉,终于达成了中国专家先进行全面技术考察后再谈判的协议。25日早晨,中国专家来到“能达普”厂,对全厂的设备、机械性能、工艺流程进行全面考察,最终结论是:该厂设备先进,买下全部设备非常合算。25日下午2时整,谈判在中国专家驻地正式举行。经过紧张的讨价还价,在次日凌晨签订了合同。中国专家团以1600万马克(合500多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能达普”的2229台设备和全套技术软件。后来了解到,这个价格比伊朗所要支付的价格低200万马克,比一些竞争对手准备支付的价格低500万马克。
做事就是这样,如果你行动不够迅速,别人就会抢先一步;你想把事情做好,就必须行动迅速,先下手为强,把办事的主动权先握在自己手里。
1875年春的一天,美国实业家亚默尔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里看报纸,一条条的小标题从他的眼中溜过去,当他看到了一条几十个字的时讯“墨西哥可能出现猪瘟”时,他的眼睛突然发出光芒。
他立即想到:如果墨西哥出现猪瘟,一定会从加利福尼亚、得克萨斯州传入美国,一旦这两个州出现猪瘟,肉价就会飞快上涨,因为这两个州是美国肉食生产的主要基地。他的脑子正在运转,手已经抓起了桌子上的电话,问他的家庭医生是不是要去墨西哥旅行。家庭医生一时弄不清什么意思,一头雾水,不知该怎么回答。
亚默尔约医生见了面,并说服了他,请他马上去一趟墨西哥,证实一下那里是不是真的出现了猪瘟。
医生很快证实了墨西哥发生猪瘟的消息,亚默尔立即动用自己的全部资金大量收购佛罗里达州和得克萨斯州的肉牛和生猪,并很快把它们运到了美国东部的几个州。
不出亚默尔所料,瘟疫很快蔓延到了美国西部的几个州。美国政府的有关部门令一切食品都必须从东部的几个州运入西部,亚默尔的肉牛和生猪自然在运送之列。由于美国国内市场肉类产品奇缺,价格猛涨,亚默尔抓住这个时机狠狠地发了一笔大财。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就足足赚了100万美元。
亚摩尔之所以能够赚到这样一大笔钱,就是因为他比别人抢先一步,迅速行动,更好地抓住了商机。
成功者会马上行动,绝不拖延。时间是宝贵的,21世纪打的是速度之战,如果你不抢在别人前面,别人就会把你甩在后面。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行动家,不是空想家;每一个赚钱的人都是实践派,不是理论派。“我决定要养成迅速行动的好习惯。”这是成功人士每天都会告诉自己的话。迅速行动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每一个成功者共有的特质。
宇宙有惯性定律。什么事情你一旦拖延,就总是会拖延,而一旦你开始行动,通常就会一直做到底。所以,只要行动就已成功了一半。行动应该从第一秒开始,而不是第二秒。
只要从早上睁开眼睛那一刻开始,你就迅速行动起来,并一直行动下去。对于每一件事都告诉自己立刻去做,你会发现,你整天都充满着行动力,这样持续三个星期,你就可能养成迅速行动的好习惯了。
所以,请你不要再想了,再想也没有用,去做它吧!任何事情想到就去做!
现在就做!去行动!
拿一张纸写上“快速行动”,贴在你的书桌前、床头、镜子前,你一看到它就会有行动力的!现在就做!
为了养成迅速行动的好习惯,请你大声地告诉自己:“凡事我要快速行动,快速行动!”连续讲10次,立即行动!只有不断地行动,才能帮你成功。行动的人改变了这个世界,行动的人才会在21世纪获得成功!
只有行动才能决定我们的价值
行动与思想同等重要。如果你每天都在想着做什么,却不付诸实际行动,那只能是空想,永远也不会成功。
德谟斯特斯是古希腊的雄辩家,有人问他雄辩之术的首要条件是什么?
