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改变不良习惯,孩子做事才有效率、有成果(1 / 1)

1.帮孩子养成提前计划的好习惯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然后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是成功人士的基本素质。没有计划,“胡子眉毛一把抓”,不仅不能按时完成,还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使自己茫然不知所措。所以,帮助孩子养成提前计划的好习惯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没有计划,什么也做不好。然然今年上五年级了,可做起事情来总是拖拖拉拉、没有计划性。平日里好一些,无非就是做作业慢一些,别的孩子可能几十分钟就把作业做完了,她每天都要做到夜里很晚。然然妈妈的工作很忙,加之年纪也大了,精力有些跟不上,因为然然做作业慢的问题总是冲她发火。

这一天,妈妈还没有下班就打电话叮嘱然然奶奶:把然然接回来并督促她赶快写作业,不然又要写到半夜了。但等到妈妈下班回家,只见然然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做着作业,连一行字都没有写完。妈妈生气了,关掉电视机,坐到然然的对面监督着她写作业。可然然低着头不到两分钟便抬起了头,问道:“妈妈,我们家的小仓鼠怎么样了,我能去看看它吗?”“你赶快给我写作业,在写完作业之前什么也不许做。”妈妈生气地说道。然然赶紧又低下了头。

没过多久,只见然然竟然玩起自己的小手来了。妈妈一声巨喝,然然赶快又认真地写起了作业。就这样,断断续续地写到了十二点,作业还没有写完。然然妈妈气坏了,抄起笤帚结结实实地打了然然一顿。

第二天,老师点名,没有写完作业的孩子里又有然然。

这就是然然的做事方式——从来没有专注地去完成一件事,总是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做那个,没有计划性。然然这种习惯的养成与家长的后天教育有着直接关系。在然然小的时候,妈妈就一个人带着她,一会儿喂奶,一会儿又去做别的,要不然就在帮孩子扎辫子的途中离开做别的事情了。孩子耳濡目染,竟也养成了这种做事习惯。

然然还小,其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孩子这种做事没有计划性的习惯损害可能还不明显,可如果这个习惯一直不改掉的话,长大后她将会一事无成。因为做事没有计划性,时间就会被浪费,注意力就会被大大分散,这样一来还能做成什么事情呢?众所周知,钉子之所以能够刺穿坚硬的木板,就是因为钉子的头部很尖锐,可以将所有的力量都集中于一点,做事情也是一样。如果事先做好了计划,就能按照计划一步步进行,就能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按部就班地完成事情。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做的事情很多,如果没有计划性,“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最终将一事无成。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效率,多做事情,就必须养成事先做好计划的习惯。那么,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提前计划的习惯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把近期要做的事情一项一项地列出来,加上序号、标准、期限,这样做起事情来就会有条不紊。具体来说,可以做以下几点:

(1)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分步骤进行

孩子决定过几天去海边玩耍,家长可以提醒孩子,既然已经决定要去海边玩,就提前想一想到海边之后要做些什么吧。这时候,只听孩子滔滔不绝地说了很多,如寻找小海螺,回来送给好朋友,划船,看动物表演,等等。

这个看似简单的小提醒实际上就是在帮助孩子做计划。如果家长在孩子做事情之前都能这样提醒一下孩子,久而久之,即便家长不再提醒孩子了,孩子也会自己思索的。这样,孩子就养成了做计划的好习惯。

(2)把各个步骤按顺序排列起来

当孩子提前已经想好要做些什么的时候,家长还需要帮助孩子继续完善他们的计划,那就是为每个步骤排好序,并分配好时间。如,孩子去海边玩的时间为三天,那么家长可以提醒孩子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然后再分配一下具体时间。这样一来,一个完整的计划就呈现了。

(3)准备备用方案

同时,家长需要提醒孩子思考,如果有意外情况出现时应该如何调整。如,海边刚好下雨了,恐怕节目表演都将泡汤,只能在海边雨中散步了,那看看雨中的海景也是不错的选择。

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不成功不是因为智商不如别人,而是没有计划性,做事情主次不分,浪费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在很多不值一提的小事上劳心费神、斤斤计较。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成功者之所以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有计划性,能够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所以,家长一定要帮孩子养成提前计划的好习惯。

2.规律地作息才有旺盛的精力

孩子是不是因为作业太多而熬到深夜?是不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而没有时间锻炼身体?是不是因为贪玩而没有按时午休?是不是因为看电视剧而整天窝坐在沙发上?……这些不良生活作息习惯是非常不科学的,不仅不会起到任何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还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

医学专家已经指出,没有规律的生活作息习惯会导致人们的疲惫感增强、情绪更易失控、健康指数大幅下降,做起事情来事倍功半。因此,为了自身的健康,为了能够拥有良好的精神状况来面对事情,孩子一定要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

