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能够为你提供工作的中心,使你的工作不会发生偏离;能够使你确定事物的轻重缓急,对于不太重要的问题能够予以拒绝;能够使你缩小范围,确定明确的努力方向;能够让你明确追求的是什么;能够让你思考自己的价值,强迫自己思考最重要的问题。因此,制定明确的目标对于克服拖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现在开始,把你期望实现的目标明确下来,马上采取行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吧。
想成功就要设定明确目标
你过去或现在的成就并不重要,将来想要获得什么成就才最重要。
目标是对所期望成就事业的真正决心。目标比幻想更贴近现实,因为它似乎易于实现。没有目标,就不可能去做任何事情,也不可能采取任何步骤。如果一个人没有目标,就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远到不了任何地方。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目标对于成功也有绝对的必要性。如果没有空气,没有任何人能够生存;如果没有目标,没有任何人能够成功。所以,对你“想去的地方”先要有个清楚的认识。
如果你希望10年以后变成什么样,现在就必须变成什么样,这是一种重要的想法。就像没有计划的生意将会失败(如果还能存在的话)一样,没有生活目标的人也不会成功。因为没有了目标,我们根本无法成长。
确定自己的目标的确是不容易的,它甚至会包含一些痛苦的自我考验。但无论付出怎样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第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你的潜意识开始遵循一条普遍的规律进行工作。这条普遍的规律就是:“人能设想和相信什么,人就能用积极的心态去完成什么。”
如果预想出你的目的地,你的潜意识就会受到这种自我暗示的影响,它就会进行工作,帮助你到达那儿。
如果你知道你需要什么,就会有一种倾向:试图走上正确的轨道,奔向正确的方向。于是你就开始行动了。
现在,你的工作变得有乐趣了。你因受到激励而愿意付出代价。你能够预算好时间和金钱了。你愿意研究、思考和设计你的目标了。你对目标思考得愈多,就会愈热情,你的“愿望”就会变成“热烈的愿望”。
你对获取机会变得很敏锐了,这些机会将帮助你达成目标。由于你有了明确的目标,你知道你想要什么,也因此就很容易察觉到相关的机会。
在每个人的内心,失败的种子永远存在着,除非人能将它清除出去。一个人体验到空虚之后,空虚就会成为避免努力、避免工作、避免责任的方法,也因此成为不创造**的理由与借口。如果一切皆空,如果太阳底下没有新奇的事物,如果怎么也找不到乐趣,我们何苦自找麻烦?何苦竭尽心力?如果人生只像一家纺织厂——我们每天工作8小时,只是为了能有一间睡觉的房子;每天睡眠8小时,只是为了第二天的工作准备精力——我们又何苦兢兢业业?但是,这些是不存在的,只要我们不再绕着它转圈子,选择一个值得奋斗的目标去追求,我们就能体验到乐趣与满足。
设定明确的目标,是所有成就的出发点。有些人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他们从来都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并且也从来没有踏出第一步。
当你研究那些已获得成功的人物时,你会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各有一套明确的目标,都已订出达到目标的计划,并且花费最大的心思和付出最大的努力来实现他们的目标。卡耐基原本是一家钢铁厂的工人,但他凭着制造及销售比其他同行更高品质的钢铁的明确目标,成为全国最富有的人之一,并且有能力在全美国的小城镇中捐盖图书馆。他的明确目标已不只是一个愿望,而是形成了一股强烈的欲望。因此,只有发掘出你的强烈欲望才能使自己获得成功。
从明确目标中会发展出自力更生、个人进取心、想象力等优点,并将它们纳入成功的计划中。
除此之外,明确目标还具有下列优点。
专业化
明确目标会鼓励你的行动专业化,而专业化又会促使你的行动达到完美的程度。你对于特定领域的领悟能力,以及在此领域中的执行能力,深深影响你一生的成就。明确目标就好像一块磁铁,它能把取得成功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吸到你这里来。
预算时间和金钱
一旦你确定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就应开始预算你的时间和金钱,并安排每天应付出多少努力,以期达到这个目标。由于经过“时间预算”之后,每一分每一秒都有进步,故“时间预算”必然会为你带来效益。同样,金钱的运用也会有助于明确目标的达成,并确保你顺利地迈向成功。
对机会的警觉性
明确目标会使你对机会抱有高度的警觉性,并促使你抓住这些机会。
柏克是一位移民到美国、以写作为生的作家,他在美国创立了一家以写作短篇传记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并雇有6人。
有一天晚上,他在歌剧院发现节目表印制得非常差,也太大,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而且对人一点儿吸引力也没有。当时他就产生了制作面积较小、使用方便、美观,而且文字更吸引人的节目表的念头。
于是,第二天,他准备了一份自己设计的节目表小样,给剧院经理过目,说他不但愿意提供品质较佳的节目表,同时还愿意免费提供,以便取得独家印制权——而节目表中的广告收入,足以弥补这些成本,还能使他获利。
剧院经理同意使用他的新节目表,他们很快和所有城内的歌剧院都签了约。
这门生意日后欣欣向荣,最后他们扩大营业项目,并且创办了好几份杂志,而柏克也在此时成为《妇女家庭》杂志的主编。
