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知人善任——巧施“飞箝之术”(1 / 1)

鬼谷子曰:“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鬼谷子说:“借用引诱使对方说出真情,然后通过恭维来钳住对手。钩钳之语是一种游说辞令,其特点是忽同忽异。对于那些没法控制的对手,或者先对他们威胁利诱,然后再对他们反复试探;或者先对他们反复试探,然后再摧毁他们;或者在反复考验中,毁灭对方,或者把摧毁对方作为反复考验。”

鬼谷子认为,在用人之时需要反复考察,反复验证,这就是所谓的知人善任。现代领导者要想掌握高超的用人之道,必先做到知人善任。知人,就是要了解别人,也就是对人的考察、识别、选择;善任,也就是对人要使用得当。所谓的知人善任,就是要认真地考察别人、确切地了解别人,把每个人都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施展才干,这才是一个领导者的重要工作之一。就好比一台机器,有了先进的设计、合理的结构和科学易行的操作规程,还必须有高质量的操作人员。通常情况下,路线确定之后,人就成了决定因素,就是这个道理。

学诚法师非常慈悲,又有观察力,他对每一位弟子的特点都了如指掌,如何学修、承担,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弟子成长,法师都有周到的考虑。

以前在广化寺,有时某个岗位缺人,法师就会说:“某某可以做。”有时候法师提出的人选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甚至大家认为最不合适的人,当他真的承担了那个岗位后,结果做得却非常好。弟子们感到,虽然同行之间彼此接触很多,但对身边的人,大家却不一定很了解。各人有什么特点、什么意愿,其实并不了解。而学诚法师虽然接触弟子的时间比较少,却更加了解每一个人,知道每一个人的长处、心愿、能力,一旦有了机会,就会安排合适的弟子去承担,最后事实总能证明他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学诚法师的观察力是弟子们公认的,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这正是法师悲智功德的体现。

俗话说:“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用人。”可以说,知人是用人的前提,每个人的问题优点并存,长短处并存,有的人内秀而外拙,才不外露,不容易被发现;有的人博学多智,却只会纸上谈兵,这样的才能很难展现出来。我们如何去了解这些人,那就需要从信任出发,从了解入手,知其德才学识,明其优劣长短,从其发展的前景把握,要想准确、清楚地了解一个人,不能只看文凭和档案,也不能仅仅凭感觉和印象,而是需要深入了解,全面分析,这样才能辨其才能,明其本质,才能真正做到“善任”。

在知人善用方面,曹操深谙其中的道理。

《三国志·魏志·张辽传》记载,曹操征张鲁前,给合肥护军薛悌一封密函,上书“贼来乃发”。不久孙权率十万众来围合肥。此时张辽、李典和乐进三人共守合肥,众人拆开密函一看,曹操在信中对合肥的防御和进攻作出了周密的部署: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进守城。这三位将军“素皆不睦”,然而张辽在曹操的指示下表示坚决出战,以攻为守,此举感动了另外二人,决定放弃私怨,愿意听从张辽的指挥,共同抗敌。乐进生性怯懦,过于谨慎,正好适合守城。结果合肥一战,张辽与李典在逍遥津以步卒八百,破孙权军十万,创下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话说:“夫兵,诡道也。至于合肥之守,悬弱无援,专任勇者,则好战生患;专任怯者,则惧心难保。且彼众我寡,众者必贪惰;我以致命之师,击贪惰之卒,其势必胜。”在这里,不能不归功曹操知人甚深,他不仅了解张、李、乐三人平日的隔阂,更对三人的作战能力、用兵特点以及性格修养都了如指掌。因此这封密函不仅调解了三将的关系,又通过适当的分工,使三将的优劣互补,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三将在防御作战中的整体优势。

心理支招

鬼谷子之所以重视对人才的反复考察,反复验证,其目的在于如何善任。善任的重点在于扬长避短,不过,怎样才能扬长避短呢?要学会量才使用,有的人善于管理,有的人懂业务,在选才时要以“质”为依据,以“质”为调配,这样才能使人才的质得以体现;要注意团队结构,人才群体的组成应注意知识结构、年龄层次、专业类型、性格特点等合理搭配,这样才能产生人才资源的互补效应。此外,我们要注意重用**流,也就是选拔优秀的人才可以担任重要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