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抓住机会,顺势而起(1 / 1)

任何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的,关键在于能否及时把握得住。唐朝文豪韩愈说的“动皆中于机会,以制胜于当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任何时候,社会都是“动”着的,机遇也是这样。准确抓住它,并能应用起来,就会成功。对于商人,特别是像胡雪岩这样的官商来说,没有机会,就没有利;没有利,也就没有发展。因此,在胡雪岩的商业经营活动中,机会,他看得很重要,而正是因为他对机会的重视,所以,他总是能抓住机会,从而顺势而起。

1.乘势而谋

做事情要如中国一句古话说的“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居然都顺顺当当地办成了,就是因为懂得乘势的缘故。

——胡雪岩

在胡雪岩看来,势有三种,即人势、商势、局势,他的名言是“有势就有利”, “势”是为利服务的。胡雪岩确实是乘势高手,因为“势”对他来说,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一个生意人如果能像胡雪岩这样察势、造势、顺势,必为大商人。胡雪岩帮助左宗棠筹办船厂和筹措军饷向洋人借款成功,就是乘势的最好写照。

胡雪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商人身份代表政府向外国引进资本的人。而在他之前,清政府从来没有向洋人借过款,并且严格规定任何人都不能代表政府向洋人贷款。例如曾是首辅军机大臣的恭亲王就曾拟向洋人借银一千万两用于买船,所获谕批却是:“其请借银一千万两之说,中国亦断无此办法。”胡雪岩提出向洋人借款的想法,甚至让一向果敢有佳的左宗棠也心存犹豫。最终,在胡雪岩一番关于当下时势以及办大事要懂得乘势而行的剖析下,左宗棠才同意其想法。

胡雪岩说:“做事情要如中国一句古话说的‘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居然都顺顺当当地办成了,就是因为懂得乘势的缘故。”虽然都是向洋人借款,但恭亲王那时要办一定会遭到否定,而此时却不一样,这时提出这个想法获得获准可能性极大,这是时势使然。第一,恭亲王向洋人借债买船,受到洋人多方刁难,朝廷大多数人持保留意见,恭亲王也随之开始打退堂鼓,事情自然难以办成;而此时洋人已经看出朝廷决心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收复东南广大地区,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主动借款帮助朝廷,朝廷自然不大可能拒绝。第二,恭亲王时朝廷军务并不紧张,向洋人借款买船还可以暂缓,而现在军务重于一切,重中之重又是镇压太平天国,为解决军务之急而向朝廷提出向洋人借款的请求,朝廷自然不会拒绝。第三,现在带头向朝廷上奏的左宗棠本人手握重兵,并且因平定太平天国有功而深得慈禧太后信任,由他向朝廷提出借款事,其分量自然就不一般了。凭借这三个条件形成的大势,向洋人借款不办则罢,只要办就一定会成功。结果事情的发展也果真如胡雪岩所料,几乎一点不差。

胡雪岩在这里所说的“势”,就是指那些促成某件事成功的各种外部条件同时具备,即是恰逢其时、恰在其地,几好合一,好的机会汇集而成的某种大趋势。具体说来,这种“势”,也就是由时、事、人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可以助“毕事功于一役”的合力。这里的“时”即时机。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同样一件事,此时去办,也许无论花多大的力气都无法办成,而彼时去办,可能“得来全不费工夫”。这里的“事”是指具体将办之事。一定的时机办一定的事情,同样的事情此时该办亦可办,彼时却也许不该办亦可不办。可办则一办即成,不可办则绝无办成之望。这里的人即具体办事的人。一件事不同的人办会办出不同的效果,即使能力不相上下的两个人,这个人办得成的某件事,另一个人却不一定能办成。所谓乘势而谋,也就是要在恰当的时机由恰当的人选去办理该办的事情。

