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在五字商训中说:“神乃心志,无神者,枉为人也。神者,料事精准,勇敢无敌。料事精准,是为智者;勇敢无敌,是为强者;勇而无智,一卒之能耳;智而无勇,腐儒之智耳。智勇兼全,方为神者。具有先天之智者,勇乃其羽翼也。商者多虑,若非佐之以勇,辗转定夺,则心劳而机失也。智为勇据,勇为智行,二者并重,不可或轻。”可见,在经商过程中,能掌控商势,具有商人的胆识、魄力和勇气,方可成大事。
1.眼光精准,号定商场变幻命脉
做生意怎么样算精明?十三档算盘,盘进盘出,丝毫不漏,这算不了什么!顶要紧的是眼光,生意做得越大,眼光越要放得远。
——胡雪岩
胡雪岩喜欢随时留心身边的一切,从他的所见所闻中捕捉商机,这种精明是无与伦比的。不仅如此,在经商的过程中,他总能把这种精明发挥到极致,收到实效。
在筹划投资典当业、药店的同时,胡雪岩还想到另一项有利可图的大事业:他准备借用漕帮的人力、势力以及他们现有的船只,承揽公私货运,同时以松江漕帮在上海的通裕米行为基础,大规模贩卖粮食。
这可是一桩有大利可图的事业。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眼下太平军沿长江一线大举进攻东南,战乱之中,粮食产量极少,此时贩运粮食必有利可图;第二,当前,兵荒马乱,很多成熟的稻子因为战事而无法收割,或收起来了又因交通不便无法运出来,而漕帮既有人手又有水路势力,此时组织起来贩运粮食,岂不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第三,官军与太平军必有一战,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对于交战双方都是大事,双方在同一块地面上拉锯,如果自己运到了一批粮食,官军定会购买,否则,被太平军购买以后不仅助长了太平军的势力,对自己这一方还是个损失,官军一定会支持粮食贩运的,有此支持,其生意不就可以顺得多吗?具备了这三个条件,这桩生意必然有利可图。
在战火连绵的年代,一般商人更多地想到的是后退和收缩,以求保全现有钱财。而胡雪岩却始终想到的是发展,凭着一双锐利精明的眼睛,不断为自己找到投资方向,并且具有敢花大本钱的气魄,的确让人钦佩。
对于一个人来说,不管你是否要经商,你都应该密切关注社会的变化,都应该与社会保持密切的接触。因为无论如何,你都要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再怎样离群索居的人也不可能与我们的社会没有一点儿关系。谁要是说自己与这个社会没有一点儿关系,这就如一位伟人所言,“是想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所以,关注社会的变化,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同时,这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可能有人会说,我本身在社会中生活着,我还能对社会不够了解吗?
其实,未必。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生活圈子,你对社会的了解,其实只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局部。你对于整个社会其实并不了解。对于我们来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去了解我们生存的社会,这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对于经商者来说,对社会的了解要求会更高一些。如果从表面上来看,经商好像是一种仅仅同物质打交道的经营活动。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今天的脑力比拼中,商业经营活动实质上已经变成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智力角逐,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智力游戏,是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大比拼。所以,一项投资能否最终经营成自己的一道财源,关键是要通过自己的头脑作出准确的判断,而这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其中的关键是要有全局判断能力,要有能在整个局势的盘算中看出必不可易的大方向的眼光。能够盘算整个局势,能够看出整个局势发展的大方向,并知道如何照这个方向去经营好自己的财源,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才是“看得准”的真谛。
所以,你只是像一个普通人那样去了解社会还不够,你需要研究社会的变化,在变化中去捕捉你的机会,在捕捉机会的过程中为自己的创业去积累经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你才会在市场上发现属于你自己的机会,这时去经商,才会赢得成功。
因此,商家要有精明的生意眼光,第一是要准,也就是能够在五行八作的生意行当中准确发现既适合自己去做,又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财路;第二是要远,也就是不能总盯着一门一行,甚至把眼睛放在眼前利益之上,而是要能在商海变幻莫测的复杂情势中看出大方向,这才能达到真正的生财有道。
2.培养“敏锐的触觉”
做生意做得越大,眼光越要放得远。做大生意的眼光,一定要看大局。你的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一国,就能做一国的生意;看得到国外,就能做国外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
——胡雪岩
人不可能未卜先知,知道将来是什么样子,人类社会在什么阶段具体发展到什么程度让你作出准确的报告,这是强人所难。但人类却有这样的一种能力,即通过对以往、现在世界的发展变化预测出未来的发展趋势,描绘出未来的生活蓝图。人之所以具有这种能力,是因为人有一种特殊的东西,即前瞻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敏锐的触觉”。说具体点,就是人类的一种感知能力,就是这种感知能力可以使我们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对未来作出合理的预测。
