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绪自控力:好情绪才有好未来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曾说过:“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你没有自我认识,如果你不能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如果你不能推己及人并拥有有效的人际关系,无论你多么聪明,都不可能走得很远。”丹尼尔·戈尔曼被誉为“情商之父”,在他看来,情绪管理对人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对于孩子而言,好的情绪决定着好的未来。所以,作为家长,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帮助孩子认识、了解、管理自己的情绪是家庭教育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月月是个漂亮的小公主,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每一天都会被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非常讨人喜爱。遗憾的是,孩子有些娇气,总是爱闹小情绪。
月月拥有很多新式玩具,都是姑姑、舅舅、姨妈等人买的。加之月月奶奶是出了名的好脾气,非常喜欢小孩子,因此,一开始,月月家总是会有很多小朋友光临。可是,每一次小朋友来家里和月月玩不到十分钟就会打起架来。
原因是,月月总是不允许其他小朋友不听自己的话。当小朋友不按她说的办时,她就会大发脾气,大声指责小朋友,甚至动手打小朋友。就这样,过不了多久,孩子都会大哭起来。渐渐地,大家都知道月月的脾气不好,就不愿再找月月玩了。于是,奶奶开始带着月月去其他小朋友家玩。在别人家里,月月很是拘谨,不敢乱发脾气,总是一副很紧张的样子。如此一来,一向霸道的“小公主”反倒是总被别人欺负哭。
事例中的月月情绪管理能力是很差的。在自己家里时,她很放松,各种坏情绪都会暴露出来,比如霸道、易怒。当这些坏情绪产生时,月月总是不懂得适当调整,对其他小朋友乱发脾气,甚至还动手打人;然而,当她在别的小朋友家里时便会感到很紧张,莫名的焦虑和恐惧的坏情绪让一向霸道的小公主变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总是被人欺负。试想,等到月月长大,独自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时,这样的情绪管理能力如何能够帮助她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呢?
由此可见,丹尼尔·戈尔曼的观点是对的。作为家长,应当充分认识到情绪管控能力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1)情绪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
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是孩子时时刻刻都需要面对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事业发展,还能影响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如果一个人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周边同事的人际关系,那么上班对于他而言恐怕不是体现价值的事情,而是一件很痛苦、煎熬的事情。谁能受得了每天都生活在剑拔弩张的环境中呢?自然,当一个人在单位不顺心时,这种坏心情或多或少都会被带到家里,必然也会将家里的气氛搞得很紧张。这样一来,从单位到家里几乎每时每刻都充满着坏情绪,这样的生活怎么可能会不出问题呢?
(2)情绪影响孩子的能力发挥
经验告诉我们,盛怒之下不要做任何决定,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人在各种负面情绪的作用下,大脑是不能正常分析思考的,各种不理智的冲动会频繁冲击大脑中枢,致使大脑中枢下达不理智的指令,造成不良的后果。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气之下,做出了不理智的举动;等到气消了,又非常后悔。可以说,好的情绪能使孩子一直处于超常发挥的状态,坏的情绪则能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挥。因此,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能够帮助孩子正常发挥自己的能力。
(3)情绪影响孩子的生活态度
就拿高考来说,其结果也受情绪的影响。很多人在平时学习成绩还是很不错的,就是心态不好,不能很好地进行调整,甚至最终无法走进高考的考场。这种状况每年高考的时候都会发生。试想,寒窗苦读了十二年,偏偏在这最后的一跃时马失前蹄,这样的打击谁能接受?
由此可见,情绪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良好的情绪能让人神清气爽,保持精力充沛的好状态;糟糕的情绪总是能让人倍感压抑、身心疲惫。因此,如何调整自身的情绪,对于孩子的将来至关重要。
2.容易暴怒,怎么会有好人缘
当孩子发现自己最喜欢的玩具突然找不到的时候,他会大发雷霆吗?
当无意中有人错怪、冤枉孩子的时候,他会怒火中烧吗?
当父母或师长拒绝孩子要求的时候,他会因为气愤而口出恶言吗?
当孩子与同伴游戏时产生摩擦的时候,他会因为愤怒而动手打人吗?
