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刺的话,请过滤后说
带刺的话,谁都不爱听。不仅不爱听,而且还会伤害人际关系。因此,我们平时说话,千万别让你的话带刺。
“杨老师,我可以和你谈谈吗?”正在批改作业的杨老师抬起了头。是他,班中的“问题分子”!杨老师心中不由得有了几分戒备,不知今天又有什么问题。
“有事吗?”杨老师放下笔,起身搬过一张凳子,“坐吧,慢慢说。”“我想知道,我在你心中有多坏?”他仍旧站着,垂着眼,满脸的懊丧。
他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杨老师心中很是纳闷。“虽然你有时会发发脾气,但我并不觉得你坏啊。没有哪个同学是坏的。”
“那你为什么对别的同学说,不要像我这样,别跟我学坏了?”他的眼睛红了。杨老师在脑海里迅速搜寻记忆,噢,原来是那一次!
他是个爱惹事的男孩,他会拿手指头戳别人,抢走别人的橡皮,或是讲几句挑衅的话,令老师们很头痛。一次,一个平时很文静的男孩还没完成作业就和他打闹。杨老师一时生气就说:“不要学……别跟他学坏了!”当时只是一时气话,并未留心如此伤他的心。
杨老师立刻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大错,他的言语伤害了孩子那稚嫩的心。尽管这个学生很调皮,甚至任性,不听教导,但是,他同样有强烈的自尊心。在孩子心中,好人、坏人是多么分明的形象啊!其实,这个学生的内心也希望自己是个好学生,受老师表扬,被同学喜欢,但是,老师的这一个“坏”字,会浇灭他所有希望的火花。
“对不起,老师向你道歉。”杨老师的眼睛也湿了,是自责与心痛。事后,杨老师静下心来回顾当班主任的经历,在这期间,由于很多原因,他心烦过、生气过、暴躁过,不经意间,说过什么不该说的话吗?伤害了多少小孩的心呢?杨老师觉得该感谢这个男孩,他让自己及时发现了错误。
晨会课上,杨老师向全班同学真诚地道了歉,并提出希望,让老师和学生的言行都更加文明,让班级充满友谊、关爱和尊重,少一点对立、责备和伤害。
岂止一个班级,我们整个社会其实都需要过滤掉话中的“刺”。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带刺的话,存在于对手间、仇人间,也存在于婆媳间。在此我们就以化解婆媳间的话中刺为例,说说如何过滤话中的“刺”。
都说儿媳妇难当,老婆婆难当,其实有时丈夫和儿子这个双重角色最难当。
那么,若是家庭中出现了婆媳矛盾,要想成功地扮演好丈夫和儿子这个双重角色,他的语言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如果他善于说话,善于过滤婆媳双方话中的“刺”,常常能够很好地协调、处理好妻子同母亲之间的关系,消除家庭矛盾,增强家庭凝聚力。具体的做法有许多种,这里介绍几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一是做好“传话筒”。
由于丈夫和儿子这个特定的双重身份,母亲和妻子都会对他十分亲近。当她们之间产生矛盾的时候,都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向他吐露。作为丈夫和儿子,对这些信息决不可置之不理。但“理”并不是将一方的话简单地告诉另一方,那样无异于是在制造矛盾。而是要对这些想法进行处理,让对方可以接受,而不至于引起反感进而引发矛盾。这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提示、当参谋等方式提出来。
比如,母亲说妻子早上起来太晚了,这时你就可以对妻子说:“妈年龄大了,这一段时间又挺累,以后我们早些起来把饭做好。”妻子说,母亲为家里买什么东西她都不知道。你可以对母亲说:“妈妈,您儿媳妇买东西很有审美观点,再买东西可以请她帮您参谋参谋。”这样信息传递了,而且双方都没有想法,矛盾也就被扼杀在萌芽之中了。
二是不偏不倚。
由于丈夫和儿子的双重身份,所以他在家中的一言一行,妻子和母亲都是很敏感的。做得好,妻子和母亲都高兴;做得不好,就会使妻子和母亲多心,产生矛盾。作为妻子与母亲最亲近的人,男人在其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你对待父母要比结婚前更加尊重,特别是在妻子面前更要注意。家中的事情主动与父母商量。关心父母的生活,而且还要注意老人的精神赡养,在言语上多关心体贴他们。