那么“敏锐的触觉”与经商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两者似乎很难联系起来。其实不然,我们常说经商要能抓住机会,机会真正来了,你靠什么判断是不是真正的机会呢?靠的是“敏锐的触觉”,如果你没有“敏锐的触觉”,机会也许就和你失之交臂。另外,我们还说,善经商者最善创新,创新固然需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但创新的目的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吗?肯定不是。创新是为了使自己的创新成果能够有用于社会,并能为自己带来回报。那么,创新成果能不能被社会接受,能不能为自己带来理想的回报,如何进行这些判断呢?还得用“敏锐的触觉”。可以说,“敏锐的触觉”不但在经商时使你牢牢地抓住机会,它还会在经商过程中引导着你积极创新。可见“敏锐的触觉”和经商不但有关系,而且关系还非同寻常。特别是对那些欲在商海闯**,欲创办自己企业的经商者来说,“敏锐的触觉”,特别是“敏锐的市场触觉”更是不能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
胡雪岩做成第一笔“洋庄”的生丝生意之后,马上敏锐地感觉到有两桩生意在乱世之中和乱世之后,都能给他带来无比巨大的财富。这两桩生意之一就是典当业。他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原因有三点。
第一,近年来,战乱不断,劳民伤财,导致很多人生活日益贫困,有的人在困难之时,为了维持生存,就要借典当以解决暂时危机,因而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仅京城就有当铺100余家。以胡雪岩眼界的开阔,他不会看不到这是一个可行的行当。
第二,与钱庄下属朱福年的交谈,使他下定了开典当行的决心。
朱福年是丝业巨商庞二开在上海丝行的档手,胡雪岩在联合庞二销“洋庄”的过程中收服了他。
朱福年原籍徽州。他的一个叔叔是典当业的管家,所以,朱福年从小就对典当业十分熟悉。他向胡雪岩讲述了许多有关典当业的运作方式、行规等知识。自此,胡雪岩深知典当业不仅利润丰厚,而且是一个比较稳定的行业。
他让朱福年替自己留心典当方面的人才,而自己一回杭州,就在杭州城里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当铺“公济典”。其后几年,他的典当行发展到浙江、江苏、湖北、湖南等华中、华南大部分省份。
第三,开典当行,方便穷人,利润丰厚。
胡雪岩开办典当业,并不只是因为开典当行风险小,而是认为,“钱庄是有钱人的当铺,当铺是穷人的钱庄”,自己开典当行是为了方便穷人。而且典当行利润丰厚,日后成为他仅次于钱庄的第二大经济来源。
常言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对于市场来说也是这样,一般的敏锐还不够,必须具有特别的敏锐,一般的敏锐充其量只能使你搭上二班车,只有特别的敏锐才能保证使你登上“第一辆快车”。
由于人们的观念意识因人而异,对现在和未来的观察、把握、预测也各不相同。有些人能凭借着自己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对事物洞悉入微,这些人则能够在机会来临之时紧紧地抓住机会,不使机会溜走。但有些人则没有那样“敏锐的触觉”,对未来很茫然,这些人则常常对机会视而不见,错失良机。有些经商者也不能例外,这些人在经商中就很艰难,即使经商赚到很多钱,也会很快在竞争中被淘汰。因此,培养“敏锐的触觉”,不但在经商时能发挥巨大作用,而且也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法宝。
那么,怎么样才能培养出“敏锐的触觉”呢?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培养:
①培养搜集信息的良好习惯,并要有充分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利用信息研究社会以及事物的发展趋势。
②培养研究能力。作为一个经商者,一定要深入研究自己将要从事的事业。研究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自己从“门外汉”走向“门内汉”的过程。只有自己成了行家,才能准确把握自己所从事事业的前景,从而作出科学合理的预测,并在科学合理的预测之下决定自己的经商行为,确定自己的经商路径。
③培养分析能力。分析能力也就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能力。有了分析能力,就可以使我们不被事物的假象所蒙蔽,进而判断就有了准确可靠的前提。
④培养调查能力。调研活动是我们获得第一手资讯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获得的资讯最为准确,可信程度高,调研是决策判断的基础,没有调查研究,我们的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培养调查能力是培养敏锐触觉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⑤培养决策判断力。决策判断力是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它是在前几种能力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这种能力很关键、很重要,如果不能训练培养出这种能力,那么,我们前边培养训练的努力都失去了意义。前面所讲的几种能力都是为决策判断力做准备的。因此,更要重视培养决策判断的能力。
总而言之,“敏锐的触觉”并非是先天就有的,它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培养形成的,任何人只要勤奋努力就能拥有。拥有了“敏锐的触觉”,我们经商的步伐就会加快,我们离成功彼岸的距离就会缩短。
3.把握事物发展的整体方向
做生意、办事情,贵乎盘算整个局势,看准大方向,照着这个方向去做,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胡雪岩
胡雪岩在自己的商业战场上,很善于从许多繁杂的事物中看到其规律性,并把握着事物的发展态势和发展方向。
在钱庄的经营中,胡雪岩发现了“无息币”的规律并积极贯彻于其经营之中。所谓的“无息币”是指不要让货币滞留于手中。这一规律体现了商人资本的动态特点。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商人资本最具有特征的行为是在流通领域中投入一定数量的货币以赚取更多数量的货币。如果让货币停留在手中,就只是守财奴的行为。所以,从货币形式来看的商人资本,是货币在流通领域中的不断运动,“无息币”则是对这种运动的最好表达和概括。
胡雪岩自小在钱庄当学徒,深深懂得钱业生意之奥秘。所以在开业之初,虽只有十万左右的款项,且每笔款项的存货日期相逼甚紧,但他还是决定调动资金,及时投入新的丝茧生意。
档手刘庆生刚开始一听到胡雪岩的调度并不敢苟同。他作为一名优秀的钱庄伙计,深知钱庄需要有大批头寸垫底,方可不陷窘迫。胡雪岩猜透了他的心思,就拿“无息币”的道理给他讲了一番。
