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主动的人不会为拖延找借口(1 / 1)

一些人总是拖延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主动的精神,遇上事情总是喜欢消极等待。他们不知道生命在于运动,成功在于行动,最怕是一动不动。如果你放弃了主动,就意味着你不仅仅拖延了一件事,而且很有可能放弃了辉煌的未来,因为你可以放弃主动一件事,紧接着你就可能会拖延两件、三件、一百件事。

敢为就是要告诫自己去做事、敢做事

生活总是在不断变化,也总是在向前、向进步的方面转化。作为社会中的人,不可能整天面对一成不变的事情。做企业要面对市场的变化,做学问要面对知识的更新,做管理要面对人事的变动。对于这些变化,如果我们没有敢为的心态是不行的。没有敢为的心态,就会害怕变化、害怕未知,就会使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事业越来越糟糕。

有了敢为的心态,才会使我们成为一个挑战者,愿意尝试新事物,愿意接触陌生人、做陌生事,探索未知领域。我们有了这样的心态,就不会太安于现状,也不会留恋过去,不会让知足与惰性主导自己的行为。很多不敢为的人就有满足现在、留恋过去的心态,总喜欢对目前所取得的一点小小的成就沾沾自喜,对过去一些微不足道的所谓成功津津乐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常规中度过一生,无所作为。

看看我们身边的人,不敢为的人是大多数。他们之中不乏才华横溢者,也不乏具有真知灼见者,可事实上他们都一事无成。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原来就是这样的人吗?不是的。我们谁都是天才,包括你,也包括我,这句话绝对没有错。

可是你我从小到大,一直都很普通,既没有震惊世界的举动,也没有拥有亿万家财,甚至连生存都是个问题。我们的现状与天才相差甚远,但是这与我们是否是天才无关,因为我们一直不想做事,也不敢做事,所以就不得不去平庸了。我们现在习惯过着几乎一成不变的生活——上班、回家、上班,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就算是对此感到不满,也只能在酒桌上借着酒劲儿发发牢骚,第二天仍旧重复今天的日子。

回想一下,我们为什么如此平庸?我们真正想做过一件事情吗?即使想过,去做了吗?从骨子里,我们就没有觉醒过,告诫自己要去做事、要敢做事。

我们仿佛听命于一只无形大手的操纵,一生中只在几条胡同里钻来钻去。没有敢为的心态,自然没有敢为的习惯。而当遇到有困难、有风险的事情时不敢面对,所以现在连我们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到底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自然不敢做什么。这样就形成了我们懦弱的性格。

而那些大有作为的人恰恰与我们相反,他们敢于放弃、敢于挑战、敢于冒险,成功自然要属于他们这样的人。

关于敢为的心态和敢为型性格,先人早已一语道破。许多天才因缺乏敢为的心态而在这世界上消失。每天默默无闻的人们被送入坟墓,他们由于胆怯,从未尝试着努力过;他们若能接受诱导而起步,就极有可能功成名就。

成功者总在做事

成功者总在做事,失败者总在许愿。如果一个人认真地考虑过他所负担的责任,那么,他会立即采取行动。

有的人养成了拖延的习惯,却常常用一些漂亮的言辞来掩盖。说什么“我正在分析”,可是无数个月过去了,他们还在分析。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受到某种被称为“分析麻痹”的病毒的侵蚀,他们在拖延的泥沼里越陷越深,永远也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在拖延时是以“我正在准备”做掩护的,可一个月过去了,他们仍然在“准备”,好多个月过去了,还没有准备充分。他们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他们正在受到某种被称为“借口”

的病毒的侵蚀,而不断为自己寻找借口。

有一首著名的诗是这样写的:

“他在月亮下睡觉,

他在太阳下取暖,

他总是说要去做什么,

但什么也没做就死了。”

