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敬 畏第11章(1 / 1)

包容 袁丽萍编著 2907 字 2个月前

敬 畏

万物众生,都值得我们敬畏。从一朵向阳的花、一棵嫩绿的草,一只窜动的蚂蚁、一个襁褓的婴儿……

1??敬畏自然

我们要感恩于大自然,感恩于大自然给了我们来到世界的机会,感恩于大自然赋予了我们强健的体魄,健壮的生命。感恩于大自然给我们造就了青山绿水,生长了花草树木,施舍了阳光雨露……

大自然,鬼斧神工,她煞费心机地创造了波澜壮阔的大海,一望无边的森林,盛气凌人的高山,凹凸不平的盆地,最重要的是——大自然创造了人类。

因此,不仅是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更是大自然赋予了我们全人类的生命。 感恩大自然,是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每一个降生于世间的婴儿都是大自然最丰富的馈赠。每当你在饱览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时,你怎能不由衷地感恩大自然为我们创造了如此的奇迹?每当你听到那惊人的动物数量报告时,你又怎能不赞叹大自然的杰作?

人类既然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人类智慧应该领悟大自然的智慧,人类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应该时时想到爱护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老子曰:“天道无亲,恒与善人。”人类不善待自己,天也不善待人类,天只会加重自然灾害。地球环境越恶劣,天的惩罚就越大。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是当今世人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老子在《道德经》中所阐述的道法自然的思想,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圆融无间、共生共荣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我们不能不感叹老子的远见卓识。老子的这些思想对于增强今天人们的环保意识,拯救自然环境免遭人为破坏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只有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追求双赢、多赢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敬,而生虔诚心;畏,而生戒惕心。我们应对自然应心存敬畏。心怀对自然的敬畏,才能享受青山绿水,聆听自然心声。近年来,雾霾天气严重困扰国人,人们怨声载道,可谁又想过,造成这一现象的不正是我们对自然缺乏敬畏之心吗?树林花园被拔地而起的高楼取代,蓝天白云被工厂的乌黑浓烟遮掩,甚至生长百年的橡树林因逆领导意志而被无情砍伐。我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去哪儿了?记得一位登山家在登上珠峰时感慨地说:“不是我征服了珠峰,而是它向我展示了它温柔的一面。”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让人动容,也足以让我们反思该如何敬畏自然。

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大多与人为活动有关。本来自然界对人类是很友好的,山清水秀、草木旺盛、万里蓝天、空气清新、土壤肥沃、河流潺潺、湖泊清澈、鸟语花香、动物悠闲,真可谓江山如此多娇,但由于人口数量的恶性膨胀以及人性无限攫取的贪婪,人对环境和资源的不当改造、利用以及向生态圈大量排放废弃物——主要是滥垦、滥牧、滥伐(林木)、滥采(药材和矿藏)、滥围、滥填、滥用水资源、滥施化肥农药导致土地功能衰退,灭绝性捕杀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致使古老的生物链条被人为绞断。不经有效达标治理的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实验室毒性重金属和氰化物、生活污水与垃圾的巨量排放及随意堆弃,所有这些都打乱了自然界固有的美丽宁静和伟大平衡,破坏了自然界固有的和谐状态,引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植被枯死等生态环境危机。

下面仅以荒漠化问题为例,就足以给人们敲响警钟。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危害十分惊人。一是荒漠化缩小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我国现在荒漠化土地39??3亿亩,占国土绿地面积的27??3%,相当于14个广东省。荒漠化问题涉及18个省471个县。全国每年荒漠化净扩展面积已超过1000万亩,仅沙化土地每年净增369万亩。二是荒漠化导致了土地生产力的严重衰退,因荒漠化使全国草场退化达20??7亿亩、耕地退化1??16亿亩。三是荒漠化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西北五省区1996年财政收入的3倍。四是荒漠化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仅每年输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就有2亿吨来自荒漠化地区。沙尘风暴越来越频繁,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降低了人类生存环境的质量。

这就是天的本性。天的本性是用之至公的,绝对不会袒护人去胡作非为。所以,人类既然来自天地,理应法天则地,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基本避免了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的趋势,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持续下降的局面。但是,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甚至还有相当多的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这种状况危害了人民的健康,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人类一定要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大自然的处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不应该与大自然对立起来,自然界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而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人类应该与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