桔子今年高三了,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孩子。为了能够提高成绩,桔子紧紧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学习。在操场上,从来看不到桔子来锻炼身体;午休时间,桔子没有睡觉,她在低头苦读;已经是深夜了,同宿舍的同学们早已酣睡多时,而桔子却依然缩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读书。透过被子的缝隙,手电筒发出的光隐隐约约地映射出了桔子疲惫的脸庞。

这样一个勤奋的孩子,这样一个让很多人佩服其顽强意志力的孩子,也许你会认为她的成绩一定很好。可事实恰恰相反,桔子的成绩很差,且命运似乎总与她故意作对,桔子越是拼命苦读,成绩越是上不来,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越考越差。对此,桔子苦闷极了,她弄不清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眼看着高考临近,桔子的状况却糟糕透了:大大的熊猫眼,疲惫不堪的精神。有时候实在是坚持不住了,桔子便干脆倒在**呼呼大睡。奇怪的是,即使是睡了十几个小时,醒来之后,她依旧感觉无比疲惫。

对此,班主任给出了正确的意见。他建议桔子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有规律地作息,每晚9:30入睡,早上6:30起床,中午一个半小时午休,早操时间和同学们一起去操场锻炼身体。就这样没过多久,桔子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每天都精力充沛、神清气爽,不再浑浑噩噩。很快,桔子的成绩也有了大幅度提高。用桔子的话说:“很多知识点看一遍就记住了,并且能够联系起来。”要知道,同样的知识点,从前的桔子硬撑着疲惫的身体看上四五遍也记不住。

由此可见,良好的作息习惯能够让人保持精力充沛,将身体和精神调整到一个最佳状态,做起事情来自然会事半功倍。事例中的桔子一开始没有养成科学规律的作息习惯,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到了学习上,最终不仅没有提高成绩,反而让自己处于几近崩溃的边缘。殊不知,人的身体总是有一定的承受极限的,当这个极限被打破时,即使再拼命坚持学习也是枉然,身体会自然地拒绝接受一切信息。这个时候,身体需要的是休息及放松,而当身体得不到适量的休息和放松时,持续的疲惫感就会不断侵蚀人的意识,人们的精神状况就会处于极度不佳的状态中。因此,孩子一定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良好的作息习惯是身体健康、精力旺盛的必备条件。

建议孩子无论是不是休息日都应坚持早睡早起的习惯,不要睡懒觉,不要熬夜,坚持进行晨练。很多人认为睡觉时间越长越好,其实不然,尽管睡觉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方式,但是过长的睡眠会引发血液循环不良,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每天八小时的睡眠时间就很科学。至于锻炼的项目则因人而异,可以选择自己爱好的体育项目,以便更容易坚持下来。而锻炼的强度也应

适度。

人们常说:“运动健身、读书学习、早睡早起、精力旺盛、事半功倍。”权威机构的多项研究证明,规律的、科学的作息习惯是保持大脑灵活、能够快速投入工作和学习、保持精力旺盛、工作效率更高的主要捷径。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因小失大。没有任何事情比孩子的健康更重要。

3.告诫孩子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话

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讲文明懂礼貌,是为了让孩子长大之后不招人烦。

前段时间,笔者乘坐飞机到哈尔滨,飞机晚点了,大家都在候机厅等候,有的乘客在睡觉,有的乘客在轻声聊天,总之,大家还算安静,没有因飞机晚点而急躁不安。

这时,旁边来了一家人:两名家长,带着两个孩子。这下安静的候机厅被点燃了。两个孩子玩起了足球,一会儿将球踢到了正在睡觉的乘客脚下,一会儿又将球踢到了正在聊天的乘客脚下。两个小家伙还真是天不怕,地不怕。一会儿跑到睡觉的乘客旁边,大声说道:“对不起,阿姨,让一下。”乘客一下子从睡梦中惊醒,有些发蒙,看着旁边的孩子无奈地摇了摇头,起身让开了。

没过一会儿,两个小家伙又跑到了那边正在聊天的乘客面前。“能让一下吗?”孩子理直气壮地问道。乘客二话没说,让开了。然而,孩子们似乎没有意识到打扰了别人。没过一会儿,球又跑到了其他乘客脚下。孩子们接着要求大家避让。一而再,再而三,这边正在聊天的乘客已经来来回回起身了好几次。

终于,忍无可忍的乘客在孩子们再一次要求让一下的时候问道:“小朋友,难道没有人教过你们不能随便打断他人说话吗?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你们已经打扰我们好多次了。”

孩子们似乎没有想这么多,他们看了看一旁的家长。他们的家长就像没有听见一样,摆弄着手机,连头都没有抬。见爸爸妈妈没有反应,孩子们消除了紧张,又不管不顾地继续踢起了球。无奈,乘客们只好叫来了机场保安。

像事例中的孩子,现实生活中总会遇到,他们肆无忌惮地影响着他人,而对此,他们的父母却常常视而不见。也许在这些父母看来,不用在乎陌生人的感受。其实不然,教会孩子尊重他人、考虑他人的感受,实则也是尊重自己的表现。一个不懂得礼数的孩子,将来步入社会之后,谁会喜欢他呢?