这就像我们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我们对自己说,当我成为一个大男孩的时候,我会做这做那,我会很快乐;而当我们成为一个大男孩之后,我们又说,等我读完大学之后,我会做这做那,我会很快乐;当我们读完大学之后,我们又说,等我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时候,我会做这做那,我会很快乐;当我们找到第一份工作之后,我们又会说,当我结婚的时候,我会做这做那,我会得到快乐;当我们结婚的时候,我们又会说,当孩子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我会做这做那,并得到快乐;当孩子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我们又说,当我退休的时候,我会做这做那,并得到快乐。而当我们退休的时候,真正步入了晚年,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看到生活已经从我们的眼前走过去了。

什么是时间?我们在哪里?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是:时间是现在,我们在这里。“让我们充分利用此时此刻”。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去计划未来,相反,这正意味着我们需要计划未来。如果我们最大限度地利用此时此刻,善用现在,那么我们就是在自动地播种未来的种子,难道不是吗?

生活中最可悲的话语莫过于“它本来可以这样的”。生命不会开玩笑,从来不会使用虚拟语气的说法。我们之所以会把问题搁置在一旁,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还没有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也是我们后来后悔的时候痛苦不堪的原因。

个人的行动是我们唯一可以有能力支配的东西,这些行动的综合体不仅成了我们的习惯,而且也成了我们的性格。研究、准备是必要的,但总也走不出这种状态和过程则是不对的,许多机会稍纵即逝,时势也总在发生变化,不会静态地等待着我们准备得十全十美、完全到位。

我们常常会羡慕那些一大早就起床晨跑的人,为什么他们可以如此?其实,自律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自律是一种意志力训练下的产物,当意志力能够战胜本能的欲望时,自然就可以起个大早去晨跑,而不是继续躺在**赖床了。

可将自律视为一种游戏。例如,游戏规则可以定为:若每天早上闹钟响了五分钟后,你还是没起床的话,就必须马上去冲下冷水来惩罚自己。不过,如果能够持续两三个星期准时早起而不中断的话,那么,让所有的见证人请吃大餐作为奖励吧!同样,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方式应用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来增强自己的自律能力。

不要以失败作为借口,要知道,自律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方可成功。同时,自律也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唯有经过不断地努力,再加上一点耐心,我们才可能逐渐地养成自律的好习惯,进而向自己的人生目标前进。

既然选定了目标,那就毫不犹豫地走下去吧!这样你才不会后悔,才会发现生命原来如此美好。

现在就做,那么我们将在顶峰相会

释迦牟尼曾有一番颇具启示性的话,说世界上有四种马,第一种马是看到主人的鞭子就立刻飞奔出去的骏马;第二种马是看到了别的马被鞭打,就立刻快步奔跑的良马;第三种是要等到自己受了鞭打才开始跑的凡马;第四种是非要受到严厉的鞭打才开始走的驽马。同样,世界上也有四种人,第一种人早早地看到别人陷入老、病、死的痛苦中就立刻心生警惕;第二种人要等到老、病、死离自己不远时才会心生警惕;第三种人必须是自己的近亲陷入老、病、死的痛苦才知道警惕;第四种人是非要自己亲身感到了老、病、死的痛苦才会悔不当初。

我们可以由这个比喻发挥一下,说遇到问题时,世界上有这样四种人:第一种是有问题今天解决的人;第二种是有问题等待明天解决的人;第三种是一味发愁,今天、明天都难以解决问题的人;第四种是等问题已造成恶果后再也难以解决的人。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里,把握时机,当机立断,比一天开几次会议来得实际。虽然综合众人的意见会给你带来相当的安全感,但众人参与的计划,并不一定是成功的计划。与其浪费时间在空谈,不如看准机会,发挥决断能力,这比起其他崇尚空谈的公司来,你会快人一步。

任何交易,如果过于谨慎,反而会错失良机。进行计划时,达到及格的标准就可着手进行。如果事事追求完美,反而会畏缩,以致计划无法实行。

然而,许多人往往耽于空想,总是“夜里想了千条路,白天还照老路行”。

成功者喜欢说:“你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创意了吗?如果有,现在就去做!”

