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坦率
谅解的话,要在适当的时候说
谅解是一缕和煦的阳光,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头的坚冰;谅解是一股轻柔的春风,能把炎热带出干渴的心灵;谅解是一颗种子,能让每一片心的土地四季常绿。
谅解,其实是我们内心所发出的呼唤,是一种令人生敬的呼唤,它需要我们在适当的时候,真诚地说出来。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先哲们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谅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己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显然,他是在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拿破仑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养成了体谅他人的美德。作为军队的统帅,批评士兵的事经常发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气凌人责备士兵们的错误,而是能够很好地照顾他们的情绪。士兵们往往对他的批评欣然接受,而且充满了对他的热爱与感激之情,这就大大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使他率领的部队成为欧洲大陆的一支劲旅。
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士兵们都很劳累。拿破仑夜间巡岗查哨,发现一名巡岗士兵靠着大树睡着了。他没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枪替他站起了岗。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哨兵从沉睡中醒来,认出了替他站岗的拿破仑,因此十分惶恐。
拿破仑却和蔼地对他说:“朋友,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谅解的。但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会儿,下次你一定要小心。”
哨兵听了这话,内心十分感动。
拿破仑对待睡觉的哨兵没有大声训斥,没有摆出领导的架子,而是用真诚的话语谅解了哨兵犯的错误。他的一番言语像春风一样,吹走了那些不愉快。
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如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霸业;唐太宗李世民多次谅解直言进谏、敢于冒犯皇帝尊严的魏征而能成为一代明君;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
谅解需要一份释然,一份包容,需要我们宽广的胸襟。一个人只要你能真心谅解他人的过失和现状,对方定会被你的真情所感,彼此之间很容易就建立起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
王会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了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公司规模很小,连老板在内还不到10个人。办公条件也很差,只有一间阴暗的办公室,几台陈旧的电脑。与实力雄厚的大公司相比,他们太缺乏竞争力了。因为王会刚毕业,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没少受到老板的批评。王会心里很不是滋味,甚至有跳槽的想法。后来因为经营不善,王会来这里还不到一年,公司的经营已濒临绝境,员工们一连几个月领不到工资,大家纷纷跳槽而去,最后只剩下了老板和王会两个人。老板动情地对王会说:“真是委屈你了!”王会反而开导老板:“什么也别说了,只要你的公司开一天,我就一天不离开这儿。”没被任何困难吓倒的老板,被王会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就这样,他们成了患难与共的朋友。在他们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的经营状况逐渐有了改善。随后公司不断地发展壮大,短短四五年时间,就跻身当地广告业十强之列。如今的王会已成为公司的股东之一,而他和老板的友情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越来越深了。
让我们在心灵的花园里,采撷一朵绚丽的谅解之花,送给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珍藏那声迟来的“对不起”,那份真诚的歉意,化干戈为玉帛,视仇恨为友好,赢得彼此的谅解。卸下心灵的重负,你会发现,原来生活是那般的美好。
多一句真诚的谅解,便会多一份快乐;多一句真诚的谅解,便会多一份洒脱。让我们宽广的胸怀给万物一份谅解,那么,生活便会充满宜人的绿荫。
他人的苦话,请分忧着说
友谊,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换;当他人不开心时,千万别忘了在对方哭泣的时候递上一条手帕。用自己的温暖驱散他们心头的阴霾——分担他人的痛苦,也是一种关爱,更是一份责任。
在一个周末,凯瑟琳一个人到大海边欣赏大海的美景,借以消除一周来工作的疲劳。在一个礁石旁边,她突然发现了一个20岁左右的女孩子独自一人神色黯然地坐在礁石上。凯瑟琳感到好奇,就主动上前问话,想知道女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女孩子并不愿意理她。凯瑟琳继续温柔地说:“虽然你心情非常糟糕,让你显得有些忧愁,但你依然很美。你有什么伤心痛苦的事情,可以跟我说说吗?”
