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随机应变——劝说要因人而异(1 / 1)

鬼谷子曰:“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楗可开。”

鬼谷子说:“在情况还没有明朗之前就去游说的人,定会事与愿违,在还没掌握实情的时候就去游说的人,定要受到非议。只有了解情况,再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方法,这样去推行自己的主张,就可以出去,又可以进来;既可以进谏君主,坚持己见,又可以放弃自己的主张,随机应变。”

鬼谷子要求我们在情况还没有明朗之前就去采取游说的人,一定会失败,在还没掌握实情就去游说的人,也会受到非议。只有了解了情况,再按照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方法,这样去推行自己的主张,就可以出去,又可以进来;既可以进谏,坚持自己的观点,又可以放弃自己的主张,随机应变。

有一次,唐太宗去洛阳,路上住在显仁宫。大队人马安顿下来,侍女奉茶,太宗一看茶盘、茶杯都是几年前来这儿时用过的旧银器,心中很是不快,命人把总管叫来,狠狠地训斥了一通。总管心想:贞观初年,皇上您自己省俭得很,怎么如今嫌这嫌那的呢?心里不明白,嘴上却只好认错,赶忙命御厨将皇上的晚餐多加了几样海鲜。晚上,太宗来到餐桌前,瞥了一眼,又大为不悦:“怎么搞的,海味不见新奇,山珍又少得可怜,总管哪里去了?快把他贬为百姓!”说罢拂袖而去。

第二天,魏徵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便来到太宗的内宫。这时的魏徵已是唐太宗的宠信之臣,进出较为方便,与太宗讲话亦自在得多了。行过君臣之礼后,魏徵转入正题:“陛下,臣闻皇上为总管侍奉不好而发脾气,臣以为这是个不好的苗头。”

唐太宗不解:“我大唐国家殷实,多花几个小钱有什么了不起?再说,我可是一国之君啊!”魏徵深感唐太宗“当局者迷”,便决计为他指点“迷津”:“陛下,正因为您是一国之君,所以您一开头,马上上行下效,整个社会就要形成一种奢靡的风气,那就糟了。”

“爱卿,请不要把话说得这么严重。国君就我一人,其他人谁敢向我看齐?”魏徵越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想:皇上经常把隋亡的教训挂在嘴上,何不以此来警策皇上呢?

“陛下,当年隋炀帝巡游,每到一地,就因地方上不献食物或贡物不精而被责罚。如此无限制地追求享受,结果使老百姓负担不起,导致人心思变,江山丢失。皇上怎么能效法隋炀帝呢?”这一招真灵,唐太宗果然大为震惊:“难道我是在效法隋炀帝吗?”

“是的,陛下!像显仁宫这样的供应,如果知足的话,会很感满足的。但如果隋炀帝来,即使供应再丰盛精美一万倍,也难填他的欲壑。”唐太宗听了既震惊又感动:“爱卿,除了你,其他人是讲不出这种话的啊!”

虽然,魏徵在进谏时一向直来直去,不过,这并不能说魏徵进谏就是乱说一气。在魏徵进谏之前,他已经摸清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自然知道应该从哪方面着手。他先是劝说不要让朝廷内外形成一种奢靡的风气,没想到被唐太宗一句“我大唐国家殷实,多花几个小钱有什么了不起?再说,我可是一国之君啊”驳回来了。这可怎么办呢?直谏的魏徵灵机一动,皇上可是经常把隋亡的教训挂在嘴上,何不通过这个来警策皇上呢?果然,听到魏徵提到了隋亡的教训,唐太宗才幡然醒悟。

进谏成功,自然仕途一帆风顺。这个道理在现代社会一样适用,在职场中拼搏的人,有哪个不想一步高升呢?但是,要想实现这个梦想,就需要经常和领导打交道,只有得到了领导的欣赏和肯定,才可以在职场中拼出风采。而要得到领导的重视,则需要通过向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心理支招

在古代,衡量忠臣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文死谏、武死战”。也就是说,当君主犯错的时候,大臣们要“冒死直谏”。不过,韩非子并不赞同让大臣去做无谓的牺牲,而是主张“进谏”要因人而异,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懂得随机应变,这才是智慧的进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