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别让机遇迎面而来,擦肩而过(1 / 1)

机遇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抓住了它,你便会大有作为;错过了它,便一事无成。因此,面对机遇时,要转动大脑,灵活善断,将机遇牢牢抓在手中,而切不可让拖延的恶习害了自己,让机遇白白溜走。要抓住成功的机遇,要勇于尝试、勇于冒险,敢于迈出第一步,做了再说,以便把握关键时刻。这样,方可运用机遇,在激烈的竞争中胜人一筹,取得非凡的成就。

拖延让你在“关键时刻”充满遗憾

每个人的成功都取决于某个关键时刻,一旦在这个时刻犹豫不决或退缩不前,机遇就会擦肩而过,再也不会重新出现。

马萨诸塞州的州长安德鲁在1861年3月3日给林肯的信中写道:“我们接到你们的宣言后就马上开战,尽我们所能,全力以赴。我们相信这样做是美国和美国人民的意愿,我们完全废弃了所有的繁文缛节。”1861年4月15日那天是星期一,上午他收到了军队从华盛顿发来的电报后,做了这样的记录:“所有要求从马萨诸塞出动的兵力已经驻扎在华盛顿与门罗要塞附近,或者正在去往保卫首都的路上。”

安德鲁州长说:“我的第一个问题是采取什么行动,如果这个问题得到回答,第二个问题就是下一步该干什么。”

英国社会改革家乔治·罗斯金说:“从根本上说,人生的整个青年阶段,是一个人个性成形、沉思默想和希望受到指引的阶段。青年阶段无时无刻不受到命运的摆布——某个时刻一旦过去,指定的工作就永远无法完成。或者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趁热打铁,某种任务也许永远都无法完工。”

拿破仑非常重视“黄金时间”,他知道,每场战役都有“关键时刻”,能把握这一时刻就意味着战争的胜利,稍有犹豫就会导致灾难性的结局。据说,在滑铁卢战役中,那个性命攸关的上午,拿破仑和格鲁希因为晚了五分钟而惨遭失败。就因为这一小段时间,拿破仑就被送到了圣赫勒拿岛上,从而使成千上万人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有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可以给很多人以警示,那就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做的事情往往永远都不会有时间去做。”

化公为私的非洲协会想派旅行家利亚德到非洲去,人们问他什么时候可以出发。

他回答说:“明天早上。”当有人问约翰·杰维斯(即后来著名的温莎公爵),他的船什么时候可以加入战斗,他回答说:“现在。”科林·坎贝尔被任命为驻印军队的总指挥,在被问及什么时候可以派部队出发时,他毫不迟疑地说:“明天。”

与其费尽心思地把今天可以完成的任务拖到明天,还不如用这些精力把工作做完。而任务拖得越久就越难以完成,做事的态度就越是勉强。在心情愉快或热情高涨时可以完成的工作,被推迟几天或几个星期后,就会变成苦不堪言的负担。

当机立断常常可以避免做事情时的乏味和无趣。拖延通常意味着逃避,其结果往往就是不了了之。做事情就像春天播种一样,如果没有在适当的季节行动,以后就没有合适的时机了。无论夏天有多长,也无法使春天被耽搁的事情得以完成。

“没有任何人时刻像现在这样重要,”爱尔兰女作家玛丽.埃及奇沃斯说,“不仅如此,没有现在这一刻,任何时间都不会存在。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或能量不是在现在这一刻发挥着作用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趁着热情高昂的时候采取果断的行动,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实现这些愿望的可能了。所有的希望都会消磨,都会淹没在日常的生活琐事之中,或者会在懒散消沉中流逝。”

不要坐待自己“命运之舟”的到来

成功者从来不拖延到“有朝一日”再去行动,他们一旦遇到问题,马上处理,从不浪费时间去发愁,因为那无济于事,而只能重复和加剧自己的痛苦。他们总是马上满怀热情、干劲十足地致力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李然的一位朋友上大学时,便梦想当个新闻记者。她善于与人交谈,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亲近,而且有着良好的出身,凭着自己的实力,借助家庭的帮助和支持,她完全有实现理想的机会。

她常说:“只要有人给我去报社工作的机会,我就能完全胜任。”

李然也相信她在这方面有才干。可是,她并没有主动争取去报社工作的机会,而是一直在等待某个人像神仙一样突然出现在她面前,成全她的愿望。她要马上成功,一下子就成为一个受人青睐的名记者。她的想法,让李然感到极为不安。有一天,李然给她讲起了一个国外女孩辛迪的故事。

辛迪从小梦想成为一名电视记者。她没有良好的家庭出身,甚至没有经济保障,每天白天去工作,晚上挤出一点儿时间去加州大学分校的艺术夜校去学习。毕业后,她到处找工作,跑遍了洛杉矶的每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每位经理都给了她大致相同的回答:“除了在摄像机前有几年经验的人,我们谁都不雇用。”但她并不放弃,也没有坐等机会,而是走出去寻找。几个月中,她仔细翻阅各种报刊。终于,她看到这样一则广告:北达科他州一家很小的电视台招聘一名女气象预报播音员。