女孩子想了一会儿,就真的跟凯瑟琳倾诉了起来。当她说得动情时,还流下了眼泪。凯瑟琳给她的一直是真诚的眼神、用心的倾听和适当的点头。凯瑟琳的聚精会神,让女孩子感觉到了一种关注和理解。最后,女孩子还说,自己今天来海边,就是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她爱上的那个人,事业有成后就把她抛弃了。
凯瑟琳听了后,不但为她感到唏嘘、忧伤,还气愤地大骂那个男人有眼无珠。最后,她真诚地鼓励女孩:“你放心吧,天底下好男人多的是,你一定会找到一位责任心强且很有爱心的男人的。你看你长得多漂亮,连我这样的女人都喜欢你,更何况是男人呢。所以,你一定要振作起来。”
最后,女孩用极其感激的语气对凯瑟琳说:“从来没有人和我说过这么多话,我感觉到今天才算是真正地发现了自己。我现在才相信,活下去会是很美好的。”
是的,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真诚关怀、理解和尊重。大多数时候,一句真诚的赞美,可能只花说者一分钟时间,但对于听者,可能会影响一天、一年甚至一生。
俗话说,“人心换人心”,你若想别人关心、尊重你,你就必须对别人也付出一份真心。这也是获得朋友的秘诀。所以,你要是希望朋友关心你、体谅你,就必须先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朋友,先替朋友分担忧愁。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工作不顺,感情受挫,家庭不睦,都是让人痛苦不堪的事情。然而,心情不好的时候,找个人倾诉,发泄一下情绪,心里就要舒坦很多;朋友遇到了麻烦,帮对方出出主意,安慰安慰,朋友的路就要好走一些。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人生的痛苦会在这种相互倾诉、安慰和分担中变得越来越淡,越来越轻——分担的痛苦是减半的!
几年前,单位减员,王梅因身体的缘故而下岗。想着自己只念过初中,学历不高,身体又不好,王梅痛苦不堪,不知道出路在哪里。拨通好友文丽的电话,还没开口,她便忍不住哭了起来。文丽不清楚出了什么事,在电话里哄着王梅:“不哭不哭,我马上打的来你家。”没多长时间,文丽便火急火燎地赶来了。得知王梅下岗的消息后,她才长吁了一口气,说:“你呀,活活把我急死了,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呢,不就是下岗吗?活人能让尿给憋死?嘿,还哭成这个样儿!”王梅哭丧着脸说:“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一没学历,二没本钱,到哪去找工作啊?”文丽却拉着王梅走进书房,一边翻一边连珠炮似的说:“你原来写的那些东西呢?你不是想当作家嘛,这不正好给了你机会。写吧写吧,当自由撰稿人,坐在家里收钱,多牛啊!”说完,还用右手大拇指对着王梅一个劲地鞠躬,王梅终于被她逗笑了。
后来,文丽收集了很多报刊送给王梅,细心地把上面的征文信息标示出来,鼓励王梅投稿;出差在外,文丽也不忘给王梅打电话,说哪个城市的哪个杂志办得不错,可以试一试。王梅的文字终于发表了,文丽立即打来电话表示祝贺:“嘿,我刚刚看了你写的《朋友是一面镜子》,写得真好!”“哎,我读了你的《送你一朵勿忘我》,眼泪都出来了。”文丽的电话使王梅对自己越来越自信。有时候王梅想,生命中有文丽这样的好友一路相陪,替己分忧,真是幸福!
