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需慢慢积累(1 / 1)

“明”言有“道”

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明”言今说

天下的事情,如果得到不难,那么失去一定很容易;如果积累不久,那么成就一定不会宏大。

今人得“道”

做事情要快功夫,讲求效率;做事业要慢功夫,打牢基础。许多年轻人初入官场就受到重用,爬到令人羡慕的位置,那并不稳当,因为你打磨太少,根基不牢,不知什么时候就绊倒在一块石头上,几年都翻不了身;许多年轻人初入商场就赚大钱,一切做得顺风顺水,那也不稳当,因为你历练太少,根本不懂真正的商道,不知什么时候就栽倒在陷阱里。

王阳明认为,“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人世的竞争激烈,什么好东西都有一大群人争抢,大家比德行、比学问、比技能、比谋略、比手段、比人脉,没有什么是你容易得到的。如果你轻松得到了,那只是“捡了一个漏”,你若以为真的是凭本事争来的,失败已为期不远。你若真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首先要克服畏难情绪,打消急于求成的念头,准备跟看得见、看不见的对手们打“持久战”;世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比的是实力,靠的是资源,无论学问、技能、品格、人脉等,都需要长期积累。积累不丰,靠长矛、土枪跟人家的飞机、大炮较量,能打出多大的世界?

王阳明少怀大志,但并不急于求成。他做学问,做的都是慢功夫,重视知识积累,遍读儒、道、佛各家经典,又亲身修证、实践,以检验学问的真伪,探寻其精髓,如此三四十年,终于融会贯通,终有大成。

王阳明做官,起初只是在工部实习,但他不急不躁,安心干好本职工作,积极思考国家大事,满怀热情地向皇上进呈方略,凭功劳和资历,稳步升迁。后来遭贬谪,担任龙场驿丞,相当于一个乡招待所长,跟撤职相当。但他仍不急不躁,每天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既不四处钻营,也不自暴自弃。终于熬到出头之日,已经年过不惑,但他的思想已经成熟了,本领已经练好了,为政、治军,做什么事都得心应手。

王阳明做人,做的也是慢功夫,靠慢慢积累人脉。按一般人的观点,他不太会做人,既不会吹牛拍马,更不会花钱“跑官”,吃吃喝喝还要看心情。他只是诚心正意,将自己的“良知”一点点展示出来,将自己的人格魅力一点点发散出来,如此多年,终于朋友故旧、门人弟子遍天下。

从王阳明一生的经历看,他的所有成就,靠的都是扎扎实实的真功夫,没有一分侥幸。奇怪的是,他做的是慢功夫,短期来看,各方面的进步都很慢,可是,由于他没有走弯路,也没有耽误功夫;长期来看,事业成长又相当快,五旬左右,为学、为人、为官、为军几方面都达到了无数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高度,当真是“以慢制快”、“以拙胜巧”。

老子说:“大器晚成。”大凡成大器者,往往舍得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在基础工作,做慢功夫。日本人喜欢王阳明的很多,大企业家坪内寿夫即是其一。坪内寿夫对快速成长的事业不感兴趣,也不信任,他的经营原则是:不经营赚钱太多、太容易的事业。

坪内寿夫以前曾经营“主妇之家”,非常赚钱,但几年后,他却突然将“主妇之家”关掉了。后来经营弹子房、保龄球馆,赚钱也很快,他都关掉了。一般人是因为赚不到钱才关门大吉,坪内寿夫停掉好端端的生意,不免让人费解。坪内寿夫解释说:“就是因为太赚钱,所以我决定关掉。这种财富快速滚入的事业是不会太长久的。”他还说:“企业是用来赚钱的,但赚太多的钱容易给人一个错觉,让你误认为这种企业永远都不会毁灭。”他认为,应当在顺利时想到将来的发展,时时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才会不断进步。他还认为,从制度、人才、经营策略等各方面打实基础,提升竞争力,才是事业成功的真正保障。

一般人听了坪内寿夫的话,也许会嗤之以鼻,但他按自己的理念,救活了一家家濒临倒闭的大企业,并创建了著名的来岛集团公司,且多年来长盛不衰,谁又有资格笑他呢?

坪内寿夫领导来岛集团,对部下的要求是:不要求你成为最赚钱的部门,但不容许有丝毫松懈。每月的干部会议,都要求各部门业绩较上月进步0.1%。

真正的竞争力来自于人才的素质,在这方面,坪内寿夫可谓不遗余力。他从不吝惜教育费用,例如,他接收佐世保重工以后不长的时间内,进行过五次全体人员的研习训练,最多一次的研习费用高达5.1亿日元。

在用人上,坪内寿夫主张“少数精锐”,“一人三用”是来岛集团的特色。他认为,一个人的工作潜力是很大的,完全可以胜任几种不同的工作。所以他要求每位员工至少具有三种工作能力。经过训练,有的员工可以负责四五种甚至十几种工作。来岛集团的一名普通员工,其能力往往不亚于其他一家大公司的中层主管。

坪内寿夫本人更是身先士卒,他身边的人也是如此。例如,为了节省费用,他没有用专车和专职司机,他的座车是从出租车公司租用的,平时,这辆车以正常营业为主。上班时间,司机送坪内到办公室,然后离去拉客,午饭后在酒吧负责接待,下班时再开车到办公室接坪内寿夫。也就是说,他身兼社长司机、出租车司机和酒吧接待三职,典型的“一人三用”。

从赚钱的角度来看,坪内寿夫先致力于基础工作,好像很慢;但他在公司制度、人员素质等各方面打好了基础,他的公司具有远超同行公司的竞争力,所以,无论市场景气还是不景气,他的公司都赚钱,永无倒闭之忧。他做的虽是慢功夫,但从结果来看,一点都不慢啊!

现在有一种流行观念:快鱼吃慢鱼。所以,许多人急急忙忙发财、出名、升迁。但自然界的情形,却是“强鱼吃弱鱼”。鲸鱼没有银鱼游得快,但鲸鱼总是吃银鱼;狮子没有羚羊跑得快,但狮子总是吃羚羊。王阳明提倡的得之难、积之久,讲述的其实是一个简单道理:做快不如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