不过,虽说可行的创意的确很重要,高明的创意是成功的先导,但是光有创意还不够,还必须立即行动,去实施这一创意。高明的创意也只有在实施后才有价值。

每天都有几千人把自己辛苦得来的新构想取消或埋葬掉,因为他们不敢执行。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这些构想又会回来折磨他们。

拿破仑·希尔认为,天下最悲哀的一句话就是:“我当时真应该那么做,却没有那么做。”每天都可以听到有人说:“如果我前几年就开始做那笔生意,早就发财啦!”“我早就料到了,我好后悔当时没有做!”一个好创意如果胎死腹中,真的会叫人叹息不已,永远不能释怀。如果当时果断施行,也许会给人带来无限的满足。

到美国华盛顿观光的游客总不免要到华盛顿纪念碑一游。不过,纪念碑处游客如织,导游大概会告诉游客,排队等乘电梯上纪念碑要两个钟头,但是他还会加上一句:“如果你愿意爬楼梯,那么,你一秒钟也不必等。”

仔细想想,这句话说得多么有哲理!不止观览华盛顿纪念碑如此,人生之旅又何尝不是!说得更精确一点儿,通往人生顶峰的电梯不只是客满而已,它已经出故障了,而且永远都修不好,每一个想要往上爬的人都必须老老实实地爬楼梯。只要你愿意爬楼梯,一步又一步,那么我们将在顶峰相会。

现在就准备好,立即出发!

奖赏都是给那些比别人干得多的人

布隆伯格认为,仅仅喜爱自己的公司和行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每天的每一分钟都沉迷于此”。

1966年的华尔街不像现在这样公事公办、缺乏人情味儿,现在一个人一年换6次工作都很常见。那时的人并不跳来跳去,人们不仅仅以他们的雇主为标志,而在言谈举止中也具有各自公司的特征,无论是傲慢、高贵,还是谈笑风生、显得友好;公司反过来也是它的职员性格的综合。

从布隆伯格被所罗门公司录用的那一刻起,他就认为自己是一个“所罗门人”

了。许多大公司贪求与众不同的门第、风格、语音和常春藤联校的教育背景,而所罗门更看重业绩,鼓励实干,容忍异议,对博士生和中学辍学生一视同仁,布隆伯格感到很适应,他觉得那是他的地方。那时的职员都接受雇主的保护,这是因为,在那时的华尔街,重要的是组织而不是个人。他们从来不用第一人称单数。

开始的时候,布隆伯格认为:如果你能进入一个投资公司——对不是创始家族的继承人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你会把它看成是终生的职业。你会一直干下去,最终成为一名合伙人,然后在年纪很大时死在一次商务会议当中。你可能不喜欢所有的合作者或是合伙人,但成功“既是大家的,又是自己的”。他们的成功有助于巩固你的成功,你的业绩也支持了他们。当这一重要原则在70年代被忘记的时候,被称作“华尔街”的这个整体四分五裂了。查尔斯·达尔文已经告诉我们将发生什么:像大自然要求的那样适者生存,但是许多优秀的和有价值的生物在此过程中消亡了。

布隆伯格每天上班很早,除了老板比利·所罗门外,比其他人都早。如果比利要借个火儿或是谈体育比赛,因为只有布隆伯格在交易室,所以比利就跟他聊。

布隆伯格26岁时成了高级合伙人的好朋友。除了高级主管约翰·古弗兰德,布隆伯格常是下班最晚的。如果约翰需要有人给大客户们打个工作电话,或是听他抱怨那些已经回家的人,只有布隆伯格在他身边。布隆伯格可以不花钱搭他的车回家——他可是公司里的二号人物。

