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都在忙于我们的工作,抱怨自己的生活太过枯燥。那么,为什么不去多关注一下周围的事情呢?这一章会告诉你,生活其实是丰富多彩的,快乐是你等不来的,而是需要你去寻找的。
·你的心态还好吗·
古代有很多描述光阴的诗歌,“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每天我们都生活在忙忙碌碌之中,不知道自己到底快乐不快乐。
人生苦短,这是我们经常发出的感慨。可是,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心态呢?你有没有花些时间来思考?
我们不敢去面对现实,因为我们的心态不够;我们不敢去直面困难,因为我们的信心不够;我们不敢去披荆斩棘,因为我们的动力不够。
面对生命,我们到底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这才是我们现在所真正需要探索的,因为这种心态会决定我们生命的质量。心态决定人的状态。什么是真正的状态呢?
真正通达生命真相的人,不去追求生命中不必要的东西。也就是说,在生命中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要用此生的光阴去追逐了。
举个例子,有一种大口的瓶子,却有细细的瓶颈。瓶颈的尺寸有奥秘,很细小,恰好可以容纳一个猴子的爪子伸进去。但是,一旦猴子抓住一把米,攥上拳头,就拔不出来了。这个时候,如果猴子想得通,那么猴子可以把爪子松开,爪子还能拔出来。但是没有一只猴子愿意这么做。
在这个瓶子里面,自然有大把大把诱人的白米,猴子们夜里来偷米的时候,把它细细的爪子,顺着那个瓶颈探进去。到了早上,你会看见一只一只猴子在那里跟那个瓶子较劲儿,手里紧抓着大把的米,但就是拔不出来。这仅仅是一个群猴图吗?这是一个世相图呢!
听到这个故事,大家都会哑然失笑。但是,我们有多少人手中抓着一把米不肯放下,因此连累了一生呢?
生命这东西来临的时候,我们是无法拒绝的。流光要把我们的年华带走的时候,同样不会征得我们的同意,我们阻挡不住,最后,它自然就走了。来也无奈,走也无助,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啊!关键是在于你心中怎么看待你的生命呢?
人们常感叹人生的短暂,希望在短暂的人生中能够获取成功的事业。
有很多人的失败,真正是败给了内心的“在乎”二字。这种“在乎”会让我们在面临大事的时候,战战兢兢,束手束脚,惊慌失措。因为我们心中过分地患得,所以患失。所以,庄子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可以去学习很多,我们可以去体验很多,但你心底的在乎与不在乎,你个人的经验系统,会决定你的生命效率。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决定成败胜负的,不一定是一个人的技术水平,而是一个人的心态。
当我们患得患失时,当我们心有所虑时,你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表现。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不要过分相信技巧。也就是说,没有人可以摆脱环境而生存。当我们都面对恶劣环境的时候,就要看我们内心所酝酿的心境如何。当一个人的心境可以抵消外在恐惧的时候,这个人才成为真正的勇者,这个人的技巧才有发挥的空间。如果你的心境已经被环境挫败了,你做任何事情都将一事无成。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一个科学家和十个实验者参与这个实验。在一个黑咕隆咚的屋子里面,铺了一条独木桥。科学家对实验者说:“这个屋子很黑,前面是一座独木桥。现在我领着你们过桥,你们只要跟着我走就行了。”
十个人跟着教授,如履平地,稳稳当当地走过了独木桥,来到屋子的那一端。这时,教授打开了一盏灯。这些人定睛一看,顿时吓得趴下了,原来他们刚才走的,不仅是一根独木桥,在独木桥下面,是一个巨大的水池,水池里有十几只鳄鱼,正在来回游着。这时教授说:“来,这就是刚才你们走过的桥。现在我再走回去,你们还有几个人愿意跟着我回去?”
一个人都没有!他们全都趴在那儿不动了。教授说:“我要求你们,一定要站出来。真正的勇敢者跟着我过去。”最后好歹站出了三个人。而这三个人里面,有一个人走到一半儿就哆嗦了,最后蹲着蹭着过桥了。还有一个人,刚走几步就趴下了,最后爬着过去了。只有一个人还算是走着过去了。教授再动员剩下那七个人,结果他们说什么也不走。
这时,教授又开亮了几盏灯,大家又看到一个事实:在桥和鳄鱼之间,还有一层防护网。教授说:“现在还有谁愿意跟着我走这个桥呢?”这回又有五个人站了出来。因为知道有了防护网,所以他们放心地跟着教授走过桥去。教授问最后趴下的两个人:“刚才你们不是从这上面走过来了吗?为什么现在死活都不愿意跟我走回去了呢?”那两个人哆哆嗦嗦地说:“我们一直在想,这个网子它就真的安全牢靠吗?”