辛迪是个讨厌冰雪的加利福尼亚人,她对自己说:“我会死在北达科他的!”但她想要得到的是一个与电视台有关的工作,别的就全不在乎了。于是,她抓住这个机会,动身去了北达科他州。

辛迪在那儿干了两年后在洛杉矶的电视台找到了一个职位。又过了五年,她得到提拔,终于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新闻节目的工作。

李然的朋友听了这个故事以后,开始不以为然,可几天后也开始了她的求职历程。幸运的是,她的求职经历没有辛迪那样曲折,奔波了不到十天,就如愿以偿了。

我们周围总有那么一些人,喋喋不休地讲述他过去差一丁点儿就将取得的虚无缥缈的成就,或大谈特谈他“正计划着的”不着边际的未来事业。他们翻腾那种种催人泪下的“我早就……”和“要是……”的话题:“要是我没结婚,我早就成了一名了不起的歌剧演员了。”“要是我出生在高干家庭,我早就发财了。”他们念念不忘自己的“要是……”,所以他们始终摆脱不了一些无谓的幻想,从没有实际的行动,所以也无从兴盛,无从成功。那些谈论自己本来能做什么事的人不是能“成事”的人,不是成功者,而只是空谈家。

不要坐待自己“命运之舟”的到来,不要因为它没有到来而愤愤然和觉得受了欺骗。要聚沙成塔,从小事做起去推进自己的事业。首先,快停止那些“运气不佳”的论调吧!对一个成功者来说,运气的同义语就是努力工作,只要不屈不挠、全神贯注于眼下的事,并坚持把它干好,“机遇”就会到来。

怨天尤人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只会使自己更加没有时间去取得成功。去找一块让你拼一拼的用武之地吧,并付出你的努力。

黛安29岁时,上了《新闻周刊》的封面,里边的文章描写她从早八点到午夜的工作情况。对于她这种长时间的工作,她说道:“有时,我想,天啊!我已精疲力竭了!我干吗非得坚持干所有这些事呢?不过,激动人心的是,我驾驭了自己的生活,没有谁值得我妒忌。”

她是怎样去定义成功的呢?“当你把生活看成是一段旅程时,成功便是一片绿洲——在那儿休整一下,举目四望,欣赏和喘息,睡个觉,然后,再继续前进。”

弗斯坦伯格是个令人敬仰的成功者。她23岁时,靠从父亲那里得来的三万美元贷款,建起了自己的服装设计公司。她如今已经把自己的公司搞成了一个年经营额达2000万美元的时装企业。她又继续创办了自己的化妆品公司。所有这些事都是她在十年之内办成的。她是个母亲,同时也是个企业家,这样的“二者兼备”对于许多同龄女子来说只是梦想,她说:“你想做到,你就能成功。”“我发现你确实不必放弃事业以外的事情。”

能够让拼搏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你就能够使昨日之理想成为今日之现实。

但是,靠希冀和企求是办不到的,为了把理想变为现实,你需要投身工作。

成功的人们懂得必要时怎样加班加点。如果存在时间期限的压力,他们就是在周末也会工作。他们不去看钟点儿,而只是埋头干下去,直到把工作做完、做好。成功者为他们在充满行动的日子里所能成就的一切感到自豪。

很多时候,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再说

一位爱好写作的青年向作家请教“成功秘诀”。作家拉着他的手一块儿来到海滨,要他下水游泳。这位青年怔了一下,急忙掏出一本《怎样学游泳》的书,坐在礁石上看了起来,只有两只脚丫伸进水里搅来晃去。作家问:“这本书你以前看过没有?”

青年答道:“看过五六遍了,但总觉得没有全部背熟……”

作家说:“我来帮帮你!”说着,便把这位青年推进水里。

这位年轻人终于在水中学会了游泳。

你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积极地行动起来,投身到你要从事的事情当中去。

开始,你的经验未臻成熟,可能处处不顺手,久而久之,你就能胜任有余。

成功的方法,归根结底,是先迈出第一步,然后一步一步往下走。

一位美国老太太从纽约步行到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抵达后,记者问她:

“您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

她回答得非常轻松:“我迈出了第一步,我所做的一切就是这样。当我走了第一步,接着便有了第二步,然后再一步,一步一步的,我就到了这里。”

迈出第一步很重要,这表明你已经开始行动了。一旦行动起来,如果你决心成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你就会进入状态背水一战,你就会积累冲劲儿。冲劲儿将有助于你走向成功,因为行动起来的冲劲儿能够比较容易地克服一些障碍。

就如一匹狂奔的战马,再大的障碍也很难阻止它前行。

刘秀忍是一位台湾姑娘,因生活所迫,她才念到小学四年级便辍学了。结婚后,刘秀忍和丈夫开办了一家贸易商行,生意还不错。但她不满足于小打小闹,决心干出一份像样的事业来。她听说日本的钱好赚,便说服丈夫,孤身一人去日本创业。