其次,妻子家里来人,特别是岳父母来访,要十分热情。买些什么东西,带些什么东西,都要你首先说,主动去办。
最后,逢年过节给双方父母家买礼物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两家一样,否则自己的父母和妻子都会认为你偏心,你就会两边不是人。所以给双方礼物一样,才能不落下话把儿。
三是多做“和事佬”。
在一个家庭生活久了,即使与自己的亲生父母也难免会产生矛盾。但由于与自己的亲生父母有血缘关系,即使产生了矛盾不去解决,照样还是至亲骨肉。但婆媳之间的矛盾却不能等同视之。俗话说“舌头没有不碰牙的时候”,若是婆媳拌了嘴,在这种情况下,而你作为丈夫和儿子绝不能参与其中,帮一方责一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婆媳之间有意见,最好在经过丈夫和儿子这个中间环节时把它化解掉。
首先,用诙谐的语言将其劝开,然后认真听她们诉说。一般说来,家庭琐事没有必要分谁是谁非,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她们把心中的积怨都倾吐出来,取得她们的信任,暗示要帮助她们解决问题。
其次,当她们消气以后,分别肯定她们的一些正确做法,然后站在她们的角度上,设身处地地帮助她们分析哪些事情做得不对。这样,她们都会感到,你为她们争了理,但同时又为自己某些做得不合适的地方而内疚。
最后,为了消除隔阂,加深她们之间的感情,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不妨做点“手脚”。比如,你可以买点好吃的东西给母亲送去,并且说:“您儿媳妇感到对不住您老,买了点东西想孝敬您,希望您能消消气。”然后提议晚上吃顿饺子。在吃饭时,对妻子说:“妈看你这几天不爱吃饭,特意包的饺子,多吃些吧!”这样,双方的心里都会热乎乎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感情又和好如初,甚至比以前更好了。
四是求助他人。
家里有的事自己不便说,可以把意图透露给岳父母、妻子的姐妹或自家的姐妹,以及其他妻子和母亲很信任的人。这些人的话会更容易被妻子、母亲接受,做工作的效果会更好。
凡事经过丈夫和儿子这个双重角色的巧妙过滤,家庭会幸福和睦,你就会是妈妈心中的好儿子,也会是妻子心中的好丈夫。
两难的话,请模糊地说
模糊语言常用于不必要、不可能或不便于把话说得太实太死的情况,这种情况要求用表意上具有弹性的模糊语言解决问题。随机应变,尤其需要模糊语言。
两难话题是所有问题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所以称其为“两难”,难就难在有两种可能的选择,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有利有弊,让人们处于进退维谷的困境。能否解决两难话题,体现了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许多人在跟朋友交谈时支支吾吾,或是不敢提出自己明确的观点,生怕自己会说错什么。其实朋友想要听的是你个人的看法,而不只是要你附和地回答:“是的。”想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就应该尽量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不能总是随声附和。不妨多应用些特殊或有个性的例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遇到让你左右为难的问题或场面,用一些模糊言语回答也比随声附和要好。
例如鲁迅的《立论》一文。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家人生了一个男孩,全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获得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是必然,说富贵的是说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说谎,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啊,您瞧,多么……阿唷!哈哈!呵呵!呵,呵呵呵呵!”
