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利用他人智慧为我谋利——犹太人厚黑管理思想02(1 / 1)

7.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厚黑经商之道的另一个谋略是,需要把内部管好看好。家贼难防,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团结合作是成就事业的保证,这是世人皆知的道理。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莱曼兄弟公司是1850年由莱曼三兄弟:亨利·莱曼、伊曼纽尔·莱曼、迈耶·莱曼创办的。这三兄弟原籍德国,19世纪中叶,他们同众多的淘金者一样,一起来到美洲新大陆寻找好运。他们挑选了美国亚拉巴马州蒙哥利亚市作为落脚点,并创立了莱曼兄弟公司。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到1983年,莱曼兄弟公司已拥有资本约2.5亿美元。它不仅是华尔街最大的投资银行之一,也是华尔街历史最长的合伙企业。

然而,1983年7月26日,莱曼兄弟公司召开了董事会特别会议。彼得森在会上宣读了他辞去莱曼兄弟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职务的声明。这一声明,很快被通过。格拉克斯曼终于夺取了莱曼公司的最高权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彼得森和格拉克斯曼之间的矛盾是长期以来公司权力斗争以及华尔街银行家和证券交易商之间对立的大爆发。

格拉克斯曼精于预测股票价格和利率的动向,有“信贷分析业务最内行的专家”之称。在他主持莱曼兄弟公司业务20年中,莱曼兄弟公司一直是华尔街证券交易的佼佼者。但格拉克斯曼是东欧犹太人,傲慢的美国权势阶层一直把他拒于华尔街上层社会之外。工作之余,他只得一个人到唐人街饭馆自斟自饮,以消磨时光;彼得森虽然也是希腊移民的后裔,但他同美国权势阶层关系密切,人们频频看到他同客户、竞争者、政府、报界和公众打交道,举行各种豪华的宴会。近十多年来,华尔街银行家和证券交易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得彼得森与格拉克斯曼之间的敌意也逐渐加深。十几年前证券交易从属于银行业务,证券交易商处于从属地位。但时至1983年,证券业务已蒸蒸日上,证券销售和交易活动已成为获利中心,因此二者之间产生矛盾在所难免。

1983年7月12日的午餐会,终于将格拉克斯曼压抑已久的怒火点燃了。这天,美国人寿保险公司请莱曼兄弟公司总经理共进午餐。入座时,彼得森与人寿保险公司的总经理为邻,坐在餐桌主宾席一端。而格拉克斯曼被安置在长长餐桌的另一端,纯粹是在观望席上。格拉克斯曼的无名之火终于燃烧了起来。当彼得森与保险公司总经理热情交谈时,他故意将银餐具弄得乒乓作响,还不时地挪动椅子,撞击桌子,以发泄心中的不满。

1983年7月26日,格拉克斯曼掌管了莱曼兄弟公司,开始制订计划,“医治莱曼兄弟公司的创伤”。他所用的药方是不惜牺牲公司的利益,以满足个人一时的私利。这种药方不仅医治不了公司的创伤,反而使他陷入信誉扫地、众叛亲离的困境。为了壮大自己在董事会的势力,他未经董事会同意就吸收新的公司入伙。有个名叫彼得·道金斯的人,向他提供了100万美元低息贷款以购买一套公寓。格拉克斯曼给彼得·道金斯的回报是75万美元的年薪。

最引起公司众怒的是:格拉克斯曼及其同伙随心所欲地改变公司合伙人分红的比例,侵犯公司合伙人的经济利益。莱曼兄弟公司的传统做法是总经理有权对公司合伙人的年度红利,包括七名常委红利的多寡做出最后决定。格拉克斯曼就利用这一弄权的机会,在董事会上提出红利和股息分配的新方案。在新方案中,他将自己和其他四名高级成员的红利从1982年的125万美元跃增到150万美元。多数票据销售和交易商的红利也都增加,但不少银行家的红利减少了。其他合伙人股票分配情况更是如此。以往每年的董事会决定在固定的102000股股票的重新分配中,主要合伙人的股票很少会大增大减,但这一次,格拉克斯曼的股票一下子从上一年的3500股猛增到4500股,而其他人却所增无几。