来到日本东京后,刘秀忍才发现事情远不像她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人生地不熟,她根本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做起。其次,语言不通,怎么跟人家谈生意呢?最后,她的资金很少,日本再好赚钱,也得先投资才能赚到钱呀!还有那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无人交流的孤独,更让她难以忍受。

刘秀忍的信心开始动摇了,但她想,好不容易下决心跑出来,也不能什么都不干又跑回去呀!好歹先做起来再说,成不成先别管,不试就放弃,总难甘心。

于是,她设法找到在日本的同乡帮忙办手续,办起了一家小小的贸易商行。她没有聘请员工,里里外外全是她一人忙活。

刘秀忍一面学日语,一面尝试谈生意。也真难为她,才小学四年级的水平,居然短时间内就能用简单的日语交流了。但生意方面却很不顺利,好几个月一笔生意也没有做成。有一次,一家工厂事先答应委托她的商行将一批食品罐头销往中美洲。她高兴极了,以为终于守得云开见日出了。谁知到签约时,对方调查到她只是一个新手,没有什么实力,立即变卦,拒绝签约。刘秀忍大失所望,难过得大哭一场。

刘秀忍知道,自己既无实力又无知名度,要说服人家跟自己做生意,只能靠耐心。她不急不躁,一次又一次地跑客户。她一天天带着希望走出门,又一天天带着失望走回家。丈夫知道她在外面做得很不顺利,建议她回去算了。刘秀忍归心似箭,何尝不想回去跟亲人团聚?但倔强的个性却促使她下定决心:不努力到十分,决不轻言放弃。

她一把眼泪一行字,给丈夫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请放心,我肯定会成功!”

终于有一天,刘秀忍看到了一丝曙光:一位日本商人被她百折不挠的韧劲所感动,把自己做不过来的一笔小生意让给她做。生意虽小,对刘秀忍来说却是一件大买卖,她小心翼翼,将活儿干得漂漂亮亮的。这桩生意做下来,好像局面一下子打开了似的,一笔又一笔生意接踵而至,真应了“水到渠成”这句老话。

刘秀忍将贸易业的生意做顺后,用积累的资金投资房地产业。后来,她成为拥有三家大公司、七座百货大楼以及多家分公司的大老板。

智者虽有千虑,如果不立即行动,也将一事无成;愚者虽少智慧,只要在行动中磨炼自己,也将心想事成。在任何时候,我们不要忘记提醒自己:立刻行动,首先迈出第一步,切勿坐失良机!

《圣经》上说:“如果没有行动就等于死亡。”行动起来总会带来价值,没有行动就没有价值。只要你强迫自己迈出第一步,继续前进就不那么困难了;只要你立刻行动起来,再难的事情也会变得很容易。

有好多人总是眼睁睁地看着到手的机会跑掉,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敢行动,怕准备不充分,会失误;怕一脚迈不好,会跌倒。当他们把一切都准备好之后,却又时过境迁,再采取行动已经毫无意义了。

很多东西原本就是要在行动中去学习,去见识,去经历,不是事前可以准备的。你想事事准备好后再行动,也许永远也动不起来。因此,一旦你定下目标,就要当机立断,大胆地去行动。

不行动,你就不会知道自己的力量

某广告公司以非常优厚的薪水招聘设计主管,求职者甚众。几经考核,10位优秀者脱颖而出,会聚到了总经理办公室,进行最后一轮角逐。

总经理指着办公室里两个并排放置的高大铁柜,为应聘者出了考题——请回去设计一个最佳方案,不搬动外边的铁柜,不借助外援,一个普通的员工如何把里面那个铁柜搬出办公室。望着总经理称每个起码有500多斤①重的铁柜,10位精于广告设计的应聘者先是面面相觑,不知总经理缘何出此怪题,再看总经理那一脸的认真,他们意识到了眼前考题的难度,又仔细地打量了一番那个纹丝不动的铁柜。毫无疑问,他们感觉到这是一道非常棘手的难题。

3天后,9位应聘者交上了自己绞尽脑汁地想到的设计方案,有的利用了杠杆① 1斤=500克。

原理,有的利用了滑轮技术,还有的提出了分割设想……但总经理对这些似乎很有道理的各种设计方案根本不在意,只是随手翻翻,便放到了一边。这时,第10位应聘者两手空空地进来了,她是一个看似很弱小的女孩,只见她径直走到里面那个铁柜跟前,轻轻一拽柜门上的拉手,那个铁柜竟被拉了出来——原来,里面的那个柜子是超轻化工材料做的,只是外面喷涂了一层与其他铁柜一模一样的铁漆,其重量不过十几斤,她很轻松地就将其搬出了办公室。

这时,总经理微笑着对众人道:“大家看到了,这位女士设计的方案才是最佳的——她懂得再好的设计,最后都要落实到行动上。”