胡雪岩说,搞钱庄生意的,就是要七个盖子八个坛,盖来盖去不穿帮才显出你的本事。要算准了,今天进款多少,余款多少,什么时候要支出多少,有可能还有些什么样的进项。眼光要放远,总体来盘算,让钱活起来,不要囤积在手上。钱业生意最害怕的就是把钱囤积在手中,别人存款来了一大堆,放不出去或者没有可利用的空间,要是这样的话,没有多久,也就要关门了。
胡雪岩从刘庆生手里调动这笔资金时,他已经估计到等王有龄一到湖州,另一批新款自然源源而来。这也更促使他作出冒险放款的决定。甚至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就在放款第二天,由于事先曾有款放交情给了调任江苏藩司的麟桂,麟桂一到任后马上派人来告诉阜康钱庄,浙江押往江南大营的协饷全部由阜康来代理。相形之下,连刘庆生也感到第一天放款出去是极为正确的。不然,这么多钱摆在那里,真是只落个虚好看了。
所以,从胡氏经营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一般性的方法,即要善于从事物中找出其规律,并按这个规律去行事。
把握事物发展的整体方向,但前提是必须了解生意成败的可能性和生意不成时一笑了之地去接受自己能够承受得起的损失。显然,失败是你为了前进而必须付出的代价,但是,在这里,把握事物发展的整体方向,是一种统观全局的谋略。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世界是由一串串偶然构成的,而贯穿其中则有一个必然的存在。”这个深奥的哲学原理简单说就是,在纷繁芜杂的世界或事物中肯定存在着带有普遍规律性的东西,存在着一个整体方向性的东西。这是一种规律性,潜藏于具体事物的背后,并不容易被人所认识。人们天天面对的是纷繁芜杂的偶然事实。科学认识事物的意义,就在于把握事物的整体发展方向,从具体事实中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以后的实践。所以,把握事物发展的整体方向,这是一个商人在经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素质。
4.风险中蕴藏着滚滚财源
商人图利,只要划得来,刀头上的血也要去舔,风险总有人背的,要紧的是一定要有担保。
——胡雪岩
美国IBM公司总裁小托马斯·沃森曾经说:“躺在水面上,什么也不做是一件悠闲自在的事情,因为眼前没有危险,但在商场上却是绝对致命的。”在商场上,敢于行动的人有经受打击的风险,但他会走向成功,不敢冒风险的人不会经受打击,但也永远不会成功。所以,成功永远属于行动力强的人。害怕失败只会让人畏首畏尾,错失良机。
中国古代商人祖师白圭认为,商人四德:智、信、仁、勇,四者缺一不可。而“勇”又支撑其他三者。在商业经营中,常有宝贵的商机出现,等待人们去发掘,然而机遇出现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风险,机遇越好,风险就越大。这就要求决策者在彻底抓住机遇的同时,必须有承担风险的勇气。
胡雪岩在做生意之初,“赌”的第一把就是上海的蚕丝生意。当时,他的徒弟陈世龙打听到,上海市面将会不平静,帮会组织“小刀会”将在8月起事。起事后会带来什么影响?该如何应对?这都需要胡雪岩及时作出决断。
比如说如果小刀会在8月起事,此前专做蚕丝生意,估计不会有太大的风险。但是假定小刀会闹成功了,上海肯定要有一场混乱,外边的丝很难运进。知道了这一情况如果事先囤丝,大批吃进,它就是一笔好生意。但是囤丝又有囤丝的风险。首先是要压本钱,其次假定市面不出半月又平静了,囤丝也就意义不大。
在这种局势难料的复杂情况下,因为谁也不可能尽知与下决断相关的所有信息,所以就存在风险,就要赌。在最后时刻,只能根据大致的情况估算。至于估计是否准确,事态能否按你估计的方向发展,统统都是一个待卜的未知数。
然而,正因为是未知数,才需要商人具备勇毅果敢的品性。胡雪岩作出的判断是:大量买丝,囤在租界,必赚!高价亦不惜。他的理由是:洋人暗中支持小刀会,政府必然要想个法子治一治洋人,最好的法子就是禁止和洋人通商,所以过不了三个月,洋人很可能有钱而买不到丝,致使丝价大涨。
果不出胡雪岩所料,两江总督上书朝廷,力主禁商而惩罚洋人,朝廷也回书答应这么做。因而,胡雪岩大赚了一笔。
作为商人,无非是希望市场能沿着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希望预知的一切都能被证明是正确的,希望各种意外越少越好。但这不仅仅是你谨慎就能避免的事情,同时还需要“勇”的精神。那么,勇是什么?勇是厚利,勇是机会。白圭之所以把它列为商人四德之一,就是因为勇一头连接了智,一头连接了风险。它处在“认知”的边缘,需要勇的时候,就证明,我对此事的向前发展没有完全确知,如果完全地知道了事情的发展就不需要勇。钻入一个已被各种现代化设备整修完好的大溶洞,不需要勇,顶多需要智;但要踏入一个荒野中的山洞,这就需要勇的精神。
想要做一个能赚大钱的成功商人,必须有过人的胆识和气魄,简单说来,也就是要敢做别人想不到去做,或者想到了却不敢去做的事情。特别是能察人所未察,在人所共见的风险中见出人所未见的“划得来”的利益,并且只要看准了就敢于去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风险。当然,勇并不是决断的唯一因素,这种勇是有基础的,那就是对事情的各个方面有个彻底的了解,预见的眼光,正确的推断。
胡雪岩之所以在做生意中能有“刀头上舔血”的勇气,首先源于他对时势、对商情的充分了解。这种勇气不是莽撞的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最后决定。所以,他才能在各个机会来临时勇敢地把握住,并稳赚巨额利润。
“两利相权从其重,两害相权从其轻”,如果需要承担的风险实在太大,甚至有可能“翻船”,把自己的老本给搭进去,那恐怕再高明的商人也得好好思量思量,不一定敢出手。当然,如果有过硬的靠山,能够提供必要的担保,在关键的时候为你遮风挡雨,起码不至于赔上身家性命,那就可以冒大险。对于许多人来说,不是不敢冒险,而是你根本就冒不起这个险。
敢于“刀头上舔血”,这确实是一个希望获得成功商人的必备素质。这里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没有风险的生意人人会做,利益均沾,但要在同行同业中出类拔萃实在是难之又难,弄得再好,大体上也不过只比保本微利、混个糊口好上一点点,用胡雪岩的话说,也就是“不冒风险的生意人人会做,如何能够出头?”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能够带来滚滚财源的机会,都会包含有风险的成分,说到底,没有不担任何风险的生意。而且,商场上一笔生意能得利润的多少,往往与经营者应承担的风险大小成正比,俗话说“富贵险中求”,所担风险越大,所得利润就越多,所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似乎是商界一条古今一理、中外相通的法则。
5.勇敢地决断:知其不可赌而赌之
生意场上的胜败就在于你“敢”与“不敢”。
——胡雪岩
的确,成大事没有超人的胆识和魄力是不行的。在商品交易活动中,风险越大的项目,往往利润就越丰厚,只有认真权衡其中的利弊所在,大胆投资,放手一搏,才能做成大生意,赚大钱。中国有一句古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对这种冒险精神的概括。
