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蟋蟀的游戏,起源于明朝。沿袭到近代以来,逐渐变成了一种赌博的手段。每天都有赌市,好事者大多喜欢聚集在一起,凑钱合斗,常常下赌注,远远不止几十缗钱。
京师有位姓杨的人,靠斗蟋蟀获利已经十几年了。他生了个儿子,十分聪明,又长得秀气。杨某一直在市井中鬼混,也不让儿子读书,每天只是叫儿子带上钱跟着他去斗蟋蟀。因此有关蟋蟀的材质、脾性,杨某的儿子耳濡目染,从小就十分熟悉,比他父亲更胜一筹。二十岁那年,正好有位官员将要去杭州任职,也酷爱斗蟋蟀,听说杨某很善于养蟋蟀,要他随行。杨某借口说自己年纪大了,于是叫儿子跟随官员前往杭州。
在杭州住了一年多,杨某儿子因为没有别的本事,没有什么收获,非常失望。有一天,听说净慈、灵隐等地方的蟋蟀不错,就告诉主人,前去捕捉。他带上两位仆人,还有网罩和竹筒,在丛草密林中搜寻,结果什么也没找到。到了黄昏,准备返回,在白沙堤上慢慢走着,忽然看见过来一乘轿子,后面跟着两位婢女,走得飞快。轿子来到杨某儿子面前,轿中人突然用白生生的手拉开轿帘,轻声细气地说:“蟋蟀伯乐原来在这儿!”杨某儿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斜着眼睛一看,看到对方暗送秋波,露出半个妖媚的脸蛋,原来是一位他一辈子都没遇见过的美人,顿时他魂不守舍,呆呆地站在那儿,而轿子早已经从他身边飞快地走过了。走了没几步路,一位婢女忽然转身回来,朝他说:“清波门外的顾家娘养了上等的蟋蟀,格斗能力很强,可以去看看。”杨某儿子心中明白了她的意思,于是哄骗两位仆人说:“你们赶快回去禀告,她那儿如果真的有上等蟋蟀的话,我会买来回复的。”仆人不敢说什么,就回去了。杨某儿子跟随婢女同行,路上问起女子家的官阶门第,婢女回答说:“主人也是位有政绩的大官,去世多年了。”
没多久到了女子家,天色已经很昏暗了。杨某儿子一看,门墙高大,房屋华丽,虽然说没做多少装饰,但却非常宽敞。几位看门的,都穿着圆帽青衣,根本不像世上流行的服饰,看见婢女也不说一句话。杨某儿子心里觉得很奇怪,但没有办法还是跟随婢女进门。到了院内,婢女还未来得及禀告,那女子早已经下轿走了出来,叫婢女迎客。这时杨某儿子看清了她的全身,只看到她一头秀发,红扑扑的脸蛋,弯弯的细眉,只有二十出头的样子,风姿绰约。杨某儿子一直在别人手下做事,如今看到这样显赫富贵的场景,难免很震惊,于是上前行了半跪之礼。女子对着他微微一笑,阻止他说:“不要这样,你有绝活,为什么要像下人那样自卑?”说着行了礼,请客人进去。杨某儿子几乎手足无措,不好意思地往前走。后面有高屋五间,台阶周围萦绕着花竹,远远可以听到虫叫的声音,清脆悦耳,原来是养着的蟋蟀的叫声。还没来得及登上台阶,用斑竹做成的帘子被高高掀开,四位秀美的婢女一起出来,迎接客人。女子请杨某儿子进屋,让他坐在宾客的位置上,杨某儿子更加局促不安。女子对他说:“听说你对斗蟋蟀很擅长,得到了家里祖传的秘诀,而且来自京师,见多识广,所以特地请你来玩上一场,消磨长夜。”话还没有说完,室内各处点燃了很大的蜡烛,顿时屋内仿佛白天一般明亮辉煌。杨某儿子偷偷一打量,只看见四周都是用雕有花纹的楠木做成的架子,装饰精致华美,上面摆放着几百件细泥陶器,制作精良,里面养的全是蟋蟀。
女子使了个脸色,婢女立刻就在地上铺上红地毯和精美的垫子,放上斗盆。斗盆是用陶土制成的,外面镀金,雕有花纹,精致华美极了。女子先起身对杨某儿子说:“对于蟋蟀,我想你通过它们的叫声不仅能领会它们的意思,还能识别它们的优劣。架上的蟋蟀,任由你挑选,我也用一只蟋蟀应战,我们暂且先试一试,好吗?”杨某儿子高兴地答应了。于是婢女手里拿着蜡烛,女子在前引导。架子上放满了蟋蟀盆,都镶嵌着小小标签,上面有烫银的字。杨某儿子不识字,怀疑是蟋蟀的名号。这时色彩耀眼,香气扑鼻,一直都很善于识别货色的杨某儿子,此时也很难分高下优劣,浏览了好几回,还是不知道挑哪只好,于是随手指了一个盆说:“这个就可以了。”女子微微一笑,也叫婢女取了一个,一起返回到院子里。