我们有幸听到了这位女士的感言:“当时,那9位落选的应聘者都心悦诚服地向我祝贺,因为通过这次考核,他们真切地明白了——成功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行动远远大于思想。”

人的自由在于主动性,主动性在于向多种可能性敞开。假如你不尝试,就不会真正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不会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所以,有这样一句名言倒是很值得一记:举枪—瞄准—射击。不要犹豫,不要等待,先做了再说。一切机会全从行动中来,从动态发展中来。请记住,行动乃机会之母。

没错,在某些时候,要打破思维的僵局,只有靠行动。谁都可以拥有无数美妙的设想,但最终抵达成功顶峰的却是那些更善于行动的人。

拒绝拖延还需要你勇于面对风险

1990年,在温布尔登举行的网球锦标赛女子组半决赛中,16岁的南斯拉夫选手塞莱丝与美国选手津娜·加里森对垒。随着比赛的进行,人们越来越清楚地发现,塞莱丝的最大对手并非加里森,而是她自己。赛后,塞莱丝垂头丧气地说:“这场比赛中双方的实力太接近了,因此,我总是力求稳扎稳打,只敢打安全球,而不敢轻易向对方进攻,甚至在加里森第二次发球时,我还是不敢扣球求胜。”

加里森却恰恰相反,她并不只打安全球。“我暗下决心,鼓励自己要敢于险中求胜,决不能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津娜·加里森赛后谈道,“即使失了球,我至少也知道自己是尽了力的。”结果,加里森在比赛中先是领先,继而胜了第一局,后来又胜了一局,最终赢得全场比赛。

当遇到严峻形势时,人们习惯的做法是小心谨慎,保全自己。而结果呢?不是考虑怎样发挥自己的潜力,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样才能缩小自己的损失上。

正像塞莱丝的经历一样,结果大都会以失败而告终。

生活中,常有这种现象,同样一件事,因为存在一定的风险,甲经过细算,认为有60%的把握,便抢占时机,先下手为强,因而取胜。乙在谋划时过于保守,认为必须有90%甚至100%的把握才下手,一等再等,结果坐失良机。

任何领域的领袖人物,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顶尖人物,正是由于他们勇于面对风险。美国传奇式人物、拳击教练达马托曾经一语道破英雄和懦夫的区别:

“英雄和懦夫都会恐惧,但英雄和懦夫对恐惧的反应却大相径庭。”

我们都遇见过一些饱经风霜的老前辈,他们什么世面都见过,因此总对我们讲一些不可做这不可做那的理由。我们刚产生了好主意,一句话还没说完,他们就像消防队员灭火般地向我们泼冷水。这种人总能记起过去某时曾有某个人类似想法,结果惨遭失败,他们总是极力劝我们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以免自寻烦恼。

美国一家大印刷公司的经理曾回忆起他与公司的一位会计员的一次谈话,这位会计员的理想是要成为他公司的审计长,或者创办自己的公司。虽然她连中学都没毕业,但她毫不畏惧。但公司经理提醒她:“你的会计能力不错,这一点我承认,但你应该根据自己的受教育程度,把目标定得更加切合实际些。”经理的话使她大为恼火,于是,她毅然辞职追寻自己的理想去了。后来她成立了一个会计服务社,专门为那些小公司和新移民提供服务。现在,她在加州的会计服务社已发展到了五个办事处。

其实,我们谁也不知道别人的能力到底有多大,尤其是在他们怀有**和理想,并且能够在困难和障碍面前不屈不挠时,他们的能力就更难预测了。

无论做任何事情,最为重要的是不要让那些爱唱反调的人破坏了我们的理想。这世界上爱唱反调的人真是太多了,他们随时随地都可能列举出千条理由,来说明我们的理想不可能实现,而我们一定要坚定立场,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有时,当面临某一新情况时,人们往往会回忆起过去的失败经历,从而花太多的时间往坏处想。

有一位女律师不久就要出庭辩护。这是她当律师后第一次出庭为人辩护,因此,她感到特别的紧张不安。她不知该给陪审团留下个什么印象才好,她总是想:“我不能被人看作无经验,太年轻,或是太幼稚,我不能让他们怀疑我这是第一次出庭为人辩护,我不……”这位女律师掉进了“不能”的陷阱里。

“不能”是一种消极的目标,“不能”会使我们不想怎样却偏会怎样,因为我们的大脑里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图像,并对其做出反应。

美国斯坦福大学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现实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举例来说,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在告诫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往往会浮现出“球掉进水里”的情景,所以,我们也不难猜出球最终会落在何处。

因此,在遇到紧张情况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所希望发生的事情上。就像那位女律师,她希望以后的岁月出现些什么情况,她就应该这样想:“我希望被人认为业务精通,充满自信。”她应满怀信心地在法庭上陈述,口中使用着充满说服力的语言,用眼睛同证人和陪审员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说话时声音清晰洪亮,使整个法庭上的人都能听清楚。这时的她已与从前判若两人。她还应想象精彩的结案辩词及己方胜诉的情景。若能如此,经过几星期设想演练之后,这位年轻女律师的第一次出庭辩护一定会非常成功。