当然,作为一名出色的商人,要想做大生意更应该清楚,在诸多因素中,对时机的选择与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说是“乘势”的灵魂。这就犹如我们平常发表对某件事情或对某个决策的看法一样。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与运作过程中,特别是在商场的行事中,即使你是一个身居高位、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即使是你的意见很富有科学理性、意见绝对正确、决策十分果断准确,如果你想让你的意见或决策起到更大更有力的作用和影响,你也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乘“势”而发。否则,说早了没用,说迟了徒然自误;说的场合不对,难以生效,更有甚者还会带来副作用。其中的诀窍,就是“乘势”的奥妙之所在。

一招之出,能顺乎大势而使事情圆满,这样的招术,大约应该可以称之为“仙招”了。胡雪岩游刃官商之间,之所以能左右逢源、纵横捭阖,与他深得“乘势”之妙、精通“仙招”之理分不开的。

2.关注时局,抓住机会

做生意,把握时事大局是头等大事。

——胡雪岩

每个人都被机会包围着,机遇是个人的奋斗精神与社会环境条件的一种契合,是一种对目标的努力追求和时代、环境等外部条件碰撞后的火花。机遇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是它们只是在被看见时才存在,而且机会只有在被寻找时才会被看见,关键在于你如何认识机会、利用机会、抓住机会和创造这些机会。工作与生活中,只要你抓住它的真谛,它就能给你提供更上一层楼的台阶。能够抓住机遇不撒手的人,更像是一个抓住战机不放松的将领,只有捕捉到战机,才能让这样的人战功彪炳。总之,机遇不是命运,只有捕捉机遇、把握机遇、善用机遇,才能使你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一次次地取得成功。所以说,机遇面前,百舸争流;加快发展,时不我待。空谈坐等只会贻误时机,求稳怕难只会落后于人。我们要勇于在困难面前增强必胜信心,关注时局,并在时局当中捕捉发展机遇。

要知道,一个人的事业是时代、环境和个人禀赋共同作用的结果,胡雪岩从钱庄伙计成为富裕显赫的商界巨擘,除了他能把握时代契机,还与他卓有成效地关注时局分不开。

一次胡雪岩与朋友古应春聊天,谈起一桩早该办却一直没有机会去办的往事,就发了一番很有意味的感叹。他说,有许多事情该办而没有办成,其实并不是不想去办或没有想好如何去办,而只是因为没有让他去办这件事的机会。想到了,但可惜“不是辰光不对,就是地点不对”终于没法去办。“譬如半夜里醒过来,在枕头上想到了,总不能马上起来办这件事,这是辰光不对;再譬如在船上想到了,也不能马上回去办,这是地点不对。凡是这种时候,这种地方想到了,总觉得日子还长,有朝一日一定可以了了心愿。想是这样想,想过忘记,等于不想,到后来日子一长,想起这件事来,也就无动于衷了。”

胡雪岩的这一番发自肺腑的话,着实透彻地分析了机会在能否最终办成一件事的过程中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胡雪岩做成的第一桩军火生意,某种意义上看,就是适逢其时所产生的结果。那时上海小刀乘势开始起事,一方面江浙未失之地正在积极筹办团练以抵御太平军的进攻,另一方面两江总督以及江苏巡抚也在想办法调动兵力以平息小刀会。在这种情况之下,军火的需求量自然会上升,而驻在上海的外国军火商也正在此时开始向太平军输出军火,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开始明目张胆在中国国内做起了军火生意。一边有人卖,一边又有人买,这不是适逢其时,还能是什么呢?当时的洋商大都集中在广州、上海两地。要与洋人谈生意自然在这两个地方最为合适。而此时,胡雪岩也正为蚕丝生意来到上海,这在冥冥之中又给胡雪岩创造了条件。不仅如此,在人际方面胡雪岩也已经打通关系,在此前,胡雪岩由于想做“洋庄”生意,已经结识了在洋行做事的古应春,与洋人建立了联系,而且,此前在帮王有龄解决漕米调动的公务时,他还结识了漕帮首领尤五等人,与漕帮建立了两相托靠的“铁”关系,借助漕帮的内河航运上的势力,军火自上海运往杭州的安全也有了保障。在这桩生意上,胡雪岩真正是机缘巧合,古人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都让他占全了,于是他的第一桩军火生意也就几乎没费多少周折便顺利做成了。