面对格拉克斯曼日渐膨胀的私欲,公司的许多合伙人和董事再也无法容忍了。到1983年10月,多名公司合伙人离去,公司内部人心涣散,公司的资本只剩下1.77亿美元。仅这么一点资本,根本无法同华尔街那些资本雄厚的金融机构竞争,同时,也难以维持莱曼兄弟公司每年4.37亿美元的开支。“屋漏又逢连夜雨”,在反复无常的证券交易市场上,多头交易此时突然变为空头交易,资金不足的莱曼兄弟公司利润锐减,业务空前的暗淡。从1983年10月1日到1984年3月31日半个财政年度里,莱曼兄弟公司的利润就减少了1160万美元。仅1984年3月,股票和固定收入交易部亏损就达1260万美元。与银行货币经营部门700万美元获利相抵之后,仍亏损550万美元。莱曼兄弟公司只有大量吸收外部资本才能摆脱目前的困难。吸收外部资本有多种途径,但无论采取哪一种途径,都将危及公司传统的独立地位,动摇格拉克斯曼个人的权力基础。莱曼兄弟公司出路何在?人们不得而知。

1984年3月的一天,格拉克斯曼接到了希尔森-美国捷运公司董事长科恩的电话,表示愿意向风雨飘摇的莱曼兄弟公司伸出“上帝之手”。

4月3日,双方在美国捷运公司董事长专用餐厅里举行谈判。谈判一开始,格拉克斯曼问:“如果莱曼兄弟公司同希尔森-美国捷运公司合并,是不是这场交易的前提是我必须让位?”对方以傲慢的口气答道:“是这样。”谈判结束时,科恩冷峻地说:“我要声明,我们对掌握少数股权不感兴趣,我们感兴趣的是一锅端。”

历经134年风风雨雨长盛不衰的莱曼兄弟公司,最终在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坍塌了。此例警示人们,企业内部的团结是多么重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并不少见,这种可恶的内耗,往往将一个好端端的企业挤到崩溃的边沿。

经商厚黑学提示大家:“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告诫,攘外必先安内,内部涣散,不攻自破!

8.时刻防范交易风险

在犹太人之间无论有无契约,只要他口头答应,就可以信任。这里有个关于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的故事。

在19世纪初,德国人梅特里兄弟移居美国,定居密沙比,他们无意中发现密沙比是一片含铁丰富的矿区。于是,他们用积攒起来的钱,秘密地大量购进土地,并成立了铁矿公司。洛克菲勒后来也知道了,但由于晚到了一步,只好在一旁垂涎三尺,等待时机。

1837年,机会终于来了。由于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市面银根告紧,梅特里兄弟陷入了窘境。

一天,矿上来了一位令人尊敬的本地牧师,梅特里兄弟赶紧把他迎进家中,待作上宾。

聊天中,梅特里兄弟的话题不免从国家的经济危机谈到了自己的困境,牧师听到这里,连忙接过话题,热情地说:

“你们怎么不早告诉我呢?我可以助你们一臂之力啊!”

走投无路的梅特里兄弟大喜过望,忙问:“你有什么办法?”

牧师说:“我的一位朋友是个大财主,看在我的情面上,他肯定会答应借给你们一笔钱。你们需要多少?”

“有42万就行。可是,你真的有把握吗?”

“放心吧,一切由我来办。”

梅特里兄弟问:“利息多少?”

梅特里兄弟原本认为肯定是高息,但他们也准备认了。

谁知牧师道:“我怎么能要你们的利息呢?”

“不,利息还是要的,你能帮我们借到钱,我们已经非常感谢了,哪能不付利息呢?”

“那好吧,就算低息,比银行的利率低2厘,怎么样?”

两兄弟以为是在梦中,一时呆住了。

于是,牧师让他们拿出笔墨,立了一个借据:

“今有梅特里兄弟借到考尔贷款42万元整,利息3厘,空口无凭,特立此据为证。”

梅特里兄弟又把字据念了一遍,觉得一切无误,就高高兴兴地在字据上签了名。

事过半年,牧师再次来到了梅特里兄弟的家里,他对梅特义兄弟说:“我的那个朋友是洛克菲勒,今天早上他来了一封电报,要求马上索回那笔借款。”

