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为人生第一大病(1 / 1)

“明”言有“道”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明”言今说

人生最大的毛病,只是一个“傲”字。

今人得“道”

王阳明作诗,有名士派头,屡出惊人之句;但他做人却鲜有名士习气。例如他的赠友诗中有此二句:“道本无为只在人,自行自住岂须邻?”乍看诗中之意,似乎觉得他是一个性格孤僻、自命清高的人,仔细一看,短短二句,竟然凝合道、佛、儒三家的精意,心态很阳光、很灵动,哪有一丝孤僻自高之意?“道本无为”,语出道家,顺其自然也;“自行自住”,领佛家之旨,自修其心也;“岂须邻”是诗眼,取儒家“德不孤,必有邻”之意,原来不是不要朋友,而是说,只要“致良知”,何愁天下无友?

王阳明确实是一个喜欢交朋友的人,他早年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担任一个小小的驿丞时,有过一段最孤单的时光,但是,因其“德不孤”,各色人等纷纷而来,向他求学,他也就“必有邻”了!后来,其门生后学遍天下,名气较大者如王艮、徐爱、方献夫、黄绾、王畿、聂豹、罗洪先、何心隐、李贽等。王阳明虽然居于师尊之位,对待弟子们,尊重为先,教学次之,跟他们的关系介于师友之间,从无傲意。

王阳明的弟子都是一时俊才,自视甚高多少有一点,并不是个个都像他一样谦逊。因此,他劝告他们说:“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为友而傲必不信。故象与丹朱俱不肖,亦只一傲字,便结果了此生。诸君常要体此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纤介染着,只是一无我而已!胸中切不可有,有即傲也。古先圣人许多好处,也只是无我而已,无我自能谦。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好一个“只是一无我而已”!点出了做人的至高境界;好一个“胸中切不可有”!点出了做人的进修途径。凡人处世,都以“我”为原点,一切都站在“我”的角度看问题:我的意见一定是对的,我的做法一定是好的,我的选择一定是正确的,我喜欢的一定是值得赞扬的,我讨厌的一定是值得批评的,对我有利的一定是应该欢迎的,对我不利的一定是应该反对的,我的肚子痛比世界大战严重得多,我死了一切都不重要了……人就是这么一个傲慢的动物,因为傲,对身外的一切人和事都不够尊重,自然谈不上什么忠孝慈信。

所谓的自修,一多半功夫要做在消除心中这个“我”,王阳明将“格物”定义为自格其心,不是没有道理。一旦把“我”格尽,以至于“无我”,那就是孔圣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境界了!

日常交往固然不能自傲,跟身边人打交道,尤其不能傲。夫妻之间脱不得一个“傲字”,就做不成夫妻;朋友之间脱不得一个“傲”字,就做不成朋友……把身边的人得罪光了,就做不或好人了。所以,王阳明把“傲”视为人生第一大病。

王阳明的弟子九川平日颇有自视才高的毛病,因此王阳明劝他说:“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王阳明跟朋友讨论学问,争论的纯粹只是学问;但有些人争论学问,争着争着,最后偏离了主题,变成了意气之争:无论如何,我一定要赢你!为了赢,甚至会用到兵书战策、三十六计,或巧言诡辩,或打心理战,或寻找同盟,乃至面红耳赤,暴跳如雷,挥动老拳。这样的争论毫无意义,除了证明自己口才好、好胜心强,对学问有何补益?对了解真相、弄清道理有何帮助?反倒会损害朋友之间的感情。

王阳明还说:“凡朋友问难,纵有浅近粗疏,或露才扬己,皆是病发。当因其病而药之可也;不可便怀鄙薄之心,非君子与人为善之心矣。”

各人的学问有高低、见解有深浅,都是正常现象,相互探讨正是为了提高。因对方学问浅薄而起轻视心,那跟轻视自己没有区别,因为“天外有天”,世间比自己高明的人实在太多,那岂不表明自己也是一个应该受到轻视的人。

王阳明与人论学,只是就事论事,坦诚表明观点,从不“怀鄙薄之心”。有一次,即将出任尚书的乔白岩来跟他论学。

王阳明说:“学贵专。”

乔白岩说:“是的!我少年时学下棋,废寝忘食,不看不听与棋无关的东西,仅三年时间,国内再无对手,确实是‘学贵专’。”

王阳明说:“学贵精。”

乔白岩说:“是的!我成年后学诗文,字求句练,现在已经由唐宋的华丽而步入汉魏的古拙了!”

王阳明说:“学贵正。”

乔白岩说:“是的!我中年以后好圣人之道,懊悔学习棋艺与诗文,但我无所容心矣,你说该怎么办?”

王阳明说:“学棋,学诗文,学道,都可谓之学,但学道能至远大。道是大路,此外都是荆棘小路,很难行得通。专于道,才谓之专;精于道,才谓之精。专于棋艺,那叫‘溺’;精于诗文,那叫‘僻’。文艺技能由道流出,但离道太远,是末技。必须把意向转向道体,才是‘惟精惟一’的真功夫。”

最后,王阳明总结说:“能通于道,则一通百通矣!”

乔白岩谈到以前在学习上的成就时,颇有“露才扬己”之意,明显“病发”,王阳明却没有半分轻视的态度,也不加以贬抑,只是就问题本身阐明自己的观点。他关于棋艺、诗文都是“末技”的观点是否正确,姑且不谈,他谦和的态度却可圈可点。

没有人不说错话、做错事,没有人不偶尔“吹牛皮”、自炫己高,“大家都可能做的事必须予以原谅”,原谅别人即是原谅自己。想通了这一点,“傲”病就会少几分了。若是将注意力集中于问题,集中于获取真知、了解真情,而不区分人我高低,心里的“我”字自然渐消,傲气也就散于无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