而在当今的商界中,大型企业发展也好,个人开创事业也罢,机遇和风险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想赢得机遇,必须要有接受风险挑战的魄力和自信,一个人只有敢于面对风险,那么财富的门才会为他悄然打开。而胡雪岩恰恰就是这种精神最优秀的实践者。
胡雪岩的“钱庄”,在太平天国失败以后,接受太平天国兵将存款这一举措,就担了极大的风险。
其实胡雪岩作出吸收太平军兵将存款的决定,虽然说是冒险的行为,但无谓的冒险他是不会做的,所以,他的这个决定,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所采取的举措。试看,太平军占据江南富庶之地已经很多年了,在这些年中,他们在当地称霸,聚敛了不少钱财。据史料记载,洪秀全定都南京以后修建的天王宫内的金龙殿,殿内楹柱金彩为真金粉末;当年曾国荃攻下安庆,仅在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在安庆修建的英王府内,就搜敛了不下二十万两银子的财宝……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太平天国中的兵将,许多人一定从各种来路积蓄了很多的私财。如今太平军大势已去,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开始在私底下算计着如何躲过这场劫难。此刻,对于他们来说,这个时候如果仅仅是想要保住性命是很容易的,但如果想要保住钱财则是很困难的,但保住钱财对他们来说又很重要,因为只要保住财产,逃过这场劫难,稍加时日,等待局势稳定之后,这些钱就足够他们后半辈子花销了。怎样把这些钱财安置妥当呢?答案当然是变成现银存入钱庄里最保险。
胡雪岩想到了这里,能接受他们钱财虽然是好事,但风险性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按朝廷律例,太平天国兵将是“逆贼”,既是“逆贼”,那么,他们的财产便是“逆财”、“逆产”,是不得隐匿的,而接收“逆产”,这便为隐匿,如果被朝廷查出来,很有可能被扣上助“逆”、助“贼”的罪名,与那些太平军逃亡兵将一同治罪。第二,太平军逃亡兵将的财产既是“逆财”、“逆产”,抄没入公则是必然的,被抄的人倘若有私产寄存他处,照例也要追查,接受这些人的存款,一旦查出,即使不被安上接受“逆产”的罪名一同治罪,存款也必被官府没收,一旦事过境迁之后有人来取这笔存款,钱庄还必得照付,如此一来,钱庄不仅血本无归,还要“吃倒账”。
如此来说,接受太平军逃亡兵将的存款,也就确实有点类似“刀头上去舔血”的性质了。但是这笔买卖风险大获利也大,因为这样的存款不必计付利息,等于是人家白白送钱给你去赚钱。因此胡雪岩仍然决定要如此去做。
冒险与获利常常是结伴而行的,“幸运喜欢光临勇敢的人,冒险是表现在人身上的一种勇气和魄力。”一位成功者如是说。
诚然,险中有夷,危中有利。要想取得卓越的成功,就得敢冒风险。因为,世上没有万无一失的成功之路,动态的市场总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各要素往往变幻莫测,难以捉摸。所以,要想在波涛汹涌的商海中自由遨游,非得有冒险的勇气不可。
然而,在不确定的环境里,人的冒险精神是最稀有的资源。
管理学理论认为:克服不确定、不完善性的最好方法,莫过于组织内拥有一位具有冒险性的战略家。
在成功者的眼中,生意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一种想战胜别人赢得胜利的挑战。
希望成功又怕担风险,往往就会在关键时刻失去良机,因为风险总是与机会联系在一起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有多大,成功的机会就有多大。
由贫穷走向富裕需要的是把握机会,而机会是平等地铺在人们面前的一条通道。但相对于那些具有过于求稳心理的人来说,他们常常会失掉一次次发财的机会,因为过度的谨慎束缚住了他们的大脑和手脚,令机会稍纵即逝。
也许你听过这个笑话:昨天晚上,机会来敲我的门,当我赶忙关上报警器、打开保险锁、拉开防盗门的时候,它已经走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就是:如果你活得过于谨慎,你就可能错失良机。
在我们身边,许多成功者,并不一定比你“会”做,更重要的是他比你“敢”做。
当然,在经营活动中,谨慎与稳健是必不可少的。但当面对着一项重大事务需要作出抉择时,在谨慎与稳健的同时还必须有“勇”的精神。
因此,一个人要想干一番事业,要想成为一个能赚大钱的成功商人,就要有一种精神,一种过人的胆识和气魄,简单来说,也就是要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特别是在人所共见的风险中看出利益,并且只要看准了就勇敢去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风险。但是,这种勇需要基础,那就是对事情的各个方面有个彻底的了解,正确的推断。而贯穿着胡雪岩一生的正是他的这种充满魅力的商家精神,在现代商战中借鉴这种精神,这正是今天谈及胡雪岩的意义所在。6.担当风险,挺身向前
人生在世,不为利,就为名。做生意也是一样,冒险值得不值得,就看你两样当中能不能占一样。
——胡雪岩
经商之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意做得顺利、成功,但我们说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有成功,必然会有失败;有顺利,必然会有坎坷。但是,当坎坷与失败向自己走来的时候,作为商人的你应该如何面对呢?胡雪岩认为,“越怕越会误事,索性大胆去闯,反倒没事”。
杭州被太平军团团包围,作为浙江巡抚的王有龄,率杭州军民坚守已达一个多月。王有龄派胡雪岩冒死出城筹办粮食。
其实,那时杭州的情形,实际上已经到了无可挽救的地步。当时太平军由忠王李秀成带领,是以主力大军进攻浙江,以巩固江浙根据地,同时缓解南京被围的压力,因而是志在必得。而杭州被围之后,官军虽有李元度率衢州新军进行增援,然而,在太平军的全力堵截之下根本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况且,面对志在必得的太平军,即使增援部队能够打到杭州,也并不一定能够击退太平军。
从杭州城出来的胡雪岩,看到这些情形,已经认识到杭州被攻陷的结局不可扭转,也认识到王有龄“殉节”已成定局,但即使这样,他仍然不顾生命安危,毅然要将在上海采办的一万石大米,冒死运往杭州。看到这样的情形,古应春、七姑奶奶夫妇出来反对,因为,他们知道此时江苏、浙江大部分地区已为太平军占领,从上海运粮到杭州,一路上太平军关卡众多,而胡雪岩在江浙一带又是十分出名的人,很多人都认识他,甚至在太平军的兵将中,都有许多人认识他。这样是很难隐匿身份的。此时,一旦被太平军认出,而且被他们知道是为杭州城里的军民送粮,结果只能是死路一条。另外,杭州被重兵包围,已经与外界断绝了联系,即使能将粮食运到杭州城,又怎么能送进去呢?