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表现,是家长应该从小为孩子培养的礼仪习惯,是孩子与人友好交往的前提。聪明的父母会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1)轻易打断别人说话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小的时候,老师常会教育孩子不要随便打断别人说话。道理是简单的,然而做起来却真的好难。很多时候,当别人话还没有说完,因为忽然冒出了想法,又或是已经听得不耐烦了,便打断了他人说话,让对方陷入尴尬之中,不知道该不该继续说下去。当我们的孩子也出现这种不礼貌的行为时应及时纠正,不要放任不管,不然,等他们养成了这种不良习惯之后就会招人烦了。

(2)打断别人说话,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对于不尊重我们的人,我们是不会有好印象的。因此,我们要从小教育孩子不应轻易打断别人说话,即使那个人说的话自己已经听过了也要耐心听完再发表意见,这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3)听对方说完,才能明白对方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很多误会是由于没有听清楚而产生的。如果我们能够耐心听对方把话讲完,那么就不会有如此多的误会产生了。相信你也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耐着性子听对方把话说完之后,才能理解对方的本意。因此,我们应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耐心听对方说完话再发表意见,否则很容易出现误会。

孩子的行为举止,与家长后天的教育息息相关。作为家长,我们要对孩子的将来负责任,把一个不懂文明礼貌的孩子送到社会上去,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孩子而言都将是非常痛苦的。若孩子经历过一番挫败之后才学会礼貌待人,这代价未免也太大了。如果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多花一分心,多尽一分力,那么孩子未来的路就会平坦很多。

4.培养孩子长期坚持运动的好习惯

在公园里,天才蒙蒙亮,成群结队的人就已经大汗淋漓了——显然,清晨的锻炼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生命在于运动,坚持锻炼的确有益于身体健康,但是不科学的锻炼不仅不会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会有损于身体健康。

兰兰的父亲是一名保健医生,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由于长时间的锻炼,兰兰的身体素质非常好,几乎不怎么生病。这样一个注重健康又非常了解保健知识的家庭,却从来见不到他们晨练。

一天,一位有晨练习惯的邻居张爷爷见到兰兰时问道:“兰兰,你这么爱好运动,怎么早上不出来锻炼呀?”

原来,这位老爷爷坚持晨练已经快三十年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绕着中环路跑上十公里。等到人们渐渐起来,开始一天的活动时,张爷爷已经完成了晨练。

“张爷爷,太早晨练对身体没有好处。”兰兰说道。

“怎么可能,锻炼有益于身体健康,你看我今年已经六十三岁了,精神不是很好嘛,这与我坚持晨练有很大的关系。”张爷爷说道。

“是的,您的身体好,与您坚持锻炼有关系。但是爷爷,天还没有亮的时候,由于植物无法在夜间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浓度会非常高,并且全部聚集在树木的底部位置。在这种环境下锻炼身体,不仅不能让身体接受新鲜的空气,还会因为过度吸入二氧化碳而导致身体不适。因此,晨练的习惯并不好。”兰兰长期受父亲的熏陶,对保健知识也有一定了解。她接着说道:“而且您总是喜欢在马路上跑步,还会吸收大量的汽车尾气和灰尘,同样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张爷爷一听,觉得孩子说得很有道理。“兰兰,你说得很好,那爷爷是不是不应该早上锻炼身体了?”张爷爷问道。

“不是的,锻炼身体是件好事。您可以在早上,太阳出来一个小时之后到公园里锻炼。这样二氧化碳已经被吸收得差不多了,氧气含量会非常高,负氧离子的指数也很高,对身体非常好。我就是在这个时间段里锻炼的。”兰兰说道。

一旁的兰兰爸爸听着女儿的讲述,面带微笑地点了点头。

由此可见,运动也需要遵守一定的自然规律,盲目地运动不仅起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损害自身的健康。作为家长,从小培养孩子坚持运动的好习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不过,在此之前,家长需要了解以下知识点:

(1)清晨锻炼,在太阳出来一个小时之后进行

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在阳光下进行,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夜间没有太阳光,植物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吸收大量的氧气,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超标,不利于运动。太阳出来一个小时之后,植物由于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此时空气质量非常好,适宜锻炼身体。