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默默地倾听,静静地陪伴,一句贴心的话,一些真诚的鼓励,就能逼着忧伤逃亡,为朋友分担痛苦;把痛苦告诉朋友,自己的心境会变得豁达起来,更能寻得一个避风的港湾,求得一份人生的解脱——在那里,友谊的海水会稀释痛苦,快乐的海风会把痛苦慢慢吹散。
人生的道路不平坦,逆境有时会多于顺境。不幸的事,人人难免。身处逆境,面对不幸,当事者不仅本人需要坚强起来,也迫切需要别人的安慰。人是社会的、合群的和有感情的高级动物。痛苦再加孤寂,痛苦倍增;痛苦有人分担,痛苦减半。患难见真情,安慰如雪中送炭,能给不幸者以温暖、光明和力量。给予不幸者以安慰,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美德;当朋友遭到不幸时,及时送上真诚的安慰,更是你应尽的责任。
不过,为别人分担痛苦和忧愁,也要讲究方法。
在探望身患重病的朋友时,你不必过多谈论病情。有关的医疗知识,医生已有所交代和说明,无须你再多言。如果对方本来就背着重病的精神包袱,你再谈及过多,势必包袱加重。你应该多谈谈病人关心、感兴趣的事,以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减轻精神负担。如能尽量多谈点与对方有关的喜事、好消息,使他精神愉快,更有利于早日康复。医生送去治疗身体的良药,挚友送去温暖人心的情感,都是根治病患必不可少的。
对于因生理缺陷或因出身、门第被人歧视的朋友,由于不幸的原因有些是先天的,并非全是人为的,你劝慰他时应多讲些有类似情况的名人的成功事迹,鼓励他不要向命运屈服,争取人生的幸福,实现人生的价值。
在安慰丧失亲人的朋友时,你不要急于劝阻对方的恸哭。强烈的悲痛如巨石积压在心头,愈久愈重,不吐不快,如果让其宣泄、释放出来,反而会令其如释重负,有利于较快恢复心理平衡和平静的状态。你应当注意倾听对方的回忆、哭诉,并多谈谈死者生前的优点、贡献,以及人们对他的敬仰、怀念。死者的生命价值越高,其亲属就会愈感宽慰。
对于胸怀大志而又在事业上屡遭挫折、失败的朋友,最需要的是你对其强烈的事业心的充分理解、支持。对于他们,理解应多于抚慰,鼓励应多于同情,须知怜悯是变相的侮辱,敬慕才是志同道合的表现。你不必劝慰对方忘掉忧愁、痛苦,更休想说服对方随波逐流,放弃他的理想、追求。最好的安慰,是帮助对方总结经验教训,分析面临的诸多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克服灰心丧气的情绪,树立必胜的信念,并共同探讨到达事业顶峰的光明之路。这就要求你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一定的了解,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知音。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又善良、重情义的民族。在我们民族的语言中就有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失败是成功之母”等一大批专用于安慰、鼓励不幸者的谚语、格言和典故,在民间流传千百年,至今仍然经常被用来安慰不幸者。只要你多加积累,满怀真诚,当朋友身遭不幸时适当表达,将关切送给朋友,你的朋友一定感触良多,你们的友情将更加清纯。
有一句话常用来形容人事沧桑,我们拿它来解释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也颇合宜——“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但不管他楼起、楼塌,是真朋友就长伴左右,绝不因对方的穷富而改变人情的冷暖。换言之,别人起高楼,你要有为他祝福、欣赏他能力的胸襟;当他时运不济时,你可别幸灾乐祸,而要以实际的行动安慰、鼓励对方。
如果说,你能将关心、体贴的心意建立在这种牢固的基础上,你对别人的关心和体贴才是真心诚意的,别人也才会以真心来回报你。古语不是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话吗,只有真情才能历久弥新,使友谊的芬芳愈陈愈香。如果你始终以同样的一颗赤子之心与人相处,还怕没有朋友吗?
责怪的话,换作鼓励说
话语是柄双刃剑,说得好可激励人,催人奋发;说得不好又可伤害人,使人消沉。人人都爱听好话,所以责怪的话要转向鼓励说。
怎样才能鼓励他人奋进?
派克·巴洛特是法国国家马戏团的著名驯兽师。他有一个指导狗表演的节目非常受人欢迎。他训练狗的样子特别有意思。旁人会发现,当狗有了一点点的进步时,派克·巴洛特便会去拍拍它,夸奖它,还给它肉吃,并逗它一阵子。
当然,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玩艺儿,因为几个世纪以来,大多数驯兽师都采用这样的方法去训练动物。但是,难道这对我们真的没有很重要的启发吗?
