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帽子不嫌多,但这只说对了一半。这样做是在进行一种人情铺垫,在为求人办事埋设伏笔,所以说才可能“终得马骑”。但是使用这一厚黑求人术还有一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即在关键时刻对症下药地送上一顶真正管用的“高帽子”,可以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唐贞观八年剑南道巡查大使李大亮出巡,发现一个叫李义府的人才学出众,于是举荐其才,对策中第,补为门下典仪,由此,李义府便跻身于朝廷。在此期间,又得到黄门侍郎刘洎和侍御史马周的赏识,此二人又合力向唐太宗举荐。唐太宗召见他,令他当场以“咏鸟”为题,赋诗一首。李义府脱口吟道:“日里扬朝彩,琴中闻夜啼。上林如许树,愿借一枝栖。”李义府的《咏鸟》诗充分流露出他想做朝官的急切心情。唐太宗听后颇爱其才,便说:“与卿全树,何止一枝!”授予他监察御史,并侍晋王李治。晋王立为太子,他又被授予太子舍人。因其文采不凡,与太子司仪郎来济被时人并称为“来李”。李义府曾写《承华箴》上献,文中规劝太子:“勿轻小善,积小而名自闻;勿轻微行,累微而身自正。”还说:“佞谀有类,邪巧多方,其萌不绝,其害必彰。”
看来,李义府正是一个厚黑大师,自己本就是一个佞邪之辈,却能大义凛然地发表一篇宏论,这正是在自己的“黑心”上蒙一层仁义道德的做法。太子将此箴上奏,太宗很欣赏,下诏赐予李义府帛四十匹,并令其参与撰写《晋书》。其实这是一种最高明的“捧”,因为这里隐藏着这样一种逻辑:我是一个正人君子,主子非常敬重我这样的正人君子,那么,主子的德行修养自然也很高了。
太子李治继帝位,李义府升为中书舍人。后兼修国史,加弘文馆学士。李义府的青云直上,颇引起朝臣们的注意,特别是他由刘洎、马周举荐而来,又与许敬宗等相勾结,李义府的这番作为引起了长孙无忌的极大反感,长孙无忌便奏请高宗贬李义府到壁州做司马。诏令尚未下达,李义府已有所闻,急忙向中书舍人王德俭寻求应对的办法。王德俭是许敬宗的外甥,其貌不扬,诡计多端,善揣人意。他向李义府献计说:“武昭仪方有宠,上欲立为后,畏宰相议,未有以发之。君能建白,转祸于福也。”
于是,李义府马上行动,当王德俭在中书省值宿时,李义府代替王德俭值夜,立即上表高宗,谎称立武昭仪为皇后是众望所归,请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高宗闻后正合心意,马上召见了李义府,不仅赐给他宝珠一斗,还将原来贬斥他到壁州的诏令停止不发,留居原职。武昭仪也秘密派人向他表示感谢。不久,李义府与许敬宗、崔义玄、袁公输等人成为武昭仪的心腹。是年七月,李义府又超升为中书侍郎;十月,王皇后废为庶人,立武昭仪为皇后;十一月,李义府又自中书侍郎拜为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并赐爵广平县男。
向皇上奏报“立武昭仪为皇后是众望所归”,这顶“高帽子”送得正是时候,真是一条妙计得逞,立即青云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