但是,无论我们准备得多么充分,有一件事总是难免的:当我们从事某项新事务时,失误便会伴随而来。无论是作家、销售人员,还是运动员,只要不断向自己提出挑战,就难免出现失误的风险。

吉姆·伯克晋升为美国翰森公司新产品部主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开发研制一种供儿童使用的胸部按摩器。然而,这种产品的试制失败了,伯克心想,这下可要被老板炒鱿鱼了。然而,伯克被召去见公司的总裁时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接待,“你就是那位让我的公司赔了大钱的人吗?”总裁问道,“好,我倒要向你表示祝贺,你能犯错误,说明你勇于冒险。而如果你缺乏这种精神,我们的公司就不会有发展了。”数年之后,伯克成了翰森公司的总经理,他仍牢记着前总裁的这句话。

勇于冒险求胜,就能比我们想象的做得更多更好。在勇冒风险的过程中,能使我们的平淡生活变成激动人心的探险经历,这种经历会不断地向我们提出挑战,不断地奖赏我们,也会不断地使我们恢复活力。

香港商人陈玉书在他的自传《商旅生涯不是梦》里指出:“致富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譬如说,地产市场我看好,别人看坏,事实证明是好,我能发大财;反之,我看好,别人看坏,事实证明是坏,我便要受大损失,甚至破产;如果大家都看好,我也看好,事实证明是对了,则也仅仅能糊口而已。”

精明的人能谋算出冒险的系数有多大,同时又能做好应付风险的准备。成功常常属于那些敢于抓住时机、勇于冒险的人。有些人很聪明,对不测因素和风险看得太清楚了,不敢冒一点儿险,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永远只能沦为平庸而已。实际上,如果能从风险的转化和准备上进行谋划,则风险并不可怕。

世上大多数人不敢走冒险的捷径。他们在平安大路上四平八稳地走着,这路虽然平坦安宁,但他们永远领略不到奇异的风险和壮美的景致。他们平平庸庸、清清淡淡地过了一辈子,直到走到人生的尽头也没有享受到真正成功的快乐和幸福的滋味。他们只能在拥挤的人群里争食,闹得筋疲力尽也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穿上裤子、养活孩子。这种人生是什么样的人生呢?而且,这种人生也是一种难以逃避的风险,是一种越来越无力改善现状的风险。

所以,生命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探险,如果不能主动地迎接风险挑战,便只能被动地等待风险的降临。

有限度地承担风险,无非带来两种结果:成功或失败。如果我们获得成功,则我们可以提升至新领域,显然这是一种成长;就算我们失败了,我们也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做错了,学会以后该避免怎么做,这也是一种成长。

事实上,尝试风险,有助于培养个人不满足于现状、勇于进取的精神,也有利于提高个人对市场变动的敏锐感。一个人往往在冒险并盘算着该做什么时,成长最快。一位日本专家指出:人类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学到了很多智慧,也拥有了很多智慧,这能给人以更大冒险的可能性。但是,即使有可能性,也不能断定所有的人都敢于冒险。

作为青年人,一方面要通过学习和实验不断增长智慧,另一方面还要永远保持冒险精神。自卑自忧、谨慎胆小并不是成功者的品质;裹足不前、举棋不定,只能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被淘汰出局。

勇于尝试才能抓住机遇

人,自知手的握力有限,所以发明了老虎钳。

人,知道拳头的打击力有限,所以发明了榔头。

铁丝网是一个牧羊人发明的。他本来是用光滑的铁丝围成篱笆管理羊群,后来看见有些羊从篱笆缝里钻出去,就把铁丝剪成段,在接头的地方做出刺来。这样相当有效。

螺丝钉是一项重要的发明,但当螺丝钉第一次出现的时候,螺丝帽上没有那一道“沟”,是后来有人为了旋转方便而加了一条“沟”,再后来又有人更进一步发明了电动旋转器,来节省旋转螺丝钉所消耗的时间。这就是一件发明越来越完善的过程。

今天的世界比起100年前不知进步了多少,只要人类不停地积极创造,世界就一定能够继续进步,未来的世界会比现在更好。试想,如果百年前的人类骄傲自满、停止创造,哪里还会有今天的文明呢?