其实,这可能是我们所面对的真实生活。有的时候,在你看不清生活坎坷的时候,你反而可以闯过去。在你仅仅看到一些表象的时候,你就被彻底吓晕了。而当你真正看清楚生活中的安与危、利与弊的时候,也许你会鼓起勇气,心怀恐惧,还能战胜自我地走过去。
这个时候,行走作为一种技巧,还重要吗?我们内心的判断,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了他生活的状态。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别总说“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难道我们就没有伤害过别人?
生活中的我们从来不会注意,我们最容易伤害的人恰恰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死党、关系不错的同学和同事……
每到一个新的环境,我们总会显得很小心,表现得很谦恭友好、热情开朗,但人和人接触时间长了,缺点也就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了,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毛病,随着时间的累积,也就自然流露了。本来觉得很好的人,也许有一天突然让你觉得“怎么这样了?太过分了!怎么能这么说话、这么办事儿”;本来总是一起吃饭、一起聊天的,突然就不想看见他/她了,看见他/她就烦,或者其他突然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感觉突然对自己的朋友失望了。这很正常,所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嘛。
因为熟,我们会对朋友说不一样的话,流露不一样的表情,坦露不为人知的心事;因为熟,当我们对朋友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会想:嗨,我就这样,就这脾气,你又不是不了解我;因为熟,当我们的好朋友恶语相逼的时候,我们会想:关系这么好了,怎么能跟我这样?怎么能这样对我?
想想,都是因为是亲近的人,都是因为接触时间长了,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任何时候也不要发脾气,不要跟好朋友发火,有话一定要好好说,说不通就先冷静一下,待会儿再说。如果这个时间自己心里很烦,很想找个人骂一顿,就要自己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一坐,或者到视野开阔的地方望一望远方,等心情平静了再和别人说话,不然,好朋友间的这种无意识的伤害是最厉害的。
家人,可以说是我们最最亲近的人了,然而越亲近,我们就越容易伤害他们。因为熟,我们会着急生气大发雷霆,带脏字儿骂人甚至拳脚相向;因为熟,我们会一不留神就呲哒、嘲讽、讥笑,开不着边际的玩笑,说非常让人不舒服的话;因为熟,我们会给自己这样的暗示,就表现出在外人面前不会表现的阴暗、刻薄的一面。(如果是独生子女,可能上述有些情况很难理解,不过注意观察一下我们父母那辈儿人,就能知道了。)
发脾气的时候都不是每个人自己愿意的,当遇到不如意的事或工作不顺利的时候,心情就会变得很急躁,语气也粗重,所以这都是自己不成熟的地方,不论遇到什么不顺的事时首先不是发脾气,更多的是去想怎么去处理,发脾气不能够解决什么,当然偶尔的发泄是对自己心情暂时的舒畅,只是以后不要对无辜的人发脾气了,因为他们是爱你的,你也应该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不要把自己的不开心强加给亲人。当然谁都不会无缘无故地对自己人发脾气,只是当时自我心情真的很不好,而自己的亲人正好进入自己的视线,把亲人一句关心的话也听得很不耐烦,低弱的心情下就把亲人当成了一个发泄的对象,过后想想就非常的后悔,觉得很对不起自己的亲人,不过也不应该因为不好意思而忽略对亲人说句对不起,亲人能够听到你说一句对不起我想他的心情也会好点。
人很虚伪,谁都不会在不熟的人面前表现得丑陋,没有哪个女人会对自己的老公成天谦恭地说:“您回来啦,我给您泡茶。”那不是老婆,是饭店的服务生。只有在越亲的人面前,我们才越表现出自我和本我。所以,我们最容易伤害亲近的人,不管是一起生活、一起学习,还是一起工作,只要是“一起”,就会出现各种情况。
不过,不管怎样,不管我们怎么伤害周围亲近的人,我们要知道反省,要知道伤害亲近之人是不对的,只有这些亲近之人才会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你关怀和鼓励,不管是有血缘关系的,还是没血缘关系的,相遇就是缘分,不管怎样,不管在哪个时间段出现哪个人,都会是,一辈子的约定。
所以,我们要有一颗乐观的心态,不要无意识地伤害别人,也要知道悔改。
·镜中的你还生气吗·
爱生气的人不妨在自己的口袋中装一面小小的镜子。在生气的时候掏出它来,看看镜中的自己,这个时候你还会生气吗?
