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心坎儿里
争论之语,请降温后说
我们平时在对话中,时常会出现“高温语言”,就是和别人进行激烈的争论,达到不可开交的地步。“高温语言”,会使融洽的人际关系搞僵,掌握给“高温语言”降温的方法,才能够挽救即将破裂的人际关系。
道理不争不明,但怎么争,许多人却不知道。有人在争论中发火、谩骂,甚至大打出手,弄得朋友之间很不愉快。
有人会说,争论难道还用得着学吗,我天生就会。只要把喉咙扯响,抓住争论对方的任何逻辑漏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更要紧盯对方的道义弱点,只稍“泼上一桶污水”,让其失去所有道德优势,哪怕无理也赢了。
的确,争论常常发生,但争论的原本意义却不见得人人都懂。单就争论的目的来说,就可以列出一串不同结论:为了赢,为了面子,为了显示自己,为了说服对方,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为了驳斥对方的错误……连争论的目的都说不清道不明,就信誓旦旦宣称自己天生就会争论?未免太过自信了吧。
朋友之间交往相处,难免会有口舌上的争论,那么在与人争论时,一种观点被认可,不在于谁的声高,关键在于谁能把自己的想法不露痕迹地输入对方的意识当中。通常大多数人所采取的态度是:向对方展开反驳。而你一向采取何种态度呢?是否会采用“高温语言”呢?
《演讲与口才》一书中说,所谓的“高温语言”,是指谈话时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使话语的火药味甚浓,稍不在意就会擦枪走火,导致矛盾冲突的发生。
如何抓住时机,适时给“高温语言”降温,以减少朋友之间的摩擦,需要我们运用恰当的方法、机智的语言,变高温为低温,化敌意为和睦。
一是明理静气。
在事情突然发生,而双方又心急如焚的情况下,当事人说话往往就不够冷静,声调就会高扬,语言就会迅速升温,容易使冲突升级。这时就需要其中一人明理静气,压一压心火,使当事双方迅速冷静下来,化解矛盾。
二是谐音岔题。
如果两个人没有什么大的矛盾,但遇事就喜欢斗气,争强好胜,三句话不到,就互相诋毁导致语言升温。这时,如果其中一人打打岔,分散一下另一个斗气者的注意力,将他们斗气的犄角分开,常常能化干戈为玉帛。
三是引申归谬。
在遇到两个人执意要闹下去的情况时,如果有旁观者,旁观者不妨将再这样发展下去的后果予以引申,将可能出现的不良局面清晰地摆到当事者面前,这往往能对当事人起到警示作用,使局面出现转机。此法若运用得当,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薛友明与郝祥是一对性格相仿、脾气差不多的“冤家”,两个人都是一所高中的学生。他们常常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分开了又想到一起,在一起时一旦话不投机就拌嘴。特别是郝祥,什么事都要争出个子丑寅卯来,有些同学对他已经望而却步,尽量避免跟他打交道。
一次,为了一道代数题的解法,两人又较上了劲,而且逐渐升级到讲勇斗狠上来。这个说:“我怕你,休想!”那个说:“我怕你?”另一同学陈桂华见两位又“发高烧”了,忙打趣道:“冬天雪,夏天雷,你说同学谁怕谁?就怕这样长期下去,大家都不理你们了!”