他说:“行动。”
第二点呢?“行动。”
第三点呢?“仍然是行动。”
人有两种能力: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往往不是因为思维能力,而是因为行动能力。
我们读过这样一篇古文:“蜀之鄙有二僧。”在四川的偏远地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两人都想到南海去。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
“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穷和尚说:
“我有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多年来就想买船沿着长江而下,现在还没做到呢,你凭什么去?”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去南海的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
穷和尚与富和尚的故事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光说不动是达不到目的的。
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行动才会产生结果。行动是成功的保证。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必然落实到行动上。
拿破仑说:“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则是最聪明又最好。”
成功要有好的心态,成功要有明确的目标,这都没有错,但这只相当于给你的赛车加满了油、弄清了前进的方向和线路,要抵达目的地,还得把车开动起来,并保持足够的动力。永远是你采取了多少行动才让你更成功,而不是你知道多少才让你成功。所有的知识必须化为行动。不管你现在决定做什么事,不管你设定了多少目标,你一定要立刻行动起来。唯有行动才能使你成功。
现在做,马上就做,是一切成功人士必备的品格。
有一篇仅几百字的短文,几乎被译成世界上的所有语言,仅纽约中央车站就将它印了150万份,分送给路人。日俄战争的时候,每一个俄国士兵都带着这篇短文。日军从俄军俘虏身上发现了它,相信这是一件法宝,就把它译成了日文。
于是在日本天皇的命令下,日本政府的每位公务员、军人和老百姓,都拥有了这篇短文。目前,这篇《把信带给加西亚》已被印了亿万份,在全世界广泛流传,这对有史以来的任何作者来说,都是无法打破的纪录。
“在一切有关古巴的事情中,有一个人最让我忘不了。当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跟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写信或打电话给他。但美国总统必须尽快与他合作。
“怎么办呢?
“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那个叫罗文的人拿了信,把它装进一个油质袋子里,封好,吊在胸口,划着一艘小船,四天以后的一个夜里,在古巴上岸,消失于丛林中。接着,在三个星期之后,从古巴岛的那一边出来,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了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说明的,我要强调的重点是:“‘麦金利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没有问题,没有条件,更没有抱怨,只有行动,积极、坚决地行动’!”
“只有行动赋予生命以力量。”罗文为德谟斯特斯、克雷洛夫、拿破仑的话做了最好的注脚。人是自己行为的总和,行动最终体现了人的价值。
据说,在美国一个小城的广场上,塑着一个老人的铜像。他既不是什么名人,也没有任何辉煌的业绩和惊人的举动,他只是该城一个餐馆端菜送水的普通服务员。但他对客人无微不至的服务,令人们永生难忘——他是一个聋子!他一生从没有说过一句表白的话,也没有听过一句赞美之词,他只是凭“行动”二字,使平凡的人生永垂不朽!
“只有你的行动,决定你的价值。”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都是行动的结果
“天上掉馅饼”,这样的想法谁都知道是不切实际的。但生活中偏偏就有一些人终日沉湎于幻想之中,整天做着春秋大梦,认为成功就像馅饼一样有一天也会从天而降落在自己的头上。这样的人不会成功,永远不会。因为这样的人根本不懂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行动。
有个落魄的中年人每隔三两天就到教堂祈祷,而且他的祷告词几乎每次都相同:“上帝啊,请念在我多年来敬畏您的份儿上,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
几天后,他又垂头丧气地回到教堂,同样跪着祈祷:“上帝啊,为何不让我中彩票?我愿意更谦卑地来服侍您,求您让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门。”
又过了几天,他再次出现在教堂,同样重复着他的祈祷词。如此周而复始,不间断地祈求着。
终于有一次,他跪着说:“我的上帝,为何您不垂听我的祈求?让我中彩票吧!只要一次,让我解决所有困难,我愿奉献终身,专心侍奉您……”
就在这时,圣坛上空传来一个洪亮庄严的声音:“我一直在听你的祷告。可是,最起码,老兄你也该先去买一张彩票吧!”
你明白为什么这样的人注定不会成功了吧?光有梦想是不够的,要想成功就必须马上行动!
梦想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则是起跑时的枪声,行动犹如跑者全力的奔驰,只有坚持到最后一秒,方能获得成功的奖赏。
哥伦布还在求学的时候,偶然读到一本毕达哥拉斯的著作,知道地球是圆的,他就牢记在脑子里。经过很长时间的思索和研究后,他大胆地提出,如果地球真是圆的,他便可以经过极短的路程而到达印度了。
自然,许多大学教授和哲学家们都耻笑他的想法。因为,他想向西方行驶而到达东方的印度,岂不是傻人说梦话吗?他们告诉他:地球不是圆的,而是平的,然后又警告道,他要是一直向西航行,他的船将驶到地球的边缘而掉下去……这不是等于走上自杀之途吗?