在这个世界上,人拥有无限的创造力,也拥有无限的创造才能。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创造的冲动和欲望,就能不断发现新的领域、创造新的奇迹。不要为已有的新奇现象所迷惑,也不要为日常例行的工作所催眠,时常在工作和生活中提醒自己:我还能发现什么奥秘?就是因为这一念头,今天我们才不会推独轮车、点菜油灯。

早在50多年前,英国就有一种下酒菜“炸土豆片”,很受酒吧顾客的欢迎。一个市场很窄的商品,并没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只有一家叫史密斯的公司控制着大部分市场。

此时,有个人发现:把这个土豆片当零食吃也不错。于是他立即收购了一个很不起眼的生产炸土豆片的小公司,即金奇妙公司。经过一番策划,把市场定位于男人下酒菜的土豆片扩大到妇女和儿童的零食。没多久,金奇妙土豆片一下子成为超级市场与街道小商店的热销小食品,并且冲出英国,走向了世界。到了后来,金奇妙的土豆片不只是刺激了民众巨大的潜在需求,也避开了与史密斯公司在下酒菜上争高低的同行业竞争局面。

金奇妙公司给我们的启示是:与同行竞争同一个有利可图的市场时,不要硬拼,而要改变观念,在市场定位、产品功能上下功夫,形成一个“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井水不犯河水”的新局面。

创新是多方面的,不是只有高科技才是创新。市场创新最容易见效,而这个市场创新也很容易推动相应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种市场创新带来的往往是命运的根本转变。比如,许多年前,人们认为最好的跳高方式是俯卧式,即运动员跑向横杆,脸向前,起跳,翻滚过杆。但在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荻克·福斯贝里采用一种新跳法获得了金牌,并打破了奥运会纪录,让全世界为之震惊。这种新跳法是他经过多年的努力而发明的,称之为福斯贝里跳法。以后数年内,多项纪录被改写,都是采用这种背跃式的新跳法创造的。

荻克·福斯贝里引发了跳高方式的转变,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代替了原有的方式,但是在他之前所采用的俯卧式跳法就完全错了吗?当然不是,因为在那个时候,俯卧式跳法是那时人们知道的最好跳法。如果我们现在想在国际比赛中采用俯卧式跳法则是错误的,因为它现在已不再是最好的跳法了。一旦掌握了新的方法,就没有人会再回到老路上去,就如同采用背跃式跳法的人不会再去采用俯卧式,至少在他们想取得成绩时不会如此。

由此可知,勇于尝试是创新中的一个关键。只有勇于尝试,理想才能变为现实;只有勇于尝试,才能一步一步逼近成功;只有勇于尝试,才会有结果。创新靠的是头脑的智慧,可是它永远不会只是想想而已,只有在尝试中才能表现出它的存在。

几十年前,一个中国青年随着闯南洋的大军来到了马来西亚,那时,他的兜里只剩下了5元钱。

为了生存,他在这片土地上为橡胶园主割过橡胶,采过香蕉,在小饭店端过盘子……谁也不会想到,他后来成为马来西亚的一个亿万富翁。他就是谢英福,他的创业史现在仍被马来西亚人所津津乐道。

很多人试图找到他成功的秘密所在,但发现,他所拥有的许多机会对于大家都是平等的,唯一的区别可能是:他敢于尝试和冒险。他可以在赚到10万元的时候,把这10万元全部投到新的行业中。这在那个动**不安的投资环境中,一般人是很难做到的。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迪尔也熟知他。当时,马来西亚有一家国有钢铁厂经营不景气,亏损高达15亿元。总理找到他,请他援助该公司,他爽快地答应了。

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钢铁厂生产设备落后,员工凝聚力丧失,债务难还,这是一个巨大的洞,无法用金钱填平的。可谢英福在面对媒体时却坦然地说:“当年来到马来西亚时,我口袋里只有5元钱,这个国家令我成功,我现在要报效国家。如果我失败了,那就等于我损失了5元钱。”

年近六旬的他从豪华的别墅里搬出来,来到了钢铁厂,在一个简陋的宿舍里办公,他象征性的工资是每月马来西亚币1元。3年过去了,企业扭亏为盈,赢利达13亿港元,而他也成为东南亚钢铁巨头。他成功了,赢得让人心服口服。

而面对巨大的成功,谢英福竟笑着说:“我只是捡回了我的5元钱。”

抓住机遇就是抓住了成功之门的把手

机遇出现在面前,下一步怎么办?是再等等,再看看,还是马上行动!也许你等待了一秒钟,机遇就已经被别人抢去了。下面这个事例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许多人都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产品,因为晶体管可能会取代电子管,特别是在消费性电子产品方面——收音机和刚上市的电视机,晶体管具有巨大的优势。一些美国的大型制造厂商也意识到这是一个机遇,开始着手准备研究晶体管,但他们没有立刻抓住不放,而是计划到20世纪80年代才以晶体管取代电子管。因为他们认为在此之前,完全使用晶体管的条件并不具备。

当时,索尼公司默默无闻,而且并不生产消费性电子产品。但当索尼总裁盛田昭夫从报纸上了解了有关晶体管的消息后,超人的远见卓识使他顿觉机遇来临,即刻奔赴美国,经过考察和谈判,以超低的价格——2.5万美元,从贝尔试验室买下了晶体管生产的专利。两年后,索尼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便携式晶体管收音机,其重不到市场上一般电子管收音机的1/5。晶体管收音机不但性能优越、耗电省,而且价格还便宜了2/3,所以,首批生产的200万台收音机一下子就被抢购一空,其销售额正好是购买专利所花费的100倍。三年后,索尼公司的产品便占领了美国市场。