…………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都把孩子“表达愤怒”当成一个好现象,这通常意味着“孩子脾气大,所以不太容易会被欺负”“有事不往心里藏,更好探知孩子的心思”“脾气大的人一般比较强势,孩子以后有当领导的潜质”……可是,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愤怒,真的像大家普遍认为的那样好处多多吗?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冷静的状态下,更能保持清晰的思考,所做出的抉择也会更明智;相反,在情绪冲动的状态下,则很容易做出非常愚蠢的举动来。
正如歌德所说:“谁不能克制自己,他就永远都是个奴隶。”试想,一个情绪失控、容易暴怒的孩子,又怎么可能会赢得伙伴们的欢迎,怎么可能建立起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呢?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没人愿意接近的“情绪炸药桶”,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被“冲动”情绪控制的奴隶,那么从现在开始,就一定要做好孩子情绪自控力的
培养。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自然而然受到了包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内的大家庭的呵护与关爱,加上目前隔代教养的普遍性,很多孩子都是在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的看护下成长的,老一辈过度迁就、宠爱的教养方式使得不少孩子“低容忍”“高爆发”,稍有不顺心之处就大发雷霆,俨然成了一个个不可忤逆的“小王子”“小公主”。
在这种大背景下,父母又该如何有效提升孩子的情绪自控力呢?
(1)统一教育标准
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带的孩子,通常都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特征:在只有父母的场合,往往比较收敛;但只要旁边有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撑腰,他们就会置父母的管教于不顾,甚至会故意挑衅。
如果是隔代教养的孩子,尤其要统一“教育标准”,父母与祖辈的教育方式和要求要统一化,不给孩子“空子”可钻。而父亲与母亲在教育方式和标准上也要统一。针对孩子对老人大呼小叫或对父母大呼小叫的现象,一定要引起重视,并将其作为重点教育改善的对象,让孩子的情绪平和下来。
(2)父母要做表率
别让孩子的怒气传染你,当孩子愤怒地喊着“你们一点也不爱我”“我恨死你们了”等“情绪化”的话语时,相信每对父母都会在“心痛”之余怒气满满,甚至恨不得打孩子两巴掌。但这并不是一种适当的教育方式。
拥有情绪自控力的父母,才能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的行为机制是很简单的,年纪越小的孩子,模仿能力越强,他们自身并没有判断是非好坏的能力,父母通过发泄怒气解决问题,他们也会跟着有样学样。所以,身为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做错误的表率,不管孩子说什么、做什么、有多气人,请尽量保持平和、冷静、稳定的情绪状态,用这种情绪去引导、感染孩子,相信久而久之,孩子也能学会用心平气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像“火龙”一样四处横冲直撞。
(3)教孩子和平面对冲突
虽然孩子尚未成年、尚未进入社会,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也慢慢有了自己的小圈子,他们会与同龄的伙伴游戏,会与同学相互交往,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自然免不了产生一些摩擦及冲突。孩子对自身情绪的控制力,就是在这样的日常小事中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所以,父母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让他们学会冷静面对摩擦和冲突。
父母应告诉孩子,当冲突或摩擦发生时,要学会适当地忍让与妥协。这不是“没出息”,更不是“胆小怕事”,当孩子被激怒时,再用同样的方式激怒别人,不仅不会解决问题,还会激化矛盾,成为众人眼中的“笑料”。愤怒时不妨离开,这才是真正智慧的应对之策。
3.别让孩子陷入焦虑的泥沼
孩子在六到二十四个月时,会处于特定的依附心理发展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会与照顾他们的家长产生一种特殊的依赖关系,当与这个对象分开时,就会出现明显的心理波动,心理学上将这种心理波动称为焦虑。
