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有的放矢——“迂回”说服的艺术(1 / 1)

鬼谷子说:“凡是事物都有采纳和建议两方面,平常的东西都与本源相连接,或者靠道德相连接,或者靠朋党相连接,或者靠钱物相连接,或者靠艺术相连接。要想推行自己的主张,就要做到想进来就进来,想出去就出去,想亲近就亲近,想疏远就疏远;想接近就接近,想离去就离去,想被聘用就被聘用,想被思念就被思念。就好像母蜘蛛率领小蜘蛛一样,出来时不留洞痕,进去时不留标记,独自前往,独自返回,谁也没法阻止它。”

在鬼谷子看来,不管是道德、党友还是财货,都需要与游说对象联系在一起。简言之,就是要以说服对象为中心,这样你的说服之术才能左右逢源,才能做到想进来就进来,想出去就出去,想亲近就亲近,想疏远就疏远,想接近就接近,想离去就离去,谁也没办法阻止你被上司重用。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无疑是彼此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世界上没有两个思想完全相同的人,这就注定了交流中会出现不必要的冲突和摩擦。而以说服对象为中心,就要从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多用迂回的说服策略。选择巧妙地把对方引入自己的思路,按自己的想法说话,那样自己的意见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对方的赞同,甚至在谈话中取得决定性胜利,让对方甘愿支持你。

保尔·里奇是《芝加哥日报》的著名记者。有一次,幸运的他与胡佛在同一节车厢,对他而言,这是采访这位著名人物的最好机会。不过他遭遇了一个难题,里奇有好几次把话题都转移到了胡佛最感兴趣的事情上,想启发胡佛说话的欲望,不过胡佛那双机灵、暗蓝色的眼睛告诉他:再多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我根本不感兴趣。里奇感到很苦恼,自己想给比自己年长且位高权重的知名人士留下一个好印象,不过这位知名人士却对此一点兴趣都没有。在这样的情形下,里奇该用什么方法达到目的呢?就在他毫无办法的时候,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在新闻采访中经常使用的沟通策略:对内行故意发表一些外行的错误看法,这样会引发被采访人反驳的兴趣。

于是,当火车正行经内华达州,里奇望着窗外那些寂静而凄凉的荒地和远处烟雾弥漫的群山说:“上帝,没想到内华达州还在用锄头和铲子进行人工垦殖呢。”听了里奇的话,胡佛马上接着他的话侃侃而谈起来。

后来,里奇回忆说:“正当我想要放弃时,上帝保佑,我对一件事情发表了一些明显错误的看法,而胡佛对这件事是很内行的。”

里奇正是通过自己的心理策略,故意对一件事情发表了一些明显错误的看法,引起胡佛反驳的兴趣,使得根本不想说话的胡佛开始对这件事情发表意见。里奇确定一个方向,引导着胡佛向自己的思路说话,最终里奇获得了第一手的新闻采访资料,出色地完成了一次采访。“对内行故意发表一些外行的错误看法,以此引发被采访人反驳的兴趣”,这不仅是新闻采访中所使用的心理策略,也是日常交际中可借鉴的技巧。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福总统的私人顾问亚历山大·萨克斯,在1939年受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委托,企图说服罗斯福重视原子弹研究,以便抢在德国前制造原子弹。尽管有科学家们的信件和备忘录,但罗斯福的反应冷淡,他说:“这些都很有趣,不过政府若在现阶段干预此事,看来为时过早。”

罗斯福为表示歉意,决定邀请萨克斯于第二天共进早餐。早餐开始前,罗斯福提出:今天不许再谈爱因斯坦的信。萨克斯含笑望着总统说:“我想谈一点历史。英法战争期间,在欧洲大陆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在海上却屡战屡败。这时一位年轻的美国发明家富尔顿来到了这位法国皇帝面前,建议把法国战舰上的桅杆砍掉,撤去风帆,装上蒸汽机,把木板换成钢板。但是,拿破仑却想,船若没有帆就不能航行,木板换成钢板,船就会沉没。他嘲笑富尔顿简直想入非非,不可思议!结果富尔顿被轰了出去。历史学家们在评论这段历史时认为,如果当初拿破仑采纳富尔顿的建议,19世纪的历史就会重写。”萨克斯说完,目光深沉地注视着总统。罗斯福沉思了几分钟,然后斟满酒,递给萨克斯,说道:“你胜利了!”

萨克斯终于说服了总统,揭开了美国制造原子弹历史新的一页。迂回地表达反对性意见,可避免直接的冲撞,减少了摩擦。巧妙地把对方引入自己的思路,使对方按你的思路想问题,这样一来,对方更愿意考虑你的观点,而不被情绪所左右。因此,萨克斯最终在谈话中取得了胜利,也使世界科学开始向前迈了一大步。

心理支招

鬼谷子说,凡是事物都有采纳和建议两方面,平常的东西都与本源相连接。我们在说服他人时一定要找到对方的切入点,切忌采用直接的方式,而要采用迂回的说服策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它时刻支撑着我们的自信,同时它也是我们思考的结果。无论是谁,遭到他人直言不讳的反对,特别是受到激烈言辞的痛击时,都会产生敌意,导致不快、反感、厌恶甚至愤怒和仇恨。这时,我们何不迂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对方按自己的想法考虑问题,这样一来,事半功倍,我们的意见更能被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