“转化愤怒”可以成为一个人的时间习惯,不管会花费多长的时间,这个习惯都值得培养,因为它非常有用。
人最不了解的就是自己的脸,现在自己是什么表情,人家看了会什么感觉。自己完全不知道。就算你对着镜子做出笑。生气或是其他表情。其实那也不真实,因为不在真实情境中。表演出来的脸总带着几分可爱,自己看了也不会厌恶。
其实,就算是不生气的时候,也可以常常照镜子,镜子会告诉你,你在什么时候是最好看的。还用说吗?一个人最好看的时候当然是微笑的时候,只有那些心里没有负担,内心真的快乐的人才会露出平和的微笑。生气的人心里非常沉重,如果多照下镜子,把内心的重负释放掉,镜子中的自己变得明亮起来了,脸上的肌肉也放松了。
然而立即压制愤怒并不容易。正因为如此,我们也才会强调,当你愤怒时,一定要回归内心,寻找愤怒中的负面因素,在一个相对缓和的气氛内,慢慢化解愤怒的力量。愤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转化自己的愤怒,你应该从一种友好的态度走进自己的愤怒,并控制它。
当一个人拥有了转化愤怒的习惯时,他的生活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会发现,自己的痛苦正随着愤怒的消散而减少,痛苦减少了,快乐自然也就增加了,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改变吗?
我们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回家,这样的生活状态很容易出问题。我们面对了单位里的竞争,又要面对婚姻的琐碎,没办法不累,累了就容易计较对方不体贴,就容易吵。其实人生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我们不去享受,就是浪费。
人有时候要学会回避人这个复杂动物,多去接触那些简单的东西,花、草、树、泥土、阳光。用鼻美妙地嗅,用眼贪婪地看,用耳仔细地听……就是不用脑子,脑子休息好了,心情就好了。
没理由不相信,你们牵着孩子出去玩了一圈回来,三个人心里都有好情绪,三个人脸上都有新笑容。
问题解决不了,脸色缓和不下来,那根犟筋“转不过来”时,先不妨放放,做点别的事。听听音乐,或者看看书。相信旋律和文字都是治疗伤口与缓解气氛的良药良方。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你说话的声音变柔和了。
让自己少发脾气、少生气的第二种办法,就是当你发脾气和生气的时候,有意无意去照镜子。你会发现,发脾气的时候,你好丑哦。尤其是女人。
·吃不到的葡萄就是酸的·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句话不过是那些想得却得不到某些东西的人用来安慰自己的。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我们没有必要将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面。因为别人取得的一点成就而心生嫉妒,我们为什么不能退一步,用一种“吃不到的葡萄就是酸的”的思想来替代我们内心的不满,让我们的生活能够多一点开心和快乐,少一点嫉妒和不满。
“忌妒,可以说是人类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一种情感。”“在通常人性的所有特点中,忌妒是一种最不幸的情绪。”这两句均出典于罗素的《幸福之路·嫉妒篇》。就是那本书,最近堂而皇之地列在了一篇严谨科学论文的参考文献中。2月13日的《科学》杂志的研究报告“此人之苦痛,彼人之欢欣:嫉妒与幸灾乐祸的神经相关性”中,第一篇参考文献即为:“罗素,《幸福之路》,W.W.Norton,纽约,1930”。那篇研究报告讨论的感觉即“嫉妒”。它讨论的问题是:嫉妒带给了我们什么好处?
与贪欲、懒惰那些恶习能让人体会放纵的愉悦不同,嫉妒带来的只有痛苦。但我们却乐此不疲。
七宗罪中,嫉妒位于骄傲与暴怒之间,但不像贪欲、**欲、暴食或懒惰这些恶习,后者多多少少都带着点**,可以让投入其中者感受到一点放纵的愉悦——也许这是**我们犯罪的理由。嫉妒这种恶习,带给人的只有痛苦。从这个角度看来,嫉妒不像恶却像美德。那么,人类为什么不能摆脱嫉妒?