为什么我们要改变别人时,不用赞扬鼓励去代替斥责呢?就像训练小狗一样,即使它获得了一点点哪怕是最小的进步,我们都可以给予它赞美和激励。事实上,只有激励才会让人们更有效地不断进步。斥责也许可以让人们进步,但效果不会太好,而且肯定不适合大多数人。
如果你要对你的孩子、另一半或者下属员工们说他在某一件事情上显得很笨,很没有天分,那么你就是做错了,因为那等于毁了对方所有要求进步的心。你可以用相反的方法,宽宏地鼓励他们,令事情看起来很容易做到,让他们知道,你对他们做这件事的能力完全有信心,其才能还没有发挥出来。听到这样的激励,他们往往能够超越自我。
前美国总统柯立芝就是一位处理人际关系的高手,他会给别人勇气与信心,使人充满了自信。有一次,他与汤姆金斯夫妇一起去度周末,并邀请大家一块儿参加他们的桥牌友谊赛。桥牌对于汤姆金斯而言,是一个全然陌生的游戏,他对它的规则一点儿也不了解。
柯立芝对他说:“汤姆,为什么不试试呢?除了需要一些记忆与判断能力外,它没有什么技巧可言。你曾经对人类记忆的组织有过深入的研究,因此,打桥牌对你来说,一点儿也不难。”
汤姆金斯还没有意识到什么的时候,已经被柯立芝拉到了桥牌桌前。汤姆金斯后来回忆道,他发现自己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桥牌比赛,完全是因为柯立芝给了自己信心,使自己觉得打桥牌不是一件难事。柯立芝也给自己带来了一个足以改变人生的哲理,那就是,要是能够恰当地使用鼓励的方式,就可以在对方接受的前提下,指出对方的不足,却令其有信心去面对错误与不足,然后改变它。
称赞对于温暖我们的灵魂来说,就好像是阳光一样,如果没有它,我们就很难成长、开花和结果。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只是敏于躲避别人的冷言冷语,却总是吝于把赞许的温暖阳光给予别人。
很多年以前,一位10岁的男孩子在拿坡里的一家工厂里打工。他的梦想是将来做一名歌星。但是,他的第一位老师却泄了他的气。他说:“你不能唱歌,你根本就五音不全,简直就像风在吹百叶窗一样。”
然而,他的妈妈,一位穷苦的农妇,却用手搂着他并称赞他说,她知道他能唱,她觉得他每天都在进步,她要节省下每一分钱,好让他去上音乐课。这位母亲的激励,令这个孩子的一生为之改变。他的名字叫恩瑞哥·卡罗素,后来成了他所在时代最伟大最知名的歌剧演唱家。
换种说法,对母亲而言,是一腔苦心和爱心;对儿子来说,却是一条正道,一个光明的未来。如果这位母亲不把老师的话变换一种说法,不是用欣赏、赞美的语言来鼓励和支持儿子,那么,很可能网吧里会增加一个厌学逃学的网虫,社会上会增加一个自暴自弃的小混混。
如何让别人不断前进呢?用赞扬代替批评。当批评减少而多多鼓励和夸奖时,人们所做的好事会增加,而比较不好的事情会受忽视而萎缩。每个人都渴望受到赏识和认同,并会不惜一切地得到它。当然,我们鼓励别人,必须是真诚的,或者至少看上去真诚。
任何人的能力,都会在批评下萎缩,却能在鼓励下绽放。因此,要希望对方做到某一件事情,那么,就赞美其最细小的进步,而且是每一次的进步。每个人都需要诚恳的认同和慷慨的赞美。
虽然“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人总是好甜不好苦,往往喜欢听好话和美言,听不进逆耳忠言。这时候,换种说法,让忠言变得顺耳、中听,就容易让人接受,从而达到“利于行”的目的。
演讲的话,带着浓情说
要使演讲拨动人心,除了调动情感激流、生动事例、幽默妙语之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注重情感与理性的升华点。这种升华点往往体现了演讲内容的思想价值和审美品位,是演讲内容闪光的灵魂所在。
演讲过程中,听众的注意力、理解和记忆选择性,很大程度上是由感情因素决定的。
林语堂曾说:“对中国人来说,一个观点在逻辑上正确还远远不够,它同时必须合乎人情。”其实何止是中国人,只不过中国人更加重视罢了。
演讲者充沛的感情可以通过他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语调高低、口气轻重、语速快慢表现出来,但最重要的还是要以语言为载体传达出来。
一篇演讲,无论内容如何丰富,语言怎样准确、清楚、简洁、明了,如果缺乏情感,那还是很难打动听众。俗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成功的演讲不仅能把道理说得清楚明白,使听众不得不信服,而且还能以自己真挚的感情感染听众,引起听众的共鸣,使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演讲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的表达既要靠语意,也要靠语音。因此,一些演讲名家,他们在遣词用语的时候,总是字斟句酌,选用那些适合表现思想内容,蕴含着炽烈情感的语言,并以这些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叩动听众的心扉,引起共鸣。