两人席地坐下,明灯高照,婢女又拿来了金丝罩、玉筒等用具。杨某儿子打开盆一看蟋蟀,早已经垂头丧气。一场格斗下来,女子那只蟋蟀三下二下进攻,杨某儿子的蟋蟀真的败下阵来。女子和婢女高兴得拍起手来,满院子里都是笑声。杨某儿子年轻气盛,很不服气,站起来要求调换一只蟋蟀。女子笑着收起了得胜的蟋蟀。杨某儿子自己去挑选,在西北边的角落里找到了一个,屏息仔细倾听了好久,十分欢喜,捧了过来。凑近灯下一看,见蟋蟀牙口锐利,两腿有力,铁背金头,气势威武,真是一只上等的虫子。女子仔细瞧了瞧,就盖住盆,说:“这东西可不同寻常,不能空斗,愿下赌注。”杨某儿子爽快地请女子讲条件,女子说:“我的虫如果输了,就把盆罩用具赠送给你,绝不吝啬。你的虫如果输了,打算怎么办?”杨某儿子顿时想起自己身上空空如也,没带什么东西,就没有出声。旁边的一位婢女笑着说:“以前主人和娘子较量,如果娘子输了,就得陪夜,现在反其道而用之,难道杨郎的身体也是一无所有吗?”女子听了脸上泛起红晕,看上去好像同意了。杨某儿子也领会出其中的意思,暗暗高兴起来,就起身说:“遵命。”于是又斗起蟋蟀来。杨某儿子新取来的蟋蟀刚放入盆中,蟋蟀就抖身一叫,女子那只早已经逃之夭夭。杨某儿子大笑起来,取过盆罩占为己有。女子嘲笑他:“你这小子,唯利是图,怎么会这样!你既然反败为胜,我败了,也该报一箭之仇。”说着朝婢女使了个眼色,叫她另取一只来。
蟋蟀取来后,放入盆中格斗,两只蟋蟀嘶咬腾跃,很久都不分胜负。女子顿时改变了庄重的神态,先是掠掠头发,支起下巴,指指点点,又说又笑。随后又垂下身子移动位置,搔首弄姿。忽然又把头靠在杨某儿子的膝上,接着又用白嫩的纤手抚摸着杨某儿子的手腕。杨某儿子欲火中烧,早就顾不上斗蟋蟀。不一会儿听见婢女们纷纷嚷着:“杨郎那只败了!”杨某儿子一看,他那只蟋蟀果真跳出盆外。原来一位很有心计的婢女趁他不注意,用手取出了蟋蟀,而他根本不知道。于是大家嚷着:“这是天生的缘分,蟋蟀做的媒。杨郎不能推辞,也希望娘子不要拒绝。”女子一句话不说,用小白手摆弄着裙带,依然把头靠在杨某儿子身上。婢女于是不再说什么,急忙把斗具撤下去,催促女子起来,簇拥着她走进房内。
屋子边上还有卧室,被褥非常华丽。杨某儿子和那位女子解衣宽带上了床,婢女拿着灯烛走了。女子娇柔妖媚,而欢好之时,更加**。杨某儿子也沉浸于情爱之中,自以为千载难逢。两人精疲力竭之后,刚刚入睡,众婢女又来了,禀告说:“星辰明亮,很难把白天当作黑夜。”女子于是扶着杨某儿子起身,流泪告别说:“一夜欢好,三生有幸。只是我不是活人,原本是宋代宰相贾似道生前宠爱的姬妾。在世的时候用美色博取专宠,因主人喜欢斗蟋蟀,所以我也用这些来迎合他,幸好我比贾公先死,于是连同斗蟋蟀的用具一起葬入坟墓。昨天看到你风流倜傥,忍不住心醉神迷,所以借着斗蟋蟀的机会,一沾春色。只是不敢久留你,现在把盆罩赠给你,稍微表达我的心意,希望不要嫌弃。”说完,拿来盆罩相赠,仍然叫婢女领着他出门。杨某儿子虽然不通学识,但也知道自己现在身处鬼域,忍不住万分恐惧。刚出门,微微一回头,只看见三尺荒坟,而原来的宅所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于是两腿发抖,迈不开步子。他踉踉跄跄朝前走,幸好到了白沙堤畔,大约用了半天才回到主人官署。
再说主人得到仆夫的禀报,就已经产生了疑心,一问杨某儿子,所说的事又都显得荒诞无稽,杨某儿子有口难言,这才拿出盆罩交给主人。主人仔细把玩,看到土色斑驳,竟然真的不是当世的物品,这才消除了疑心。过了几天,杨某儿子患了腹泻,病了一个月。主人很担心,给了他一百两银子,叫仆人送他北上,而把盆罩留在了杭州。我在钱塘时,曾在某大户人家见到过这东西,已经被当作珍贵的古玩。
外史氏说:小小的蟋蟀,像贾似道这样玩弄权势、欺世盗名的奸雄,为什么竟然对它如此偏爱?等到听说了这件事,才恍然大悟。有记载说:贾似道在半闲堂和姬妾玩斗蟋蟀游戏,也是唐明皇好蝶遗留下来的风气,我想一定是沉湎女色造成的结果吧?只可惜杨某儿子不通学识,又身在鬼境,整个人丧魂落魄,无法详细向他问出事情的经过,但是也能窥此一斑,使这件事成为风流的话题,广为流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