又如,某经理在给员工作报告时说:“我们企业内绝大多数的青年是好学、上进的。”这里的“绝大多数”是一个尽量接近被反映对象的模糊判断,是主观对客观的一种认识,而这种认识往往带来很大的模糊性。因此,用含糊语言“绝大多数”比用精确的数学形式的适应性强。即使在严肃的对外关系中,也需要含糊语言,如“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受欢迎的人”等。究竟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不受欢迎,其具体内容、不受欢迎的程度,均是模糊的。
平时,你要求别人到办公室找一个他所不认识的人,你只需要用模糊语言说明那个人矮个儿、瘦瘦的、高鼻梁、大耳朵,便不难找到了。倘若你具体地说出他的身高、腰围精确尺寸,倒反而很难找到这个人。因此,我们必须至少在办事说话时放弃这样一种观念:太过准确总是好的。
解决两难话题,必须遵循以心换心的原则,真心对人,诚心对事,争取双赢,力求全胜。在某些原则问题上不能妥协,在具体操作中又要体现灵活性。对事,要坚持原则;对人,却要讲究
人情。
爱情是浪漫的,花前月下,小河岸边,卿卿我我,此时很多人把恋人看得都很完美。有时明知道对方的某种缺点难为自己所接受,可指出来又怕伤害对方的感情,于是就装出一副菩萨心肠,一忍百忍。其实这和父母溺爱孩子一样,终究会酿成苦果的。所以,谈恋爱对恋爱艺术有很高的要求,既不能伤害彼此间的感情,也不能由着对方的缺点任其存在和发展。那么,年轻的恋人该如何指出对方的缺点,并使他(她)不会因此对你产生不满呢?
一是寓否定于含糊。
含糊其词在恋爱口才中意义非凡。女朋友穿一条裙子,自觉漂亮,在你面前得意地转了一圈后问你:“美吗?”你不仅不认为美,还觉得有点难看,于是你可以含糊其词地回答:“还好!”只要对方是稍有灵气的女孩,便能体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二是寓否定于肯定。
你的女友希望你给她买件像样的衣服,于是暗示你:“瞧,人家的衣服多漂亮,是男友送的。”但你觉得这个季节她的衣服已经够多了,说不买,女友会觉得你很小气,怎么拒绝?于是你就可以这么说:“的确美。不过我赞赏苏格拉底的一句话,‘女性的纯正饰物是美德,不是服装’。”
话的表面并未拒绝,但对方绝不会认为你是同意了,问题在不了了之中解决,谁也不会感到难为情。像这种恋人的要求,你不赞同也不接受,可你的拒绝中就不能有否定词,但对方能辨出弦外之音,彼此都不会觉得难堪。
三是寓否定于感叹。
女友过生日,男友送她一套衣服,她不喜欢,因为艳了些。他问:“喜欢吗?”女方若直截了当地回答:“不喜欢,花里花气的,像什么样!”精心挑选过的他此时一定会觉得很伤心。女方若答:“要是素雅些就更好了,我比较喜欢浅色的。”
这话的表面意思仿佛是:你买的好,不过若素雅些就更好了。表面肯定的背后是一句否定的意思,只不过说得委婉一些罢了。
四是寓否定于商量。
恋人希望你陪她参加朋友的一次聚会,可你觉得目前不便或不妥,于是你用商量的口气说:“现在实在没时间,以后行吗?”显然,恋人此时的邀请,有她特定的意义,若以后还有什么意思呢?可你找到这样的借口,她也实在不好勉强。
否定和肯定是对立的两个方面。在恋爱中,肯定是恋人欢迎的,否定是难以接受的。但物极必反,有时小小的否定也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五是寓否定于弦外之音。
现在的青年男女多数属于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里的“太阳”。尤其是女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别人围着她转,恋爱后更觉得男友应该宠自己、爱自己,稍有不顺心,就发点脾气、使点性子,以显示自己的个性。