梅特里兄弟早已把钱用在了矿上,一时间毫无还债的能力,于是被洛克菲勒无可奈何地送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洛克菲勒的律师说:“借据上写得非常清楚,被告借的是考尔贷款。在这里我有必要说明一下考尔贷款的性质,考尔贷款是一种贷款人随时可以索回的贷款,所以它的利息低于一般贷款利息。按照美国的法律,对这种贷款,一旦贷款人要求还款,借款人要么立即还款,要么宣布破产,二者必居其一。”

于是,梅特里兄弟只好选择宣布破产,将矿产卖给洛克菲勒,作价52万元。

几年之后,美国经济复苏,钢铁业内部竞争也激烈起来,洛克菲勒以1941万元的价格把密沙比矿卖给了摩根。而摩根还觉得做了一笔便宜生意。

也许有人会说洛克菲勒不守商业道德。但是洛克菲勒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完全是合法的、正当的。况且商业经营的最高目的是赚钱,其游戏规则是不受道德限制的。

犹太商人这种对待精明的坦然心态,是作为一种传统代代相传,在早期教育中就自觉培养的。

洛克菲勒的父亲叫威廉,他曾经说过:“我希望我的儿子们成为精明的人,所以,一有机会我就欺骗他们,我和儿子们做生意,而且每次只要能诈骗和打败他们,我就绝不留情。”

洛克菲勒童年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一次,父亲让他从高椅子上往父亲怀里跳,第一次父亲将小约翰接住了。可是当小约翰第二次纵身跳下时,父亲却突然抽回双手,让小约翰扑在地上。威廉无疑是想通过这件事告诉儿子:世界是复杂的,不要轻信任何人,每个人,哪怕是最亲近的人,都可能成为你的敌人。

犹太人在经商时,视商场为战场,视他人为假想敌,心理高度警惕,永不放弃戒备之心。纵然是自己的妻子或者丈夫,也把他当外人看待,从不轻易信任,这也是犹太人防范交易风险的智慧之举。

9.借势登天的厚黑之道

厚黑商人懂得任何事业都不能一步登天,而只能靠一点一滴地积累,不过“登天”的办法并不是唯一的,是多种多样的,办法得当,则可快捷毫不费劲。善“借”力量,则是一种快捷毫不费劲的厚黑之道。

厚黑商人是最精通借势登天之术的。他们可以巧妙地借助别人的力量来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不管是在用人方面还是管理方面,他们追求高超的厚黑之道,来实现付出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

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凡是善于借助别人力量的,均可事半功倍,更容易更快捷地达到成功的目的。犹太人在商界或科技界中的成功者很多,普遍都具有善于借助别人之智的本领。

犹太人密歇尔·福里布尔经营的大陆谷物总公司,能够从一间小食品店发展成为一家世界最大的谷物交易跨国企业,主要因其善于借助先进的通信科技和善于借助大批懂技术懂经营的高级人才。他不惜成本不断采用世界最先进的通信设备,宁肯付出极高的报酬请有真才实学的经营管理人才到公司工作。这样,使其公司信息灵通,操作技巧精通,竞争能力总胜人一筹。他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取得这些优势,但他借用这些力量和智慧赚回的钱远比他支出的大得多,可谓“吃小亏占大便宜”。

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任何一项成功的事业,都是借用前人智慧的结晶,在前人的基础之上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当今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或者说是以人为本的竞争,现在所有的现代化大企业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有一种识人的眼光,企业在用人的时候,往往能够抓住别人的优点,把每一个员工的位置都分配得十分恰当,使每个员工的力量和智慧都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正是这种优化资源配置的实施,才使得整个公司的效率最大化。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预先写下这样的墓志铭:“睡在这里的是善于访求比他更聪明者的人。”的确,卡耐基能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铁道工人变成一个世界知名的钢铁大王,是他能够发掘许多优秀人才为他工作,使他的工作效率增值了成千上万倍的结果。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且不说其在外交工作的政治手腕,就说他在处理白宫内的事务工作,就是一位典型巧于借用别人力量和智慧的能手。他有一个惯例,凡是下级呈报来的工作方案或议案,他先不看,压它三天后,把提出方案或议案的人叫来,问他:“这是你最成熟的方案吗?”对方思考一下,一般不敢肯定是最成熟的,只好答说:“也许还有不足之处。”基辛格即会叫他拿回去再思考和修改得完善些。