胡雪岩说,他做生意靠的是眼光、手腕、精神力气,这话确实不假。从把握机会来说,靠眼光,就是能够发现机会;靠手腕,就是能够牢牢抓住机会;靠精神力气,就是舍得投入心力,把那一个一个被自己发现的或遇到的机会,经营成一个一个实实在在的财源。中国有句成语,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实在是有些道理。一件事能否办得成,既需要人的精细谋划,也需要有能够成事的条件,还需要某种成事的情势或者说机缘、机会。有些事经过必要的谋划,看起来好像并不难办,但由于缺少办事的机缘,就无法成事。而有些看起来难关重重的事,由于机缘巧合,却很容易就办成了。

试看,胡雪岩为什么能做出如此明智的选择呢?因为他经商之余,时刻不忘关注时局的变化,对各种行业前景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机会和挑战,都有一定了解,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看法,并借以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

正所谓:“天下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审时度势,是为商者最重要的素质。”机会来了,许多人都能发现,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住,成功者并没有天生把握机遇的能力,他们只不过是在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时局而已。所以,他们的成功自是必然。

市场是千变万化的,要想真正取得成功,就必须顺应形势,善于把握变化的趋势,在日常的平淡生活中努力培养自己的非凡洞察力和远见卓识的能力。

在经商的过程中,没有永远的失败,你必须善于观察分析市场的航向,把握住良机。在关键时刻看准了,迅速出手,有时就可以化危机为赚钱的机会,或许你的境遇就会因此而改变。

所以说,就经商而言,了解了天下大势,就能顺势取势。但抓住最佳成功时机的关键是:能够看准时机,并把握时机。而有的经商之人即使忙忙碌碌一辈子,由于没有把握好时机,那么一生也只能是碌碌无为。因此,抓住机会对于一个经商之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机会不仅可以让人更省力地达成目的,而且还可以为人带来利益。3.借势生财

要求私,必先取势;有势就有力。

——胡雪岩

胡雪岩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计渐渐走上理想的道路,又通过官商之途而渐渐财运亨通,他发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要想经营更大的生意,成就更大的事业,就必须借助于各种势力。所以,他不仅借官府的势,而且也借富商的势,甚至还借洋人的势。胡雪岩之所以要借助他们的势,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自己所要的利。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对于商人,特别是像胡雪岩这样的官商来说,没有势,就没有利;没有利,也就没有势。因此,在胡雪岩的商业经营活动中,十有八九都是围绕着取势用势而展开的。

胡雪岩说:“权场的势力、商场的势力、江湖的势力,我都要,这三势要到了,还不够,还要有洋场的势力。”可见胡雪岩在商场中所借的势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借“权势”

在这方面,胡雪岩不惜丢掉自己的饭碗挪用钱庄银票资助王有龄、送爱妾给何桂清、在西征时协助左宗棠筹饷运粮购买军火,这些做法使得胡雪岩在官场有了超常的“权势”。事实上,在官场上的屡屡得手,只是胡雪岩取势借势的一部分。因为光有权势,并不能使胡雪岩的商业活动达到完善的境地。

第二方面:借“商势”

胡雪岩借取的第二个“势”是“商场势力”。这方面最典型一例就是在上海,他垄断上海滩的生丝生意,与洋人抗衡,从而以垄断的绝对优势取得商业上的主动地位,全力把上海市面弄热闹起来,以赚取最大的利润。此时胡雪岩做势已成,在商场上已有了绝对的发言权。有了发言权,就不难实现他借势取利的目的。

第三方面:借“江湖之势”

江湖势力在晚清渐趋衰落,这主要是因为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引起的。不过即使大不如前,江湖势力仍不可小视,它们一直以各种形式重新组合,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比如国民党时期上海的青帮,蒋介石还曾投帖门下,以求在上海滩立足。