一群日本研究人员最近研究了这个问题。他们找来了19名大学生,让他们阅读一些故事脚本,再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测定这些人脑部的血流变化。
读故事时,学生们被要求把自己设定为故事中普普通通的主人公。除了主人公,故事中还特意安排了ABC三个人物。A与主人公性别相同,人生道路和目标也几乎相同,但成绩优秀,家境富裕,很受异性欢迎;B与主人公性别不同,虽然更优秀,但是人生道路和目标没有重叠;C也与主人公性别不同,且成绩普通,人生道路和主人公也不同。
学生们读完故事,研究人员让他们回答对出场人物ABC的嫉妒程度,结果显示,这些人对ABC的嫉妒程度依次递减。根据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对出场人物A,接受测试者大脑前扣带回皮层最活跃,而对B和C,这一大脑区域活跃程度依次递减。前扣带回皮层被认为是大脑处理身体疼痛的区域。到现在为止,新认识刚好印证了过去的认识。
嫉妒是种痛楚,我们嫉妒那些跟我们相似的人——那些性别、年龄、部门,甚至教育背景与我们相似的人,才会成为我们的嫉妒对象。亚历士多德就观察到:懒人嫉妒懒人。
接着,研究人员让这些学生阅读故事的续集。续集中,出场人物ABC分别遭遇到了各种不幸事件。实验结果表明,学生们对ABC不幸遭遇产生的幸灾乐祸情绪程度依次递减,与嫉妒程度的变化情况一样。此时,学生们大脑的腹侧纹状体活跃程度也在递减——那里通常被认为是在获得金钱回报或者社会认可时会活跃的脑区。越嫉妒,从对方的痛苦中感到的快乐便越强烈。
嫉妒与幸灾乐祸紧密相关,这种快乐如此美妙,以至于大家甚至忘记了面前的危险。一位心理学家对纽约时报记者说:这场经济危机很大程度上来自金融家之间的相互攀比嫉妒,谁都不愿只做“区区”一个百万富翁。
嫉妒并非人类独有。给一只猴子一块黄瓜,它会显得格外高兴;此时,给它同伴一粒葡萄。显然,一只猴子看来,葡萄比黄瓜好得多。于是,那只拿到黄瓜的猴子就开始变得很不高兴,很幽怨地看着你。“这是由妒生怨的典型”,当时的研究人员如是说。
另一些研究进化的学者们走得更远,他们认为:是嫉妒造就了我们的公平意识。我们反抗那些国王或是企业巨头是因为嫉妒——凭什么他们拥有的比应得的多得多?
嫉妒的时候,我们不妨看看罗素的这句话。罗素说:“如果你渴望荣誉,你可能会嫉妒拿破仑,拿破仑嫉妒恺撒,恺撒嫉妒亚历山大,而亚历山大……我想,他也许嫉妒那个不存在的海格拉斯(Hercules)。”
虽然,吃不到的葡萄未必是酸的。可是在我们这些只能看着别人吃的人眼里,那些葡萄就是酸的,因为我们得到了安慰和快乐!
·0.6秒的笑容·
微笑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那些在长期的生命进化过程中刚生下来就会发出微笑的孩子,往往会得到父母更多的照顾,由此,很多孩子刚下生不久就会笑了,不过不是因为喜欢你,仅仅是一种原发性的本能而已。同样美女的笑容,也不仅仅是为了爱情。
女性在与男性的第一次接触过程中,她们出现笑的速度比男性快0.6秒钟,持续时间多5秒钟,但如果第一次的谈话时间过长的话,女性笑容的收敛也更快。也就是说,当她意识到男性对她有纠缠的企图的时候,她会很快使笑容变成不耐烦和神色游离。
女性为什么在社交中愿意首先展露笑容呢,心理学家做了实验:
他们要求一名年轻漂亮的女研究员严肃地去向不同的陌生男性问路或问时间。结果,观察人员发现,被她询问的男性中,有40%多的人显得很紧张,有17%的人比较冷淡,还有另外40%多的人连多看她一眼的意思都没有。接下来,专家们要求这位女研究员出席一个Party,让她在接受陌生男人邀请时板着脸。很快,女研究员就感觉到不自在,因为在三个男人邀请她之后,就再没有人瞧上她一眼,尽管她是那个Party上最漂亮的女子之一。
心理学家们最终的结论是,笑是女子最主要的沟通手段和防御手段,而与陌生人的主动笑意,更是女子保护自身的策略。
不仅女人笑,男人也笑,其中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快乐是可以相互感染的。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快乐不仅仅是个人现象;我们可以从朋友、家人那里获得快乐,仿佛快乐就像情感病毒一样在传播。当群体中有一个人变得高兴时,这个人的快乐居然可以传染给“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专家称,平均统计来看,社交网络中一个快乐的人让其他人变得快乐的可能性是9%,而且这种快乐可以持续一年。研究人员发现,当一个人变得快乐时,他的朋友变得快乐的可能性是25%,朋友的朋友变得快乐的可能性是10%,而“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变得快乐的可能性是5.6%。这意味着一个陌生人良好的情绪比5000美元更能让一个人高兴,而5000美元只能增加一个人2%的幸福感。
快乐是一种社会情绪。我们从社会活动中获得这种情绪,这种情绪同样又能增进我们与其他人的社会关系。另外,快乐的人在一起可以让这里的每一个人保持健康。最近几份医学研究表明,快乐与健康有联系。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快乐与健康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快乐不一定使人变得更加健康。