林肯总统是一位具有过人的演讲才能的政治家,他1863年11月29日的葛底斯堡讲演词,直到今天不论任何大文豪仍不能在这篇名文上增加一词,仍被人们当作模范讲演词。
这篇简短的讲演词之所以被世人所称赞,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其以简短为妙,更重要的是注入了林肯的情感。让我们重温一下林肯的这篇讲演词吧。
87年前,我们的祖先在这大陆上创造了一个新的国家,她在自由之中成长,并为人人生而平等的主张而献身。
如今我们已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考验这个国家,或任何一个有这种主张和这种信仰的国家,能否长存于世。
我们在这战争的战场上聚会,奉献出战场的一部分土地,作为那些为国家生存而捐躯的人的最后安息之所,这全然是必须而正常的,也是我们应该做的。
世人不太会注意也不会太长久记忆我们此刻所说的话,但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在这里所做的一切。
我们面对这些光荣为国家奋斗牺牲的人,我们更应该发挥我们的爱国热忱。换句话说,我们绝对不能让这些爱国者白白牺牲,我们要祈求我们的国家在上帝保护之下,能获得更新更大的自由。
我们只要能树立起民有、民治、民享的理想政治,我们的国家就不会从地球上灭亡。
整篇演讲只用了不到五分钟,却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林肯简短的演讲词之所以激发人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林肯站在听众立场上说话,每段开头、中间、末尾都离不开“我们怎样”,用他的切身体会来表明他对人民的关心、爱护;其次是语言的真诚朴实,乃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道理虽简单,听众却有如饮甘泉的畅快感觉;再次是林肯对民众的热爱促使他把听众当作上帝,通过语言的力量团结人民,为美国的解放而斗争。
总之一句话,林肯把感情投到演讲的主题和内容上,并适当地通过有声语言把这种感情表现出来,产生了心理的共振效应,达到了演讲预期的交流、鼓动和说服的目的。
前英国首相丘吉尔素以非凡的雄辩天资和演说能力闻名遐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以出色的军事才能领导了英国对法西斯德国的斗争,其间发表了许多演讲,对鼓舞英国军民和全世界人民奋勇抗战具有重大意义。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尽管丘吉尔是一个一贯仇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审时度势,认识到要消灭德国法西斯,就要团结一切反法西斯力量,支持一切受法西斯迫害的国家和人民,否则将重蹈绥靖政策的覆辙。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也要在下院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为了向全国表明他的态度,丘吉尔通过广播发表了著名的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
“……希特勒是个十恶不赦、杀人如麻、欲壑难填的魔鬼,而纳粹制度除了贪得无厌和种族统治外,别无主旨和原则。它横暴凶悍,野蛮侵略,为人类一切形式的卑劣行为所不及。
“过去的一切,连同它的罪恶,它的愚蠢和悲剧,都一闪而逝了。我看见俄国士兵站在祖国的大门口,守卫着他们的祖先自远古以来劳动的土地。我看见他们守卫着自己的家园,他们的母亲和妻子在祈祷——啊,是的,有时人人都要祈祷,祝愿亲人平安,祝愿他们的赡养者、战斗者和保护者回归。
“我看见苏联数以万计的村庄正在耕种土地,正在艰难地获取生活资料,那儿依然有着人类的基本乐趣,少女在欢笑,儿童在玩耍,我看见纳粹的战争机器向他们碾压过去,穷凶极恶地展开了屠杀……我还看见大批愚笨迟钝,受过训练,唯命是从,凶残暴戾的德国士兵,像一大群爬行的蝗虫正在蹒跚行进。”