如果你能像发现别人的缺点一样快速地发现机会的话,你就能很快成功。
决断力
成功的人能迅速做出决定,并且不会经常变更;而失败的人做决定时往往很慢,且经常变更决定的内容。
现实中有很多人从来没有为一生中的重要目标做过决定,他们就是无法自行做主并且贯彻自己的决定。
若能事先确定你的目标,将有助于你做出正确的决定,因为你可以随时判断所做的决定是否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合作
明确目标可使你的言行和性格散发出一种信赖感,这种信赖感会吸引他人的注意,并促进他人与你合作。
那些无法决定自己重要目标的人,会受到那些自行做出决定的人的鼓舞,而那些少数已踏上成功之路的人,会辨认出谁才是成功之路上的伴侣,并且愿意帮助他们。
信心
明确目标的最大优点就是它能使你敞开心胸接纳“信心”这项特质,能使你的心态变得积极,并能使你摆脱怀疑、沮丧、犹豫不决和拖延的束缚。
成功意识
和信心关系密切的一项优点是成功意识,这种意识能使你的脑海里充满成功的信念,并且拒绝接受任何失败。
设定目标有利于成功
奥里森·马登强调,目标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他对年轻人说:“你不仅要有一个人生目标,也应该有日常目标,那就是每天一个目标。”
日常目标也许不是什么宏图大业,也不是高远的志向,仅仅是完成一件平常的事情,但你今天一定要去完成它,这样你才能感到满足和快乐。
一幅画你也许得画许多天,甚至许多年,即便如此它也不是杰作,可这并不要紧,问题是:你是不是把你的精力画进去了?这幅画比起你上次所画的,是不是付出得更多?你要不要将它装框,挂在你的客厅之中?不吗?嗯,这回也许可以挂在你的卧室里,下次再挂在客厅里。
你要不停地前进,尽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好。进一步说,假如你还没有目标,仍不妨继续前进——自然会有目标与你并肩而行。
一位著名的整容医师讲了这样一件事:
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市的两位女士写信给我,说她们读了一些有关成功的书籍之后,便开始运用其中的原理。她们在信中表示,我为她们找到了可能的新境界,使她们尝试了以前连想也不敢想的计划。
她们知道了行事的限制,于是又划定了事业发展的范围,因此,她们得以自由自在地去从事下列的事情:
写一本儿童读物;
写一部剧本;
写一部神秘小说;
筹建一个公司;
想了两个新的游戏方案,准备投给杂志。
所有这一切,她们仅仅花了一年的时间。
“我们两个都有全天上班的工作。”她们说,“请不要叫我们慢慢来,我们在享受我们人生的乐趣……如果遭遇阻碍,我们会想办法——办法自会出来……我们认为,所有的这一切,都应该感谢你……”
她们自己设定目标后,克服了一直无法克服的实际困难,大大地感到了使她们向前迈进的价值,最后又让机遇在她们的创造能力范围之内发生了作用。
你也许没有像她们那样设定那么多的目标,也没有她们那样雄心勃勃,不过,你和她们一样拥有成功潜力,要把它发挥出来,而不要阻塞它。
上天让你生存于世上,并非叫你郁郁寡欢;上天给了你获得成功的冲力,你必须加以运用。
假如你有困难,假如你遭遇了障碍,那只说明你和大多数人一样。海伦·凯勒的故事尽人皆知,她克服了机能上的障碍,获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就。你也许不知道著名的护士南丁格尔,她原先患了很重的忧郁症,但她的慈善服务使她相信:她并不是在垂死之中。
只要你相信自己,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情,你的成就将会使自己感到惊奇。
远大的目标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设定的目标要具体,也就是说,你必须确定你所要求财富的数字,不能太过空泛,如我这一生决心要赚多少钱。一定要明确,不能只停留在“我想拥有许多许多的钱”上。
当然,远大的目标,从来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为了实现远大的目标,你还得建立相应的中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由近期目标逐步向中期目标推进,使自己切切实实地看到财富的积累与增多,从而增强成功创造财富的希望,并最终达到创造财富的目的。
在半个世纪前,洛杉矶郊区有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孩子,才15岁,拟了个题为《一生的志愿》的表格,表上列着下列内容:
“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路;主演一部像《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谱;写一本书;游览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结婚,生孩子;参观月球……”
他把每一项都编了号,共有127个目标。
当他把梦想庄严地写在纸上之后,便开始循序渐进地实行。
16岁那年,他和父亲到佐治亚州的奥克费诺基大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埃弗洛莱兹探险。他逐个逐个地按计划实现了自己的目标,49岁时,他完成了127个目标中的106个。
这个美国人叫约翰·戈达德。
他一步一步、不畏艰难地努力实现包括游览长城(第40号)及参观月球(第125号)等目标。
你如能像他一样,有一天,你也会发现自己是那个走得最远的人!目标,是一个人未来生活的蓝图,又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支柱。
爱因斯坦为什么年仅26岁时就能在物理学的几个领域做出第一流的贡献?