不过,不要期望从电话里获得快乐。研究发现,快乐对伙伴的影响仅仅局限在一英里的范围内。对感情这东西,距离的确很重要。朋友距离近了,就会有影响;距离远了,就没有影响。与朋友联系越多,当然你抓住的快乐也越多。“一英里”的发现对某些生活在两地之间的朋友来说会听着很奇怪。不过关键的问题要看看望朋友的频率。反正近距离的人总是经常见面的。
相反,如果你感到悲伤,那么只能怪自己了。悲伤不像快乐那样容易感染社交群体。在某些朋友圈子里,悲伤可能对圈内一些人有影响,不过对其他人影响微乎其微。人一旦悲伤,不会把自己拉进社交圈子,相反他们总是把别人推开。即使我们知道社交帮助对悲伤的我们有帮助,当我们需要时,我们反而更有可能把别人推开,只因为这是私事,是不能随便与人分享的个人情感。不过,生气可能是另外一种外向型情感,它可能和快乐一样会在人群中传播。
·奇妙的0.618·
我们上初中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黄金分割定理”。那个时候我们对这个定理还是很懵懂,但现在,每当看到那些具有美感的食物,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第一个数字就是0.618。
0.618是一个充满无穷魔力的神秘数字,最早是由2500年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后来被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柏拉图誉为“黄金分割”,故0.618最初是因其比例在造型艺术上的悦目而得名的。15世纪末期,法兰西教会的传教士路卡·巴乔里发现:金字塔之所以能屹立数千年不倒,主要与其高度和其基座长度的比例有关,这个比例就是5∶8,与0.618极其接近。有感于这个神秘比值的奥妙及价值,他将黄金分割又称为“黄金比律”,后人简称“黄金比”、“黄金律”和“中外比”。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书籍、国旗、桌面、电视屏幕等物品都很协调,其主要原因就是它们的长宽比例符合黄金分割。另外我们还发现,世界上的许多建筑都可以找到黄金分割的影子。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是古希腊的帕特农神殿,不论是印度的泰姬陵还是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尽管这些建筑风格各异,但在总体构图的设计方面,却都有意无意地运用了黄金分割法则。在动物和昆虫中也是这样,像犬、马、狮、虎、蝴蝶等看上去形体都很优美,其原因也是它们的比例大体上接近黄金分割。
在我们人类中也是一样,凡是看上去体态优美的人,其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也与黄金比率相近。古希腊人认为,健康的人体是最完美的,而健康的人体中一定存在着各种优美、和谐的比例关系。晚会上的报幕员,一般都不会站在舞台的正中间,而是站在舞台一侧的0.618处,这样看起来,才会显得更加和谐、悦目。
黄金分割不但在艺术和美学的表现形式上让人赏心悦目,在我们人体和其他许多生物上也处处体现。人体从头顶到肚脐部位与人体之比接近0.618;肚脐到咽喉与肚脐到头顶之比也接近0.618;从脑前向后延伸至下顶叶处,是大脑处理数学思维、三维形象和空间关系的关键部位,而此处也正好接近0.618;臀宽与躯干的长度之比、上肢与下肢的长度之比、下肢与全身的长度之比、肩关节与肘关节的长度之比、肘关节与腕关节的长度之比、膝关节与踝关节的长度之比以及心脏与胸腔之比、眼睛与脸部之比,也都奇妙地遵循着神秘的黄金比率。
又有人发现,人体的很多重要穴位以及健康、疾病、生长发育等都与黄金分割有关,就连医学和养生也与0.618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人体头顶至后脑的0.618处是百会穴;下颌到头顶的0.618处是天目穴;手指到手腕的0.618处是劳宫穴;脚后跟到脚趾的0.618处是涌泉穴;从脚底到头顶的0.618处是丹田穴……又比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但在外界温度是23℃时会感到最舒适。在这个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生活节奏及新陈代谢水平也都处于最佳状态,而23与37的比率也接近0.618。组成人体最多的物质是水,它占成年人体重的60%~70%,其比值与黄金分割率十分相似。而最神秘的巧合是我们生命中的DNA了,它的每个双螺旋结构中都包含有黄金分割,因为每个螺旋结构都是由长34埃与宽21埃之比组成,而它们的比率为0.6190476,非常接近黄金分割比的0.6180339。
虽然我们很多人对这个数字还很陌生,其实它已经非常深刻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了。因为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发现美的心灵。
·世界上最神奇的数字·
世界上最神奇的数字是:142857看似平凡的数字,为什么说他最神奇呢?
