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时,倭寇在沿海肆虐猖獗,从古未有。嘉靖三十八年夏天,倭寇从吴淞到狼山,准备窜犯山阳,淮人惊恐不已。江北巡抚李遂挥师急行军,从小路赶来,由我乡天长到宝应,连夜进入淮安城,做了周密的部署,安排了一支部队埋伏在姚家**。第二天和倭寇交战,倭寇稍稍败退,奔逃庙湾,李公率领王师赶来大破敌寇。李公的儿子李材,是名举人,年方二十几岁,看到军势紧急,未禀告父亲,就自作主张取出库藏金银,召募三千名敢死军,亲自挂帅进攻倭寇,最终倭寇大败溃退。
李遂巡抚料定倭寇一定会从泰州窜向江都,侵犯天长,妄图窥探凤泗。李公知道扬州都阃司沃公名田,勇猛无比,就飞传军令叫他出兵堵截。沃公奉命带领部分军队大张旗鼓待敌。次日,倭寇果然来犯,沃公奋勇抵抗,给了倭寇迎头痛击,杀敌无数。倭寇被逼得走投无路,直奔向天长,沃公继续率师追剿。过了秦栏,天色渐深,两位低级武职军官下跪请求说:“穷寇勿追。何况天长是邻县,现在已不关我们的事。”沃公大义凛然地说:“我受李巡抚之名,杀贼救民,怎么能做出把贼寇驱赶到邻县去危害邻县的不义之事?”叱令继续进军。而倭寇早已在天长东面的崇家冈,挖下了几十处陷马坑,埋伏着等待追兵。沃公抵达天长时,四面阴云遮天,昏昏雾气充塞,分辨不清路况。正要钻石取火点燃火炬,只见贼军突然杀出,战马受惊狂奔,纷纷堕落在坑洞中,沃公也因此英勇就义。两位下级武官也同时殉难。
天长县修筑了外城,建造起挡军楼,成立了民团防御倭寇,严阵以待。敌寇来到后正要攻城,侦察到李公子带领追兵快要到此地,于是赶紧把兵力转移到宣家河,企图从龙冈、东阳等处向西窜逃。当时我的二世祖是文士,但也学习武备,所居的乡村就在河边。听说倭寇将至,一家人全部上船,悄悄撑入后湖芦苇深处。二世祖看见屋壁悬挂着很多咸猪腿、腌鸡、咸鱼等,储备着用来过严冬,笑着说:“如此美味食品,怎么能便宜了贼寇!”就亲自下厨烧火烹调,蒸了满锅米饭,热气蒸腾,鸡猪也都烧熟。刚刚拿起汤匙,就听见前村骑马的铃铛声,出去侦看,只见海贼们怒马如飞,斜背雕弓,手握佩刀闪亮如霜,大队拥来。二世祖急忙拿着手边的两只锅盖出奔后湖。贼徒见状射箭杀之,二世祖用锅盖作盾牌安全逃到水云深处,只见锅盖中箭多如猬毛。倭寇进门看见锅内食物,欣喜不已说:“这个人竟然为我们烧了食物招待我们,我们怎能像仇敌一样对他?”于是就肆意吃喝,留下一柄佩刀,数百个鬼脸钱,在墙壁上写道:“留下这些报答贤惠的东道主。”
二世祖回家后,看那佩刀的刀鞘是镂金制成,上面镶嵌八宝,刀刃锋利如雪,把它当作宝贝。听说沃公殉倭寇难,就集合本乡父老乡亲,按照葬礼把沃公埋葬在龙冈的南坡,两位武官埋在其左右两边。上告请求地方官员把详情奏报朝廷,后来沃公得到封号,墓碑上题“敕封镇远将军某某之墓”。又在龙兴集上为沃公建立了祠堂供人敬仰祭祀,就在我家西面五十多米的地方。
沃公神灵显现,年年放神灯,满山谷晶莹闪亮。神灯或随风飘舞,或挂在树上,或像战阵图,或像仪仗队,有时缓慢,有时急速,变幻莫测。当地人用它来预卜丰收或歉收,虔诚祭祀。战乱以后,我回到故里,大街小巷已全成废墟,一片荒凉,遍地都是毁坏的瓦砾。可只有沃公的墓道安然无恙,沃公祠堂的石碑也仍巍然不动,可见是有鬼神在暗中护佑着为国牺牲的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