(2)清晨锻炼,不宜空腹,要喝一杯温水之后再进行

经过一晚上的睡眠,身体几乎没有能量了,应适当进食补充一下能量。如果这时不仅不进食,还做大量的运动,会造成身体能量的严重透支,不利于身体健康。如果能在运动之前喝上一杯温水,不仅能够补充能量还能加速血液循环、清洗肠胃,有利于身体排毒。因此,喝杯温水再锻炼才是正确的锻炼方法。

(3)黄昏才是锻炼的最佳时间

人们总是提倡晨练,但是研究表明,晨练有很多弊端,不利于身体健康,黄昏才是人们锻炼的最佳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里,体力、身体的协调力、血压血脂的稳定性等各方面都非常适合锻炼。因此,帮助孩子养成黄昏练的习惯比晨练更科学。

(4)运动需要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研究表明,长期的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而偶尔的运动不仅起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会加速各个关节的磨损、各个器官的负担,从而对身体造成伤害。这是因为,身体已经适应了不运动的状态,忽然间运动量加大,身体平衡被破坏,超过了平日里已经适应的承受限度。因此,锻炼身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总而言之,生命在于运动,从小培养孩子坚持运动的好习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起着很大作用,但是一定要多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做到科学锻炼,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5.学习的权利,请让孩子自己支配

著名教育家冯友兰说:“你有才没有才,现在还不晓得,到时自能表现出来,所谓‘自有仙才自不知’,或许你是大器晚成呢!”一个人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才华,连他自己都未必清楚,何况他人呢?

现在,很多家长都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问题。每到放假期间,就会看到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不顾孩子的爱好与兴趣,自作主张地为孩子选择各种兴趣特长班,将孩子送进自认为关乎孩子前途的培训班中进行学习。有些孩子不愿意学,家长还会将孩子斥责一番,什么“为你好”“怎么这么不懂事”“就知道玩呀”等等,一系列冠冕堂皇的理由全都会蹦出来。迫于家长的压力,孩子最后只能妥协。就这样,孩子从一个课堂里出来,又走进了另一个课堂,不间断地培训、培训……

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家长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拥有良好的前程。但是对于孩子来讲,填鸭式的学习方式真的好吗?

丽丽原本是一个开朗的孩子,可自从上了幼儿园,丽丽妈妈就憋足了劲儿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有才之人。于是,妈妈为丽丽报了很多特长班,绘画、音乐、舞蹈、跆拳道、英语、口才等等,将丽丽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原本轻轻松松的家庭生活,也搞得紧张不已。

很多时候,丽丽这边幼儿园刚一放学,妈妈便立即带着她飞一样赶去上音乐晚课,弄得孩子的晚饭都要在路上仓促地吃。这边音乐晚课刚刚结束,那边绘画课又开始了。就这样,小小的丽丽一直东奔西跑地跟着妈妈折腾到晚上十点才能顺利回到家中。洗漱之后,什么都不能做了,立即上床睡觉也已经快十一点了。

久而久之,丽丽开始变得沮丧,在幼儿园里注意力也不集中了,精神也很颓废。老师发现孩子的食欲也有些下降,连忙与丽丽妈妈进行了沟通。在沟通过程中,丽丽妈妈也意识到了给孩子的安排有些不合理。尽管丽丽妈妈立即调整了安排,但丽丽还是出现了问题——她拒绝出门,连平日里爱去的幼儿园也不肯去了,就是想待在家里。只要家人提出要带她出门,不管是什么原因,她都会大哭,会立即躲到床底下,怎么也不肯出来。更糟糕的是,丽丽开始拒绝妈妈,不要妈妈靠近她。

这下可急坏了丽丽一家人。家人决定带孩子去看看心理专家。最后专家对丽丽的情况做了分析,责任在于丽丽妈妈。她急功近利的行为伤害到了孩子的心灵,不停地奔波,让孩子认为自己的家没有了,休息和放松、享受温暖的地方没有了,所以出于对家的保护,孩子选择待在家里不出门。她觉得除了家里,在外面的每一刻都很痛苦,而带给她痛苦、不让她回家的恰恰是她的妈妈,所以丽丽开始拒绝妈妈。

看着一家人埋怨的眼神,看着女儿躲避、嫌弃的目光,丽丽妈妈悔恨不已。

让孩子学习知识原本是件好事,但是家长一定要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孩子,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或特长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科目。这样一来,孩子和家长都会觉得轻松,而且学习也会事半功倍。其实,学习的内容也不仅限于课本和特长,实践也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带孩子出去旅游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机会,让孩子了解一个陌生城市的风土人情,非常有助于开阔孩子的眼界。

至于各种培训学习,家长应在孩子自愿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帮助其安排,千万不能越俎代庖,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强迫其参加。这样做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还会伤害到孩子的学习热情,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因为,喜欢什么只有孩子自己最清楚,家长不能打着为孩子考虑的旗号而剥夺孩子自主学习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