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先听后说——倾听是一种好品质(1 / 1)

鬼谷子在《反应》篇中这样说道:“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人家说话,是活动;自己缄默,是静止。要根据别人的言谈来听他的辞意。假如其言辞有矛盾之处,就反复诘难,其应对之辞就要出现。

鬼谷子主张,我们在开始说话之前一定要倾听,要根据别人的言谈来听他的辞意,假如其言辞有矛盾之处,则需要灵活应对。沟通是双方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来交流思想感情的过程,因此,在沟通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说话,也需要适当聆听。是否能够通过语言来影响其心理,就取决于你是否悉心聆听。良好的聆听会为你捕捉到许多有效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将决定你是否能够成功地影响他人心理。说话是一个传递信息的过程,把话说到位,不仅关系到是否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还在于自己的思想是否被对方所接受并产生共鸣。简言之,我们要善于通过聆听来洞悉对方的心理需求,再利用语言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对方,满足其心理需求。

美国著名的主持人林克莱特在一期节目里访问了一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说:“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时,飞机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先告诉飞机上所有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背上降落伞,先跳下去。”

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孩子。没想到,很快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还要回来!”

一名合格的倾听者需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因为你要把话听完,这样才可以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法国巴黎的一座教堂外的广场上有两座石雕颇为醒目:一个微倾的头像,面部表情平和专注,光的头显得耳朵特别大,一只大手做掩耳状,好像在倾听巴黎的心跳。这就是倾听,一个简单的动作,但又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

有一次,乔·吉拉德拜访了一个有趣的客户,一开始,客户就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的儿子,他十分自豪地说:“我的儿子要当医生了。”乔·吉拉德惊叹道:“是吗?那太棒了!”客户继续说:“我的孩子很聪明吧,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我就发现他相当聪明。”乔·吉拉德点点头,回应道:“我想,他的成绩非常不错。”客户回答说:“当然,他是他们班上最棒的。”乔·吉拉德笑了,问道:“那他高中毕业后打算干什么呢?”客户回答:“他在密歇根大学学医,这孩子,我最喜欢他了……”话匣子一打开,客户就聊起了儿子小学、中学、大学的趣事。

第二天,当乔·吉拉德再次打电话给那位客户时,客户告知乔·吉拉德已经决定从他那儿买车,原因很简单,他说:“当我提起我的儿子吉米有多骄傲的时候,你是多么认真地听。”

认真地倾听,使得乔·吉拉德打动了顾客,赢得了一份订单,如此看来,“倾听”确实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行为。在日常交际中,我们习惯用语言来交流思想,用心来沟通感情,但是,沟通与交流需要的仅仅是语言吗?这是否定的。很多时候,我们都忽视了耳朵的作用,也就是倾听。倾听是一种交流,更是一种亲近的态度,只有倾听才能领略别样的风景,只有倾听才能真正地走进对方的心里。

布里德奇说:“学会了如何倾听,你甚至能从谈吐笨拙的人那里得到收益。”倾听并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随声附和,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可以从说话者那里获取大量的信息,赢得对方的喜欢,达到打动人心的目的。不过,倾听也是需要技巧的,除了听之外,还需要适时地重复对方话语中的关键字眼儿。当然,倾听比说话更需要毅力和耐心,假如你只是埋头玩自己的手机,或者把头转向一边,这样无疑会打击说话者的积极性。

心理支招

鬼谷子认为,在沟通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地聆听,让对方尽可能地传递出更多有效的信息,以听出对方的兴趣点,这样我们才有机会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儿上,从而赢得对方的信任。有时候,即使我们不认同对方的做法,也需要表示出理解“您说得很有道理,我非常理解您”“谢谢您,如果我站在您的位置,也会有与您一样的想法”。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儿上,他会不自觉地受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