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感 恩第12章(1 / 1)

包容 袁丽萍编著 2929 字 2个月前

感 恩

感恩之心是人生幸福的情愫。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怀有一种不忘感恩之情,那我们的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包容,更加和谐。

1??感恩是一种精神财富

感恩可以温暖人的心灵、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给人以更多的包容;感恩还能够驱散寂寞、缓解痛苦,给人以更多的友情与温馨。感恩能使生活之中充满更多的欢乐与幸福,感恩能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善意与宽容。

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真诚地感恩——感恩树木的葱茏,花草的芬芳;我们感恩清风的多情,雨水的滋润;我们感恩生命的伟大,生活的美好;我们感恩老师的教导,朋友的关爱;我们感恩父亲的坚强,母亲的辛劳……我们感恩我们所感受的一切!永远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每一个日子,无论是风雨或是阳光,只要心存感恩就够了。岁月最大的赐予,便是使我们慢慢孕育出一颗珍珠般柔和的感恩的心!

让我们学会真诚地感恩——因为它是人生中一种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不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

有两个人好朋友在沙漠中行走,他们是很要好的朋友,在途中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吵了一架,其中一个人打了另个人一巴掌,那个人很伤心很伤心,于是他就在沙里写道:“今天我朋友打了我一巴掌”,写完后,他们继续行走,他们来到一块沼泽地里,那个人不小心踩到沼泽里面,另一个人不惜一切,拼了命地去救他,最后那个人得救,他很高兴,于是拿了一块石头,在上面写道:“今天我朋友救了我一命”。朋友一头雾水,奇怪得问:“为什么我打了你一巴掌,你把它写在沙里,而我救了你一命你却把它刻在石头上呢?”那个人笑了笑回答道:“当别人对我有误会,或者有什么对我不好的事,就应该把它记在最容易遗忘最容易消失不见的地方,由风负责把它抹掉,而当朋友有恩与我,或者对我很好的话,就应该把它记在最不容易消失的地方,尽管风吹雨打也忘不了。”

感恩生活之中的每一分钟和每一份美好的赠与,你的胸怀就会宽阔起来,就会自然包容你身边的一草一花,一人一事,你的人生会更加多姿多彩。

感恩,是一个自己内心的独白,是一片肺腑之言,是一份铭心之感恩。感恩,不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处世之道和做人的至高境界。

罗斯福总统就是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据说有一次家里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对于那些心存感激之人,其内心的灵魂一定是透着阳光与自然气息的人,必定是一个会享受生活、懂得珍惜生命的人,一定是一个胸中充满着诗意与**的人。世界如此美妙,生命如此美好,我们还有何理由不去感恩造物主给了我们一次次经历的机会呢?

让我们感恩春天盛开的花朵,因为它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生机与美丽。

让我们感恩秋天的落叶,因为它让我们领悟到了生命壮丽的回归。

感恩我们的朋友们,是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妙和友情的温馨,友情是我们心中的阳光,将忧郁、哀伤、懦弱、失望等浓重的阴影驱散。正是因为有了能够相知又相依的朋友,我们才感受到了人生的丰富多彩,才感受到了朋友是人生岁月里一道不可缺少的亮丽风景!

感恩我们的对手,在前进的道路上,是他们的一次次挑战,激发了我们求胜的决心与内在的智慧,使我们慢慢地学会了在克制和忍耐中的取胜之道;正是因为有了对手的存在,我们才会渴望改变自己“被猎者”的命运。

感恩当初曾经抛弃我们而去的恋人,是这一恋爱的过程让我们懂得了,爱是一门精致的生活艺术,从这门艺术中我们学会爱一个人就是让彼此之间感受到幸福与快乐……

让我们感恩人生之中的失败与挫折,是它们让自己看到了自身真正的力量不足和智慧的匮乏。感恩成功,是它让我们享受到了奋斗的快乐和幸福,享受到了耕耘播种后丰收的甜美。

2??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

感恩之心是人生幸福的情愫。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幸福起来。

在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甘泉,常会出现奇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

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颠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请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请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请求他帮助我,教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败。在危困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终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吗?你能不思回报吗?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意识。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的付出给自己的快乐生活。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一个人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是拥有一颗冷酷绝情的心。在人生的道路上,随时都会产生令人动容的感恩之事。且不说家庭中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所遇之事所遇之人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与帮助,都值得我们用心去记恩,铭记那无私的人性之美和不图回报的惠助之恩。感恩不仅仅是为了报恩,因为有些恩泽是我们无法回报的,有些恩情更不是等量回报就能一笔还清的,惟有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动去铭刻去永记,才能真正对得起给你恩惠的人。

“感恩”是尊重的基础。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尊重他人、社会、自然、知识,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相互尊重以及对自然和谐共处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发展自己独立人格。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感恩让世界这样多彩,感恩让我们如此美丽!