这里一美一丑的生动刻画,对照鲜明,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法西斯令人发指罪行的控诉,对灾难深重的人民的同情,饱含演讲者**的语言使一切正义、善良的人们对侵略者更加深恶痛绝,对受害的苏联人民及其国家更加同情并抛弃一切旧有的偏见。正所谓“感同身受”,丘吉尔自身鲜明的爱憎,通过他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产生了强大的感染力。
接着他以准确有力的语言,阐述了英国所要采取的政策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丘吉尔以战略家的眼光看到了这次大战的世界性:
“这不是阶级战争。这是一场整个大英帝国和英联邦,不分种族,不分信仰,不分党派,全部投入进去的战争。希特勒就要迫使西半球屈服于他的意志和他的制度了,而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的一切征服都将落空。”
丘吉尔通过演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动员英国人及世界人民大力援助苏联,彻底打败德国法西斯具有重要意义。他在演讲的最后说:
“因此,苏联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正如苏联人为保卫家乡而战的事业,是世界各地的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一样。让我们吸取通过残酷的经验得来的教训吧。让我们加倍努力,只要一息尚存,力量还在,就齐心协力打击敌人吧!”
这诚恳真挚、感情热烈的号召极为鼓舞人心,我们今天似乎还依然感觉到余音不绝于耳。
关怀的话,真诚地说
人类是高级感情动物,在做事情时,往往是由感性来支配理性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在与别人交流与沟通的时候,表露出我们的真诚,以达到相互之间信任的效果。
现代社会,无论是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希望获得双赢甚至多赢的结果,那么,真诚地关怀他人,必将会对此有着巨大的帮助。
1986年的菲律宾大选中,科·阿基诺战胜了马科斯。科·阿基诺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的竞选演说词充满了情感与真诚,极富感染力,并且牢牢地抓住了听众们的心:“可怜可怜我们的国家吧!可怜可怜我们前途暗淡的孩子们吧!让我们结束他们的苦难。我呼吁你们,帮助我推翻马科斯政权……”
最会说话的人,通常都非常真诚,他们往往站在对方的角度,首先为对方着想。关心和关怀他人,是最会说话的人的一个重要特点。
美国著名的推销员乔治·赫伯特成功地把一把斧头推销给了当时的美国总统小布什。为什么乔治·赫伯特能够做到呢?
当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把斧头卖给小布什时,乔治·赫伯特却认为:“把斧头卖给小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他在得克萨斯州有一座农场,那里长着很多树。于是我便给他写了一封信。
“我在信中是这样写的:尊敬的先生,有一次,我有幸参观您的农场,发现那里长着许多矢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也变得松软了。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头。不过,从您现在的体质来看,市面上的小斧头显然太轻,因为您仍然需要一把不是怎么锋利的老斧头。现在,我这里正好有一把这样的斧头,它是我爷爷留下来的,十分适合于砍伐枯树。价格上,只要15美元即可。如果您有兴趣,请按本信所留下来的信箱地址,给予回复……
“很快,小布什总统就给我汇来了15美元。”
乔治·赫伯特的成功,不但有其充满强烈信心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乔治·赫伯特能站在小布什需要的角度,用关怀的意愿和关怀的语言作为出发点,真诚地打动了小布什的心。关怀的话要想打动他人,就要出于真诚,发自内心真诚的语言才能真正地让人感动,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