美国波士顿大学生化教授阿西莫夫为什么能够写出200余部科普著作?
达·芬奇为什么能成为“全才”?
仅仅是由于他们的天赋吗?试想,当时爱因斯坦20多岁,学习物理学的时间不算长,作为一个业余研究者,他的时间更是极为有限。而物理学的知识浩如烟海,如果他不是运用直接目标法,就不可能在物理学的三个领域都取得第一流的成就。他在《自述》中说:
“我把数学分成许多专门领域,每一个领域都能费去我的短暂的一生……物理学也分成了各个领域,其中每一个领域都能吞噬我短暂的一生……可是在这个领域里,我不久就能够识别出那种深邃的知识,而把其他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
爱因斯坦的做法有哪些好处呢?
其一是可以早出成果,快出成果。
其二是有利于高效率地学习,有利于建立自己独特的最佳知识结构,并据此发挥自己过去未发挥的优点,使独创性的思想由此产生。
这种方法还可以使大胆的“外行人”毅然闯入某一领域并使之得以突破。
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的发现就是有力的例证:
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被誉为“生物学的革命”,是20世纪以来生物科学领域最伟大的发现,它的发现者是沃森和克里克。两人当时都很年轻(沃森当时仅25岁),而且都是半路出家。他们从认识到合作,从决定着手研究到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历时仅仅一年半。可以说,如果沃森他们不是直逼目标,是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的。
对准创造目标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儿知识也可以进入创造状态,而是指只有在某个阶段内集中精力掌握某一领域所具备的知识,才能较快地取得成果。
当有令你朝思暮想渴望得到的东西时,你应该怎么办呢?
“罗马不是一天之内建成的!”你一定听过这句话,也一定从这句话中很清楚地知道了凡是杰出的成就都是经过多年努力才能获得的道理。
一切有志者都想成功,憧憬着“一步登天”。但要把美好的理想转化为现实,尚须付出艰辛的劳动。那么,为什么还要抱怨“我不会一鸣惊人,不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不够聪明”呢?
体育运动员在一个赛季开始之前,他们都要长年累月地进行训练。通过训练,他们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力求每天都能提高一步,这样,到了比赛那天,他们才可能创造出好的成绩。
每个人的成功也只能如此: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时间,就是耐心和努力。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托马斯·高特·摩尔根说得好:“不要把志向立得太高,太高近乎妄想。没有人耻笑你,而是你自己磨灭了目标。目标不妨设得近点,近了,就有百发百中的把握。标标中心,志必大成。”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个小孩在草地上发现了一个蛹。他捡回家,要看蛹如何羽化成蝴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几个小时,身体似乎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小孩子看了不忍,心想:“我必须助它一臂之力。”所以,他拿起剪刀把蛹剪开,帮助蝴蝶脱蛹而出。但是此时的蝴蝶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因此这只蝴蝶注定要拖着笨拙的身子与不能丰满的翅膀爬行一生,永远无法飞翔了。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每个生命的成长都有个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过程。著名整形外科医生马克斯韦尔·莫尔兹博士在《人生的支柱》中说:“任何人都是目标的追求者,一旦达到目标,第二天就必须为第二个目标动身起程了……人生就是要我们起跑、飞奔、修正方向,如同开车奔驰在公路上,有时可以偶尔在岔道上稍事休整,之后便又得继续不断在大道上迅跑。”
从认识现在开始,我们就不会迷失自己
制定目标时,不仅要考虑未来的情况,而且要考虑目前的情况。目前的情况,是制定目标的动因。如果目前的情况很好,何必要画蛇添足地制定什么新的目标呢?虽然进取心人人应有,但也不可盲目进取,甚至舍弃好的,舍弃自己的优势,而去做得不偿失的事情。劳伦斯·彼得说:最大的危险是不知道自己现在所处的地位,这一点会使你成为一个能力有限、没有自我意识的“才华横溢”之士。
本来,有的人的处境已经十分不错了,却在误用的“进取心”的支配下,或者在缺乏自我意识的情况下,喜欢随大流。结果,盲目地制定目标,盲目地实施目标,适得其反地实现目标。最终,目标实现了,原来的优势却丧失了,实现目标后得到的却是后悔和沮丧。
劳伦斯·彼得说,很多人就是这样,常常迷失自己。本来,他应该在下一个十字路口往西走。到了十字路口,却因为看见东边的马路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竟跑过去凑热闹。结果,他以暂时的满足换来了长久的不快乐。因此,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切忌盲目,切忌人云亦云,切忌赶时髦、随大流。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定目标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正确认识现在。
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在,你可以接受一下“现状满意检测”。这一方法可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在纸上写下目前生活中有哪些是你不喜欢的(也就是打算改变的事物)。在回答这一问题的时候,可以列出一张清单,把目前不喜欢的事情一一列举,诸如:
“收入太少,支出太多,入不敷出。”
“我觉得自己在目前的岗位上是大材小用,无法发挥个人的才干。”
“工作时间太长,和家里人相处的时间太少。”
“住宿环境太嘈杂。”
……
第二个步骤是回答目前的生活中哪些是你所喜欢的(打算保留的事物)。对这一问题同样要做出具体明确的回答。比如可以在纸上写下:
“朋友关系。”
“工作时间有弹性。”
“工作单位不错,领导可以信赖。”
“住房还可以!”