所以,在胡雪岩生活的时代,江湖势力仍是影响社会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胡雪岩很注意配置漕帮势力,和他们共同做生意,给他们提供固定的运送官粮物资的机会,只要有利益,就不会忘掉漕帮。胡雪岩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宗旨就是:花花轿子人抬人。即我尊崇你,你自然也抬举我。胡雪岩把这支力量组织起来,做出了花团锦簇的局面。

第四方面:借“洋场之势”

在胡雪岩首次做丝茧生意时,就遇到了和洋人打交道的事情。并且遇见了洋买办古应春,二人一见如故,相约要用好洋场势力,开创出一番局面来。

胡雪岩在洋场势力的确定,是他主管了左宗棠为西北平叛而特设的上海采运局后。上海采运局管的事情很多。牵涉和洋人打交道的,第一是筹借洋款,前后合计在一千六百万两以上;第二是购买轮船机器,用于由左宗棠一手建成的福州船政局;第三是购买款式最新的西式枪支弹药和炮械。

由于左宗棠平叛心坚,对胡雪岩的作用看得很重很重,凡洋务方面无不要胡雪岩出面接洽。这样一来,逐渐形成了胡雪岩的买办垄断地位。洋人看到胡雪岩是大清疆臣左宗棠面前的红人,生意一做就是二十几年,所以也就格外巴结。这也促成了胡雪岩在洋场势力的形成。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依赖一定的条件之外,机会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韩愈的《与鄂州柳中丞书》中“动皆中于机会,以取胜于当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比如,一只能够飞翔的老鹰,如果整日与小鸡们在一起,那么它永远也不可能展翅高飞,但一旦它被别人发现潜能,并给它机会施展,那么它就会回归原来的本能,展翅高飞。而这就是机会的作用。

凡事总要超出别人一截,眼光总要比别人放得远,才能步步得势——官场的势、商场的势、江湖的势、洋人的势,进而取得自己的势、自己的利。这和下围棋的道理一样,别人放一子,自己紧贴一子,必是笨伯。稍具常识的人都懂得要放手做势,从整体上营构自己的势力范围,然后抱犄角与敌逐。此一理念,不但胡雪岩可用,我们现在也可借鉴。

那么什么是“势”呢?

势,就是力量,就是走向。办好企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造势。从古代的兵学典籍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兵学家,无不重视“势”对战争的重要性,他们把“势胜”作为一条重要的军事原则。办企业如上战场。这些势胜思想对于企业推出新产品、开发新市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谓造势,就是运用已有的力量,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组织策划手段,造成品牌之势。

在商战中,大家常说:“三流公司做事,二流公司做市,一流公司做势。”其实经商也是一样,最聪明的经商者就是在市场中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的人。经商的本质就是“谋事、借势”。而借势是一种将销售的目的隐藏于营销活动之中的一种策略,是将产品的推广融入到一个消费者喜闻乐见的环境里,使消费者在这个环境中了解产品并接受产品的一种营销手段。具体表现为通过媒体争夺消费者眼球、借助消费者自身的传播力、依靠轻松娱乐的方式等潜移默化地引导市场消费。换言之,便是通过顺势、造势、借势等方式,给社会和人心造成强烈的冲击和振**,产生强烈的舆论扩散效应和强大的磁场吸附效应,以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

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借势的重点又有所不同,分为初级阶段造势、发展阶段蓄势、成熟阶段乘势。而造势又是我国中小公司在营销上的入门课、必修课。造势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一个公司能否脱颖而出,创业成功。4.捕捉信息,抢占先机

灵通的消息能带来丰厚的利益。

——胡雪岩

人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而在商场上,经营实践证明,信息也是金钱。信息是做生意的基础,是经商成功的关键。全世界的信息革命使人类进入了新纪元,任何国家与地区的发展,都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谁闭目塞听,谁就会吃大亏,谁善于网罗信息,利用有利信息,谁就等于抓住了发财的机会。