郝祥比较敏感,联想到自己朋友渐少,脸红起来。薛友明心想自己也有不是之处,停止了争执。就这样,陈桂华一番话四两拨千斤,轻易就化解了一场口舌之争。
一对较劲的冤家,好像谁也不怕谁。但这种没有任何意义的“怕不怕”问题之于两人的感情而言,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互不服气、互不畏惧,只会把关系搞僵,把问题搞复杂。
碰到小事就一直闹下去,与他人怎么相处?“这样长期下去,大家都不理你”,这将是最有可能出现的后果。陈桂华抓住这个点巧作引申,得出一个大家都不愿看到的结果,当然也是争强好胜者最怕的后果,从而将其火气降下来。
在人际交往中,朋友之间的对话升温、产生火药味甚至发生冲撞是常有的事。若在场的人都能像陈桂华那样,拿起“语言灭火器”,给“高温语言”迅速降温,将矛盾与冲突扼杀在萌芽阶段,就会为生活增添更多的和谐与美好。
别为无聊的小事去争论,什么事都争论,会给人留下此人是非多的不良印象。
因为,几千年来受中庸文化的熏陶,中国人很不习惯争论、很不熟悉争论,也很少有人拿争论来做文章做学问。大家见了面一般都是客客气气的。即使有根本性的不同见解,也从不在课堂上、会场上当众说出来,不但不说,还讳莫如深,让人费劲地猜来猜去。这种作派,不但不受人嫌弃,还受人推崇,谓之“含蓄”“修养好”“城府深”,是聪明人。如果认真较个死理,把自己的观点在与众不同的时候如实地、不加保留地说出来,都不用考证观点合理与否,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就是:肤浅、幼稚、靠不住。
爱语,请深情地说
爱语的力量是春日里纷洒的丝丝细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语的力量是冬日里耀眼的一抹阳光,使凛冽寒风中的人感受春日的温暖;爱语的力量是沙漠中突现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望的人重燃希望之光;爱语的力量是黑夜里远方的一座灯塔,使黑暗中的人找到航行的方向……
对我们中国人而言,“有口难言”、“沟而不通”或“爱在心头口难开”是我们常常遭遇的困境。深情地说出爱语,正是帮助我们把心意、情感明确而传神地表达出来,以达到最好的沟通效果,并且会有出人意料的收获。
爱语有多种,如母爱语、师爱语、友爱语、情爱语等。下面我们以情爱语为例,谈谈爱语的妙用。
现实生活中,由于不敢及时表白而错过爱情的事例不少。当然也有“懒汉娶仙妻”的例子,那是由于懒汉在追求爱情时敢于表露自己的钟情,同时有一种执着的憨劲。
当你的心里升起爱意时,不要犹豫,不要彷徨,而应当在适当的时候,向自己心中钟情的他(她),大胆、果断、坦率地说出——“我爱你!”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你没有这个勇气,浪费了上帝为你准备的这三个字,你只能孤独地走完你的人生旅程。
其实,爱语也有一些定式语言可以借用,不必害怕不会说,而是怕你不敢说。
下面就是一些表达爱意的语言。首先看看男人表达爱意的惯用语。
“没什么特别的事,只想听听你的声音。”男人在女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拨个电话温柔地说。
“即使你不爱我,我依然会一生一世保护你。”男人深情地说。
“你是我最初也是最后的爱人。”男孩对初恋情人天真浪漫
地说。
“只要你一直在我身边,其他东西不再重要。”男人拥着女朋友痴痴地说。
“不管将来发生什么事,你变成什么样子,你依然是我最爱的人。”痴情男子花前月下向女朋友说着伟大誓言。
“和你在一起总会令我忘记时间的存在。”明明已经整天结伴,男人送女人至家门外依旧一脸依依不舍地道别。
“现在能够见面多好呀!”一天甜蜜约会结束,凌晨时分,男的还捧着电话筒向远方的她充满渴望地说。
“不要紧,你只是迟了一会儿。”她纵然迟到了大半个钟头,他仍旧体贴地说。
“只要能和你在一起,我不管要付出怎样大的代价。”情路即使受着外在因素影响跌跌撞撞,男人却一直坚定执拗地向爱人说。
“此刻我很挂念你,请为我小心照顾自己。”男人在工作期间不忘传呼女友留下动人口讯。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只要你需要我,我立即赶来,尽我全力为你分担。”女友提出分手,男人依旧一脸痴痴,说仍愿意继续为她赴汤蹈火。
“我愿意爱你、照顾你、保护你,一生一世。”婚礼上,新郎带着少许泪光当着众亲友面对新娘子说。
“你给我带来一生中最大的撞击,我会铭记此生。”男女分手,男的平静而肯定地说。