2??敬畏生命

德国思想家史怀泽曾在《敬畏生命》中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贵和神圣。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今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其实,也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才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

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潭中;老羚羊们为了使小羚羊们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因而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煮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小鳝鱼;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嗥叫。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性的光辉。

有时候,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去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出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致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

确实,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殆尽时,人类就像是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

敬畏生命,就要敬畏自然的生命,敬畏人类的生命,我必须以同等的敬畏来尊敬其他生命,毁灭、妨碍、阻止生命是极其恶劣的。敬畏生命,还要敬畏我们自己的生命。我、你、他,都是一个生命,生命的意愿是生存,在生命的中途,当我们的生命不经意受到摧残,但我们也要坚强地活着,活出质量、活出光彩,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敬畏人生,就是微笑着去唱生命的歌谣。

史铁生,一位有着钢铁般的意志的作家。当他病痛缠身时,他咬紧牙关,撑过一个个痛苦的不眠之夜。当他被文学吸引时,他又是紧咬牙关,强忍着病痛,完成了一部部文学著作。当听见他说,死是一个不必急于求成的过程,死亡的日子必定会来临,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他对人生的敬畏,竟已超过了生与死的界限。怀着对人生的敬畏,他在文坛中屹立着;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他在病痛中支撑着;怀着对人生的敬畏,他微笑着去唱生命的歌谣。

敬畏人生,就是精彩地活着。

一个失去双臂的瘦弱的青年,用双脚去弹奏钢琴浪漫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经典曲目《梦中的婚礼》,所有的听众都沉浸在这个残疾青年所营造的缠绵悱恻、浪漫多情的音乐氛围中,去感悟人生与爱情的神圣和庄重。

这是东方卫视推出的人气挺旺的《中国达人秀》电视节目的一幕。这位失去双臂的青年叫刘伟,23岁的他没有双臂却能在黑白琴键上弹奏悦耳动听的旋律。 这些天,他成了网络红人,短短3天内视频点击率就多达20余万次。在《中国达人秀》电视节目中,刘伟用双脚弹奏了一曲《梦中的婚礼》,打动所有观众。人们亲切地称他“无臂钢琴王子”。 刘伟的一句:“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中国人。

当我们看完这档电视节目后,我们不由得感慨万千,头脑里仍然还在回味着这位失去双臂的青年在用他的双脚去弹奏的《梦中的婚礼》以及他那感动许多人的话语。感觉他不是在演奏《梦中的婚礼》,而是在用心、用泪在弹奏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位残疾青年并不是什么英雄,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却让我对他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使得我对这一位被折断翅膀的钢琴王子那种无畏、充满**的生命心存敬畏!当他不幸失去双臂的那一刻起,就面临生命中所不能承受之重,他曾经迷惘过、哭泣过、失望过,独自去品尝着生活的艰辛。他乐观地说:“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他顽强不屈地与坎坷不平的命运作一场青春的博弈,在这场博弈中,刘伟无疑是胜利者,他告诉我们什么是乐观?什么是坚强?什么是人生的真谛?

我们不妨回过头来审视自己,我们虽然四肢健全,拥有体面的工作和显赫的职位,但是整天不思进取,只知道享乐,为了一点工作压力就怨天尤人。如果我们去听听这位钢琴王子的演奏,去细细地品味他的振聋发聩的青春的宣言,我们岂能不羞愧万分?

冰心说:“假如生命是乏味的,我怕有来生;假如生命是有趣的,我今生已是满足了。”这是冰心的对人生的感悟。而刘伟的人生感悟和冰心老人何其相似!难能可贵的是刘伟是用自己的顽强不屈的生命,体味出这能够感动许多人的话语。经历过生与死磨练、淬火的哲理是不朽的,我们没理由不用心、不用我们的耳朵去倾听这铮铮作响的人生哲理。

3.敬畏自己

生命不卑微,自轻自贱要不得,要懂得敬畏自己。尽管你职务不高,地位也不高,薪水不多,但你和别人一样,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不同。对任何人,都用一样的态度,而不必陷媚,不必刻意讨好。对任何人都不卑不亢,你就是你,你不比任何人矮一截,大家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决不能自以卑微。

一个人贫穷点没关系,地位低些也没关系,这些都是外在的,是可以凭自己的努力改变的。或者说得极端些,不改变又怎么样呢?各人有各人的生活,只要不妨碍别人,不对不起别人,穷些苦些又怎么样呢?