“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
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你还能回忆起阿拉伯神话传说《一千零一夜》吗?你最喜欢哪一个故事?是“阿拉丁神灯”吗?相信你也曾一度渴望拥有这样的神灯,只需用手轻轻一擦,就有一个神仙出现,使你心中的愿望得以实现。现在告诉你一个秘密,在你身边就有一个“神仙”,能够帮助你实现多个愿望。
现在你就可以指挥你身边的神仙,你一定要下决心去叫醒它,它能给你的人生带来极大好处。只要你不束缚住自己的想象力,只要你有决心,那么,你的梦想早晚会成真。
常常有人说:“我的麻烦出在没有目标上。”他的话表明了他不明白目标的真实含意。实际上,逃避痛苦走向快乐就是我们人生的目标。
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人所向往的目标只不过是付清烦人的账单而已,如果一个人落到这种地步就不必谈论成功了。
我们须牢记,有何种目标就有何种人生,目标对于我们的人生而言就似播下的种子,只要条件适宜,自然长得奇快。
今天就请你立下恒心,定出一个值得你去追求的人生目标吧!
有一个成长在旧金山贫民窟的小男孩,小时因为营养不良而患上了软骨病,6岁时,双腿因病变成弓字形,严重的是小腿肌肉在进一步萎缩。
但是他从小心中就有一个天方夜谭般的梦想,就是将来要成为美式橄榄球的全能球员。他是传奇人物吉姆·布朗的球迷,每逢吉姆所属的客利福布朗士队和旧金山四九人在旧金山举行比赛时,小男孩都不顾双腿的不便,一拐一拐地走到球场去为吉姆加油。他太穷了,根本买不起门票,只好等到比赛快要结束时,趁工作人员推开大门之际混进去,观赏最后几分钟。
在他13岁时,在布朗士队与四九人比赛之后,他终于在一家冰激凌店与心中偶像碰面,这是他多年的愿望。他勇敢地走到布朗面前,大声说:“布朗先生,我是你忠实的球迷!”吉姆·布朗说:“谢谢你!”小男孩又说:“布朗先生,你想知道一件事吗?”布朗问:“小朋友,请问何事?”
小男孩骄傲地说:“我记下了你的每一项纪录,每一次运动。”吉姆·布朗微笑着说:“真不错。”小男孩挺直胸膛,双眼放光,自信地说:“布朗先生,终有一天我会打破你的每一项纪录。”
听完此话,吉姆·布朗微笑地对他说:“孩子,你叫什么名字,真是好大的口气!”小男孩十分得意地笑着说:“先生,我叫澳仑索,澳仑索·辛甫生。”
澳仑索·辛甫生在以后的岁月中正如他少年时所讲,打破了吉姆·布朗一切的纪录,同时又创下了一些新的纪录。
为什么目标能够激励一个患病的人去成为“风云人物”,激发出巨大的能力,使一个人的命运得以改变?