焦虑分为很多种,前面我们提到的属于分离焦虑,同时还有恐惧焦虑、紧张焦虑等等。一般来说,孩子都会出现焦虑的情况,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有的人能够很好地控制内心的焦虑,不会产生严重后果;而有的人却不能很好地调整,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月月今年三岁了,妈妈决定送她上幼儿园。每每看到别的大哥哥、大姐姐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上幼儿园,月月可羡慕了,天天盼望着自己能够去幼儿园。
这一天,月月第一次上幼儿园,当妈妈将月月交给老师时,月月才意识到了什么是上幼儿园——要与妈妈分开。这下她可不干了,攥着妈妈的手死活不肯放,哭得歇斯底里的。直到妈妈走了好半天,月月还在哭,什么东西都不肯吃,什么玩具也不要,一直吵着找妈妈、要回家。直到晚上,妈妈来接月月回家,月月的小脸儿上还挂着没有擦干净的泪花。月月看见妈妈的一瞬间,立即扑了过来,拽着妈妈怎么哄也哄不好。看着孩子这么伤心,妈妈的心里也很难过。为了孩子早日渡过这一关,妈妈什么方法都用了,孩子就是说什么也不肯去幼儿园。
没过两天,月月的嗓子哭哑了,可能是发炎了,一直高烧不退。一向健康的孩子,才几天工夫就瘦了一大圈儿,妈妈不禁心疼地掉下了眼泪。在那一瞬间,月月妈妈觉得送孩子上幼儿园是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
很多没有经历过这些的人可能觉得月月妈妈有些宠爱孩子。而事实上,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过程无论是对孩子而言还是对家长而言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让孩子一改生活方式,离开养育她的妈妈那么长时间,孩子内心的焦虑可想而知。
生病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对于妈妈而言,看着自己的宝贝遭受这样的痛苦却无能为力,内心的焦急与担忧也是难以言表的。然而,经历这些又是必需的。每一名家长、每一个孩子都要经历。这时,帮助孩子走出焦虑的泥潭便成为家长的当务之急。
一般来讲,孩子出现焦虑情绪不会持续太长时间,所以,家长不用太过担心。但是如果孩子的焦虑情绪比较严重时,家长可以尝试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帮助孩子摆脱焦虑的情绪。
(1)父母的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慰
没有任何人能够替代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位置。当孩子的焦虑情绪比较严重时,父母的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慰,能够让孩子感到安全和踏实,从而减轻孩子的焦虑情绪。
例如,孩子刚刚被送去幼儿园,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面对陌生的面孔,孩子会非常不安。这时,家长要尽量多地陪伴孩子,多给孩子讲一些关于亲情的小故事,让孩子明白:即使送他们去幼儿园也只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并没有抛弃他们。这个时候孩子的心理很脆弱,需要父母更多的关注与耐心,不要因为孩子哭泣就斥责孩子,这样只会加剧孩子的焦虑。耐心同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会在幼儿园放学的时候一起接他们回家。就这样,过一段时间,孩子会发现原来爸爸妈妈并没有抛弃他们,他们就能顺利地摆脱焦虑情绪了。
(2)给孩子多一些耐心
当孩子处于焦虑情绪中时,家长不要急于让孩子适应环境,太过着急只会适得其反。家长要多一些耐心,让孩子慢慢适应新环境,慢慢摆脱焦虑情绪的困扰。
(3)遵守和孩子的约定
很多时候,孩子的焦虑情绪是环境突变缺乏安全感而引起的。此时此刻,家长一定要遵守与孩子的约定,让孩子多一分踏实、信任的感觉。如与孩子约定好中午会去幼儿园接他们,就一定要去,千万不能欺骗孩子。否则,孩子会更加焦虑的。
其实,孩子有焦虑情绪并不可怕,这是孩子小,不愿意离开自己父母的一种表现而已。这种亲情的真实流露弥足珍贵,家长只需耐心引导,多陪伴孩子,就能帮助孩子顺利摆脱焦虑的心理。
4.悦纳自己,也是一种能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一个人有多么优秀,也不可能永远完美而没有一点缺点。对待缺点的态度,决定了一个人到底能走多远。只有那些敢于接受自己缺点的人,才能从不足中领悟到某些东西,总结出更多的经验,才能够不断完善自我。
而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孩子都不能接受自己的不足。其实,悦纳自己也是一种能力。孩子的这种心理与父母的家庭教育有着很大关系。因为不能接受缺点的思想根深蒂固,就制造出了一种不能完全接受自己的大氛围。
教会孩子坦然接受自己,直面自己的缺点,是家长应该做的事情。在这里,希望家长能够做到以下两点:
(1)帮助孩子正视缺点
孩子身上有缺点并不可怕,只有能正视自身不足的人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才能不断进步。当家长发现孩子身上的不足之处时,要摆好心态,不要过多指责,应帮助孩子正视自身的不足,以便孩子能够尽快改正。
(2)鼓励孩子每日自省,以求不断完善自身
家长要引导孩子每日自省,这是完善自身、不断提高的捷径。古往今来,仁人贤者每日自省,他们将自省视为重要的工作。贤能之人尚且每天都会自省,孩子作为平凡的人,不该效仿学习吗?