有些痴情的男子因为自己的某句话引起女友的不快,生怕得罪自己的“公主”,会忙不迭地赔礼道歉,更有甚者会贬低自己请求原谅,以示对恋人的忠贞。其实大可不必如此。这样只会放纵对方个性的发展,更不利于以后的相处。
某局长的千金小徐和本单位的小李谈恋爱时总是显示出某种优越感。因为小李是农家子弟,大学毕业分在局里做科员,没有什么靠山。有一次小徐到小李家做客,对小李家人的一些生活习惯总是流露出看不顺眼的情绪,并不时在小李耳边嘀嘀咕咕。吃过晚饭,小徐把小姑子使唤得团团转。小李看在眼里很不是滋味。他借机笑着对妹妹说:“要当师傅先做徒弟嘛!你现在培训一下也好,等将来你嫁到别人家里,也好摆起师傅的架子来。”小李这么一说,小徐当时似乎听出了什么,过后不得不在小李面前表示自己有些过分。小李不失时机地用“要当师傅先做徒弟”的俗话来提醒小徐,避免了直接冲突。即使对方当时略有不满,过后也会有所感悟的。
六是寓否定于幽默诙谐。
幽默能使恋爱情趣盎然。当对方的所作所为引起自己的不满时,若运用俏皮逗趣的言谈,让对方不知不觉地体会你的心思,就可以让对方笑着接受自己的不满。
雅倩非常喜欢跳舞,男友小张偏是个好静的人,正准备参加本专业的自学考试,但常被她拉去看舞。雅倩有个很不好的习惯,不跳到舞厅关门不尽兴,久而久之小张就受不了。有一次,他们从舞厅出来已是夜里12点多了。小张说:“你的慢四跳得很棒,我还没看够。你一路跳回宿舍怎么样?”雅倩撒娇说:“你想累死我啊!”小张一副认真的样子说:“不要紧,我用快三陪你跳。”雅倩扑哧一乐:“亏你想得出,丢下我一个人也不怕我碰上流氓。”小张这时言归正传:“那你在舞厅丢下我一个人也不怕我打瞌睡被人掏了包儿。”雅倩这时才知道男友压根没有兴趣跳舞,以后就有所收敛了。
相恋时双方的感情总是美好的。在不伤害对方感情的前提下,让对方接受你的不满,并且让他(她)知道,你是在爱他(她)而不是在恨他(她),这时发现对方缺点并及时地促其改正,也许会破坏一时的甜蜜气氛,但这却能让双方更默契、更成熟地踏上婚姻的殿堂。
值得提醒的是,模糊不是含糊不清,不是令人费解。“模糊”是指语义范围的边缘没有绝对明显的界限,而语义范围的中心区域是清楚确定的。比如“中午”这个词的意义是清楚的,即12点钟一定是中午。但“中午”起止时间的界限是模糊的,谁也不能说相差几分钟就不是中午。模糊和精确是相对而言的,交际中,我们应当根据现实的要求,对语言的模糊性做出控制,真正做到该出口时就出口。
玩笑话,要适当说
说话,要懂得言辞分寸,尽可能避免说出令人厌恶的话,倘若是为了营造欢愉、热闹的气氛而刻意制造幽默,却弄巧成拙地让人生气,那就得不偿失了。
有新闻报道,某派出所民警处理了一起殴人致伤事件,受害人居然是因为自己无意说了一句玩笑话。
据派出所民警介绍,几天前,三轮摩的司机朱某骑车到某修理厂维修,前后一起去的还有两位骑着人力三轮车收废品的徐某和王某。徐某和王某将三轮车搁在修理场上便去找老板谈生意,等他们出来时,发现三轮车不见了踪影,便问同在修理厂的朱某。“有个人骑着三轮车往黑山大桥方向去了!”朱某告诉他们。徐某和王某以为有人将三轮车偷走,当即打车追赶。其实,朱某知道,人力三轮车被修理厂一工人骑出去买菜去了。
“英雄白跑路”,还花了近20元的打的费。徐某和王某回来知道真相后,非常气愤,认为被朱某耍弄。任凭朱某怎么解释,徐某和王某仍难消心头怒火,抓住朱某将其打伤。经过城南派出所民警调解,徐某和王某为朱某赔偿医疗费,朱某以自己不该开那么大的玩笑而向对方道歉。
一句玩笑话,让年逾50岁的朱某遭来一顿暴打。本是开开玩笑,却酿成了纠纷。由此看来,开玩笑应该注意分寸,不要因为小小玩笑话而伤及对方,更别说是陌生人。
王科长下午要主持一个大型的企划会议,需要准备一些资料。于是,他就把这件事交给小陈去办,由于小陈处理这类事很有经验,没多久就把资料交给王科长了。
王科长翻阅着资料并慎重地问:“这件事上面的人很重视,资料内的数字,你是不是都详细校对过?”