布隆伯格认识到:“使自己无所不在并不是个苦差事——我喜欢这么做。当然了,跟那些掌权的人保持一种亲密的工作关系也不大可能有损我的事业,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其他人不这么做。”

一个夏天,他在研究生院为马萨诸塞州剑桥镇哈佛广场的一个小房地产公司工作,他依旧是早来晚走的。学生们到城里来就是为了找一个9月份可以搬进去的地方,他们总是很急的,想尽快回去度假。

布隆伯格早晨6点30分去上班。到7点30分或8点的时候,所有来剑桥租房的人已经开始给他们公司打电话,跟接电话的人定好看房时间了。他当然就是唯一来这么早接电话的人——其他人在9点30分才开始工作。于是,每天当一个接一个的人进办公室找布隆伯格先生时,他们坐在那里感到很奇怪。

布隆伯格说:“你永远不可能完全控制你身在何处。但是你却能控制自己工作的勤奋程度,我从未见过,有人可以不努力就取得成功。你工作得越多,你做得就越好,就是那么简单。我总是比其他人做得多。”

当然,布隆伯格并没有因为工作而影响了自己的生活。他说:“我不记得曾因工作太紧张或我太专注于工作而耽误了晚上或周末的娱乐。我跟女孩们约会,我去滑雪、跑步和参加的聚会比别人都多。我只是保证12个小时投入工作,每天如此。你努力得越多,你就拥有越多的生活。”

那么,无论你的想法是什么,你必须比其他人干得更多——如果你把工作当作一种乐趣,那它就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多干总能取得更大成就,同时你也会有更多乐趣,你也会因为得到了奖励而想干得更多。布隆伯格说:“我永远热爱我的工作并投入更多的时间,这有助于我的成功。我真为那些不喜欢自己工作的人感到惋惜。他们在工作中挣扎,那么不快活,最终业绩很少,使得他们更不喜欢他们的职业了。在这短短的一生中有很多令我愉快的事情可做,平日不早起就干不过来。”

奖赏几乎都是给那些比别人干得多的人。你得早来晚走,边办公边吃饭,晚上和周末还要把工作带回家。

你投入时间并不能保证你就会成功,但如果你不投入时间,结果就可想而知。敢做才会成功,人们要一砖一瓦地建造起自己的城堡,应深知水滴石穿的道理,只要持之以恒,什么都可以做到。

这个世上,最害怕丧失的就是勇气

人生中,许多障碍似乎很吓人,仿佛此路不通,但是,只要你有勇气试一试搬掉它,它就乖乖地滚到一边去了。可惜,有无数的人,在这种时候没有试一试的勇气,结果最后只能走上了平庸之路。

有个人原先在一个挂靠单位上班,后来被精减下岗了。他对于下岗倒没有什么想不开的,知道再在这个半死不活的单位待下去也是没有多大出息的,于是他决定自己创业了。

起初,他计划开一个饭店。他觉得自己家乡的风味小吃一定能在这个城市里叫响。他征求了一位朋友的意见,朋友大吃一惊地告诉他:“你也不到街上看看,那关门的饭店有多少,可不要赔了血本啊!”他回来想了一个晚上,还是觉得朋友说的对,就放弃了开饭店的念头。

第二天,他来到街上,走进服装批发市场,看到那里挺红火的,便找着一个熟人,问问行情和买卖咋样,结果发现有赚头,心中一动,赶忙回家跟老婆商量。老婆也拿不准主意,就打了个电话,把老丈人请到家里商量这个事。他们两口子觉得老丈人在国营商场干了一辈子,应该能拿准这件事。谁知老丈人听了女婿的打算却连连摇头:“还是不要冒险的好,虽然目前有赚头,但是你刚开始经商,一个不小心,就栽得起不来了。”