过了一些时间后,提案者再次送来修改过的方案,此时基辛格把它看阅了,然后问对方:“这是你最好的方案吗?还有没有别的比这方案更好的办法?”这又让提案者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把方案拿回去再研究。就是这样反复让别人深入思考研究,用尽最佳的智慧,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这不愧为犹太人基辛格的一手高招,这也反映出犹太人的一种成功的诀窍。

我国三国时代的诸葛亮是位善借势借力的能手,如他一手策划的孙刘联兵,火攻曹军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例就是典型,还有“草船借箭”也是巧在“借”字上。事实上,自从人类走上文明之路时起,一直在寻求借势的方法,正因为不断地创造了各种“借”的方法,所以使人类不断走向文明。

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便是人类对“借”力最完美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知道把大小不同的滑车加以组合,就可以用更小的力量举起更重的物体。今天,只要一个人坐在起重机的座椅上,就可以操动几十万斤的钢架、货柜。人类依靠头脑的智慧,使人的力量史无前例地得到了发挥。

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领域一样,凡是获得成功者都有一套善于“借”的本领,牛顿曾说:“我成功靠的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犹太人有那么多的学者能获得诺贝尔奖,有那么多科学家创造出世界级的发明,都是从前人创造的基础上升华的。如物理学家布洛赫,他能够在原子核磁场方面取得前人未有的成就是与他得到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学奠基人海森堡的指导和影响分不开的。

10.脸厚心黑不被情绪所左右

在经商厚黑学看来,商人应该是一个理性的人,一切要以自己利润作为判断标准,其他的东西不过是一种手段而已,商场不是谈感情的地方,不厚不黑的人很难在商场中胜出。厚黑商人往往是彻底的理性主义者,管理决策时他们不会为感情所影响,因为他们知道商人一旦被感情左右就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

犹太人从来不喜欢感情用事,他们认为感情用事只是犯下愚蠢错误的开始。而理性思考的人才是真正明智的人。

一个犹太孩子和他的姐姐争夺玩具,他的姐姐不给他,他于是哭了,他旁边的父母照样笑他。

“笑像风,哭像下雨。”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说笑就像风刮过去一样消失了,而哭就像下雨一样,雨过天晴就没有了水的痕迹。

那为什么他的父母不过去安慰他,而是笑话他呢?

因为,在他们的父母看来,小孩的哭泣是他自己一种不愉快的感情的宣泄,而感情的宣泄对小孩有什么好处呢?

小孩子任意地宣泄自己的感情,代表着他不肯动脑筋想办法,所以才会用这种无能的方式表达情绪。

犹太人是很不喜欢这样单纯的感情发泄,他们需要的是事情的圆满解决,而事情的解决只能依靠他动脑筋,想办法。

那么笑呢?也是一样的。

没有根据的笑,和不解决问题的哭都是一种短暂的感情宣泄,都是没有多大意义的。犹太人始终认为,在任何时候用理性的思考,想办法去解决摆在面前的问题,才是真正有用的。遇到问题就感情用事,开始发怒、生气,是一件很没有意义、让人觉得可笑的事情。

用理性看待这个世界,决不要盲目。这是犹太人的思维方式。他们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充斥着无知的偏激、盲目的躁动和人们的愚昧。而理性摒弃了我们的愚昧和偏见,所以,人应该用理性恢复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

在他们看来,生活中有许多灾难和挫败,是我们自己的盲目和冲动性格造成的。

犹太人为我们列举了生活中,我们因冲动而造成的偏见:

“我一点儿都不像自己的母亲。”

“我忙得实在没有时间锻炼身体。”

“我根本不需要治疗……”

“我就是不想结婚……”

再如,大家都讨厌不好或冲动的行为,但是犹太人却问:恶的冲动真的没有任何好处吗?有!如果没有恶或欲望的冲动,相信就不会有人盖房子、娶太太、生孩子,或者拼命的赚钱了。