“如果他待你不好,一定要告诉我,我绝不放过他。我会一直在你身边保护你。”她选择了别人,被抛弃的男人仍旧情深款款
地说。
“只要你愿意,当你失意的时候,需要一个肩膀的时候,告诉我,我会立即出现。”她不爱他,但他不计较,还无怨无悔地说。
“我从来不会对任何一个女人许下诺言,也从不会对任何一个女人做我会为你所做的事。你在我心目中是多么不同!”聪明的男人向善妒的女人说。
“我一生中遇到无数的女人,可是从来没有像你这样一个教我如此深受震撼的。”男人对新相识的女人说。
“你已经走进我的生命,我愿与你一生一世。”男人从口袋中取出指环,既认真又战战兢兢地向女人求婚时说。
“无论如何,只要我爱的你能够幸福我就别无所求了。”所爱的人和别人结婚了,男人眼泛泪光祝福新娘子说。
“我答应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包括我自己在内,相信我!我会给你幸福。”女人在工作或人事上受尽委屈,男人把她一拥入怀,体贴地一番耳语。
“你为酒醉!我为人醉。”女人喝罢两口酒,脸泛红霞双颊赤热,男人抓紧机会轻轻细诉。
“我一定要比你多活一分钟,好让你离去的时候,让我握紧你的手,就像我们平日睡觉时一样。”男人抱着心爱的女人在**喁喁细语。
“我等着你回来。”机场内,男朋友紧紧拥着即将赴国外学习的女友细说,然后在对方额上轻吻一下。
“你在我心中永远是最有气质、最特别和最具吸引力的。”男人轻抚女友秀发说。
俗话说:女人心,海底针。意思是说女人的心思难以琢磨。可是你知道吗?其实男人的心理同样也是很复杂的。正处于热恋中的你,想不想知道怎样才能打动你深爱的男人呢?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下面的几句话你可得好好地记住。
“我不在乎你有没有钱,我相信你一定会有前途。”
“我做莱的手艺很不错,下次有机会做给你吃。”
“不管怎样,我相信你。”
“你很有才华,能够认识你真的好幸运。”
“亲爱的,我会永远爱你。”
“没什么事,只是想你了。”
“我不要求名分,重要的是我们彼此相爱。”
否定的话,要机智地说
柔和的语言往往具有规劝或协商等口吻,它传递的信息内容常常具有体贴、关怀、尊重等感情色彩,因而易于让人接受和执行,语言目的易于达到。
我们说话要讲究策略,说“不”更要有策略,否则拒绝二字将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不少麻烦。
首先,拒绝对方的提议时,最好采用毫不触及话题具体内容的抽象说法。
日本成功学大师多湖辉曾讲过这样一件事。在日本20世纪60年代末时,某大学的教室里正在上课时,一群激进派学生闯了进来,使上课的教授手足无措。当着班上学生的面,教授想显示一点宽容和善解人意的风度,就决定先听一下学生讲些什么之后再去说服他们。结果与他的善良想法完全相反,激进派学生乘势向他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把课堂搅得一团糟,再也上不成课了。之后,只要他上课就有激进派的学生出现在课堂上,这样持续了一年。
从这一教训中,教授悟到一条法则,即若无意接受对方,最好别想去说服他,对方一开口就应该阻止他:“你们这是妨碍教学,请先从教室里出去,与课堂无关的事,让我们课后再说。”如果不去听学生的质问,一开始就踩住话头,至少不会给对方以可乘之机,也不致弄得一年时间都上不好课。
在生活中,面对不喜欢的对象,要出其不意地敲他一下,以便打退对方。若缺乏机会,不妨制造机会,先使对方兴高采烈,然后趁对方缺乏心理准备,脸仍在笑嘻嘻时,找到借口及时退出,达到拒绝的目的。
一位名叫金六郎的青年去拜访本田宗一郎,想将一块地产卖给他。本田宗一郎很认真地听着金六郎的讲话,只是暂时没有发言。本田宗一郎听完金六郎的陈述后,并没有作出“买”或者“不买”的直接回答,而是在桌子上拿起一些类似纤维的东西给金六郎看,并说:“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
“不知道。”金六郎回答。
“这是一种新发现的材料,我想用它来做本田宗一郎汽车的外壳。”本田宗一郎详细地向金六郎讲述了一遍,谈论了这种新型汽车制造材料的来历和好处,又诚恳地讲了他明年计划各种新的汽车设计。这些内容使得金六郎摸不着头脑,但感到十分愉快。
在本田宗一郎送走金六郎时,才顺便说了一句,他不想买他的那块地。如果本田宗一郎一开始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金六郎,金六郎一定会问个究竟,并想方设法劝说本田宗一郎,让他买下这块地。本田宗一郎不直接言明的理由正是如此,他不想与金六郎为此争辩什么。