但胡雪岩却没有听从他们的意见,因为,他认为,一来是信用所在,二来要尽到心力,不管结果怎样,这一次险是一定要冒的,因而胡雪岩说了一段既是安慰古应春夫妇,同时也是很有道理的话。他说:“我当然不会闯到死路上去。我说的闯,是遇到难关,壮起胆子来闯……这一路来,我遇到太平军,实在有点怕,现在我不怕了。越怕越误事,索性大胆去闯,反倒没事。”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被胡雪岩的这种精神所感动,在危难关头,仍然能将生死置之度外,依然为了信义挺身去冒险,这是值得我们称道的。
孙武说,“陷之死地而后生”。战场上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士兵在被包围的情况下,就要拼死抵抗;面临险恶形势、迫不得已时,就要拼死战斗;陷于十分危险的境地时,就会听从指挥。所以,孙武主张实施战略时要有意制造“陷于死地”的局面,从而有效激发士兵破釜沉舟、拼死决战的斗志,这样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巨大力量。
一个人同一位准备远航的水手交谈,他问:“你父亲是怎么死的?”“出海捕鱼,遇到风暴,死在海上。” “你祖父呢?” “也死在海上。” “那么,你还去航海,不怕死在海上吗?”水手问:“你父亲死在哪里?”“死在**。”“你的祖父呢?”“也死在**。”“那么,你每天睡在**不害怕吗?”
这个故事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言简意赅,反映出了水手明知祖父、父亲都死在海上,却没有因失去亲人的痛苦挫折而改变自己的奋斗目标,仍然信心百倍地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
而经商也是一样的道理。有人说“天下财富遍地流,看你敢求不敢求”。的确,金钱多么诱人啊,但要赚大钱就一定要敢于冒险!
试看天下财富英雄都是有胆、有识、有行动力的,想当年比尔·盖茨放弃哈佛大学学业,白手起家创办微软,是何等的胆识和行动力。美国最年轻的亿万富翁迈克尔·戴尔,在大学读书时就组装电脑卖,感到不过瘾便开办电脑公司,是何等令人钦佩。还有网易的丁磊、健力宝的张海、实德的徐明等,他们之所以有今天的业绩,就在于他们当初敢于冒险、敢于行动。
现在人们谈论财富越来越多,但许多人说得多、做得少。“说是做的仆人,做是说的主人”,我们许多经济学家谈财富头头是道,但他们谁富了?中国的股评家评起股来夸夸其谈,但他们谁炒股赚大钱了?如果他们能赚大钱,就不会当股评家了!所以你要炒股,千万不要相信股评家!
要想富,快行动,勇于冒险,不要怕,这才是一个商人应当具备的胆识。
7.深谋远虑,化敌为友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胡雪岩
胡雪岩不仅能巧妙地经营自己的官场靠山,而且还善于“抬人”——帮助官场靠山更上一层楼。因为商人与官场上的靠山是互利的,如果只是单方面依靠对方,时间长了关系总会凉下来的,再好的关系也难以维持。胡雪岩在经营官场靠山的过程中,深明此理,所以他处处为王有龄盘算谋划,让王有龄觉得胡雪岩除了对自己当初有恩之外,更是自己仕途升迁不可或缺的人才,从而铁了心地帮胡雪岩发财。这就是“水涨船高,人抬人高”的道理。
王有龄在胡雪岩的帮助下,很快当上湖州知府,与上面的关系可谓做得相当活络,逢年过节,上至巡抚,下至巡抚院守门的,以及浙江官场各位官员,他都极力打点,竭尽奉承巴结之能事,使各方都皆大欢喜,每次到巡抚院,巡抚大人总是马上召见。可是,突然有一天巡抚大人竟把王有龄拒之门外,这真是咄咄的怪事!王有龄沮丧万分地回到府上,赶紧找到胡雪岩共同寻找原因。胡雪岩道:“此事必有因,待我去巡抚院打听打听再说。”于是起身来到巡抚衙门,找到巡抚手下的何师爷,两人本是老相识,胡雪岩平时没少打点,自然是无话不谈。
原来,巡抚黄大人听信表亲周道台一面之词,说王有龄所治湖州府今年大收,获得不少银子,但孝敬巡抚大人的银子却不见涨,可见是王有龄自以为翅膀硬了,不把大人放在眼里了。巡抚听了后,心里很是不快,所以今天就借机给王有龄一点颜色看。
这周道台到底何方神圣,与王有龄又有什么过节呢?原来,这周道台并非实缺道台,也是捐官的候补道台,是巡抚黄宗汉的表亲,平时为人飞扬跋扈,人皆有怨言。黄巡抚也知道他的品性,不敢放他实缺,怕他生事。但念及亲情,便将他留在巡抚衙门中做些文案差事。
湖州知府空缺后,周道台极力争补该缺,由于王有龄使了大量银子,黄宗汉最终还是把该实缺给了王有龄。周道台从此便恨上了王有龄,常在巡抚面前说王有龄的坏话。
王有龄知道事情的缘由后,恐慌不已,今年湖州收成相比往年既不见好,也不见坏,与往年基本持平,所以给巡抚的礼仪,还是按以前的惯例,哪知竟会有这种事,得罪了巡抚,时时都有被参一本的危险,这顶乌纱帽随时都有可能被摘下来。