但没有根据或不理性的憎恨,才是最大的罪恶。

犹太人这样理智地告诉人们,不要轻易地喜欢或憎恨一个人,除非你经过理性的考虑,觉得应该要这样做。

那么,是不是人就不需要感情,不再要热情,只是一味的理性呢?犹太人把人的热情分为两种:一种是感情所煽起的热情,另一种则是理智所支持的热情。

犹太人认为,感情所煽起的热情是很危险的,因为感情时而高昂,时而低落,但却绝不能持久,理智则可贯彻终生。爱因斯坦研究相对论时,一直都充满着热情,但以理智为基础,用热情向困难挑战,终于得到了伟大成就。而没有理智的感情,过一段时间就会失去价值,这样的东西不珍贵,感情便是这种不能经受时间考验的东西。作为商人,他应该是一个纯粹的理性主义者,他要用自己理性的态度对待商务上发生的一切事情,而不应该感情用事。犹太人是这个方面的典型。众所周知,犹太人是最注重遵守契约的人,如果有谁违反了这个契约,那他就会被认为是犯了一个绝不可以饶恕的错误,这个错误是所有错误里面最严重的。但是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犹太人会狠狠地谴责他们吗?有个印度人和犹太人谈好了一笔生意,结果最后印度人不能履行合约了。这个印度人和犹太人打过交道,知道犹太人最讲究的就是生意的契约,他忐忑不安地去见犹太人,支支吾吾,措辞非常小心,还找出了种种的理由试图说明不能履行合约的原因,同时他心里还在想对方是不是已经发怒了。可是犹太人简单地听了几句之后,就立即打断他,平静地对他说:“你违反了我们的合约,按照协议,那应该赔偿我损失,这个损失是这样计算的……”印度人听了,觉得简直不可思议,犹太人居然没有动怒。

其实,犹太人是聪明的,就算他再计较契约的严肃性,愤怒地谴责他,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只有尽快地弥补自己的损失才是最重要的。

犹太人在经营自己的企业和公司时也是一样,如果自己的公司连续三个月都没有赢利,而且可以判断出三个月后仍然没有获利的可能,便会毫不犹豫地舍弃这个公司。

很多人在面临是否卖掉公司时,会为了当年开创公司时投入的血汗而感到不值,或因为已经对公司投入深厚的感情,而难以割舍的时候,犹太人会轻松地一笑:“伙计,公司又不是自己的老婆,有什么好留恋的?”

在犹太人看来,公司只不过是牟利的工具而已,商人对公司是没有感情的,就像人不会对算盘或电话有感情一样。作为商人,他的任务是牟利,既然公司已经不能产生效益了,那么公司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呢?

因此,在犹太人的生意经中,就有这样的观念,公司不仅仅是可以产生效益的场所,而且它本身也应该是一种商品,可以带来高昂利润的商品,它可以在无数的人手中自由地流通。当初廉价买进来,经营好了再高价售出,这是企业最能创造利润的良机,为何要放弃?

他们的这个理论让以公司为家,以公司为事业生命的人听来,让死也要死在办公室的人听来,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可是犹太人觉得,只要对方肯出高价,买卖就可以成交。

公司卖了,自己可以换个地方,重新买地盖厂房,创立另一家更赚钱的公司。

犹太人就是这样,可以卖掉自己辛苦经营的公司。

犹太人谈判的第一天,通常是以吵架结束的。

谈判那天,犹太人十分准时地到达谈判的地点,决不让你等一分钟。双方见面后,犹太人非常地卑谦,客气地和你问候,微笑着和你交流,那甜蜜的笑容,会让你觉得整个世界都是美好的。

然而一旦进入谈判,他们会把谈判的条件提得很高,距离双方的协议差距很远,而且为了合约上一个小问题,会和你讨价还价,双方于是开始不停地争论,最后变成了激烈的争吵,双方争吵得面红耳赤,甚至开始愤怒地谩骂。

这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于是谈判的另一方气愤地觉得,和犹太人简直太难打交道了,这笔生意十有八九是做不成的。

但是,就在第二天,犹太人又会和你约定谈判的时间和地点,他们说话的神情十分的热情和真诚,态度是那样的温和与客气,好像昨天的种种不愉快没有发生过一样。

犹太人的态度变化如此得快,简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于是对方问犹太人态度大幅转变的原因,犹太人哈哈一笑说:

“人的细胞代谢得很快,昨天吵架的细胞,已经被今天的温和细胞代替,所以今天没有必要再生气了。”

下面的谈判也是这样的,他们时时提出各种苛刻的条件,并且表示对方一定要接受,而对方提出的条件他们则一一否决,不予答应,乍听之下真是欺人太甚,让人忍无可忍,但他们就是用这种态度来激怒对方。