就这样,半年过去了,这个人起了许多许多的念头,最后都没有实行。整天没事干,心里自然丧气,觉得天底下似乎就他是最无用的人了。

最后,他灰溜溜地去拜访一个老同学,希望在他的集团公司下混碗饭吃。那位董事长看着自己的老同学落魄到这个地步,连忙答应。不过,老同学同时还给了他一个关系到他命运的忠告:“老同学,你缺少的不是聪明才智,而是一种信念,一种试一试的勇气。我敢说,如果你敢于一试,将来的成就绝对不在我之下。”

后来,他在这位老同学的帮助下,开办了一个小公司,专门经销一种建筑上用的防露剂。由于尽心竭力地经营,居然在短短的三年时间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而且还使自己的公司达到了产供销一条龙的规模,企业效益连年上升,到如今已经是百万富翁了。

一个人的信念,绝对可以影响他的人生。我们来到这个世上,最害怕丧失的是勇气,一种面临机遇时敢于试一试的勇气。如果丧失了勇气,那就丧失了人生中许多美丽的风光和机遇。

想到,就要去做到

想和做是有差别的,别人做和自己做也是有差别的,而主动做和被迫做同样是有差别的。

有两个年轻人甲和乙,他们来到了一片空地上。甲在地上画了一个圆圈,嘴里说着:“我要在这里种树。”乙并没有像甲那样说他要种树,而是拿来一把铁锨开始在地上刨坑。“我要在这里种树!”“我要在这里种树!”……甲继续在地上画圆圈。此时的乙正在把树苗放在树坑里。

“我要在这里种树!”“我要在这里种树!”“我要在这里种树!”……甲还在地上无休止地画着圆圈。这时,乙提来水浇灌着已经发芽的小树。

“我要在这里种树!”“我要在这里种树!”“我要在这里种树!”“我要在这里种树!”……在地上画满了大大小小圆圈的甲终于累的晕倒在地上,猛一抬头却发现乙的大树已经枝繁叶茂,而此刻的乙正在树下悠闲地乘凉。甲回头看着自己画下的满地的圆圈,不禁低下了头去。

纵观古今很多的成功人士,他们都是在经过努力行动之后而有所成就的,就像乙君。但世上也不乏像甲君式的空想的人,然而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失败。

人们总是想得快,做得慢;总是想得多,做得少;总是想得很好,做得很差。所以,理想总是和现实有差距,行动总是远远滞后于思想。为什么做得很慢?因为总是在想做得很好。为什么做得很少?因为没有去想做得很快。为什么做得很差?因为律己不严。

再看我们身边的一些人,有的人成了企业家,有的人成了政府要员,然而有的人则成了无所事事的流浪汉。他们是同学校友,在步入社会的初期,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然而今天的他们却有了如此大的差别。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成功者聪明,也不是因为无所事事者太笨,只是在于他们有没有去认真地做一件事。

凡事都有一个想和做的过程,不管你的想法有多好,不管你的理想有多高,如果不去做,如果不为理想去干些实际性的工作,那就只能停留在原地。

想是一回事,而做又是另一回事。成功的人与失败的人的区别在于:成功的人敢想敢做,失败的人只想不做甚至不想不做。

俗话讲:“是骡子是马,要遛遛看。”凡事常常是“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为什么呢?因为想和做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不做便不可跨越。

香港录像带大王颜炳焕个人资产逾6亿港元,自认半生奋斗得益于“勇于尝试”。颜炳焕于1951年生于福建农村,1960年随家人来到香港。

颜炳焕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小生意人,他受家族营商气氛感染,中学未毕业已跃跃欲试要做生意。他回忆当年的情形时说:“那时根本不知道生意是什么,只有一股年轻人的盲目冲动。1968年中学毕业后,也不考虑升学,便急忙干自己朝思暮想的猪皮买卖。那时,真的是异想天开,想把猪皮、虾片等打入菲律宾市场,由于根本不了解市场需要,很快便一败涂地。”痛定思痛,颜炳焕想着还是先见见世面为妙,于是应聘去做电子计算机推销员,这段生涯给了他极大启发:

“那时,推销员没有底薪,实行的是佣金制度。我每天拿着几台计算机样本,坐电梯到商业大厦的顶楼,然后逐层而下,逐户拍门推销。永远不能预知那天有没有生意,只知不拍门便没有生意,而拍门则要不怕碰钉子,这令我养成勇于尝试及不怕失败的心理。”干了半年后,他返回父亲的贸易公司打工,负责订购汽车零件,因为常要往外国跑,使他眼界大开。他发现东南亚翻版录音带十分流行,而香港则是全世界廉价录音带的最大产地。他立即转做录音带贸易,一下接了新加坡10万盒录音带的订单。不料,却因品质不合规格而被全部退货,颜炳焕受到深刻教训。1977年,他自己设厂生产录音带,向美国和马来西亚出口,但干了几年发觉生产廉价录音带难以大发,遂于1981年迁厂福建,交给亲戚打理.自己则猛跑欧美国家,钻研录音带市场。1982年,他说服家族筹借300万港元,给他设厂生产录音带,并得到日本VHS录像带的特许生产权,因顺应了消费者追求高质产品的形势,一举打开销路,生意飞速发展,1985年营业额为2100万港元,1986年达4600万港元。

随后,他又赴英国北部、马来西亚设厂,据他说:“英国及马来西亚政府均鼓励外资的高科技投资,除提供厂房及税务优惠外,当地银行也乐意支持,是难得的拓展机会,而且产品标明在英国制造,更易打入欧洲市场。马来西亚的产品则可享有美国普及特惠关税优待。”1989年,其公司成为上市公司;1990年投资5亿港元收购讯科国际,业务拓至电视机生产;同年,他荣获1990年“香港青年工业家奖”。

生活中,我们不能因为想和做的差距而不去实现理想。事实上,事情一次做不好,尽可来两次、三次乃至百次、千次,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结果总会渐渐接近理想境界的。人类之前有许多不可思议的梦想、幻想,许多年后的今天不也变成现实了吗?人类在数千年以前想像鸟一样自由地飞翔,也有很多人亲身尝试过,为此付出生命的也不在少数,如今这一梦想不是早就实现了吗?当初,人类想象着火星的神奇,编写了许多与火星相关的幻想故事,如今不会有人怀疑,人类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登上火星。所以,想到了,就要努力去做到。

借口会拖延我们的行动,让我们一事无成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借口。借口在我们的耳畔响起,告诉我们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它们好像是“理智的声音”“合情合理的解释”,冠冕而堂皇。上班迟到了,会有“手表停了”“路上堵车”“今天家里事太多”等诸多的借口;业务拓展不开、工作无业绩,会有“政策不好”“制度不行”或“我已经尽力了”等借口。任务没完成有借口,事情做砸了又有借口,只要有心去找,借口随处都存在。

做不好一件事情,完不成一项任务,有成千上万条借口在那儿声援你、响应你、支持你,抱怨、推诿、迁怒、愤世嫉俗成了最好的解脱。借口就是一台掩饰弱点、推卸责任的“万能器”,就是一块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有多少人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寻找借口唯一的好处,就是把属于自己的过失掩饰过去,把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推向他人或社会。这样的人,在企业中永远不会成为称职的职工,更不可能成为企业当中可以被信任的员工,在社会上也不是大家可信赖和尊重的人。这样的人,注定一生只能是一事无成的失败者。

在一个艳阳天,刚出生的小鸭子望着天空中潇洒翱翔的天鹅,心里羡慕极了。

一次,它漫无目的地溜达,看见一只知更鸟正悠闲地蹲在树枝上。

“我希望我也能跟它一样蹲在高高的树上。”小鸭自言自语道,“可惜,我没有它那样坚硬有力的爪。”