想要把模糊的梦想转化成成功的事实,前提是制定目标,这是整个人生的奠基。目标会指导你的梦想,而坚定的信念便会决定你的人生。
制定目标时存在一个重要规则,那就是它要有一定的难度,初看似乎不会成功,但又对你具有相当的吸引力,愿意一心一意去完成。
一旦我们拥有这动人的目标,再有一定能成功的信心,也就成功了一半。
制定目标后还须行动,而目标的制定过程与你用双眼观察世界有相似之处。
即一旦你想接近要被观察的目标,就要尽全力去看,当然,除了目标之外,还包括周围其他事物。
当我们的注意力受到目标的吸引,并朝着我们努力的方向前进时,至于最终成败,则依赖于我们是否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方向。
很多人就是凭着自己正确的方向而改变了人生,他们的经历不时给我们一些提示,虽然现在我们不能够完成某个目标,但只要方向正确,最后可能达到比原先更远大的目标。已辞世的麦克·莱顿便是其中之一。为什么他生前会得到许多人的喜爱?因为他体现了现代社会最崇高的价值:热心公益事业,重视家庭生活,做人正直,不惧困难和热爱社会。
麦克·莱顿的奋斗经历如同明灯照亮了许多人的人生之路,因而成为受人景仰的英雄。麦克·莱顿生长在一个畸形的家庭,父亲是个犹太人(对天主教徒十分排斥),但母亲却是个天主教徒(十分反感犹太人)。
孩提时,他母亲经常嚷着要自杀,一发火,就拿起吊衣架毒打他。就因生长在那样的家庭,以致他从小身体孱弱、胆小怕事。但后来他在那部叫座的电影——《草原的小房子》——中扮演的那个英尔索家中的家长,坚强而信心十足的个性给大家留给了深刻的印象。麦克的人生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转变呢?
高中一年级的某天,体育老师带着麦克所在的班前往操场学习投掷标枪,正是这次经历改变了他的一生。从前,无论他做任何事都是缩首缩脚的,对自己毫无信心,但那天居然出现了奇迹,他努力一掷,标枪超过了所有同学的距离,整整多出30英尺①。此刻,他猛然明白自己将会大有作为,后来在接受《生活》杂志采访时他回忆说:
① 1英尺=0.3048米。
“就在那天我突然醒悟,原来我完全有可能比别人做得更好。随即我便向体育老师借用那支标枪,整个夏天,我在操场上不停地掷。”
麦克找到了让他兴奋的方向,并且全力以赴,最终取得了令人吃惊的结果。
暑假结束后,返回学校时他的体格增强了许多,并且在随后的一年中,他特别注重增加重量训练,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高三时,他参加了一次比赛,创造了全美高中生最好的标枪投掷纪录,这也使他获得了南加州的体育奖学金。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从一只“小老鼠”转变成为“大狮子”。多么贴切啊!
饭要一口一口吃,目标也要逐一实现
没有目标的人注定不能成功,但如果目标过大,你就应学会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小目标,否则,很长一段时期你仍达不到目标,就会觉得非常疲惫,继而容易产生懈怠心理,甚至你可能会认为没有成功的希望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如果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分阶段地逐一实现,你就可以尝到成功的喜悦,继而产生更大的动力去实现下一阶段的目标。不要说“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人”,经常让自己笑一笑,分阶段的成功加起来就是最后的成功。
25岁的时候,雷因因失业而挨饿,他白天就在马路上乱走,目的只有一个,躲避房东讨债。
一天,他在42号街碰到著名歌唱家夏里宾先生。雷因在失业前,曾经采访过他。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夏里宾竟然一眼就认出了他。
“很忙吗?”他问雷因。
雷因含糊地回答了他,他想他看出了他的境遇。
“我住的旅馆在第43号街,跟我一同走过去好不好?”“走过去?但是,夏里宾先生,几十个路口,可不近呢。”
“胡说,”夏里宾先生笑着说,“只有5个街口。”
“……”雷因不解。
“是的,我说的是第6号街的一家射击游艺场。”
这话有些答非所问,但雷因还是顺从地跟着他走了。“现在,”到达射击场时,夏里宾先生说,“只有11个街口了。”
不多会儿,他们到了卡纳奇剧院。
“现在,只有5个街口就到动物园了。”
又走了12个街口,他们在夏里宾先生住的旅馆前停了下来。奇怪得很,雷因并不觉得怎么疲惫。
夏里宾给他解释为什么不疲惫的理由:“今天的经历,你可以常常记在心里。这是生活艺术的一个教训。无论你与你的目标有多遥远,都不要担心,把你的精神集中在5个街口的距离,别让那遥远的未来令你烦闷。”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有自己的目标,达到目标的关键在于把目标细化、具体化。
