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 让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1??解开心结
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这时就要学会退让,调节自我的情绪。只有把心中的这个结解开了,才能化解矛盾。
有一个人去看望他的一位朋友。他原本跟这位朋友有过很深的矛盾,因为他刚到一家公司做事时,在一次小小的失误中,被这位担任领导的朋友扣除了20%的工资,还成了“典型人物”,所以他非常气愤,这件事便成了他的一个心结。在以后的工作中,不管他的朋友怎样努力地想解除一切的误会,他都固执地不理睬。但渐渐地,他开始发觉,朋友会在同事生日会上小心翼翼地留一块蛋糕给加班加点的他;在端午节的日子,会为他煞费苦心地包两个粽子;在炎炎夏日,会恰到好处地在他凌乱的办公桌上放几颗鲜嫩的荔枝,为他熬夜悄悄地修改不甚完美的文案。终于,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解开心结,于是在一个节假日的午后,他诚恳地跟这位上司说了三个月来的第一句话:谢谢!他看见对方那惊喜的表情,还听见他孩子气十足地叫了一声“万岁”!他笑了,就这样,心结解开了。从此,公司里就多了一对共同奋斗的好兄弟,他从此有了一位挚友。
死结,在细心与努力中,终究会有解开的一天!而解开的那一天,也就是心情轻松愉快的开始。
解开一个心结,人生就走进了另一种世界。时间可以改变一些东西,时间可以让我们忘掉那一时的不快,持续的不爽,时间会给我们时间去解开一些心结。
其实,生命固然需要执著,但执著过了头就是固执。一个固执的人终究会因为太多的固执而失去太多。所以,要有结果才能坚持,固执的人坚持为没有结局、没有收获的故事去努力、去付出,只会让自己的生命多一份遗憾,多一份失落!
解开心结,走出自己封闭的世界,你会感觉自己走进了一片自由的天空。
大千世界,难免会有被人误会的时候,这就要看你能不能解开心中的“结”。很多时候,人心中的结并非解不开,而是不愿意解开而已,到最后,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菜根谭》中讲:“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可谓深得处世的奥妙。
有这样一个女人,总在喋喋不休地向人们说邻居家的污秽不堪。有一回她故意地将一位朋友领到家里,指着窗外说:“您看那家绳上晾的衣服多脏!”可那位朋友却悄悄地对她说:“如果你看仔细点儿,我想你能弄明白,脏的不是人家的衣服,而是你自家的窗子。”
是啊,我们在同一蓝天下生活,为什么不学着去宽厚待人,而是去轻易地指责呢?即使脏的真是邻居家的衣服,我们为什么不能表示理解和容忍呢?要知道,这样做我们不会吃任何亏。
小杜毕业后初入社会,在某合资公司外贸部就职,不幸碰上一个爱拍马屁、什么本事都没有的主管。此人每天下班后没有什么事儿也要拼命“加班”,无事生非,把白天理好的文件弄得一团槽,转眼出了错,又把责任全部推给小杜。小杜不是一个会“争”的女孩子,只好忍气吞声等日本科长长出“火眼金睛”,结果等了三个月,还是等不来一句公道话。
一气之下,小杜就去了另一家外资公司。在那里,她出色的工作博得了许多同事的称赞,但无论如何也没法使苛刻、暴躁的经理满意。心灰意冷间,她又萌动了跳槽之念,于是向总裁递交了辞呈。总裁先生没有竭力挽留小杜,只是告诉她自己处世多年得出的一条经验:如果你讨厌一个人,那么你就要试着去爱他。总裁说,他就像鸡蛋里挑骨头一般在一位上司身上找优点,结果,他发现了上司的两大优点,而上司也渐渐喜欢上了他。
小杜依旧讨厌她的经理,但已悄悄地收回了辞呈。她说:“现在想开了,作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放开心胸去包容一切、爱一切。换一种思维看人生,你会发现,乐趣比烦恼多。”
其实,许多事情只要卸下思想上的包袱,想通了,就不是什么烦心的事了。只有会解思想上的“结”,人生路上才能走得更轻松,才能得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2??学会礼让
相信不少人遇到过以下经历:拥挤的公交车上,两个人同时面对着一个空座位;人头攒头的超市里,一群顾客都在焦急地等待着结款;繁忙的大马路上私家车和公交车为先走一步正在较量……种种情况,假如当事人是你,你会怎么做?是捷足先登,还是礼让他人?