小鸭自卑了,低着头继续往前走。它看见一只小兔跃过草地。

“我希望我也能跟你一样跳得那么快、那么远。”小鸭羡慕地说。

“你?你有像我一样强健灵活的腿吗?别做梦了!”小兔鄙夷道。

“没有。”小鸭自卑极了,悲哀地想,“谁都比我强,谁都看不起我。”

小鸭叹了一口气,继续往前走,来到一条河边。小兔子也走到了河边,但它止步了,因为河太宽,跳不过去。一只大白鹅在河里游泳。

“我希望我也能跟你一样在水里游泳,可惜河水太凉,会感冒的;河水太急,会被冲走的。”小鸭忧虑地对大白鹅说。

“孩子,下来试试吧!”大白鹅鼓励道。

小鸭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它发现河水很凉爽,并不冷。它还发现她那双平平的、有蹼的脚掌,正是用来划水的,河水居然没能把它冲走。看着小鸭子悠然快活的样子,小兔子羡慕极了。

其实,世上本无难事,是人们编织的各种借口让它们看起来格外艰难。借口摧毁了许多人的意志,使他们一生碌碌无为。

借口有两种:外来的和内部的。外来的借口往往夸大客观困难,像小鸭子夸大了自己想象中的外部威胁——河水一样;内部的借口往往无视自身潜力,像小鸭子忽视了自己尚待开发的内部优势——鸭掌一样。

美国成功学家格兰特纳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机会!一个人对待生活、工作的态度是决定他能否做好事情的关键。

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心态,这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在工作中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遇到的问题开脱,并且养成了习惯,这是很危险的。”

借口实质是推卸责任。在责任和借口之间,选择责任还是选择借口,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最终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行动力。遇到了问题,特别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可能让你懊恼万分。这时候,有一个基本原则应该坚持,那就是永远不放弃,永远不为自己找借口。

与其被动地等待,不如主动地出击

古时候,有两个朋友,相伴一起去遥远的地方寻找人生的幸福和快乐,一路上风餐露宿,在即将到达目标的时候,眼前却出现了一片风急浪高的大海,而海的另一岸就是幸福和快乐的天堂。关于如何到海的另一岸,两个人产生了分歧:一个建议采伐附近的树木做一条木船渡过海去,另一个则认为无论哪种办法都不可能渡过这片海洋,与其自寻烦恼,不如等这海流干了,再轻轻松松地走过去。

于是,建议制船的人每天砍伐树木,辛苦而积极地制造船只,并努力学会了游泳;而另一个每天躺着休息,休息够了就到海边观察海水流干了没有。直到有一天,建议制船的人已经制好船准备扬帆出海的时候,另一个人还在讥笑他愚蠢的做法。

造船的那个人并没有生气,临走前只对他的朋友说了一句话:“去做每一件事不一定都能成功,但不去做则一定没有机会成功!”那个人竟然能想到躺到海水流干了再过海,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可惜的是,海水不可能流干的,那么他的这个不错的想法是注定不会实现的。大海终究是不会干枯掉,而那位造船的朋友经过一番风浪最终到达了彼岸,这两个人后来在这海的两岸边定居了下来,也都有了子孙后代。海的一边叫幸福和快乐的世界,生活着一群我们称为勤奋和勇敢的人,海的另一边叫失败和失落的原地,生活着一群我们称为懒惰和懦弱的人。

从故事中我们体会到:不积极主动的人,只能在原地踏步,不会等到成功的到来。

在古老的西方有一位哲人叫苏格拉底,有一天他对弟子说,经过几十年的修炼自己练就了“移山大法”,明天早上要表演移山,把广场对面的那座大山移过来。

消息一传出,第二天来了众多观看表演的人,只见苏格拉底口中念念有词,对着那座大山喊:“山,过来!山,过来!”半晌,他问周围的人群,你们看山有没有过来?这个时候人们开始窃窃私语,有人说好像转过来了一点点,也有人说好像没有过来。看到大家众说纷纭,苏格拉底又开始念念有词,继续高喊:

