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曰:“审定有无以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鬼谷子说:“考察他们的有无与虚实,通过对他们嗜好和欲望的分析来揭示他们的志向和意愿。适当贬抑对方所说的话,当他们开放以后再反复考察,以便探察实情,切实把握对方言行的宗旨,让对方先封闭而后开放,以便抓住有利时机。或者开放,使之显现;或者封闭,使之隐藏。开放使其显现,是因为情趣相同;封闭使之隐藏,是因为诚意不一样。要区分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就要把那些计谋研究明白,判断其中相同与不同的地方。计谋有与自己一致的,也有不一致的,都要确立自己的意向加以信守,如果可行,要先顺从对方的意向。”
在这里,鬼谷子所说的“开启之术”,就是打开对方的心扉,让对方畅所欲言。鬼谷子提倡,假如可行,我们需要先顺从对方的意向,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说起。许多拜访过罗斯福的人,都会对其广博的知识感到惊奇,而且,在他身上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和谁都有共同话题。不管是纽约政客,还是一位外交家,罗斯福都知道与他谈论些什么。有人问罗斯福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他回答:“我每接见一位来访者,都会在这之前的一个晚上阅读有关这位客人所特别感兴趣的东西,以便找到令人感兴趣的话题。”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都对和自己有共同兴趣的人有着特殊的好感。所以,当对方听到你对他的兴趣爱好也这么感兴趣,还如此了解的时候,他就会产生“同好”心理而倍感亲切。
斯科特先生是一家食品店的老板,库尔曼曾向他推销自己所在保险公司有史以来最大一笔寿险:667美元。其实,在斯科特先生第一次推销的时候,似乎并不顺利。当库尔曼问道:“斯科特先生,是否方便可以耽误您一些时间呢?我想跟您聊一聊人寿保险的事情?”斯科特有些不悦:“我工作比较忙,如果我听你说保险那就是浪费时间。我今年已经63岁了,前面几年我就停止买保险了。我的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了,他们可以很好地照顾自己,现在家里只有我、妻子、女儿,即使我有什么意外,她们也有足够的钱来过余下的生活。”
眼看出师不利,如果换作其他人听到斯科特这番合情合理的话,肯定会沮丧万分。不过乐观的库尔曼并不灰心,依然向他问道:“斯科特先生,像您这样成功的人,在事业或家庭之外,应该还会有一些别的兴趣,比如对医院、宗教、慈善事业的资助。您想过这个问题吗?假如您百年之后,这些机构将怎么运转呢?”
听到这样的话,斯科特沉默了,库尔曼意识到自己说到关键问题上了,于是趁热打铁,继续说下去:“斯科特先生,假如您选择购买我们公司的寿险,不管你是否健在,您资助的事业都将会继续运转下去。7年之后,如果您还在世的话,您每月将收到5000美元的支票,一直到您去世。假如您觉得这些钱用不着,那您可以用它们来完成您的慈善事业。”
听了这样的话,斯科特的眼睛亮了,脸上也多了笑容。他笑着说:“确实,我资助了3名尼加拉瓜传教士,这件事对我异常重要。你刚才说假如我买了保险,那3名传教士在我死后依然可以得到资助,那我一共需要花多少钱来买这份保险呢?”库尔曼回答说:“6672美元。”最终,斯科特先生购买了这份寿险。
可以说,以上这个案例是一次成功的谈判。在实际沟通过程中,最忌讳的是当我们说出自己的某些想法或观念之后,对方持冷漠的态度,这将使整个谈话陷入一种僵局,假如不及时暖和气氛,或者说几句话暖场,那我们的沟通有可能会终止。在这个案例中,库尔曼也遭遇了这样的窘境,不过,信心十足而又机智的他并没有引导谈话走向死胡同,而是转换了一个话题,开启对方心扉,让对方畅所欲言。
库尔曼开始意识到对于像斯科特这样的成功人士,跟他们谈寿险所带来的收益并不会使其心动,而他更注意到,像斯科特这样的成功人士都有一些特别的兴趣,比如喜欢做慈善,假如自己向他解释购买了寿险还可以帮助自己继续做慈善事业,那岂不是把话说到了对方的心里吗?果然,斯科特听说购买寿险可以帮助自己做慈善事业,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库尔曼的心理诱导下,斯科特开始重新审视购买寿险这件事,当然,最终库尔曼达成了这笔交易。
心理支招
在沟通过程中,我们应该率先向对方传递友好的信息,激起对方说话的欲望。当你的话题使对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方就会不由自主地打开话匣子。所以,当谈话陷入尴尬局面时,一定要通过转移话题激起对方的兴趣,使谈话正常进行,比如“看来你对书法挺有研究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话题,我们不妨去迎合他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寻找出共同话题,这比漫无目的地乱说一通强百倍。比如,假如你了解到他以前是一个歌手,那么你就可以说“那时候唱歌辛苦吗?”“感觉你声音很独特,唱歌肯定很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