其次,在与人交流时,我们还一定要记住拒绝他人时的禁忌。
忌说话绵软无力。拒绝别人时若说话绵软无力甚至哼哼唧唧半天讲不清楚,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厌恶感,认为你不是帮不了他,而是根本不想帮他,因为一般而言只有心虚的人才会如此吞吞吐吐。
忌热情过头。既然是拒绝别人就认真说出理由,之后无论表示惋惜也好、无奈也好,别人不乐意,也不能对你的拒绝妄加指责;但你若为了弥补对方,仍过于热情,则未免有些虚伪。
忌触动感情。据心理学家研究,触动是很容易产生共同感受的,故想说“不”时应注意避免给人以敬而远之的态度,比较容易把“不”说出来并说得较好,或者说,对方试图与你套近乎,你要保持头脑清醒,以免做了感情俘虏,给对方可乘之机。一般说来,见一次面就能记住别人名字的人,常容易与人接近,故此,在交谈中不断称呼别人名字,并冠之以“兄”“先生”等常能产生亲近感。那么,反过来你想说“不”时,便应杜绝这种亲密的表示,即对方的名字一概不提,这样加大和对方的心理距离,容易说“不”。还有谈话时尽量距离对方远些,使其不容易行使拍、拉等触动性的亲密动作。另外,最好也不要触摸对方递出来的东西。东西也和人一样,一经触摸就会产生亲密感,想要拒绝就不容易了。
忌借口不当。有些人不想直接说“不”,便随便找些不值一驳的理由来暂时搪塞对方,以求得一时的解脱。这个方法并不好,因为对方仍可以找理由跟你纠缠下去,直到你答应为止。
比如你不想答应帮某人做事,推说:“今天没有时间。”他就会说:“没关系,你明天再帮我做好了,事情就拜托你了。”又如你要拒绝对方想转让给你的一件衣服,你推说:“钱不够。”那么对方会说:“钱够了再给我好了。”就把你轻易应付过去了。或者你不愿意和对方跳舞,推说:“我跳不好。”那么他一定会说:“没关系,我慢慢带着你跳好了。”因为这些都是小小的谎言,一经反驳,你定有所慌乱,“不”的意志便很难贯彻了。所以对付这种情况,你倒不如直截了当地用较单纯的理由明确地告诉对方:“你托办的这件事办不到,请原谅。”“这件衣服的颜色我不喜欢,很抱歉。”“我已经另约了舞伴,不能跟你跳,对不起。”这样虽说显得生硬些,但理由单纯明快,不会给对方可乘之机,倒可以免除后患。
另外,当我们面对他人的善意要求,而你既不想伤害对方又不想答应对方时,就还得学会下面谢绝他人的多种技巧。
试着先同意。这似乎听上去有点自相矛盾,但是我把这看作一场心智的柔道。你可以同意要求(假设你的情况是你想接下这个活但是手头没有足够的时间),然后做下面两件事之一。比如,你可以说:“没问题,但是我现在的任务多得像山一样。你能不能过一个月左右再来找我?”你还可以说:“当然可以,但是能不能先去做……这样我们才能看出这件事到底是否可行。”无论你选择上面两个中的哪一个,你都没有断然地拒绝他们,而是把主动权交回到他们的手中。你是在真心想要做这件事但是实在抽不开身的情况下才这样说,这样说帮你解决了主动权给你带来的压力,让你用不着真正说出那个“不”字。
了解你曾做出的承诺。为了知道什么时候用得着说“不”,你得了解你现在已经揽了哪些活了。你得给你现在所有的项目和任务建一张流动的列表,同时也为你在一个星期左右时间内的不属于那些项目的活动列一张活动任务表。有了这两张列得满满的表你就可以决定眼前这个任务能不能挤进去。小心保管这张表,只有在事出必要的情况下才在上面添加项目。
拖延。与上面的第一种回答有点类似,如果你选用这招的话你用不着下决定,用不着点头或者摇头,而只是让来请求你的人迟些再来。如果这个人不错的话,他会把过段时间再来找你这件事加进自己的备忘录里。否则他们肯定早把你忘了。有的时候如果你连着拖延了两回,别人就会放弃了。当然老是拖延也不好,这会让别人觉得你人品有问题。一般在两次拖延之后,在别人第三次求你的时候,你就应该给出个明确的答复了。
礼貌,但要坚决。很多人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太优柔寡断了。他们可能拒绝了别人但是让人听上去有些动摇,如果你这样回应别人的话,会有更强的人来向你施压,直到你点头答应为止,这是因为他们觉得事情还有商量的余地。因此如果你要拒绝的话,你就得让别人清楚地知道你不会再改变主意了。但是别表现粗鲁,一句简单的“不,我现在实在无能为力”就够了。
抢先一步。如果你觉得将有人会有求于你,你可以在别人向你请求之前告诉他们你很忙。如果你与那人碰面,你可以说“话说在前头,我得让你知道我的日程表里这一个月都排得满满的,所以我们别谈关于30天内的什么新计划。”这相当于对那个将有求于你的人做了一次警告,因此事后他们也无法怪罪你拒绝他们的请求。