不料小陈却好像满不在乎地嬉笑着说:“大概不会错吧!”
小陈的话说完,就见王科长把资料重重地往桌上一丢,并怒气冲冲地说:“你都干什么了?怎么可以说大概呢?”
小陈觉得有些委屈,心想:“开个玩笑也不行呀?”
明明是一句玩笑话,对方却信以为真,结果就造成说者不快、听者生气的后果。这种情形发生的原因,大致有下列三种。
一是以对方用心思考、重视的事开玩笑。
小陈的事例就是这种情形。王科长命令小陈替他准备资料,是以一种一丝不苟的态度,而小陈却嬉皮笑脸,毫不在乎。所以,王科长会动气发怒。
二是个性耿直的人经常会把别人的玩笑话当真。
三是对方有心事,没有心情听玩笑话。
由于焦躁不安、过度疲劳、精神过于紧张等因素,也会使一个正常人的精神或肉体陷入紧绷状态,而听不下任何玩笑话。
另外,有强烈自卑感和被害者意识的人,也是开不得玩笑的。
如此一来,或许你会怀疑:“那么,玩笑话是说不得了吗?”一般而言,玩笑话大多具有使工作场所变得活泼,化解呆板气氛的功用。问题在于我们是否看准当时对方的心情罢了!
那么,开了不适宜的玩笑以后,该怎么弥补呢?
相传,纪晓岚中进士后,当了侍读学士,陪伴乾隆皇帝读书。
一天,纪晓岚起得很早,从长安门进宫。等了很久,还不见皇上到来,他就对同来侍读的人开玩笑说:“老头儿怎么还不来?”
话音刚落,只见乾隆已到跟前。因为他今天没有带随从人员,又是穿着便服,所以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
皇上听见了纪晓岚的话,很不高兴,就大声质问:“‘老头儿’三字作何解释?”
旁边的人见此情景都吓了一身冷汗。纪晓岚却从容不迫地跪在地上说:“万寿无疆叫作‘老’,顶天立地叫作‘头’,父天母地叫作‘儿’。”
乾隆听了这个恭维自己的解释,就转怒为喜,不再追究了。
纪晓岚成功地运用自己的机智和口才,随机应变,终于化解危机,帮助自己走出困境。纪晓岚正是运用了曲意直解,将对乾隆有不尊性质的“老头儿”三字巧释为“万寿无疆”“顶天立地”“父天母地”。这样不但化险为夷,而且变辱为恭。
在生活中也难免会遇到类似纪晓岚的尴尬,自然也需要适当的方法予以弥补。比如上面小陈的例子,既然上级已经生气了,如果他还默不作声,更容易造成对方的误解。
在气氛不对时,小陈应该把语气一转,用严肃和充满自信的口气说:“科长您放心,这些资料绝不会有问题的。”
科长可能会问:“那么,你刚才为什么说‘大概’呢?”
“对不起。不过,请检查这些资料看看,一定不会有错的!”小陈说话时除了语气要有自信外,还要面带一点微笑。听了小陈的补充说明和看到他的态度后,王科长的心情和语气应该会缓和下来。
通常朋友间的谈话较不拘小节,即使夹杂些讽刺性的话或略带调侃时,彼此也会不以为然。不过,不论本意如何,适度地收敛这种行为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在工作场所更应该多加注意。因为在工作场合自我意识较强,彼此间也难免有利害关系,哪怕只是一句无意的调侃之词,有时也会造成不愉快的芥蒂。因此,有些话是不能说的,有些玩笑是千万开不得的。
面试的话,请小心去说
面试就是一场智力游戏,是面试官和应聘者的一场智力比拼。面试者一定要小心谨慎地回答,以免掉入面试官提前设好的陷阱。
面试的过程就像一次相亲,应聘者希望找到一个能够了解自己优点的老板,用人单位则希望能找到优秀的合作伙伴。当陌生的双方相见之后,都想在短短的一席话中努力地表现出自己的优点,说出聪明的话或者立即呈现出很精彩的反应,以便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
面试官为了不“选错郎”,也许会在面试中设置各种语言陷阱,以考察应聘者的智慧、性格、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应聘者只有识破这些语言陷阱,才不会一头栽进去,才能巧妙地绕开它。
首先,用激将法遮蔽的语言陷阱。这往往是主考官用来淘汰大部分应聘者的惯用手法。采用这种手法的面试官,往往在提问之前就会用怀疑、尖锐、咄咄逼人的眼神逼视对方,先令对方的心理防线步步溃退,然后冷不防地用一个十分不友好的发问激怒对方。比如:“你的经历太简单,我们需要的是具有丰富社会经验的人。”“你的性格过于内向,这恐怕与我们的职业不合适。”“我们需要名牌院校的毕业生,而你不是。”“你所学的专业怎么与所应聘的职位不
一致?”