胡雪岩怎能眼看着自己的官场靠山仕途有麻烦呢,对于胡雪岩来说,“确保官场靠山王有龄的仕途通达,乃是顶要紧的事”。没有什么事比这件事更大的了,胡雪岩必须全力为王有龄扫清升迁路上的一切障碍,所以听王有龄说完,胡雪岩微微一笑,安慰道:“事已至此,赶紧给巡抚大人送一张我钱庄的折子,就说早已替大人存有银子在钱庄,只是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大人。”
说完,胡雪岩从怀里掏出一个空折子,填上二万两银子的数目,派人送给巡抚黄宗汉。那黄宗汉果真是见钱眼开,收到折子后,立刻笑逐颜开,不仅马上派差役来请王有龄,而且还破例把王有龄请到巡抚院,二人便服小饮。
然而,此事过后,胡雪岩却闷闷不乐,因为“病根不除,难以痊愈,十个说客不及一个戳客”,他担心只要周道台这个灾星在黄巡抚身边,早晚还会出事。而要想彻底解决,最好化敌为友,让此人在抚台面前为王有龄帮腔说好话。
王有龄又何尝不知?只是周道台乃黄大人表亲,打狗还得看主人,如果真得要动他,恐怕还真不容易。胡雪岩思来想去,连夜写了一封信,附上一张一千两银票,派人送给何师爷。钱能通神,收到胡雪岩的银票,何师爷半夜就跑了过来,两个人在密室内交谈了很久,最后决定如此这般,然后告辞而去。
第二天一大早,胡雪岩眉飞色舞地来到王有龄府上对王有龄说道:“大哥,大功告成了。”胡雪岩告诉王有龄,周道台近日正与洋人做生意,这生意不是一般的生意,而是一笔军火生意。军火生意原本也没什么,只是周道台犯了官场的大忌,马上就有他的好戏看了。
原来,太平天国兴起之后,各省纷纷办洋务,大造战舰,特别是沿海诸省。浙江财政空虚,无力建厂造船,于是打算向外国购买炮船,按道理讲,浙江地方购船,本应通知巡抚大人知晓,但由于浙江藩司与巡抚黄大人有隙,平素貌合神离,各不相让。藩司之所以敢如此,是因军机大臣文煜是他的老师,正因为如此,巡抚黄大人对藩司治下的事一般不大过问,只求相安无事。
然而这次事关重大,购买炮舰,花费不下数十万,藩司从中回扣不下十万,居然不汇报巡抚,所以藩司也觉得心虚,虽然朝中有靠山,但这毕竟是在巡抚的管制之下,于是浙江藩司决定拉拢周道台。一则周道台能言善辩,同洋人交涉是把好手,二则他是黄巡抚的表亲,万一事发,也不怕巡抚大人翻脸。
周道台财迷心窍,居然也就瞒着巡抚大人答应帮藩司同洋人洽谈,这事本来做得极为机密,不巧却被何师爷发现了,何师爷知道事关重大,也不敢声张,今日见胡雪岩问及,更何况他平素对周道台十分看不起,也就全盘托出了。
王有龄听后大喜,主张原原本本把此事告诉黄巡抚,让他去处理。
胡雪岩道:“此事万万不可,生意人人做,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如果强要断了别人的财路,得罪的可就不是周道台一个人。况且如果传出去,人家也会当我们是告密小人。”
胡雪岩把与何师爷商量好的计谋告诉王有龄,王有龄大喜,不住声地称赞道:“好计,好计!”
这天深夜,周道台正在做着发大财的好梦,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这几天为跑炮船一事累得要命,半夜被吵醒,心中极为恼火气愤,打开门一看,原来却是抚院的何师爷。
何师爷见到周道台,也不说话,从怀里摸出两封信递给他。周道台打开信一看,顿时脸色刷白,浑身发抖,原来竟然是两封告他的匿名信,信中历数他平时的种种恶迹,又特别提到眼下他正同洋人私下购买军火的事。何师爷告诉他,今天下午,有人从巡抚院外扔进两封信,被士兵拾到,正好自己路过打开信一看,觉得大事不妙,出于同僚相互关照之心,故特意压下送来。
周道台一听顿时魂飞魄散,连对何师爷感激的话都说不出来了。他暗自思忖自己在抚院结怨甚深,一定是什么人听到买船的风声,趁机报复,如今该怎么办呢?那写信之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必定还会再来,一旦让抚台得知此事,可如何得了。
何师爷趁机再加一把火,吓唬说:“周大人,你有几颗脑袋,敢在黄大人眼皮底下干这种事?况且买船之事,黄大人早晚都会知道,那时即使他拿藩司没办法,还不得拿你开刀?藩司为什么拉上你,还不是为了此?”周道台听到这里,顿时吓得汗如雨下,平时自诩机灵过人的他,如今竟半点主意也没有,心急之下,只好双手拉着何师爷的衣袖,求他出谋划策指条明路,眼泪都差点流出来了。
何师爷道:“既然已与洋人谈好,如果失约,洋人定然不依。不如你把这事如实告诉黄大人吧。”
周道台叹了口气道:“迟了,迟了,黄大人定会怪我越职逾权。”其实,到了这个地步,他还是舍不得这桩生意中几万两银子的回扣,如果由巡抚亲自来办,那肯定没他的份儿。
何师爷故作沉吟片刻,这才对他说:“事到如今,只有一法可解。”
周道台赶紧拱手恳求道:“哎呀,我的何先生,你就不要卖关子了,快请道来。”
何师爷按照与胡雪岩商量好的道道儿,说道:“巡抚大人所恨者,乃藩司,但他并不反对买船。如今你同洋人已谈好,不买也是不行,如果真要买,这笔银子抚院府中肯定是一时难以凑齐,要解决此事,必要一巨富之人相资助,日后黄大人问起,且隐瞒同藩司的勾当,就说是你周道台与巨富商议完备,如今呈请巡抚大人过目。”
周道台听完何师爷的话,更加发愁地说:“话虽如此,可惜浙江一带,我素无朋友,也不认识什么巨富商贾,此事难办啊!”