相信大家各有各的选择。作为一名普通百姓,每个人都很不容易把机会让给别人,让别人就等于自己要付出代价,何况这种代价有时候还被人误解。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主张礼让,主张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样做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只求得内心的一个踏实。正如一则公益广告所言:光明多一点,黑暗就少一点。
当下,礼让被有些人忽视,甚至鄙视。在一些人看来,礼让是一种不积极进取,不懂把握机会,缺乏胆魄的懦弱行为。真是这样吗?
恐怕不然。礼让是大家风范,若一个人只懂争强好胜,一点不为他人着想,不给他人一丝机会,这样的竞争意识是不健康的,这样的人也是不可能在人生中笑到最后的。
生活中,为什么要礼让呢?因为人人都有自尊心,人人都有好胜心,你要联络感情,就必须处处照顾对方的自尊心,而要尊重对方的自尊心,那就必须抑制你自己的好胜心,成全对方的好胜心。比如对方与你有同性质的某种特长或爱好,对方与你比赛,你必须善于先让一步,即使对方的技艺敌不过你,你也得先让对方占点上风。当然一味地退让,也许会使对方误认为你的技术不太高明,不是对手,反而让对方觉得你无足轻重。所以,你与他比赛的时候,尽管有谦让,但必须先施展你的相当本领先造成一个均势之局,使对方知道你不是一个弱者,进一步再施小技。把他逼得很紧,使他神情紧张,才知道你是个能手,再进一步,故意留个破绽,让他突围而出,从劣势转为均势,继而从均势转为优势,结果把最后的胜利让于对方,对方得到这个胜利,不但费过许多心力,而且由危而复安,精神一定十分愉快,对你也有敬佩之心。如果互不相让,最后的结局可能是两败俱伤。
有这样一则寓言:
一天,一只狮子和一只老虎在一条只能让一人通过的山路上相遇,下边是绝壁悬崖。这老虎与狮子向来都自说为兽中之王,互不买账的。这会儿狭路相逢,两个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没有退回去让对方先过去的意思。老虎心想,要是我一让开,这事被其他动物知道了,我这兽中之王不是从此威风扫地了!要是和狮子硬拼,且不说能否胜它没有把握,就是这么陡峭的山路,只要自己一动,落地不稳就意味着自取灭亡……狮子也在想,过去你这老虎总与我争夺兽中王位,我还没好好教训你,今日狭路相逢,我岂能示弱,否则我这百兽之王的名声算是完了。
可怜这两个愚笨的家伙为了争一时之气,互不相让,最后谁也挨不住了,就放手大动干戈。才一个回合,就双双坠入悬崖之中呜呼了!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好多人不也与老虎狮子相仿吗?该忍的不忍,该让的不让。逞一时之英豪,最后累及己身。这则寓言从反面告诉我们,凡事要用理智来指导你的行动,无关紧要处的较量该让的要毫不犹豫地谦让互让,就是一种互尊。互尊就是保持邻里、社会生存环境安静、和谐的心理条件,是一种精神文明。
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变化无穷,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我们不要忘记也不要忽视礼让。人生之所以多烦恼,皆因于不肯让他人一步。其实,这是很愚蠢的作法。
在实际生活中,那些曲解的,不正常的人际处理和交往方式已经让我们难以承受了,大家都想尽快改变这种状态。大家真正希望的就是一种互相之间的信任和支持,与别人建立一种互动和友善的关系。其实,只要我们能够迈出真诚友善的一步,给对方一种真正的爱的感觉,对方肯定就会有所反应,你的身边也会多一些知心人,多一些朋友。
利益的冲突是人们产生矛盾的根源。当我们和别人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应该多为对方想一想,互相之间都退一步。当我们以德相让、互相礼让的时候,那些可能发生的冲突就会烟消云散,大家也就很乐意跟你合作,事业发展的机会也就更多了。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礼让是一种双赢。我们只有互相都退一步,才有可能让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保障。只有那些懂得珍惜、懂得礼让的人,才可能真正赢得身边朋友的心,我们人生的道路也会越走越宽。
3??有退路才有出路
有这么一个寓言:
一个云游僧人准备横穿一片沙漠。他找到附近一位村民,询问沙漠里有没有路标。村民告诉他,数年前,曾经来过一位智者,他让村里人买来很多胡杨树苗,数百米一棵,从沙漠这头一直栽到对面。智者说,如果胡杨树能成活,大家可以以树为路标;如果胡杨树枯死,大家可以以枯树为路标。不过,枯树很容易被流沙淹没,或被狂风刮倒,因此每一位过路的人,要注意把路标拔一拔,插一插。后来,树苗全部枯死了。但大家照着智者的意思办,沿着路标走了很多年,安然无恙。所以村民们叮嘱云游僧人说,你过沙漠的时候,遇到要倒的路标一定要扶正插好,遇到快要淹没的路标一定要拔起插牢。云游僧满口答应,但他并没有照做,他想我反正就走这么一回,我才不管那么多呢!结果等他走到了沙漠中心,又累又困之际,天上突起狂风,飞沙漫天。僧人想往回走,却发现原先的路标都被埋没、被卷走了——他再也走不出沙漠了!