“山过来,山过来……”可是过了很久,山还是没有过来。渐渐地已经有人开始离开,苏格拉底没有理会那些离去的人,继续在那高喊:“山过来,山过来,山过来……”等到嗓子也喊哑了,山还是没有过来。于是,他用嘶哑的嗓子问已经为数不多的人:“山有没有过来?”这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异口同声地告诉他:

“山没有过来!”听罢,苏格拉底说:“我再做最后一次努力!”只见他边高喊“山过来,山过来,”边朝山的那个方向走过去,人们也不知不觉地随着苏格拉底来到了山脚下,最后苏格拉底又问:“诸位,你们看看山有没有过来?”此时,人群突然变得鸦雀无声。苏格拉底用嘶哑的嗓音说:“诸位,你们都看见了,我修炼了几十年,用了这么长的时间和精力在这里高喊‘山过来’,可是山都没过来。怎么办?那就只好我过去了。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这就是我几十年练就的‘山大法精髓’。”

其实,这个故事是在告诉我们:被动地去做事,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主动地去做事,才是最好的方式,才能有成功的机会。

不做境遇的牺牲品,要成为它的主人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西西弗斯的故事。西西弗斯因为在天庭犯了法,被天神惩罚,降到人世间来受苦。对他的惩罚是:要推一块石头上山。每天,西西弗斯都费了很大的劲把那块石头推到山顶,然后回家休息。可是,在他休息时,石头又会自动地滚下来。于是,西西弗斯又要把那块石头往山上推。就这样,西西弗斯所面临的是永无止境的失败。天神要惩罚西西弗斯的,也就是折磨他的心灵,使他在“永无止境的失败”命运中受苦受难。可是,西西弗斯不肯认命。每次,在他推石头上山时,天神都打击他,用失败去折磨他。西西弗斯不肯在成功和失败的圈套中被困住,他在面对绝对注定的失败时,表现出明知失败也决不屈服的抗争意志。天神因为无法再惩罚西西弗斯,就放他回了天庭。

西西弗斯的命运可以解释我们一生中所遭遇的许多事情,其中最关键的是:

生活中的困难都是有“奴性”的,如果你凭自己的努力战胜了它,你便是它的主人,否则你将永远是它的奴隶。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名记者问美国副总统威尔逊:“贫穷是什么滋味?”这位副总统向记者讲述了一段他自己的故事。

“什么也没有时是什么滋味?我在10岁时就离开了家,当了11年的学徒工,每年可以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最后,在11年的艰辛工作之后,我得到了1头牛和6只绵羊作为报酬。我把它们换成了84美元。从出生一直到21岁那年为止,我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一美元,每一分钱都要经过精心算计。我完全知道拖着疲惫的脚步在漫无尽头的盘山路上行走是什么样的痛苦感觉,我不得不请求我的同伴们丢下我先走。在我21岁生日之后的第一个月,我带着一批人马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里,去采伐那里的大圆木。每天,我都是在天际的第一抹曙光出现之前起床,然后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天黑后星星探出头来为止。在夜以继日地辛劳努力一个月之后,我获得了个美元的报酬。当时在我看来这可真是一个大数目啊!每一美元在我眼里都跟今天晚上那又大又圆、银光四溢的月亮一样。”

在这样的困境中,威尔逊先生下决心,不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深刻地理解闲暇时光的价值。他像抓住黄金一样紧紧地抓住了零星的时间,不让一分一秒无所作为地从指缝间流走。

在他21岁之前,他已经设法读了一千多本好书——想想看,对于一个农场里的孩子来说,这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啊!

顺境固然好,它可以让你毫不费力地到达理想的彼岸,但如果一个人处于逆境之中该怎么办?只有秉着信念之灯继续前行,一直到达阳光地带。正如大多数成功者所坚信的那样:“我知道我不是境遇的牺牲者,而是它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