见周道台真着急了,何师爷才点化他说:“全省官吏中,唯湖州府台王有龄最是能干,又特别受抚台大人器重。其义弟胡雪岩更是江浙富商大贾,仗义疏财,可以向他求救。”
要是何师爷提别人还好,一提王有龄,周道台顿时变了脸色,半晌不发一言。想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恨不能把人家吃了,王有龄肯定会看自己笑话,怎么可能会帮自己呢?
何师爷知道周道台此时的心思,于是便对他陈述其中的利害:“周大人不可意气用事,环顾全省,眼下能帮周兄的,唯有此人。天下谁人不爱财,这生意原本是赚钱的买卖,你老兄却找错了靠山。若是让给王有龄做,上有黄巡抚撑腰,下有胡雪岩当财神,你依旧去与洋人交涉,钱少不了你的,又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呢?再说,那些暗害你的人,整日不见抚台大人有动静,谁知他还会有什么花招,一旦抚台大人得知,恐怕连你也难脱干系。”
周道台听得是又惊又怕,想想确实也无路可走,于是,次日凌晨便来到王有龄府上,厚着脸皮请“王大人谅解,一定帮忙”。王有龄虚席以待,听罢周道台的来意,假装沉吟片刻,然后才说道:“这件事兄弟我原不该插手,既然周兄有求,我也愿全力协助,只是所获好处,分文不敢收,周兄若是答应,兄弟立即着手去办。”
周道台一听,还以为自己耳朵出了毛病听错了,怕王有龄是想拿一把,不愿帮忙,赶紧指天发誓地声明自己确是一片诚心。
两人推辞半天,周道台无奈只得应允了。于是王有龄先到巡抚衙门,对黄巡抚说自己的朋友胡雪岩愿借贷给浙江购船,事情可托付周道台去办。
那黄宗汉一听又有油水可捞,当即应允。周道台见王有龄做事如此厚道大方,自惭形秽。办完购船事宜后,便亲自到王府负荆请罪,两人遂成莫逆之交。王有龄的仕途呈现出一片光明。
化敌为友,这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因为绝大部分的人看到敌人,都会有灭之而后快的冲动。若环境不允许或者没有能力消灭对方,至少也会保持一种冷淡的态度,或者说让对方不舒服的讥讽语言,可见,化敌为友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
然而就是因为难,所以,人的成就才有高有下、有大有小,也就是说,能化敌为友的人,他的成就往往比不能化敌为友的人更高、更大。
化敌为友的人是站在长远的利益上考虑的人,这样做除了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对方对你的敌意外,同时也可以避免恶化你和对方的敌意。如果能够这样做,无论是经商还是为人处世方面,你都会收获很多。
8.眼光要看得远、看得准
做生意,既要有远大的眼光,又要有锐利的目光。有远大的眼光,才能从长远和大局考虑问题,而不是鼠目寸光,或步人后尘;有锐利的目光,才能审时度势,准确地把握市场方向,将天时、地利、人和汇于一身,生意无所不成。
——胡雪岩
市场变幻莫测,但总有其特定的规律。致富要有长远眼光。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就会被一些现象所迷惑或者捆住手脚,弄不好还会屡栽跟头;别人成功了,跟着效仿,结果步人后尘,即使有所收获,也只得些残羹剩饭;得了好的信息和项目,总是瞻前顾后,举棋不定,极好机遇便会与你拜拜……目光短浅,束缚了自己的思想,换来的是顾此失彼,一事无成。
世间百事,变化太快、太复杂。商场也是如此,变幻莫测。基于此种背景,要想立足于商场,大展宏图,则必须要有判断局势的远准眼光。在眼光的远准这一点上,胡雪岩做得很到位。
王有龄恰好调任湖州知府,而湖州又是蚕丝的主要产地。这一切好像安排好了一般,一环扣一环地发生了,使胡雪岩这个完全不懂蚕丝生意的人也顺利地涉足其中,进而又销起“洋庄”,做起了蚕丝“外贸”。这一个个“巧合”实在是胡雪岩的“运气”。可如果在这一个个“运气”面前,胡雪岩没有一眼就看出蚕丝生意大有可为的眼光,或者看到了却不懂得如何利用眼前的有利条件,结果又会怎样呢?再如,如果胡雪岩没有那种当机立断说干就干的胆识和气魄,或者虽然知道要干但却没有合理调配人力、资金的能力,不知道怎么去干,结果又会怎样呢?
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有些人的实力要高于胡雪岩,比如,信和钱庄的张胖子,与胡雪岩同行于杭州、上海,甚至比胡雪岩更熟悉江浙一带的蚕丝经营。而且当时的信和还是杭州城里最大的钱庄之一,资本比胡雪岩要雄厚得多。但他就是没有想到去做这一个注定能发大财的生意。再如,胡雪岩经营蚕丝生意,无论是在历史的长短、经验的丰富,还是在实力的雄厚方面,都不如作为丝商巨头的庞二。但胡雪岩一上手就想到联合同业控制市场,操纵价格,在销“洋庄”的生意中迫使洋人就范,而庞二做了那么长时间的生丝“洋庄”却没有想到如此去做。
试看,张胖子、庞二都没有想到去做的事情,而胡雪岩却想到了,并且毫不犹豫地做了。这不得不归功于胡雪岩的眼光。如此看来,胡雪岩想不发财都不可能了。
商场如战场。一个没有独到眼光的人,是根本无法有所作为的。眼光绝非只是虚无飘渺的第六感觉,而是在长期积累的社会经验和社会阅历中习得的,并伴以智慧和勇气。
那么,什么是眼光呢?