面对这些咄咄逼人的发问,作为应聘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无论如何不要被激怒。如果被激怒了,那么就已经输掉了。面对这样的发问,我们该怎样回答呢?
如果对方说:“你经历太简单,我们需要的是具有丰富社会经验的人。”你可以微笑着回答:“我坚信如果我有缘加盟贵公司,我将会很快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我希望自己有这样的一段经历。”
如果对方说:“你性格过于内向,恐怕与我们的职业不合适。”你可以微笑着回答:“据说内向的人往往具有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品质,另外我善于倾听,因为我感到应把发言机会更多地留给别人。”
如果对方说:“我们需要名牌院校的毕业生,你并非毕业于名牌院校。”你可以幽默地说:“听说比尔·盖茨大学也未毕业。”
如果对方说:“你所学的专业怎么与所应聘的职位不一致?”你可以巧妙地回答:“据说,21世纪最抢手的就是复合型人才,而外行的灵感也许会超过内行,因为他们没有思维定式,没有条条
框框。”
如果对方说:“你的原单位那么好,你却要走,是不是在原单位待不下去了?”如果应聘者结结巴巴,无言以对,或者是怒形于色,据理力争,脸红脖子粗,那就会掉进对方设计的圈套里。应聘者碰到这些情况,一定要保持冷静,要明白对方是在做戏,而不必去较劲。
其次,挑战式的语言陷阱。这类陷阱的特点是从求职者最薄弱的地方入手。
如果是应届毕业生,面试官会设问:“你的相关工作经验比较欠缺,你怎么看?”如果是女大学生,面试官也许会设问:“女性常常会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你怎么看?”
如果你回答“不见得吧”“我看未必”或“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那么你已经掉进陷阱去了。因为面试官希望听到的是你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反驳。
对于这样的问题,你可以用“这样的说法未必全对”“这样的看法有待讨论”“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恐怕不能完全接受”为开场白,然后婉转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面试官有时还会“哪壶不开偏提哪壶”,提出让求职者尴尬的问题。如:“你的学习成绩并不很优秀,这是怎么回事?”“从简历看,大学期间你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这会不会影响你的工作能力?”等等。
碰到这样的问题,有的求职者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摆出防御姿态,甚至会狠狠地反击对方。这样做,只会误入过分自信的陷阱,招致狂妄自大的评价。而最好的回答方式应该是,既不要掩饰回避,也不要太直截了当,要用巧妙的方式绕过去。
当面试官提出你的学习成绩不是很优秀时,你可以坦然地承认这点,然后在分析原因的同时说出你另外的优点。例如,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之所以不是很优秀,是因为自己担任过社团负责人,投入到社团活动上的精力太多。虽然社团的锻炼也带给自己不少的收获,但是学习成绩不是最优秀的,这一点一直让自己耿耿于怀。当意识到这一点后,自己一直都在设法纠正自己的偏差。
应届毕业生小刚就有过一次这样的面试经历。小刚的学习成绩并不是顶尖的。在一次面试中,这便成了主考官发起攻击的要害:“你的成绩好像不太出众,你怎么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呢?”