每一个坚持都是未来成功的资本
坚持,坚持,再坚持,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成功往往就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日本名人市村清池在青年时代担任富国人寿熊本分公司的推销员,每天到处奔波拜访,可是连一份契约都没签成。因为保险在当时是一种很不受人欢迎的行业。
在68天里,他一份契约也没签成,保险业又没有固定薪水,只有少数的车马费,就算他想节约一点儿过日子,仍连最基本的生活费都没有。到了最后,已经心灰意冷的市村清池就同太太商量准备连夜赶回东京,不再继续干保险了。此时,他的妻子却含泪对他说:“一个星期,只要再努力一个星期看看,如果真不行的话……”
第二天,他又重新打起精神到某位校长家拜访,这次终于成功了。后来,他曾描述当时的情形说:“我在按铃之际之所以提不起勇气的原因是,已经来过七八次了,对方觉得很不耐烦,这次再打扰人家一定没有好脸色看。哪知道对方那个时候已准备投保了,可以说只差一张契约还没签而已。假如在那一刻我就这样过门不入,我想那张契约也就签不到了。”
在签了那张契约之后,又接二连三地签了不少契约,而且投保的人也和以前完全不相同,都是主动表示愿意投保,许多人的自愿投保给他带来了无比的勇气与精神,就这样,一月内的业绩就使他一跃而成为富国人寿的佼佼者。
也许你不比别人聪明,也许你有某种缺陷,但你却不一定不如别人成功,只要你多一份坚持,多一份忍耐。
不要轻易放弃
很多有目标、有理想的人,他们工作,他们奋斗,他们用心去想,他们祈祷……但是由于过程太艰难,他们愈来愈倦怠、泄气,最终半途而废。到后来他们会发现,如果他们再坚持久一点儿,更向前瞻望一下,他们就会得到理想的结果。
怎样才能培养出这种不放弃、打不败的精神呢?就是永远不要说失败,因为如果你一再说失败,你很可能会说服自己去接受失败。有了问题,特别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可能让你烦恼万分。这时候,有一个基本原则可用,而且永远适用。
这个原则非常简单——永远不放弃。
放弃必然导致彻底的失败,而且不只是手头的问题没解决,还导致理想的最后失败,因为放弃会使人产生一种失败的心理。
如果你使用的方法不能奏效,那就改用另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果新的方法仍然行不通,再换另外一种方法,直到你找到解决眼前问题的钥匙为止。任何问题总有一把解决的“钥匙”,只要持续不断地、用心地循着正道去寻找,你终会找到这把钥匙。
雷格几年以前研究出一种供活动房屋用的预制墙壁系统,他组建了一家公司,把他所有的钱都投了进去。但是这种墙壁不够坚固,一经移动就会垮掉。
公司因此遭遇到一连串的困难,他的合伙人要求他“埋掉公司”,但是他不想放弃。
他是有积极想法的人,具有牢不可破的信心,也可以说他有打不倒的性格。他认为这一类的困难打不垮他,他说:“我压根儿就没想到‘放弃’这两个字。”因此,他用心做合理的、深入的思考,终于想出了办法。他决定设计出一套预制地板系统,来配合他的预制墙壁系统。最后他终于成功了,一家制造活动房子的大公司买下了他的设计。他写信告诉朋友这前后的情形,并且说出了这句了不起的话:“轻易放弃总嫌太早了。”
在一篇文章中,菲丽丝·席模克讨论了“良言”这个观念,以及消极否定的话的危险。例如,她以“不”字为例,“不”表示关上了大门,“不”这个字指失败、垮台、延误。但是把英文“不(NO)”倒过来拼,就有了新希望,因为倒过来拼就成了“继续(ON)”,就有了活力和行动了——不懈地“继续”追求你的目标,直到你的问题解决。
她要求我们注意“TEEM(充满)”这个词,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似乎都“充满”了困难,“充满”了遗憾,“充满”了无力感。因此,她建议我们把这个词倒过来,拼成“MEET(迎头处理)”。每一个问题出现的时候,迎头处理,你就不会再充满挫败和失望了。每一项挑战来的时候,若迎头处理,你就会获得很多的成果。
你听过海耶士·钟士的事迹吗?他是1960年跨栏比赛中的风云人物,他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比赛,打破了许多纪录,真是轰动一时。他也因此顺理成章地被选为参加当年在罗马举行的奥运会的选手,参加110米跨栏比赛。全世界都认为他能赢得金牌。
但是,出乎意料,他并没有得到金牌,只得到了铜牌。这当然是个极大的挫折。他的第一个想法是:“怎么办呢?我或许该放弃比赛。”可是,要再过4年才会有奥运会,而且他已经赢得了所有其他跨栏比赛的冠军,何必再受4年更艰苦的训练呢?看来唯一合理的出路是退出比赛,开始在其他事业上寻求发展。
这当然非常合乎逻辑,但是海耶士·钟士却不能安于这种想法。“对自己一生追求的东西,”他说,“你不能够事事讲求逻辑。”因此他又开始了训练,一天3小时,一个星期7天。在之后几年里,他又在跨栏项目上创造了一些新纪录。