眼光就是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用于做生意,就是能否看准企业发展方向和对经营落脚点的认识能力。眼光对生意发展的成败和快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仅如此,商场还是一个流通金钱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没有长远眼光、愚钝的人,金钱在他面前一晃就过去了;相反,拥有长远眼光、机智的人,金钱在他面前走也走不掉。
因此,对于商人来说,要赚大钱,需要的是眼光,是长远而敏锐的眼光。这样的商人,就好像戴上了望远镜,肯定比他人看得远、看得清。他们几乎随时随地都要运用自己的眼光,去找准公司发展的方向,寻觅经营的落脚点。商场有时像一场巨大而华丽的赌局,在这场赌局中,有人气定神闲,有人气急败坏。共同围坐一张铺着猩红毯子的赌桌边,押上自己的性命、押上自己的一切。但商场绝非毫无规律可言,有眼光、有智慧、有勇气之人才能在这场美丽而残忍的战争中胜出。
所以,商人必须练就这样一种眼光:在观察、辨别一种客观存在的实际时,善于找到它有利于自己生意发展的方面,并且大体测出它有利的程度。还要头脑灵活、反应快速,“要做到吃着碗里的,看着盘里的,想着锅里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经商的至高境界。
9.见识卓远
凡事总要动脑筋,说到理财,到处都是财源。
——胡雪岩
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最重要的一个特质是要有远见卓识,能看出整个行业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在经商活动中,经商者的这种预见未来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唯有经商者具备展望远景和预见未来的能力,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出色的商界精英。
在丝茧生意还没开始时,胡雪岩就想到了和洋人做生意,组织生丝出口,即当时所谓的销“洋庄”。
胡雪岩要和洋人做蚕丝生意的念头,也是起于有关蚕丝生意的交谈。丝商告诉胡雪岩,把上万两的丝囤积起来,等价钱上涨时再卖给洋人,就能赚很多钱。只是销“洋庄”需要的本钱太大,并且洋人做生意非常狡猾,表面上与你讨价还价,私底下又去寻找其他的门路。有些商人因为资本有限,急于将货物脱手,便杀价出售手中的货。这样,生丝生意的风险就增大了,不但与洋人的生意没有做成,自己的货又砸在手里。因此,销“洋庄”既要有雄厚的资本,又要有敢于承担风险的意识。
然而,胡雪岩不这么想。他认为,做生意就怕心不齐,如果这些专与洋人做丝生意的“丝行”、“洋庄”能像茧行收茧一样,同行定一个价,无论如何不调价,洋人也就只能服帖了。
对于那些本钱不足,因周转不灵而急于脱货求现的商行,也有办法。第一,可以出价收购,同样的价格,你若卖给洋人,不如卖给我。第二,对方如果不接受收购,则可以约定不卖给洋人——我这里有钱庄做后盾,可以让你用货物做抵押,贷款救急,洋庄丝价卖得好,能多赚钱谁不乐意!假如在这样的条件下还有人要把自己的货杀价卖给外商,那就一定是暗地里收受了外商的好处,吃里爬外,自贬身价,可以联合同行和他断绝往来。
胡雪岩的这一构思可谓是有远见、有气魄。据《光绪实录》记载:“光墉所营以丝业为巨擘,走营出口,几乎垄断国际市场。”公元1872年,在新丝将出的时候,胡雪岩特地派人去各地收买生丝,江浙各州县无一漏脱,这一年他为了垄断市场收购生丝投入了两千万两资金,使外商“欲求一斤一两而不可得”。在生丝生意上,胡雪岩经过几年苦心经营,成为了仅次于钱庄、典当行的重要商务领域,而且一直以外贸为主。正因为胡雪岩见识卓远,生意自然就做到了世界。
未来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这对今天的经商者而言,就要求他们必须要有洞察未来的睿智,要有长远目光,着眼于长远利益,而不是只顾眼前。
一些经商者们感到领导变革的风险太大,他们学会了通过对企业组织进行调整,使企业沿着他人开出的道路前进。这样,他们也能侥幸地避免可能会招致灭亡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是,这些经商者们只是追随者。虽然他们好好地跟着,企业也许就会生存下去,但是,他们永远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具有长远目光的经商者们是决不甘于步人后尘的。他们所想的是创造自己的前途和预测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而毫不犹豫地开始在新的征途上披荆斩棘。这样的经商者经常鼓励他的员工对传统思想进行挑战,尽可能地改变本企业组织,以取得持续不断的创新和进步。这些领导考虑的不仅仅是生存,他们更多规划的是如何发展,并以未来为导向领导潮流。它们是规则的制定者,其他公司则是跟随者。
显然,多思考未来,并以长远利益为出发点,才能看清方向,把握商机。但是,经商者能否引领企业胜利地远航,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够把握市场发展趋势,看清前进方向,超前对商场变化的走势、进程和结果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趋利避害,抢占商机,掌握竞争的主动权。而要做到这一点,经商者们就要不断经营未来,练就战略眼光,善于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市场之上”。
以未来为导向的经商者,才能着眼长远,树立品牌。事实证明,如果一个经商者目光短浅,急功近利,那么他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会“捞一把”,这样就必然缺少应有的信用意识和品牌观念,他所领导的组织也就不可能获得长远发展。现在很多企业组织为什么活不好、长不大、命不长,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领导者缺少着眼未来的长远经营意识,常常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影响企业的发展。
所以,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经商者必须经常地去思考未来、经营未来,以未来为导向把焦点对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市场竞争的绝对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