自轻自贱的孪生兄弟,就是自卑,奥地利心理学家奥威尔在《自卑与人生》中说:“自轻自贱的人,必定是自卑的人。或者说,自卑的人。必定是自轻自贱的人。”自卑就是拿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作比较时得到的那种感觉,是一种自己感觉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丧气的情绪。有自卑感的人,常常轻视自己,总认为自己无法赶上别人,并因此而苦恼。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看到这样的人,他们常因自己角色的卑微而否定自己的智慧,因自己地位的低下而放弃儿时的梦想,有时甚至为被人歧视而意志消沉,为不被人赏识而苦恼。其实,生命从不卑微,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

一位高考失利的青年,感到十分失意,就骑着自行车在大堤上乱逛,一不留神,车子歪了下去,险些撞着一个坐在堤下的老人。在向老人表示了歉意后,他坐在了老人身边。那是一个春天的上午。阳光明媚,清风徐来。翠绿了,花开了,那些花儿,在远远近近的绿草间像星星一样闪烁。无数老人、孩子在草里徜徉,在花里度步。他们也像春天的阳光一样灿烂。只有这位青年是个例外。

那时候,失意就像春天的草一样在他的思想里蓬蓬勃勃。很久以来,他看见一片落叶便伤感,觉得自己也是一片落叶;他看见一片落花也伤感,觉得自己是一片落花;看见流水还是伤感,觉得自己的生命就在这平平淡淡中像水一样流逝了。

老人看了看身边的青年,跟他说起话来。老人说:“年轻人,怎么这样无精打采呢?”年轻人当时手里正缠着一根草,在老人问过后,他举了举那根草说:“我这辈子将像这根草一样平凡。”老人没作声,只是静静地看看他,在老人的注视下他说了起来,他说:“我是一个很不幸的人,初中时因一场病休学一年。此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差,勉强读了高中后,最后也没考上大学。”他又说:“一个人连大学都没上过,毫无疑问是一个平凡的人,我这一辈子将在平凡中度过。但我不甘心,也不想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从小就立下志愿,一定要让自己的人生辉煌。”说到这里,他泪流满面,他心里装了太多的失意,那些失章像汹涌的洪水,终于找到了决口。这时老人开口说道:“你知道你手里拿的是什么草吗?”“不知道。”

“它是蒲公英。”“这就是蒲公英吗?我常在诗人笔下见到它,可它也很普通呀。”他说。“你没看见它开着花吗?”“看见了,一种小花,毫不起眼。”“是不起眼,但它也可以辉煌。”“在诗人的笔下?”“不。”老人摇了摇头,注视着他。

少顷,老人站了起来,跟他说:“我带你去一个地方吧。”他听从了老人的话,也站了起束,跟着老人沿着那条堤往远处走去,大约二十几分钟后,他看见了一个足以让他一生都为之震撼的景致:那是一块很大很大的河滩,有几十亩甚至上百亩大,整个河滩上全是蒲公英,无边无际。蒲公英开花,那些毫不起眼的白白的小花,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那样美,那样烂漫,那样妖娆,那样蔚为壮观,炫目辉煌。一朵小花,也可以这样辉煌吗?他们再没说话,就那样伫立着、伫立着。起风了,花儿轻轻地向他涌来。他心里一下子飘满了那些美丽的蒲公英,忽然觉得自己也是一朵蒲公英了!

从那以后,那漫无边际的蒲公英一直在他眼里烂漫着,他仿佛从那里看见了自己。他同时也深深懂得了平凡的人生也可能充满着不平凡这个道理。

也许你很平凡,也很普通,没有干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也不会在史册上永垂不朽,但是,你作为一个生命来到这世上,活着是种恩赐,每个人都是惟一,是不可复制不可再生更不容亵渎的。我们不需要仰视别人,我们要学会敬畏自己,因为我们拥有自己生命的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