我们把它从1乘到6看看
142857×1=142857
142857×2=285714
142857×3=428571
142857×4=571428
142857×5=714285
142857×6=857142
同样的数字,只是掉换了位置,反复地出现。
那么把它乘以7是多少呢?
我们会吃惊地发现是999999
而142+857=999
14+28+57=99
最后,我们用142857乘以142857
答案是:20408122449前五位+上后五位的得数是多少呢?
20408+122449=142857
关于其中神奇的解答
“142857”
它发现于埃及金字塔内,它是一组神奇数字,它证明一星期有7天,它自我累加一次,就由它的6个数字,依顺序轮值一次,到了第7天,它们就放假,由999999去代班,数字越加越大,每超过一星期轮回,每个数字需要分身一次,你不需要计算机,只要知道它的分身方法,就可以知道继续累加的答案,它还有更神奇的地方等待你去发掘!也许,它就是宇宙的密码,如果你发现了它的真正神奇秘密——
请与大家分享!
142857×1=142857(原数字)
142857×2=285714(轮值)
142857×3=428571(轮值)
142857×4=571428(轮值)
142857×5=714285(轮值)
142857×6=857142(轮值)
142857×7=999999(放假由9代班)
142857×8=1142856(7分身,即分为头一个数字1与尾数6,数列内少了7)
142857×9=1285713(4分身)
142857×10=1428570(1分身)
142857×11=1571427(8分身)
142857×12=1714284(5分身)
142857×13=1857141(2分身)
142857×14=1999998(9也需要分身变大)
继续算下去……
以上各数的单数和都是“9”。有可能藏着一个大秘密。
以上的金字塔神秘数字举例:1+4+2+8+5+7=27,2+7=9;您瞧瞧,它们的单数和竟然都是“9”。以此类推,上面各个神秘数,它们的单数和都是“9”;怪不怪!(它的双数和27还是3的三次方)无数巧合中必有概率,无数吻合中必有规律。何谓规律?大自然规定的纪律!科学就是总结事实,从中找出规律。
任意取一个数字,例如取48965,将这个数字的各个数字进行求和,结果为4+8+9+6+5=32,再将结果求和,得3+2=5。我将这种求和的方法称为求一个数字的众数和。
所有数字都有以下规律:
1.众数和为9的数字与任意数相乘,其结果的众数和都为9。例如306的众数和为9,而306×22=6732,数字6732的众数和也为9(6+7+3+2=18,1+8=9)。
2.众数和为1的数字与任意数相乘,其结果的众数与被乘数的众数和相等。例如13的众数和为4,325的众数和为1,而325×13=4225,数字4225的众数和也为4(4+2+2+5=13,1+3=4)。
3.总结得出一个普遍的规律,如果A×B=C,则众数和为A的数字与众数和为B的数字相乘,其结果的众数和亦与C的众数和相等。例如3×4=12。取一个众数和为3的数字,如201,再取一个众数和为4的数字,如112,两数相乘,结果为201×112=22512,22512的众数和为3(2+2+5+1+2=12,1+2=3),可见3×4=12,数字12的众数和亦为3。
4.另外,数字相加亦遵守此规律。例如3+4=7。求数字201和112的和,结果为313,求313的众数和,得数字7(3+1+3=7),刚好3与4相加的结果亦为7。
令人奇怪的是,中国古人早就知道此数学规律。我们看看“河图”与“洛书”数字图就知道了。以下是“洛书”数字图。
492
357
816(洛书)
世人都知道,“洛书”数字图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幻方图,它的特点是任意一组数字进行相加,其结果都为15。其实用数字众数和的规律去分析此图,就会发现,任意一组数字的随机组合互相相乘,其结果的众数和都为9,例如第一行数字的一个随机组合数字为924,第二行的一个随机组合数字为159,两者相乘,其结果为146916,求其众数和,得1+4+6+9+1+6=27,2+7=9,可见,结果的众数和都为9。
这种巧合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让我们再看看“河图”数字图。
7
2
83549
1
6(河图)
“河图”的数字图没有“洛书”数字图出名,这是因为人们未能动发现其数学规律,但是用众数和的规律去分析它,就能发现它的奇妙之处。
“河图”数字图中,任意一组数字互相进行相乘,其结果的众数和都为6。例如27165×38495=1045716675,求结果的众数和,1+4+5+7+1+6+6+7+5=42,4+2=6,可见,结果的众数和为6。
由此可见,“河图”的数字图亦不可能是随意摆设,否则,其结果的众数和不可能都为6。从上述两个数字图可知,古人十分重视数字6与数字9。无独有偶,太极图就由数字6与数字9组合而成。