然而,哥伦布对这个问题很有自信,只可惜他家境贫寒,没有钱让他实现这个冒险的理想。他想从别人那儿得到一点儿钱,助他成功,他一连空等了17年,还是失望。他决定不再等下去,于是启程去见西班牙女皇伊莎贝拉,途中穷得竟以乞讨糊口。
女皇赞赏他的理想,并答应赐给他船只,让他去从事这种冒险的工作。为难的是,水手们都怕死,没人愿意跟随他去,于是哥伦布鼓起勇气跑到海滨,捉住了几位水手,先向他们哀求,接着是劝告,最后用恫吓手段逼迫他们去。另外他又请求女皇释放了狱中的死囚,允许他们如果冒险成功,就可以免罪恢复自由。
一切准备妥当,1492年8月,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开始了一次划时代的航行。刚航行几天,就有两艘船破了,接着又在几百平方公里的海藻中陷入了进退两难的险境。他亲自拨开海藻,船才得以继续航行。在浩瀚无垠的大西洋中航行了六七十天也不见大陆的踪影,水手们都失望了,他们要求返航,否则就要把哥伦布杀死。哥伦布兼用鼓励和高压两种手段,总算说服了船员。也是天无绝人之路,在继续前进中,哥伦布忽然看见有一群飞鸟向西南方向飞去,他立即命令船只改变航向,紧跟这群飞鸟。因为他知道海鸟总是飞向有食物和适于它们生活的地方,所以他料定附近有陆地。哥伦布果然很快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可以想象,如果哥伦布再等下去,必然会一生蹉跎,一事无成,美洲大陆的发现者可能改换他人了,成功的桂冠也永远不会属于哥伦布了。哥伦布最终成了英雄,从美洲带回了大量黄金珠宝,并得到了女皇的奖赏,以新大陆的发现者名垂千古,这一切都是行动的结果。
不仅要“行动”,还要有“信念”
当你大胆冒险、许下承诺、坚持到底、勇敢迈向未知的领域时,你的信念便会因此而增强,也会拥有更多成功的机会。如果你知道如何运用直觉与自信,大可不必把自己逼得太紧,不必承担风险,也不必当牛做马,你依然可以功成名就。可以说,自信会为你带来良机。
有时候我们不相信自己的潜能,因而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许多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走得很辛苦,却仍然无法达到目标。那是因为他们付出的太多,一心只专注于“行动”,却忽略了信念,他们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可以得到内心所求,以致阻碍了成功。许多人只想着“行动”,却忽略了信念,忘记了自己一定可以得到内心所求。
有些人百般尝试,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耗尽了所有精力,把自己逼到无路可走、心力交瘁之后,才开始意识到信念的重要性,情况因而有了转机。屡经挫败之后,他们仍能不懈地努力,终于找到了成功的契机。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说,发明靠的是99%的努力与1%的灵感。发明家在试验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却往往在束手无策、准备放弃时峰回路转,有所突破。爱迪生就是如此。他不停地尝试,表现了他追求成功的决心;他坚持到底,不轻言放弃,用心中的热情点燃了成功的火花。
点燃了热情的火花,就会迸发灵感。
如果你善用成功的秘诀,不必经历太多的挫折,照样可以点燃热情的火花;你不必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照样可以展现追求成功的决心;你不必经历大起大落,照样可以品尝成功的果实。一旦获取成功的秘诀,你就能够从容地完成心愿。
成功地实现你的梦想,一般需要经过意念开发、意念落实、付诸实践和机会创造机会四个阶段。
意念开发
这是主动去寻找机会的意念。偶然的触发会产生意念。例如,牛顿坐在树下读书,苹果掉下来,打在他的身上,触发了他的好奇心,牛顿开始思考:为什么苹果不往天上飞,却往地上掉?这种产生意念的方式是被动的,是在外界产生刺激之后做出的反应。不过,被动的方式不可靠。因为我们不知要等多久,才能碰上不知什么事件去触发我们产生灵感。相反,我们应该主动去寻找意念、创造意念。
意念落实
这是把模糊的意念提炼为清晰、具体可靠的目标、策略和步骤。首先是把模糊的意念变为清晰的意念。这需要清晰地勾画意念的轮廓,进而加进具体细节,使意念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其次,进行形势判断,决定意念是否可靠,或者是否值得施行,值得施行的意念是否还需要修改。然后根据意念提供的蓝图,制定长、短期目标、策略、各种步骤等,以便施行。
付诸实践
开发和落实意念,无非是为了把它付诸实践。例如,某电脑公司开发新型个人电脑,经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做好研究、技术开发、设计等工作后,就要投入生产,推向市场出售。不管意念、设想多么完美,如果不予以施行,借此产生利益,这些意念只是空中楼阁,徒然浪费思考的时间。
机会创造机会
一个机会实现了,常会带来其他机会。因此,在把意念付诸实践的时候,要留意实践过程中在什么地方会出现其他有利条件,以便扩张业务,或实行多元化发展。当然,在付诸实践之前,需先经过意念开发、落实,认为可行,才可以予以实施。
生涯规划对人的成功很重要
成功的秘诀,就是经常看到光明快乐的一面。心动不如行动!生涯规划在一般人印象中都是刻板、很难做到、有压力、不实用、唱高调的……好像只限于文字作业。但是,如果大家愿意以较轻松的心情、实际的方式去学习“生涯规划”,它将可以使生活与生命“同床共枕”而非“同床异梦”,大家是否愿意试试看?