有人说:“认清自己,成为自己的老师,才是最大的能者。”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很多人总会抱怨说会有来自各方的压力和挑战,真让人头疼。而事实上,想要成功,想要轻松应对各方的压力与挑战,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最大的困难就是战胜自己。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不足之处,不接受自己,怎么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呢?不接受自己,怎么能够改正、提升自我呢?不接受自己,又怎么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呢?不接受自己,又怎么能够接受他人呢?不接受自己,又怎么能够相信自己呢?……
5.嫉妒毁掉的不仅是自控力
在罗素的《幸福之路》一书中,嫉妒被列为人类的七宗罪之一,它是人类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一种情绪,带给人们的是无限的痛苦与煎熬。
嫉妒是人类在竞争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前期只是表现出攀比,攀比不过后会发展成沮丧,然后会产生强烈的屈辱感和挫折感,最后会引发怨恨。产生嫉妒的原因有很多,如美丽的容貌、苗条的身材、能力、财富、关注度等等。凡是通过比较之后,觉得不如别人的地方都是产生嫉妒的因素。而且,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带有嫉妒的情绪。当嫉妒情绪能够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时,不但不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还会激发人的积极性,促使人类不断向前努力。然而,凡事都有度,当嫉妒的情绪超过正常范围时,所毁掉的就不仅仅是人的自控能力了,还有人的整个情绪调整系统。
小红是一个爱嫉妒的孩子,在她还是一个小婴儿的时候,看到妈妈给其他婴儿哺乳就会出现心跳加快、面色潮红等不安反应,甚至会大哭起来。这时,妈妈便会赶快停下来而哺乳她。上学之后,因为周边有更多的因素可以进行比较,小红的嫉妒心理更重了。她见不得其他同学比自己优秀,见不得其他同学穿得比自己好看,更见不得其他同学比自己受老师的喜爱。
渐渐地,大家发现,小红总是闷闷不乐的,也弄不清是什么原因。小红的妹妹出生后,她竟然开始嫉妒起了自己的妹妹,觉得妈妈爱妹妹比爱自己更多些。就这样,原本就有些闷闷不乐的小红变得更加少言寡语,常常一个人蹲在墙角里,对妹妹也毫无亲情可言。
一次,妹妹无意间动了小红的芭比娃娃,小红竟然狠狠地打了妹妹一记耳光。妈妈知道后,非常不能理解小红的举动,呵斥了她两句。没想到,小红的情绪一下子就失控了,她大哭着说:“我讨厌妹妹,自从有了妹妹后妈妈就不再爱我了,我恨死妹妹了。”说完,小红就哭着跑开了,留下妈妈站在原地久久不能回神。小红对妹妹的憎恨是大大超出小红妈妈预料的,她没有想到孩子竟然会有这样的想法。
事例中的妈妈一直都以为姐妹亲情可以战胜嫉妒的负面情绪,却没有想到,嫉妒最终竟然毁灭了亲情。这就是嫉妒的魔力,它能让人失去理性,做出特别疯狂的举动来。古有“既生瑜,何生亮”的典故,一代名将周瑜最终竟然因此而命丧黄泉。直到今天,各种因为嫉妒而引发的悲剧数不胜数。嫉妒似乎成了无比黑暗的地狱,吞噬着一个个健康、阳光的心灵。面对这些,培养孩子有效调整嫉妒情绪的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1)树立理想,远大的理想能够有效遏制嫉妒
远大的理想可以指引孩子前进的方向。在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孩子会将所有的关注力都集中到设定的目标上,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周边不相干的事物。这样一来,产生嫉妒的因素没有了,嫉妒的情绪自然也不会凭空冒出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培养孩子的爱心,大爱可以化解嫉妒
一个很有爱心的孩子,对周边的人也会充满爱心。当其真诚地对待周边的人和事时,自己也会收获别人的爱心与真诚。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周围都是她的好朋友,怎么会产生嫉妒的心理呢?
(3)多沟通,及时帮助孩子排解不良情绪
家长发现孩子有嫉妒情绪时,要及时与孩子沟通,及时排解这种不良情绪。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弱,非常容易受不良情绪的影响,做出超乎常理的事情来。家长需要及时疏导,多鼓励孩子化嫉妒为动力。
人生就像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角色,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总是用自己的短处同他人的长处比较只会徒增烦恼。要全面认识自己,扬长避短,积极改进,不要被嫉妒所控制。正如“诗仙”李白所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值得别人羡慕的能力,发挥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就可以了,何必总拿自己同别人相比较呢?