日本精工表的崛起更是显示了精明的日本人把握机遇的能力。

瑞士是钟表的王国,其制表业在世界上一直独占鳌头,但是,他们做梦也不曾想到自己的霸主地位会被日本人抢了去。

1960年,在瑞士举行的一年一度的盛大新夏特尔天文台钟表展览会上,一种新款钟表——石英表出现在消费者的面前。这种新型表的研制者正是瑞士人。石英表的出现对钟表业而言是一个绝好的机遇,但瑞士人没有牢牢把握这一机遇,倒是一直觊觎瑞士钟表王国宝座的日本人在展览会上看到被冷落一旁无人问津的石英表时,眼睛为之一亮。机遇又一次在日本人面前闪光!击败瑞士人,关键在于石英表。日本精工集团随后正式立项研制石英表。

很快,日本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60年,由瑞士公司承担的罗马奥运会所用钟表大多是机械表,但在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上,由日本精工集团承揽的大会用表却是清一色的可携式石英表。这一成就撼动了具有100年历史的瑞士钟表王国的基石。

接着,在瑞士新夏特尔天文台于1967年举办的展览中,精工集团一举包揽了石英式钟表的前5位。当1969年世界上第一块用作商品的石英电子手表——精工35Q由精工集团推出时,彻底宣告了瑞士钟表的失败。

由于把握了可贵的机遇,日本人领导石英手表掀起了一场手表革命,取代了具有100年历史的机械表的霸主地位。

日本之胜,胜在抓住了机遇;瑞士之败,败在错过了机遇。商战也一样,兵贵神速。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技术的进步、产品的更新、市场的变化等都日新月异。如果企业经营者没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必定会被市场所淘汰。所以,企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时间的竞争,只有掌握了时间的主动权,才能领先一步。

机遇是成功的杠杆。当机遇来临时,我们必须迅速地抓住它,因为抓住它也就抓住了成功之门的把手。

灵活善断,将机遇牢牢抓在手中

机遇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抓住了它,便能大有作为,错过了它,便一事无成。因此,面对机遇时,要转动大脑,灵活善断,将机遇牢牢抓在手中。随机应变的含义谁都懂,但应用起来十分不易,需要具有丰富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能正确展望趋势变化,审时度势,果断决策。这是一项综合素质,需要刻苦修炼,一旦能够运用自如,就能在商场中驾驭风云,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

美国人哈默,被人们称为“万能博士”,不是因为他知识渊博,而是因为他善于随机应变,创造机遇,抓住机遇。哈默从小就显示出极高的经商天赋,他在18岁时接管了父亲经营的濒临破产的制药厂,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改革后,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其扭亏为盈,他因而名声大噪。当时,他成为全美唯一的大学生百万富翁。

1921年,哈默获悉苏联瘟疫流行、饥荒严重,便毅然放弃当医生的机会,赶赴苏联做人道主义者。他带领一所流动医院,包括一辆救护车和大批药品,历经千辛万苦,抵达莫斯科,将带去的价值10万美元的医疗设备无偿赠予苏联人民。

正是由于这次考察,使他的经商天赋得以施展,使他从人道主义者变为往来于东西方的商人。他来到乌拉尔山地区时,看到饿殍遍野,然而,白金、绿宝石等稀有珍宝却遍地都是,各种矿产和毛皮更是应有尽有。若能用这些珍贵的东西去换取美国非常便宜的粮食,其不是大有价值?善于经商的哈默灵感突现,他马上向当地的苏维埃政府提出了这条建议,愿意以赊销的方式提供给苏联价值100万美元的小麦。

消息传到莫斯科,哈默的胆识获得了列宁的赏识,列宁果断地改变了过去对待西方国家的贸易态度,顶住了当时党内的“左”倾人员的压力,很快发出指示让外贸部门确认这笔贸易。哈默立即打电报给他在美国的哥哥哈里,带来价值100万美元的小麦,并从苏联拉走了价值100万美元的毛皮和1吨西方早已绝迹的上等鱼子酱。粮食缓解了苏联的饥荒,哈默也因此获得了巨额利润。此后,他继续在苏联搞经营,并导演了几次绝妙的好戏,大发其财。

1929年,苏联实行企业国有化,取消租让制。哈默的企业为政府收购。哈默只好离开苏联回到美国。

回到纽约后,正赶上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期,因而事业发展很不顺利。但是哈默总能随机应变地搞经营。正像他自己所说:“我并不常常回忆过去的好事,而总想着现在和将来要干些什么。”正是因为他能立足现实考虑长远,才能不断地创造机会。抓住机遇。这一回,他又灵机一动,将他在苏联收购的古董和艺术品拿到各大商场展览。在路易斯一家公司展销的第一个星期,展厅平均每天接待2000人,销售额高达几十万美元。