胡雪岩深知掌握信息的重要,他认为只有牢牢把握各种信息,才能处处抢占先机。因此,他不惜重金,与重要官员身边的人交往,以了解当时政策方向,掌控官员行踪。一次,为了生意上的事,胡雪岩不得不与一位浙江要员打交道。但这位要员特别谨慎,坚拒与胡雪岩见面。此时的胡雪岩就采取了“迂回作战”的战略,他不惜屈尊结交这位官员的“门房”(相当于保安),并以重金将其收买。事实证明,这位“门房”日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不仅为胡雪岩传递信息,还多次将胡雪岩的银票直接送到那位官员手中。就在这神不知鬼不觉的交易中,那名官员心甘情愿地成了任由胡雪岩摆布的一枚棋子。

还有一次,胡雪岩为生丝生意在上海短暂地停留了几天。这天他到裕记丝栈处理生意上的事务,顺便在丝栈客房小歇。他躺在客房的藤椅上,本想静静地考虑一下自己生意上的事情,但却无意中听到了隔壁房中两个人一段关于上海地产的谈话。

这两个人对于洋场情况及上海地产开发方式都相当熟悉,他们谈到洋人的城市开发方式与中国人极不相同,中国人常常是先开发市面再行修路,市面起来了,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但以这种方式进行市面开发,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等到要修筑道路、扩充市面的时候,自然形成的道路两旁已经被市场摊贩挤占,无法扩展。而洋人则不同,他们的办法是先开路,有了路便有人到,市面也就会随之热闹起来了。如今上海的市面开发就是这种办法。在谈到上面的情况之后,其中一人说道:“照上海滩目前的情形看,大马路、二马路,这样开下去,南北方面的热闹是看得到的,其实,向西一带,更有可为。眼光远的,趁这时候,不管它苇**、水田,尽量买下来,等洋人的路一开到那里,还不是坐在家里发大财。”

两个不相识人之间的谈话,使胡雪岩一下子豁然开朗。等到伙计陈世龙一回到裕记丝栈,胡雪岩马上雇了一辆马车,让陈世龙和自己一起,由泥城墙往西,去实地查看,而且在查看的路上就拟出了两个可供选择的方案:第一,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趁地价便宜,先买下一片,等地价上涨之后转手赚钱;第二,通过古应春的关系,先摸清洋人开发市面的计划,抢先买下洋人准备修路的地界附近的地皮,很快就可发财。

不用说,胡雪岩就是一个有心人,竟能从两个不相识人的谈话中发现一个绝对可以赚大钱的机会。胡雪岩准备将生意扩张到上海之时,正是上海开埠、开始大发展的时候,当时虽然太平军正顺江东下,试图一举占领江浙一带富庶之地,但英、法等国为了自己的在华利益,而清廷为了对付太平军,他们之间心照不宣地定下“东南互保”的策略,联合起来坚守上海,使当时的上海成为没有受到多少太平军炮火影响的“孤岛”。而由于太平军的进攻,从东南各地逃难至上海租界中的人却越来越多,上海市面也随之更加繁盛。这个时候正是南京路不断向前延伸的时期,也是上海历史上第一次房地产生意**到来的前夕。到十九世纪末期,上海每亩地价已由几十两涨至二千七百两,其后的数年间,上海外滩的地价甚至一度高达每亩三十六万两白银的天文数字。这一笔买卖,为胡雪岩赚取了大笔的银子。

就以做生意来说,我国商界就有这样一则古训:靠预测经商。那么什么是“靠预测经商”呢?