太极图的左边部分为数字6,太极图的右边部分为数字9。
“太极图”﹑“河图”﹑“洛书”通过种种手段暗示数字6与数字9的重要性,其中“河图”与“洛书”更是在熟悉数字众数和规律的前提下编制而成。但是,据我们所知,数字众数和的规律刚刚被本人发现,同时也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古人已经知道这数学规律。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数学现象,凡是众数和为9的数字除以36,其余数必为9或18或27或0(36)。
一个物体从数字36(0)的位置出发,运行一圈(转过360度)就能回到原位。在运行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经过四次转变,每次都发生在数字9或18或27或是36(0)的位置上,可见,处于这四个数字上面的物体,其性质面临着改变。这即是说,众数和为9的数字往往代表着物质性质的完全改变。
巧合的是,《周易》之中最流行九九归一的说法,数字9亦被称为老阳,即是说,数字9代表了一个物质阳气的终结,新一轮的周期又要开始了。这种说法刚好和上述数字现象不谋而合,从上图可知,一个物体一旦经过数字9而处于数字10的位置,其众数和就变为1,刚好处于数字10的物体,其运动方向与处于数字8位置的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一个是向上运动,一个是向下运动。
·毕业生,必定烦恼多生·
毕业的季节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毕业的季节是一个浪漫的季节,但毕业的季节也注定是一个烦恼多生的季节,尤其是面对毕业求职的时刻。
对于许多大学生而言,在大学毕业之前的许多人生规划都是其他人所安排的,比如,读哪一所高中,考什么样的大学,学什么样的专业,等等,这些,可能都是家长和老师们直接指定的结果;然而,家长可以帮你报志愿,老师可以替你选专业,但谁也不能替你去求职,而顺利求职,找到顺心的工作并非简单的事,在求职过程中,诸多烦恼的根源在于:
选择的痛苦
毕业时候,我们面临太多的选择,选择考研还是就业,选择爱情还是选择事业,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镇,选择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选择钱少的但有前途的工作,还是选择钱多但却无聊的职业……,心理学家弗洛姆有一本名著:《逃避自由》,当一个人太自由,有太多需要抉择的时候给人的感觉不是心情愉悦,而是充满压力,因为很多时候,选择时,人们要考虑的,不是拥有了什么,而是失去了什么。当然,或许有一种职业选择,即轻松,又赚大钱,又前途光明,又在大城市,又能安排恋人的工作,但一般而言,这样的职业不会属于你。对于大多面临毕业的大学生而言,你必须要在你都想获得的糖果之间作出决策,选择某些糖果,而放弃另外的更多。
期盼的煎熬
在反反复复之后,你或许作出了自己的抉择,也找到了符合心愿的单位,投出了简历,经过了诸多的笔试,一次面试,两次面试,这时又要遭受期盼的煎熬。毕业生找工作的时候,着急的只有毕业生,而用人单位一般是不着急的,所以,你做完了一切,等待用人单位的最后的宣判,而这个时候,大学生是最具无力感的,因为他的命运不在自己手里,由别人来决定。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在生活中缺乏控制感的时候,会遭受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摧残,养老院的研究表明,对自己生活缺乏控制的老年人会迅速老去,甚至死亡;而大学生虽然年轻,但经历一次次的求职与等待,也容易身心倍感憔悴。
欲望与现实的差距
最关键的是,大学四年,你听过太多成功的故事,也知道许多往届师兄师姐传奇的求职历程,你想不想像那些榜样一样,也完成自己的理想?当然想。然而,现实又往往是残酷的,你的愿望虽好,但你却不是那个传说中的幸运毕业生,对于许多大学生而言,在毕业时,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理想、父母的期盼与残酷的现实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越大,他们的烦恼也越多,而在当前的金融危机背景,又陡然拉大了毕业生们欲望与现实的距离,所以,带着诸多烦恼离开校园可能是更多今年毕业生的宿命。
对于毕业生的建议:
怀揣理想,立足现实