6.教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一个人心情好坏的直接体现。自然,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保持好心情、好情绪,生活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难、问题,它们会扰乱人的心情,孩子也不例外。然而,一个心智成熟的人不会任由自己被情绪牵着鼻子走,他会非常霸气地向世界宣布:“我的情绪我做主!”
亮亮的父母总是非常忙,为了防止孩子一个人在家害怕,爸爸在亮亮十三岁生日时送给了他一只可爱的宠物狗。亮亮非常喜爱这只可爱的小狗,吃饭、睡觉都会抱着它。很快,亮亮就同这只宠物狗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在亮亮的心里,它不是一个宠物,而是自己的好朋友、好兄弟。自从有了这只小狗的陪伴,亮亮的性格开朗多了。
有一天,亮亮去找同学写作业,将小狗独自关在了家里。等到晚上回家时,亮亮发现小狗不见了。这下可急坏了亮亮,他扔下书包,跑到楼下疯狂地寻找。终于,在自己窗户下的草丛中发现了它。亮亮看到小狗的一瞬间,小狗也看到了亮亮。一阵欢喜之后,小狗立即飞跑着扑向亮亮。
可是,亮亮的气还没有消呢,就在小狗扑过来的瞬间,亮亮狠狠地踢了小狗一脚。只听小狗一声惨叫,身子蜷缩成了一团,与此同时,小狗的眼睛里流露出了对亮亮的不解。可能是亮亮一气之下用力太大,小狗竟然久久没有起来。亮亮也意识到了下脚太重,赶紧跑过去抱起了小狗。小狗看起来非常痛苦,双眼紧闭,全身发抖。亮亮有些后悔,赶忙抱着小狗回家了。第二天,亮亮便发现小狗死去了。想起不久前小狗还和自己一起玩耍时的情景,亮亮懊悔不已。
冲动是魔鬼!事例中的亮亮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做出了不理智的举动,导致了宠物伙伴的死亡,为此,亮亮很内疚。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情时有发生。很多孩子无法管理自己的情绪,说话办事往往不知道克制,甚至为了一时之快而换来永久的悔恨。每个孩子都无法避免情绪的波动,所以教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至关重要,下面介绍几种简单实用的情绪管理方法。
(1)撕纸片
撕纸片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情绪的方法。它的目的是让孩子冷静下来,让不良情绪有个缓冲空间。在这段时间里,孩子可以平复激动的情绪,恢复理智。因为,一个人在冲动的状态下是不能保持大脑理性思考的能力的,容易不顾后果地疯狂行动。而通过撕纸片,则可以使大脑降降温。
(2)大声喊出来
如果孩子长时间处于不良情绪的压制下,心情肯定是压抑极了。这时,家长可以带孩子到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叫。这种发泄方法能够释放孩子心中的压抑,从而有利于调整自己的情绪。
(3)教会孩子换个角度看问题
世界上的事物就是这么奇怪,很多时候,换个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就会产生出不同的观点。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学会遇到问题时不要消极,要往好的方面想。事实上,很多问题原本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严重。换个角度看问题,说不定坏事还能变成好事呢。
(4)多运动
研究表明,运动是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人在情绪不好的时候,生理上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这些现象通过运动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如跑步、打篮球等等,都能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多运动,从而培养孩子健康、乐观的好性格。
(5)读读书、听听音乐、出去散散步
读读书、听听音乐、出去散散步等等,这些都能够帮助孩子调整情绪。对于不良情绪,一味地克制是不科学的,要合理地发泄出来,这样既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他人。一方面能让孩子的心情好转起来,另一方面还能及时排解孩子的负面情绪。
每一位成功人士无不是情绪管理的专家,遇喜不狂,遇悲不慌,沉着冷静,从不因为自己的情绪而影响到自己和他人、影响到事态的正常发展。管理情绪不是简单地盲目压制,而是要像治理洪涝一样进行自我疏导。喜怒无常、动不动就发脾气、易冲动……孩子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必然会导致糟糕的后果,身为父母,一定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教会孩子如何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7.别抱怨,别为难以改变的事实苦恼