若把社会上的人划分成六等,如金字塔形图案,那么,在尖塔顶端的是成功者,人数最少,却皆为国家、社会最优秀杰出的人士,如企业家、哲学家、政治家,他们可以把经验传承下去,让后人受益;接下来便是成功人士,他们较成功者略逊一筹,但在其专业领域中都有出类拔萃的一面,如很多老艺术家;第三层是为工作而生活的人,他们热爱工作、不计较收入,只为实现理想;第四层是为生活而工作的人,这种人比比皆是。譬如,许多人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工作了三四十年,何以能如此一成不变地工作那么漫长的岁月而不变化?他很可能会告诉你:“没办法,为了生活嘛!”
为了年年调涨的薪资,为了怕换工作不适应,为了一家老小的安定生活,这种人把人生规划的意义全给模糊了。
第五层则是“随便”的人。他们往往没有自己的主见,永远都是随波逐流,在庸庸碌碌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试问,这种人是不是很可悲?“金字塔”最下面一层的人是放弃的人,他们在生活中不断放弃、自甘堕落。最明显的,便是在天桥上、地下通道中伏地行乞的人,每次看到这种人大家都应该很难过,因为他们空有好手好脚却不思振作,只想博得行人的怜悯而施惠,比起那些手足残疾,却还能利用剩余劳力赚取生活费的人,他们是不是太无耻了?
因此,每遇后者,人们应该上前对他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好好地找份工作,用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不知道这样的“婆婆妈妈”收效大不大,但是,真的应该为这种自我放弃的人感到悲哀。
看完6种类型的分析,你觉得自己属于哪一种人?或者你期望自己做哪一种人?只要你愿意向上攀爬,一定可以爬上去,因为社会是公平的。每一个人在人生中都应妥善规划出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别人想要自己做的。先学会把握自己的命运,等到有一天,我们也将成为别人生命中的贵人!
美国有个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Dr.Super曾将人的成长期区分为5个阶段:
第一,0至14岁的可塑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可塑性高,也相当具有依赖性,常以哭闹方式向父母及长辈要求,以便满足需要。事事好奇,喜以冒险探索的心态来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第二,15至24岁的成长期:
在这个年龄阶段,由于自主性强,对父母的依赖性渐渐减少,思想也日渐成熟,是人生当中最好的发展、成长季节。
第三,25至44岁的建立期:
在这段年龄中,忙于建立事业基础、家庭基础、经济基础及感情基础,凡事渐趋于成熟。
第四,45至65岁的维持期:
人生各项大事均已确定,儿女渐趋长大,事业也稳定了,正处于人生的收获季节。
第五、60岁以后的衰退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度过人生无数个**后,身体器官开始老化,病情渐生。这时,对于子女会产生依赖感,希望他们多陪自己,对他们的要求也愈来愈多,在人格的转变上仿佛又回复到第一阶段。所以,许多人都说“老人像小孩”,其实不无道理。
于是,Dr.Super便从人的这样一个循环当中确定,人从出生到死亡是相互依存、相互扶持的。如果把这样的理念结合到人生规划上,那么人生规划就是未来整个生命的布局,5年、10年、20年,甚至退休后的生活,而这一大段过程和周围的人关系密切,不可分离。
企业为什么要聘请你?因为它依赖你的工作能力。你又为什么要到企业去上班?因为你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全靠它来满足。所以,在生涯规划上,我并不鼓励你用刻板的方式去规划,而是要在人际关系的角色上弄得清楚。你必须在整个规划的过程中受到很多人的帮助,而你也必须去帮助很多人,这样的规划才具有价值、意义。
许多企业家都曾表示,说他们10年、20年后最想当的是慈善家。但是,当10年甚至是20年过去后,可以肯定,他们可能还只是个商人,而非慈善家。所以,当你规划了一个生命中最想达到的目标时,希望你现在做的事都是和那个目标有关系的而不只是假设,或虚构一幅10年、20年后的美丽图案,却迟迟没有动手去做。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四十几岁的中年男子,二十多岁进入一家银行时,因薪水不错,所以很满意;但到工作进入第3年时,不免也因固定的事务性工作而缺乏弹性,有换跑道的念头。偏巧这时他结婚了,开始有经济压力。
于是他便想:“换工作后未必能有这么好的待遇,还是忍忍吧,等几年再走也不迟。”
过了两年后,老婆生孩子了,家庭的开销更大了。他又告诉自己:“再熬几年吧,等孩子大了,那时我再离开吧!”