小刚不慌不忙地说:“除了学习,我还有其他的活动。不是只有成绩才能反映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的。其实我的专业课都相当不错,如果你有疑问,可以当场测试我的专业知识。”小刚巧妙地绕开了令人尴尬的问题,将主考官的注意力引导到他最拿手的专业知
识上。
第三,诱导式的语言陷阱。这类陷阱的特点是,面试官往往设定一个特定的背景条件,诱导应聘者做出错误的回答,因为任何一种回答都不能让面试官满意。这时候,用模糊的语言来回答最为恰当。
比如:“依你现在的水平,恐怕能找到比我们企业更好的公司吧?”如果你的答案是“是的”,那么说明你这个人“脚踏两只船,身在曹营心在汉”。如果你回答“不是的”,又会说明你对自己缺少信心或者你的能力有问题。
对于这种诱导式的问题可以先用“不可一概而论”作为开头,然后回答:“也许我能找到比贵公司更好的企业,但别的企业或许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如贵公司重视,机会也不如贵公司多;也许我能找到更好的企业,我想,珍惜已有的更为重要。”
这种回答,其实你是在把一个模糊的答案抛给了面试官。
还有一种诱导式的语言陷阱是,对方的提问似乎是一道单项选择题,如果你选了,就会掉进陷阱。比如说,对方问:“你认为金钱、名誉和事业哪个重要?”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三者当然都很重要。可是对方的提问却在误导你,让你认为这三者是相互矛盾的,只能选其一。这时候千万不要中了对方的圈套,必须冷静分析,可以首先明确地指出这个前提条件是不存在的,再解释三者对我们的重要性及其统一性。
你可以这样回答:“我认为这三者之间并不矛盾。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追求事业的成功当然是自己人生的主旋律。而社会对我们事业的肯定方式,有时表现为金钱,有时表现为名誉,有时二者都有。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去获取金钱和名誉,三者对我们都很重要。”
第四,测试式的语言陷阱。这类陷阱的特点是虚构一种情况,然后让求职者做出回答。
例如:“今天参加面试的有近10位候选人,你如何证明自己是最优秀的?”这类问题往往是考察求职者的随机应变能力。无论你给自己列举多少个优点,别人总有你没有的优点,因此正面回答这样的问题毫无意义可言,你可以从侧面回答这个问题。
可以这样回答:“对于这一点,可能要因具体情况而论。比如贵公司现在所需要的是行政管理方面的人才,虽然前来应聘的都是这方面专业毕业的学生,但我深信我在大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和主持社团工作的经历已经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我自认为比较突出的一点。”这样的回答可以说比较圆滑,很难让面试官抓住把柄。
有时,面试官还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对琐碎的工作是喜欢还是讨厌,为什么?”这是一个两难问题,假如回答喜欢,似乎有悖于现代青年的实际心理;假如说讨厌,似乎每份工作都有其琐碎之处。按照普遍心理,人们是不愿意做琐碎工作的。我们可以推测出面试官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工作态度。
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如果我的工作中有琐碎的事情需要做,我会认真、耐心、细致地把它做好。”这句话既真实可信,又符合对方的用人心理。
第五,引君入瓮式的语言陷阱。这是在各种面试语言陷阱中最难提防、最具危险性的。
例如,你应聘的职位是一家公司的财务经理。面试官也许会突然问你:“作为财务经理,如果我要求你1年之内逃税100万元,那你会怎么做?”如果你冥思苦想地思考逃税的计谋,或文思泉涌地列出一大堆逃税方案,那么你就掉进了陷阱。因为问这个问题的面试官,目的是来测试你的商业道德。要记住,遵纪守法是员工行为的最基本要求。
又比如,你正要从一家公司跳槽到另一家公司。面试官问你:“你的老板是不是很难相处啊?要不然,你为什么跳槽?”也许他的猜测正是你要跳槽的原因,即使这样,你也切记不要被这种同情的语气所迷惑,更不要顺着杆子往上爬。如果你愤怒地抨击你的老板或者义愤填膺地控诉你原来所在的公司,那么你一定完了,因为这样不但暴露了你的不宽容,而且暴露了你的狭隘心胸。