抱怨就像思维的一剂慢性毒药,当我们开始抱怨的时候,负面情绪就如毒药一般在我们的血液中蔓延,我们的人生态度、行动、思想意念都被这种强烈的毒性感染。在抱怨中,我们的意志会一点点地被消磨,时间一长,精神之堤就会被生活的洪水冲垮。
当抱怨的情绪蔓延到孩子的身上,他们会变得失去控制能力,对什么事情都有怨言,对什么事都看不惯。
青青被老师奖励了一个存钱罐,她特别高兴,迫不及待地想要和妈妈一起分享,可是在进入家门的时候,一不小心绊了一个大跟头,存钱罐也被摔碎了。看到心爱的存钱罐变成了碎片,青青一下子就哭了。妈妈听到哭声赶过来,看到碎了一地的存钱罐,还没有开口,青青就大喊起来:“妈妈,妈妈,我的存钱罐被摔碎了,都是我不好,呜呜……”妈妈拉着青青往屋里走,一边走一边说:“青青,你知道吗?你的存钱罐是坏了,但是你责怪自己也不能让它恢复原来的样子,我们也许该想想别的办法,比如我们可以试着用别的东西代替它。”青青说:“对呀,妈妈,我记得我还有个别的小罐子,跟这个存钱罐差不多,我可以用它来存钱。”说着,青青就又高兴起来了。
是的,存钱罐碎了,就没有办法再回到原来的样子,要是青青一味地因为失去了存钱罐而伤心流泪,相信她会一直难受下去。如果她因为自己摔碎了存钱罐而一直埋怨自己,相信她始终不会快乐。这时妈妈的做法就很好,她教会青青正视问题,没有选择逃避,也没有过度责怪自己,而是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青青别为无法改变的事实而苦恼,最终又快乐了起来。
从前有一个农夫,一天,他的一头老骡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痛苦地哀嚎着。农夫赶来看了看,决定放弃救骡子,因为这头骡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地把它救出来,更何况人们正打算把这口井填起来。于是农夫请来左邻右舍帮忙将井中的骡子埋了。当这头骡子看到一铲接一铲的泥土落在身上时,它绝望地嚎叫,声音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骡子就安静下来了。原来骡子发现,那就是当泥土落在它背上时,它可以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泥土堆上面。就这样,骡子将大家铲到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下来,然后再站上去。最后,这头骡子就这样走出了枯井。
骡子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的积极变化往往是从改变自我意识开始的。要培养孩子的抗逆力就要培养孩子客观的自我意识,当挫折迎面而来的时候,不要胆怯,也不要抱怨,而是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看看有什么应对方法和策略,尽全力去补救和解决。当事情无法改变的时候,也不要怨天尤人,而是学会坦然接受,从容应对。
明明班开展了“一帮一”活动,明明的任务是帮助一位不及格的男生达到及格线,由于这是好学生才有的机会,所以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明明既兴奋又紧张,他对这个任务很上心,放学以后总是留下来,帮助那个男孩解答难题,回家后还不忘打电话提醒那个男孩多加练习。可是在学期快结束时,老师在班会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明明,说他没能帮助同学共同进步。在随后改选班干部时,当了一年多小队长的明明落选了。
我们可以想象,当明明满怀信心和喜悦去做这件事,却受到老师批评的时候,他的心情会有多糟糕,我们也可以想象他有多委屈,但是这时候家长应该怎样做呢,是去找老师理论吗?是告诉明明别再尝试吗?或许我们该学学明明妈妈的做法。
这件事对明明的打击很大,他告诉妈妈他不想再去上学了,妈妈对他说:“妈妈知道这件事情使你受了委屈。”听了这话,刚刚忍住不哭的他,眼泪又落了下来。妈妈接着问:“告诉妈妈,你尽最大努力了吗?”明明使劲地点了点头。“这就可以了,你要知道,世界上很多事并不是你尽力了就一定能成功的。但只要你尽了最大的努力就可以了。”从这以后,明明知道了,不应当为无法改变的事实而苦恼,只要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就无怨无悔。
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左右事情的发展方向,都会感到无能为力,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孩子本身就是脆弱的,在这种无力面前,他们显得尤为脆弱,这时候,家长能做的就是告诉他们,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不论成败,尽力就是对自己、对他人最大的负责。所以在失败面前也没有必要抱怨自己,没有必要为了难以改变的事实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