1964年2月22日,在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钟士参加跨栏赛。赛前他曾经宣布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室内比赛。大家的情绪都很紧张,每个人的眼睛都看着他。他赢了,平了自己以前所创的最高纪录。钟士跑完,走回跑道上,低头站了一会儿,答谢观众的欢呼。然后,1.7万名观众都起立致敬,钟士感动得泪如雨下,很多观众也流下眼泪来。一个曾经失败的人仍然继续坚持下去,不放弃,而爱他的人们爱的就是他这一点。
后来,他参加了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在110米栏赛中跑出13.6秒的成绩,得了第一名,他终于赢得了金牌。
后来,他在一家航空公司工作,担任业务代表。他自愿协助推广所在城市的体能训练计划,他的活动产生了极为了不起的影响。
有一次,他对一群年轻人演说,引诵了加拿大作家塞维斯的诗句:
孜孜不倦会为你赢得胜利,
临阵逃脱不是好汉。
放弃毕竟是太容易,
鼓起勇气,
抬头继续前进才是难题。
为你受打击而哭泣——
而死亡也是太容易,
撤退、爬行也容易,
但是在不见希望时却要战斗,再战斗
——这才是最好的人生之戏。
虽然你经历每一场激战,
浑身是伤、是痛,但是再努力一次——
死亡毕竟是太容易,
抬头继续前进才真不易。
钟士的故事使人们想起了歌德的话:“不苟且地坚持下去,严厉地驱策自己继续下去。就是我们之中最微小的人这样去做,也很少不会达到目标。因为坚持的无声力量会随着时间而增长到没有人能抗拒的程度。”
进步与成功是一点一滴的努力得来的
决心获得成功的人都知道,进步是一点一滴不断地努力得来的。例如,房屋是由一砖一瓦堆砌成的,足球比赛的最后胜利是由一分一分的累积而决出的;商店的繁荣也是靠着一个一个的顾客购买累计出来的。所以,每一个重大的成就都是一系列的小成就累积成的。西华·莱德先生是个著名的作家兼战地记者,他曾在1957年4月的《读者文摘》上撰文表示,他所收到的最好忠告是“继续走完下一里路”,下面是其中一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跟几个人不得不从一架破损的运输机上跳伞逃生,结果飞机迫降在缅印交界处的树林里。当时唯一能做的就是拖着沉重的步伐往印度走,要在八月的酷热和季风所带来的暴雨的侵袭下,翻山越岭长途跋涉。
才走了1个小时,长筒靴的鞋钉扎了我的一只脚,傍晚时双脚都起了血泡,像硬币那般大小。我能一瘸一拐地走完140英里①吗?别人的情况也差不多,甚至更糟糕。他们能不能走呢?我们以为完蛋了,但是又不能不走。为了在晚上找个地方休息,我们别无选择,只好硬着头皮走完下一英里路……当我推掉其他工作,开始写一本25万字的书时,心一直定不下来,我差点儿放弃一直引以为荣的教授尊严,也就是说几乎想不开。最后我强迫自己只去想下一个段落怎么写,而非下一页,当然更不是下一章。整整6个月的时间,除了一段一段不停地写以外,什么事情也没做,结果居然写成了。
① 1英里=1609.344米。
几年以前,我接了一件每天写一个广播剧本的差事,到目前为止一共写了2000个。如果当时签一张“写作2000个剧本”的合同,一定会被这个庞大的数目吓倒,甚至把它推掉。好在只是写一个剧本,接着又写一个,就这样,日积月累真的写出这么多了。
“继续走完下一里路”的原则不仅对西华·莱德很有用,对我们来说也很有用。按部就班地做下去是能实现目标的唯一聪明做法。比如最好的戒烟方法就是“一小时又一小时”地坚持下去。很多人用这种方法戒烟,成功的比例比使用别的方法高。这个方法并不是要求他们下决心永远不抽,只是要他们决心不在下一个小时抽烟而已。当这个小时结束时,只需把他的决心改在下一个小时就行了。
当抽烟的欲望渐渐减轻时,时间就延长到两小时,再延长到一天,最后终于完全戒掉。那些一下子就想戒烟的人一定会失败,因为心理上的感觉受不了。一小时的忍耐很容易,可是永远不抽就难了。
想要实现任何目标都必须按部就班他做下去才行。对于那些初级经理人员来讲,不管被指派的工作多么不重要,都应该看成是“使自己向前跨一步”的好机会。推销员每促成一笔交易,都是在为迈向更高的管理职位积累条件。教授每一次的演讲,科学家每一次的实验,都是向前跨一步、更上一层楼的好机会。有时,某些人看似一夜成名,但是如果你仔细看看他们的经历,就知道他们的成功并不是偶然得来的,他们早已投入无数心血,打好坚固的基础了。那些大起大落的人物,声名来得快,去得也快。他们的成功往往只是昙花一现而已,并没有深厚的根基与雄厚的实力。
富丽堂皇的建筑物都是由一块块独立的砖石砌成的。砖石本身并不美观,成功的生活也是如此。
请做到下面的事情:把你下一个想法(不论看来多么不重要),变成迈向最终目标的一个步骤,并且马上去实行。时时记住下面的问题,用它来评估你做的每一件事。“这件事对我的目标有没有帮助?”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马上停止;如果是肯定的,就要加紧推进。
我们无法一下子成功,只能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尽力实现你的目标吧!