过了10年,他的孩子是大了,但学费的压力随之而来。这时,他只好安慰自己说:“没关系,生活嘛,等我退休了,一切都会好转的,为了这个家,反正我已没指望了,所有梦想也被摧毁殆尽;但是,等我退休后,起码我可以不再为工作烦心,我也可以带太太去各地走一走,说不定那时还有余力换栋好一点儿的房子。”
等他快退休了,有一天逛商场,看到一套很喜欢的西装,想买,但一看标价,哇,要6000元。想想:“唉,反正家里还有两套西装,算了,退休后何必穿那么漂亮。”继续逛下去,又看到一件纯羊毛背心很喜欢,但是,售价要4300元。他随即念头一转:“冬天还能冷几天?两个月很快就过去了,何必浪费呢?”
这个故事的结局用不着再描述了,想想就应该知道。许多空怀抱负的年轻人一心期望自己的未来能功成名就、当大老板,甚至轰轰烈烈地创出一番丰功伟业。但是,只有活在现在,去做现在就能做的事,才能如愿以偿。如果你只是个胸怀大志却无法立即去规划的人,那么,理想也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而已。
画大饼式的空谈,有什么用?
成功在于敢想,更在于你的行动
一个具有崇高生活理想和奋斗目标的人,毫无疑问会比一个根本没有目标的人更有作为和成就。中国古人早就说过:“取法上者得乎中,取法中者得乎下,取法下者得乎无。”西方也有这样一句谚语:“想扯住金制长袍的人,或许可能得到一只金袖子。”
从前有两个人,他们都想到远方去,一个人想到日本,一个人想到美洲。
他们同时从蓬莱出海,结果两人都没有到达目的地。但想到美洲去的人到达了日本,而想到日本去的人只到了朝鲜半岛。
那些志向远大、敢于想象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必定是远远超出起点的;一个理想高、目标大的人,即使最后没有实现最终的理想和目标,但其实际达到的目标,也要比理想低、目标小的人最终达到的目标还大。
因此,任何人要想获得成功,首先必须敢想才行,也就是要敢于想象自己的未来,把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提升起来,而不要退缩在一个蹩脚的、狭小的角落。
可以肯定地说,卓越的人生都是崇高理想的产物。不过,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只敢想而不敢做或不愿做的人,也不会拥有成功的。
有个人曾经问著名的思想家布莱克:“您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多思多想!”布莱克回答。
这个人如获至宝般地回到家中,开始整天躺在**,望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按照布莱克的指点进入“多思多想”的状态。
一个月后,那个人的妻子找到布莱克,愁眉苦脸地说道:“求您去看看我的丈夫吧,他从您这儿回去以后,就像中了魔一样,整天躺在**痴心妄想!”
布莱克赶去一看,只见那个人已经变得骨瘦如柴。他拼命挣扎着爬起来,对布莱克说:“我最近一直都在思考,甚至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您看我离伟大的思想家还有多远?”
“你每天只想不做,那你都思考了些什么呢?”布莱克先生缓缓地问道。
那人回答说:“想的东西实在太多,我感觉脑子里都已经装不下了。”
“哦!我大概忘了提醒你一点:只想不做的人只能产生思想垃圾。虽成功放了一把梯子,但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是永远爬不上去的。”接着,布莱克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位满脑子都是智慧的教授和一位文盲相邻而居。尽管两人地位悬殊,知识、性格更是有着天渊之别,可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如何尽快发财致富。
每天,教授都跷着二郎腿在那里大谈特谈他的“致富经”,文盲则在旁边虔诚地洗耳恭听。他非常钦佩教授的学识和智慧,并且按照教授的致富设想去付诸行动。
几年后,文盲真的成了一位货真价实的百万富翁。而那位教授呢?他依然是囊空如洗,还在那里每天空谈他的致富理论。就像人们说的那样,“教授教授,越教越瘦”了。
成功在于敢想,更在于行动。其实,相对于付诸行动来说,制定目标倒是更容易些。许多人都为自己制定了人生目标,从这一点来说,似乎人人都像一个战略家。但是,相当多的人制定了目标之后却没有落实下去,不敢采取行动,结果到头来仍是一事无成。敢想和敢做,是促使人走向成功的一对孪生兄弟,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