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杜梧,年轻的时候研究学习文书,后成为县府官吏,住在公署。一到雨夜,就有美女来和他同床共枕,他没有办法推却,久而久之,杜梧显得病弱不堪。
一天他昏昏沉沉,好像死去一样,梦中他来到了一处官署,很像是县上的衙门,再仔细一看,原来是邑中的城隍庙。出出进进的人都是差役,大部分他都认得,只是恍恍惚惚记不起姓名。接着看见一位年老的官吏,身材矮小,头发胡须都已经斑白,原来是一位衰病而死的同事,死了没多久,所以一眼就认出来了。杜梧于是走过去询问,老吏惊异地说:“你正值少壮之年,为什么来到此地?”杜梧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他,老吏说:“这事归狐判官负责处理,你为什么不去拜访一下?”连忙领着杜梧来到东边的廊屋。看见一个长一脸刺猬般的胡须的人,模样非常丑恶。老吏替杜梧说了事情的缘由经过,并为他说情。判官好像面露难色。老吏又说:“人鬼虽说有别,但其实都是老乡,况且彼此都是办理文书处理案情的官员,你能不放在心上吗?”判官没有办法推却,就把杜梧领进屋,亲自翻检簿书。才看了一眼,就感慨地说:“你因为年少好色,想**一位寡妇,狐于是乘隙而入。病虽然说可以治,但狐却无法赶走,怎么办?”杜梧暗自想想,自己肯定没有这种事,于是竭力争辩。判官取出簿书给他看,上面写着:“某月某日,杜梧看到邻舍妇女王氏,心里暗想:她丈夫刚死不久,假如越墙过去搂抱她,就能寻欢作乐。”杜梧这才觉得惊恐。判官于是说道:“当时你幸亏有差事外出,就放弃了这个念头,不然祸患还不止这些。如今受某兄的重托,又看在同道的分上,我替你把狐召来,以礼相责,或许可以免去灾祸。”说着就在一张纸写了几个字,朝室内一个人说:“快把东城破庙狐召来。”那人拿着帖子走了。
过了一会儿,果然看见一只狐,比狗大,慢慢走来。判官叫过来和它说话,狐似乎显得不服气。判官挥手让它退下,又对杜梧说:“狐实在无礼,应当用刑法惩治它。但妖怪的出现是人为造成的,幸好你的命数留有很大的余地,如今回去端正心思才可以免除祸患,而且请医生诊治,病还能痊愈。至于邪恶的念头,特别应该谨慎对待。老吏也用这话反复叮嘱,送杜梧走出官署。还没有走到半路就苏醒过来,见家人沉浸在哀痛之中,正在捶胸顿足地哭泣呢。
从此以后,杜梧用义理严格约束自己,又请来某名医开了好的药方,病果然好了。后来当他独自睡觉的时候,狐又来和他调笑,显得异常亲热,渐渐地**着身子要来亲近。杜梧只是口中念着“妖怪的出现是人为造成的”这句话,一丝一毫不心动。几夜下来,狐也逐渐厌倦了,于是自言自语地说:“几天不见,不再是吴下阿蒙了。”于是转身离开,没有再来。杜梧又辞职读书,因为通晓经术而入了学宫。到了今天,邑中人因为他出色的言行,还称他为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外史氏说:动了邪念,别人并不知晓,所以受的惩罚就会更加严重。古人反复这么说。无奈的是人们不能端正心思,于是邪念就难免会产生,哪里知道狐暗中窥伺,而且就要乘机挑起祸端。狐判官说不必惩狐,只要端正自己的行为就可以了,这话说得一点儿不错,要是不通晓圣贤的道理,不能说出这样的话。冥府官署很慎重地选择官吏,选取的都是正派的人。从老吏说话这样理直气壮就可以看出来,而聪明正直的狐判官就更不用说了,怎么能因为他长一脸刺猬似的胡须而小看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