做出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最正确的方向
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波林说:“一个好的研究者知道应该实现哪些构想,而哪些构想应该丢弃,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差劲儿的构想上。”有些事情,你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你迟早会发现自己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你所走的路线也许只是一条死胡同。这时候,最明智的办法就是抽身退出,去做别的事情,再去寻找成功的机会。
牛顿早年就是永动机的追随者。在大量的实验失败之后,他很失望,但他很明智地退出了对永动机的研究,而在力学研究中投入更大的精力。最终,许多永动机的研究者默默而终,牛顿却因摆脱了无谓的研究,而在其他方面脱颖而出。
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要审慎地运用智慧,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最正确的方向,同时别忘了及时检视选择的角度,适时调整。放掉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做正确的抉择。每次正确无误的抉择都将指引你走向通往成功的坦途上。
当你确定了目标以后,下一步便是鉴定自己的目标,或者说鉴定自己所希望达到的领域。如果你决心做一下改变,就要考虑到改变后是什么样子;如果你决定解决某一问题,就要考虑到解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当描述了理想的目标以后,你要研究一下达到该目标所需的时间、财力、人力是多少,你的选择、途径和方法只有经过检验,才能估量出目标的现实性。或许你会发现自己的目标是可行的,否则,你就要量力而行,修改自己的目标。
有许多满怀雄心壮志的人毅力很坚强,但是由于不能进行新的尝试,因而无法成功。所以,既不能朝三暮四,也不能太不知变通。如果你确实感到行不通的话,就尝试另一种方式吧。
那些百折不挠、牢牢掌握目标的人,都已经具备了成功的要素。如果你能将下面两个建议和你的毅力相结合,你期望的结果便更易于获得。
(1)告诉自己“总会有别的办法可以办到”。
每年有几千家新公司获准成立,可是5年以后,只有一小部分仍然继续运营。那些半路退出的人会这么说:“竞争实在是太激烈了,只好退出为妙。”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遭遇障碍时,只想到失败,因此才会失败。如果你认为困难无法解决,就会真的找不到出路,因此一定要拒绝“无能为力”的想法,告诉自己“总会有别的方法可以办到”。
(2)先停下,然后再重新开始。
我们时常钻进牛角尖而不能自拔,因而找不出新的解决方法。成功者的秘诀是随时检视自己的选择是否有偏差,合理地调整目标,放弃无谓的固执,轻松地走向成功。
两个贫苦的樵夫靠上山捡柴糊口,有一天,他们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棉花价格高过柴薪数倍,将这两包棉花卖掉,足可供家人一个月衣食无忧。当下两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欲赶路回家。走着走着,其中一个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扔着一大捆布,走近细看,竟是上等的细麻布,足足有十匹之多。他欣喜之余,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背负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看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先前的辛苦,所以坚持不愿换麻布。先前发现麻布的樵夫屡劝同伴不听,只得自己竭尽所能地背起麻布,继续前行。又走了一段路后,背麻布的樵夫望见林中闪闪发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两坛黄金,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忙邀同伴放下肩头的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每人挑一坛黄金回家。他的同伴仍是那套不愿丢下棉花以免枉费辛苦的论调,并且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劝他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空欢喜一场。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起两坛黄金。两人走到山下时,突然下了一场大雨,两人在空旷处被淋了个湿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背上的大包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已无法背动,那樵夫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黄金的同伴回家去了。
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性,但在有些事上,过度坚持,会导致更大的浪费。
一个非常干练的推销员,他的年薪有六位数字。很少有人知道他原来是历史系毕业的,在干推销员之前还教过书。
这位成功的推销员这样回忆他走过的道路:“事实上,我是个很没趣儿的老师。由于我的课很沉闷,学生们个个都坐不住。所以,我讲什么他们都听不进去。我之所以是个没趣儿的老师,是因为我已厌烦了教书生涯,对此毫无兴趣可言,但这种厌烦感在不知不觉中也影响到了学生的情绪。最后,校方终于解聘了我,理由是我与学生无法沟通;其实,我是被校方免职的。当时,我非常气愤,所以痛下决心,走出校园去干一番事业。就这样,我才找到推销员这份自己胜任并且感觉愉快的工作。
“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我不被解聘,就不会振作起来!基本上,我是个很懒散的人,整天都病恹恹的。校方的解聘正好惊醒了我的懒散之梦,因此,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很庆幸自己当时被人家解雇了。要是没有这番挫折,我也不可能奋发图强起来,闯出今天这个局面。”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成功的希望,而去屡屡试验是愚蠢的、毫无益处的。
有的人失败,不是没有本事,而是定错了目标。成功者为避免失败,总会时刻检查目标是否合乎实际、合乎道德。
所以,要想成功,就要做出正确的判断,该坚持则坚持,该放弃则放弃,选择最正确的方向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