命令之语,要请求着说
作为领导者,如果用请求的语气给下属分配工作,无形中是抬高了对方的地位。反之,用命令的语气说话,等于把对方的身份贬低,甚至是践踏了他的尊严。
下达工作任务就需要领导做出命令,而下命令是领导说话的一门艺术,命令说得好不但可以搞好同下属的关系,而且可以树立良好的领导形象。相反,很容易招致职员们的强烈反感,久而久之,你的命令就难于顺利执行了。
如果你对下属说:“喂,你要听我做经理的命令。”这俨然是上司的态度。所谓的“经理的命令”就意味着你把这个职员当成比你低一等的人看待,这样,员工从心理上首先对执行你的命令就有了抵触。如果领导能改变这种命令式的语言,也许会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也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变得非常顺畅。领导在分配任务时,可以特意走到下属的桌子前对他说:“有件事拜托你办一下。”原来可以命令下属的领导,却对下属说“拜托”,这种倒转的字眼,会使下属充满干劲,而且能使工作进行得更顺利。
某酒店的大堂经理,对服务生的态度很客气。“辛苦你了”“谢谢你”“麻烦帮我换张床单”,措辞客气、有礼,服务生们觉得大堂经理这样的高层领导都这样尊重自己,工作起来热情都很高。对自己而言,一句客气话不需费吹灰之力,却能达到百利无一害的结果,何乐而不为呢?即使对方为你服务是应尽的义务,而一句客气话却能使他对你更为心悦诚服。
同样是来自领导的命令,以请求的字眼来使身份整个反转过来,就会消除下属的反抗心理,不觉得是在命令他。对下属,温和的话只会使他们更加心悦诚服。你是他们的上级,固然可以盛气凌人,但为什么不同时想到你自己也要与他们合作,事情才能顺利进行呢?
当自己所处的地位比对方高时,要格外留意说话的口气。成熟的人,越是处在高位越要懂得谦恭下士的道理。
员工宿舍里,到了该休息的时间,领导如果说:“熄灯时间已到,必须马上休息,否则明天误工是要罚款的。”这样命令的口气说出来显然会让员工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换一种关怀的口吻请求下属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辛苦了一天,你们也该早一点儿休息了!别熬得太晚,好吧?”这虽然是一句极平常的话,却往往会使下属听了对领导更加热爱。人是有感情的,以德报德,以怨报怨,这是一个多么平凡的道理。
许多工作本来都可以做得很好,但因为领导命令时疾言厉色,做下属的心里着慌,因此把事情做得更糟了。结果是领导的脾气发得越厉害,下属的工作就错得越多,最后损失的还是领导自己。究其原因,仅仅是因为说话不当心而已。
那么,是不是说,领导就不能命令自己的下属呢?当然不是。作为领导,如果不会下命令就失去了领导本身的价值,也就没什么威信可言了,关键是领导要采取合适的命令口气和态度,而不是强硬地指使。
某公司业务主管把自己负责的车间管理得井井有条,工人们听从指挥,服从命令,严守纪律。一次,他发现小王生产进度欠佳,总是完不成规定任务。下班后,把小王叫到办公室,然后亲切地问他:“最近你家里还好吧?工作中有什么困难吗?如果觉得我给你的工作任务太重,请直接告诉我,不要因为自己生活中的困难而影响到你的情绪,希望你再接再厉。”话说到此,小王早已是满脸通红,非常诚恳地向主管交代了原因并道歉,以后再没有出现过拖延的毛病。
主管没有直接抱怨小王工作不力,也没有以领导的口吻强行命令他必须按规定完成任务,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对他进行了一番请求式的对话。小王自然听懂了主管的话外之音,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管这样做,不仅警示了下属,而且保全了下属的面子。主管这样为下属考虑,下属自然对主管感激不尽。
温和请求式的语言说起来并不费力,收效却很大。使大地万物茁壮成长的是那些温柔的风、绵绵的雨,暴风雨只会摧残一切而已。强硬的命令式语言如同暴风雨一样,在给每位员工下达任务的同时也摧残着他们辛勤工作的心灵。温和地对下属安排工作,如同绵绵细雨滋润着万物,默默地指挥着所有的员工以百倍的努力创造辉煌的业绩。要想成为一位英明的领导,就一定要学会命令之语请求着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