于是你不自觉地,就会认为很难把他们的条件降下来,而且你已经被他们激烈的争吵弄得头昏脑涨了,不知不觉就稀里糊涂地答应了很多你事先决定不答应的事情,况且你已经厌倦了这种争吵了,所以你希望尽快地结束这种谩骂式的谈判,无形中,你就放弃了很多利益。

这就是犹太人谈判的厚黑招数:激怒对方,让对方在愤怒中失去理智,进而答应自己的条件。这就是犹太人的精明之处,要知道犹太人是非常理性的,他们在任何的时候都能理智地处理问题,而不会感情用事。

就算他们在谈判中显得十分愤怒,其实他们的心里十分明白他们是在干什么,一旦你被他们表面的愤怒所感染,心理失去平衡,那你在谈判中就会白白地放弃自己的利益。

厚黑人士其实是最不讲感情的,但他们又最善于做感情游戏,他们的情感游戏是以揣摩对方的需要和心理开始的。

11.攻心为上,拉拢人心

经商厚黑学认为,管理本质上是管人,只要把人管好,自己的钱就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厚黑商人非常注意寻找能为自己挣钱的人,所以一旦他们看准之后,就会大胆重用某一个人或某一些人,争取让这个人或这些人都能成为挣钱英雄!

经商厚黑学主张,经商首先要把人心研究透,才能做到有效的管理。公司就好比一个小分队,是由各色各样的人组成,他们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厚黑商人对部下的特点、能力,甚至个人的性格都了如指掌,适才适所,使内在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得以纵横商场,所向无敌。

美国最年轻的亿万富豪、Google公司的创始人、犹太神童布林在管理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方式。

作为亿万富翁,布林对自己还是很苛刻,他仍然租住在一套两室的房子里,开一辆5座的混合动力的丰田Pnus小轿车,价值约2万美元。但是,在对待员工的态度上,布林将“免费”作为公司文化的一部分。

在Google,“免费”文化实施得非常细致:员工用餐、健身、按摩、洗衣、洗澡、看病都是100%免费;公司给员工使用的电脑显示器最差的都是17英寸的液晶显示器;每层楼都有一个咖啡厅,员工可以随时冲咖啡、吃点心,大冰箱里有各种饮料,可以免费畅饮。

Google还允许员工带孩子和宠物到公司上班,这在美国其他公司看来非常不可思议。Google的员工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装修自己的办公室,而作为创始人之一的布林的办公室,跟其他人的区别并不大,只是位置稍微好一点而已。

在Google公司2000名员工中,拥有博士学位的人超过100人。布林要求公司要有领先于时代的点子。他为Google的员工制定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工程师必须用1/4的时间来思考新的点子,即使这些点子可能给公司的财务前景造成不利。

为了鼓励创新,布林允许员工有1/5的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过必须将研究成果卖给公司。同时,公司每年举办一次员工创新能力技术大赛,奖金是1万美元。

犹太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过:“我获得成功的奥秘,就在于有一大批人在工作中能真诚地共同合作。”

世世代代的犹太人都非常重视团结的力量。犹太人认为,散居在全世界的同胞之间的交流就是获得诸多成功的基础。

犹太人认为提供帮助是“富人的责任”,获得帮助是“穷人的权利”。几乎每户犹太家庭都保存着一个攒钱的小盒子,准备施舍给比他们更穷的人家。按照犹太教的规定,安息日是不能工作的,也不能谈论工作,必须中断旅行安静地休息。如果旅行中的犹太人到了一个安息日中的社区,那里的人就会留他住宿,并且准备丰盛的饭菜。一些犹太社团设有一种“吃饭日”的制度。每周不同的日子里,穷苦的犹太学生分别到不同的犹太人家庭中去吃饭,以便使得这些学生能够安心读书。通过这样的行动,自然就建立了人际网,经过长年累月的积淀,这种人际关系网就变得非常牢固了。

有些老板总是抱怨公司里能人太少,他恨不得想使自己的部下变成能杀能闯的“猛将”,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如果公司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精华荟萃、技艺超群,老板的作用就不存在了。用人的关键是要知道把不同的人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而不是发现能力差的就开除掉。只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团结一致,公司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当然,犹太人会考虑到自己公司手下的每个人的能力和个性,想方设法让他们能到最关键的位置上,发挥自己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