“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让孩子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创造他们未来幸福生活的基础,是构筑未来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

“感恩”是一种认同。这种认同应该是从我们的心灵里的一种认同。我们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给与我们的恩赐太多。没有大自然谁也活不下去,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对太阳的“感恩”,那是对温暖的领悟,对蓝天的“感恩”,那是我们对蓝得一无所有的纯净的一种认可。对草原的“感恩”,那是我们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叹服。对大海的“感恩”,那是我们对兼收并蓄的一种倾听。

“感恩”是一种回报。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走出,而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而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希望她得到什么。就像太阳每天都会把她的温暖给予我们,从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感恩”。

“感恩”是一种钦佩。这种钦佩应该是从我们血管里喷涌出的一种钦佩。

“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

“感恩”之心,就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是何等的尊贵,或是怎样的看待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地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的处世品格。自然而然地,你的生活中便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学会感恩,是为了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致麻木,学会感恩,是为了将无以为报的点滴付出永铭于心。譬如感恩于为我们的成长付出毕生心血的父母双亲。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世间一切尘埃。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地处理。

3??感恩是一种品德修养

在中国,感恩戴德、知恩图报,是一种最起码的良知,而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则是毋庸置疑的小人行径。但时至今日,“感恩”也不应再简单地理解为“对别人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它既是一种品德修养,也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更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美国人安东尼·罗宾年轻时只能在10平方米的单身公寓里栖身,生活一塌糊涂,人际关系恶劣,前途十分暗淡。但短短二十年时间,他却成为了拥有数亿资产的成功学大师。是什么力量让他走出困境,也让他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功呢?安东尼毫不隐讳地说:“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存有一颗感恩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所以我们要感恩父母,因为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并养育了我们,我们应尽儿女之责,善待父母、反哺父母;我们要感恩老师,因为在老师的教诲中我们一天天地长大,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恩师;我们要感恩朋友,因为在我们伤心时,朋友能倾听我们的倾诉,在困难时给我们一片希望,我们要珍惜这份友谊,在朋友需要我们的时候,伸出手来;我们还应感恩生活,是生活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苦,什么是甜,教会了我们吃苦耐劳,让我们收获人生财富,一步步走向成熟……”

其实,大凡伟人、名人,大都具有感恩之心。满怀感激,孟郊写了《游子吟》,毛泽东写下了《给徐特立的一封信》,朱德写了《我的母亲》,朱自清写了《背影》,海轮·凯勒写了《我的老师》;满怀感激,李嘉诚成立了李嘉诚基金会,牛根生成立了老牛基金会,比尔·盖茨成立了比尔—梅琳达基金会……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虽然我们可能做不到涌泉相报,但起码应该有报恩之心,有感激之情。不要把父母的养育视为当然,不要把老师的培养看作应该,不要把恋人的呵护当成自然。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片肺腑之言,也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一个连感恩都不知晓的人,必定冷酷无情,必定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在人脉即一切的当今社会,这样的人,非但人生高度有限,而且很容易成为千夫所指,被社会抛弃。

几年前,湖北《楚天都市报》报道了一条“湖北5名贫困大学生受助不感恩被取消资格”的消息,原文如下:

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襄樊5名受助大学生的冷漠,逐渐让资助者寒心。

8月中旬,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第九次“金秋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去年8月,襄樊市总工会与该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开展“金秋助学”活动,19位女企业家与22名贫困大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承诺4年内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至3000元不等。入学前,该市总工会给每名受助大学生及其家长发了一封信,希望他们抽空给资助者写封信,汇报一下学习生活情况。

但一年多来,部分受助大学生的表现令人失望,其中三分之二的人未给资助者写信,有一名男生倒是给资助者写过一封短信,但信中只是一个劲地强调其家庭如何困难,希望资助者再次慷慨解囊,通篇连个“谢谢”都没说,让资助者心里很不是滋味。

该市总工会再次组织女企业家们捐赠时,部分女企业家表示“不愿再资助无情贫困生”,结果22名贫困大学生中只有17人再度获得资助,共获善款4??5万元。

多年来为资助贫困生东奔西走、劳神费力的襄樊市总工会副主席周萍,为此十分尴尬,她感觉部分贫困生心理上“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缺乏一种正确对待他人和社会的“阳光心态”,有的学生竟自以为“成绩好,获资助是理所当然的”,缺乏起码的感恩之心……

要学会感恩。不知感恩,不会感恩,会令善行望而却步,整个社会也会变得冷漠、麻木。我们无法使他人都保有感恩之心,但我们应时时提醒自己知足、惜福,在人生的路上永远心存感恩。哪怕是为了我们自己。

站在佛学的角度,感恩则是一种无所不包的大情怀。净空法师说过:“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恩批评你的人,因为他让你进步;感恩你的对手,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进步……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你感恩生活,生活必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当你试着去感恩,你就会发现,感恩的理由谁都能找到许多,但不感恩的借口却只需一个。”

当代科学大师霍金在北京科学会堂做完学术报告后,一位女记者向他提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症将您永远固定在了轮椅上,您难道没有为自己失去太多而悲伤过吗?”

霍金吃力地敲出了以下几行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

——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

——我有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最重要的,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骤然间,会场上掌声如潮水。人们在震撼之余,恍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感恩之心是一个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无穷动力!用感恩的眼光看人,你会发现世上还是好人多;用感恩的眼光看生活,你会发现生活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坏;感恩生活、感恩世界,你自然也就远离了愤世嫉俗和愤愤不平……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感恩吧!感激阳光,感激空气,感激一草一木,因为它们都是我们的必需,却无一不是生活的赐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