接着,哈默又在全美各大城市举办了23次展销会,掀起一次又一次艺术品拍卖的**。他又先后在纽约和洛杉矶办起艺术馆,一面展览一面从事文物交易。由于这些艺术品非常名贵,因而他的艺术馆轰动一时。这样,在短短的三年间,哈默又成了一个成功的古董商。他还专门撰写了一本书,题为《罗曼诺夫王朝珍宝寻觅记》,因而成了杰出的文物专家。

1933年,善于把握机遇的哈默又一次从成功的古董商转为酿酒业的巨人。

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新政,全国百废待兴,急需拓展消费市场。哈默敏锐地察觉到:1919年通过的禁酒令就要废除了,全国对酒桶和威士忌的需求会出现空前的紧缺局面。于是,他从苏联购进大量制酒桶用的白橡木,并且建立了现代化的酒桶厂。果然,当禁酒令废除之日,其产品被酒厂以高价抢购一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物资匮乏,酿酒工厂被禁止用粮食酿酒,威士忌酒一时成了热门货。哈默看准行情买下了5500股美国酿酒厂股票,并以拥有5500桶烈性威士忌酒作为股息。2个月后,股票的价格从90元升到了150元。哈默将5500桶酒贴上自己的“丹特”牌商标在市场上出售,转眼工夫就卖掉了2500桶。

两年后,哈默的“丹特”牌威士忌酒一跃成为美国第一流名酒,哈默本人也成为美国第二大威士忌生产商。

此后,哈默还当过牧场主、企业家,而且非常成功。哈默的随机应变招数令全美国人目瞪口呆,真不负“万能博士”的美誉。

别让你成为自己最难击败的对手

美国《运动画刊》上登载了一幅漫画,画面是一名拳击手累瘫在练习场上,标题为“突然间,你发觉最难击败的对手竟是自己”。这个标题实在耐人寻味。

有一个学习成绩优秀的青年,去报考一家大公司,结果名落孙山。这位青年得知消息后,深感绝望,顿生轻生之念,幸亏抢救及时,自杀未成。不久传来消息,他的考试成绩名列榜首,是统计考分时电脑出了差错,他被公司录用了。

但很快又传来消息,说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个人连如此小的打击都承受不起,又怎么能在今后的岗位上建功立业呢?这个青年虽然在考分上击败了其他对手,可他没有打败自己心理上的敌人,他的心理敌人就是惧怕失败,对自己缺乏信心,遇事总给自己制造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发现一部分人失败了,另一部分人却成功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前者被自己打败,而后者却能打败自己。

美国有位叫凯丝·戴莱的女士,她有一副好嗓子,一心想当歌星。遗憾的是,她嘴巴太大,还有龅牙。她初次上台演唱时,努力用上嘴唇掩盖龅牙,自以为那是很有魅力的表情,殊不知却让别人感觉滑稽可笑。有位男听众很直率地告诉她:“你不必掩藏龅牙,你应该尽情地张开嘴,相信观众看到你真实大方的表情后一定会喜欢你的。也许你所介意的龅牙,会为你带来好运呢!”一个歌手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露自己的缺陷,首先是要用理智说服自己,还要有勇气打败自己。凯丝·戴莱接受了这位男听众的忠告,不再为龅牙而烦恼,她尽情地张开嘴巴,发挥自己的特长,终于成为美国歌唱界的大明星。

一个人要挑战自己,靠的不是投机取巧,不是耍小聪明,而是信心。

世界著名的游泳健将弗洛伦丝·查德威克,一次从卡得林那岛游向加利福尼亚海湾,在海水中泡了16个小时,只剩下一海里时,她看见前面大雾茫茫,潜意识发出了“何时才能游到彼岸”的信号,她顿时浑身困乏,失去了信心。于是她被拉上小艇休息,失去了二次创造纪录的机会。事后,弗洛伦丝·查德威克才知道,她已经快要登上成功的彼岸了,阻碍她成功的不是大雾,而是她内心的疑惑,是她自己在大雾挡住视线之后,对创造新的纪录失去了信心,然后才被大雾所俘虏。过了两个多月,弗洛伦丝·查德威克又一次重游加利福尼亚海湾,游到最后,她不停地对自己说:“离彼岸越来越近了!”潜意识发出了“我这次一定能打破纪录”的信号,她顿时浑身来劲儿,最后,弗洛伦丝·查德威克终于实现了目标。

人有了信心,就会产生意志力量。人与人之间、强者与弱者之间、成功与失败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意志力量的差异。人一旦有了意志力量,就能战胜自身的各种弱点。

当你需要勇气的时候,就能战胜自己的懦弱;

当你需要勤奋的时候,就能战胜自己的懒惰;

当你需要廉洁的时候,就能战胜自己的私欲;

当你需要谦虚的时候,就能战胜自己的骄傲;

当你需要宁静的时候,就能战胜自己的浮躁。

人生最大的挑战就是挑战自己。这是因为其他敌人都容易战胜,只有自己是最难战胜的。有位作家说得好:“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