大学校园里,我们学习了太多的理想,但是去工作了我们必须面对现实,现实的残酷并不意味着理想的不堪,一个不能立足现实的毕业生,难以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而一个没有理想的毕业生,也可能最终仅仅获得生存。面对不景气的现实,我们需要调整的是对工作的预期,更需要明确心中的目标。你的理想可能是留在大城市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但现实难遂你愿,你不能一步达成心愿,但你可以将理想化解,分阶段做起,先让自己在大城市生存下来,在磨炼中成长和进步,然后一步步逼近自己的目标。大学阶段是学习的阶段,但大学后的阶段也是学习的阶段,人生就是逆水行舟的一个过程。
认清烦恼,调整心态
对于许多大学生而言,毕业求职时分,感受到了比以往大许多的心灵磨难,有些人也因此怀疑人生,然而,对于每个毕业生都必须意识到的是:世界不是为你自己安排的,烦恼其实就是人生的一部分,不管你是否顺利度过求职的历程,以往以及未来的日子中,烦恼就像你自己的影子,随时会出现在你的身后。
然而,今天的烦恼,不见得没有意义。一般来说,人们常常会忽略过去的烦恼,美化未来的喜悦,而放大今天的苦难。今天的我们虽然面对毕业压力觉得难以忍受,但这些心灵的磨难在未来的日子都会成为人生价值的一部分,就像我们当年高考时曾经历过的苦难一样,当年的我们对于高考也曾满怀痛恨,但今天我们回忆起高中时代却津津有味。我们总想着如果毕业能找到什么样的职业会高兴万分,但我可以遗憾地通知你,即使你得到理想的工作,你的快乐也肯定比预期的少许多,就像你当初对于大学的憧憬,“考上大学,我会多么多么兴奋”,大学已经快读完了,你又兴奋了多少?
·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
深圳的狂欢节、上海的嘉年华,以及节日里各地的广场、迪厅……中国人仿佛一夜之间变得热闹起来,都开始喜欢狂欢了。
那么狂欢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它又能反映什么问题呢?
狂欢的主要特点:
1.平等性:狂欢中的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众生平等。
没有领导,没有下属,大家都是同路人,大家的目的和地位都相同——需要欢乐。
2.宣泄性:摆脱现实重负的心理宣泄。
平时生活越压抑、越枯燥的人越需要节日里的狂欢——那些狂欢的节日越盛大、越热闹的地方,往往是人们日常生活越枯燥和压抑的地方,一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休闲老人是不需要狂欢的。
3.互动性:狂欢是社会性的,互动性的。
单独的个体只有偷欢,没有狂欢;狂欢中,人们在相互影响与促进中达到最高点。
4.颠覆性: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表现自己。
在狂欢中,人可以实现自己的想法,不必带上人格的面具。
狂欢的心理满足: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包括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狂欢中,可以满足人人高层次的需要。虽然这些需要的满足并不真实,是一种虚假的满足。
1.虚拟的尊重需要满足:人有自尊与尊重的需要,但现实生活中不一定会得到满足。狂欢中,人们的地位平等,没有高低贵贱。彼此相互依赖、相互慰藉的,不管你是单位的领导,还是一名建筑工人,大家在这种融洽的气氛中尊重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2.虚拟的归属感的满足:人有归属和爱的需要,每一个人都要找到一个群体,一个有单位的人,有归属感的人心境才会平和。狂欢中,人们的目标一致,寻找欢乐。彼此都是狂欢集体中的一分子,没有人排斥你,没有人拒绝你,人在与众人的狂欢中很容易找到归属感。
但这种归属感并不是永恒的,敏感的人常常会意识到这一点,往往会产生一种“欢乐是属于他们的,和我无关”的感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3.虚拟的自我实现满足:做了自己想干的事,实现了自己的自由思想便促成了人的自我实现。现实中的自我实现往往是经过艰辛的努力才达成的,如十年寒窗苦读,一朝榜上提名。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自我实现的满足。但在狂欢中,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充分体验成功的感觉。
总之,节日的狂欢是安排了一个暂时的充满自由与平等的时空情境,人们享受其间的时候会得到心理各个层面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