所谓的靠预测经商,实际上讲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取得大量的信息,然后对自己所取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预测出未来一定时期内市场需求与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趋势,以便提前做好准备,抓住商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市场调查和研究,或者就是我们所说的在做生意之前,为了捕捉商机,而对人的想法和需求的研究。事实上,做生意要想及时地捕捉到商机,就必须在市场调查和研究上,在人的想法和需求上狠下工夫。我国古籍《夷坚志》记载:在我国宋代的绍兴十年七月间,宋代名城临安曾发生了一场大火灾。这场火灾毁灭了很多房屋建筑。在火灾之中人人都竭尽全力要保住自己的屋舍。而唯独一位姓裴的商人却在火灾之中放弃自己的财产,而派人四处采购建筑材料。火灾过后,被火烧掉房屋的人们都要重建家园,市场急需建筑材料,裴氏因自己囤积的材料而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裴氏经商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非常了解人,及时地研究了人们的想法和需求。火灾过后,建筑材料紧俏,这是任何人只要动动脑子就能够预测出来的结果,只要有常人的智力就能够想到,可就是有那么多的常人或者还有一些比裴氏聪明得多的人并没有想到这一点。那些人并不缺乏预测的能力,但却都没有作出预测。可见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智力的高低,而在于你是否去做了市场调查和研究,在于你是否真真正正地去研究了人的想法和需求。如果你做了这些工作,你就必然能像裴氏一样抓住机会,如果你没有做这些工作,那么当机会来到之时,也许你已跟不上趟了。

那么,想要迅速捕捉信息,应具备哪些能力呢?

(1)对信息的灵敏的捕捉能力

当今的世界,可以说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世界。有人说信息就是财富,还有人说信息就是未来。这些话一点儿都不假。信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信息隐藏着巨大的社会财富,因此,对于现代人来说,如果你不能利用信息,那么,你就已经落伍了。所以,任何人要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都必须充分地重视信息的收集,要学会利用信息,并培养利用信息的能力。

但是,正因为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信息的世界,信息的来源可以说非常多,每个人每天都能收集到大量的信息。因此,仅仅会收集信息还不够,还要培养一种在信息中捕捉机会的能力,所以一定要嗅觉灵敏,有极强的感知能力,能从收集来的信息当中挖掘出那些对于自己的发展非常重要的信息。把本来非常枯燥的死信息变得生动起来,然后从中挖出宝藏,使信息为自己产生效益。

(2)对事物的深刻的洞察能力

信息是捕捉机会的金矿,信息是捕捉机会不可或缺的要件。但信息如何才能变为财富或者成为社会资源呢?或者说,信息怎么样才能成为有效信息呢?信息有效或无效,能不能被有效地利用起来,在这一方面并不取决于信息,而取决于信息的制造者和信息的利用者,取决于信息的利用者是否对事物有深刻的洞察能力。因而,只有具有了对事物深刻的洞察能力,信息的利用者才能从丰富的信息中找出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信息是无用的;只有具有了对事物深刻的洞察力,信息的利用者才能挖掘出信息的价值所在。也就是说只有在具备对事物的深刻洞察力的这一前提下,人才能作出信息为什么有价值、信息的价值在什么地方、信息到底有多大价值这样一些判断和推理。

(3)对未来的准确的预见能力

所谓对未来的准确的预见能力,也就是当自己灵敏的嗅觉一旦嗅出了某些信息所暗藏的机遇之后,接下来的事便是对机会的可能性作出预见。从感知和理性两个层面对未来进行预测。而预测未来的时候,有时我们通过努力可以获得一些资料和数据,从而根据这些数据和资料进行推测。当然这种推测方法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较准确。但是,有时收集来的数据并不足以作出准确的预测,这时候要预见未来就需要想象能力了,也就是说要通过想象来弥补数据和资料不足的缺陷,而想象是否准确,当然需要一定的天赋,但仅靠天赋还是不行的。因此,还需要你从现有的信息资料和数据中作出合理的推测,预见出一个真实的未来。这就需要你要增强这方面的训练,只有训练多了你才能作出更为准确的预见,而只有作出了准确的预见,你才能把自己捕捉到的信息真正地转化为你成功的机遇。因此,对未来的准确的预见能力也是把握机遇时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