生活中,不乏故事中的僧人。没有退路才有出路——大家都这么说。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大无畏精神,是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面对困难时不可或缺的勇气与决心。历史上,这种精神也着实成就了很多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楚霸王项羽能一举击败秦军,就是因为他斩断了自己的退路,逼着自己和手下的将士全力以赴,从而找到了出路、生路、活路。战神韩信也曾有过“背水一战”的大胜。兵家之祖孙武则说:投之亡地然而存,陷之死地而后生。引无数国人竞折腰的象棋,其中的兵或卒一旦过河也不能回头,只能一往无前地拼杀了下去,要么战死沙场,要么九宫擒王。这些都是斩断退路的表现。斩断退路,棋手才能更好地运筹棋局;斩断退路,我们才能更好地规划人生。
人生不能一步三回头,人生必须勇往直前,但人不能做生活的棋子,更不能做历史的炮灰。人的一生就是经历困难与挫折的一生,没有任何人能够逃脱与躲避。逢着顺境和坦途,固然应该快马加鞭,遇到坎坷和障碍,尤其是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一味横冲直撞、好勇斗狠未必能解决问题,更不要做无畏的牺牲。前面提到的项羽就是个中典型,明明有机会卷土重来,但却不愿意给自己机会,硬要把自己往绝路上逼,宁死也不做失败者,悲壮倒也悲壮,终究还是个悲剧。
都说“商场如战场”,其实真正高明的商人,从来都不会搞什么置之死地而后生。因为做生意尤其是做大生意,就像攀岩一样,你可以成功一千次,但也许一次的失败就会要你的命。人们总是用“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强调机会的重要性,事实的确如此,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很多机会也绝对不会仅仅出现一次。手里有资金,你想投资任何领域都可以。但是没有资金,即使你能发现千载难逢的良机,也只能徒呼奈何。
人们常说,做人做事不能太绝,任何情况下都得给自己留条后路。对于一个商人来说,资金就是最好的后路。资金在手,你随时都能复出商海,笑傲群雄。而没有了资金的商人,虽说不至于末路穷途,但没有资金却想东山再起,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所以,那些妄想在商战中一脚上岸、一步到位的心态,极不可取。
对年轻人来说,恐怕再没有比创业更令人激动的词汇了。“不成功,则成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这些话似乎都是给决心创业者准备的。创业无退路,的确如此。但创业也不是加入敢死队,不是冒着枪林弹雨往前冲就能成功的。
进和退本是一对反义词,人生有进就应该有退,瞻前顾后、进退两难,实为人生最痛苦的泥沼。因此,当我们实在进不了的时候,不妨暂退一步,或者另寻明路,迂回前进,或者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最终解决问题。千万不要和自己过不去,更不要和生活打消耗战,不然打赢了也会得不偿失,打输了则可能再无翻盘的机会。生活本来就很残酷,何必让自己无路可退?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财富、荣誉、权利,甚至快乐、痛苦等——皆有其确定的度,超越这度就会招致毁灭。”老子也曾经说过:“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所谓物极必反,无论做什么,都要要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一个人如果不知进退,那么烦恼和忧患始终会如影随形。
据说,最初的汽车是没有倒挡的。可以想像,这样一辆汽车如果开进了一条又深又窄的小巷子,恐怕只能熄掉火推着出来。我们的人生也如此,钻进了小胡同,就应该及时挂好倒挡,这时看似是退路,实为出路,而且是惟一的出路。否则,那就不是钻胡同,而是钻牛角尖了。而钻胡同与牛角尖的区别,也仅仅是前者浪费的是汽油而后者浪费的是精力和时间而已。
一个成熟的人,不仅要懂得给自己留退路,还会懂得给别人留退路。有时候,别人的退路虽未必是你的出路,但至少不会让你走上险路。现代潮人们说:“人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人生免不了碰上不合作、甚至跟我们直接对着干的人。这时,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根本没必要逼人太甚。俗话说:“兔子急了也咬人”,你把人逼得没有丝毫退路,对方除了奋力反击之外还能有什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