“我很乐意,但是……”类似于第一个方法,这招表现出你对这项计划很感兴趣,但是你因为日程安排或者有其他的任务而实在无能为力。如果这个计划听上去真的很有趣的话,你可以说:“这听上去确实很棒,我多希望自己能加入进来啊!”如果可能的话,你也可以推荐一些其他的适当人选或者可行想法。一些人会觉得这种被拒绝的方式还不错,至少你也帮他解决了难题。
永远别说抱歉。还是得珍惜自己的时间,如果你道歉的话,就好像是在为做错一件事而道歉,这样一来你拒绝的理由也就显得不甚充分了。在这种场合下,说“对不起”这三个字是很有**力的,我们常常说“对不起,但是……”或者“我多希望能帮你,但是很对不起,我没办法帮你”这类的话,这是因为我们拒绝别人的事后会觉得很不舒服。但是,还是那个问题,这样一来,你会向别人传达错误的信息。
友善的话,请和颜悦色地说
友善是什么呢?友善是天空,包容天地间的万物;友善是氧气,孕育新的生命;友善是阳光,是雨露,照耀、滋润着美德的生成。
友善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如果人们都能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一个少年在企图行窃时,被躺在**的女孩发现了。女孩并没有报警,而是装作并不知道他是小偷,热情地邀请他与自己聊天。他们聊得挺开心。少年临走前,女孩用自己的阿马提小提琴为他拉了一首曲子,然后又把琴送给了少年。
后来,当少年再去找女孩时,女孩因患骨癌已离开了人世,在她青色的墓碑上镌刻着“把友善奉献给这个世界,所以我快乐”。少年从此变了样,他在贫困和苦难中重拾自尊,心中燃起了走出逆境的熊熊烈火。最终,昔日的少年成才了,在世界一流的悉尼大剧院,他深情地拉起了悠扬的曲调——把它献给那位女孩。
小女孩以和颜悦色的话语,友善的态度对待少年,是为了体面地维护他的尊严。她也许永远不会意识到,她的友善、宽容和爱心——就如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底上,怎样震撼了一个迷途少年的心,让他重新树立信念,扬起生活的风帆。
一次友善的和颜悦色的交谈,一首优美的曲子,就这样改变了人的一生。其实,温和与友善在生活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电影开演前,一位朋友心安理得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过道上,一位迟来一步的姑娘冲着他微笑。电影开演了,这位朋友感到姑娘的目光还在冲着自己。他不自然起来,借着银幕上的反光又对了一次座号,这才发现自己鸠占鹊巢。他站起来,连说“对不起”“没关系”,姑娘莞尔一笑道,“怪我来迟了。”
姑娘不但不生气,竟然还说了一句“怪我来迟了”,这就是包容,以友好善良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
社会生活不论多么复杂,说到底是由各种性质、各种层次、各种方式的人际交往组成的。
人生在世,会碰到许许多多来自别人的“对不起”。在公共汽车上,有人不小心踩了你的脚;在一个集体中,有人出于不那么高尚的理由,说了一些对不起你的话,甚至做了一些对不起你的事。这个时候,需要以友善的话语和颜悦色地对待来自别人的“对不起”,宽容、谅解、理解别人,而不能针尖对麦芒,更不可冤冤相报。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可能制造许许多多的“对不起”。会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不小心溅了别人一身泥,无意间一句话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也可能由于一时糊涂或迫于外界的压力,做了伤害别人感情、损害别人利益的事。这种时候,尤其需要和颜悦色地说些友善的话。无意中伤害了别人,要真诚地赔礼道歉。由于自己的主观原因伤害了别人,需要得到别人的谅解,但自己不能谅解自己。要以友善的话语,切切实实改正自己的错误,以长期的努力重新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友谊。
如果你想做一个快乐的人,让自己的身边充满欢乐,就用你一句友善的话语,和颜悦色地去对待他人。那么,在和别人打交道时,如何做到与人为善呢?
首先,要学会宽容。宽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能充分地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拥有宽阔的胸怀。人们彼此生活在一起,产生一点摩擦是正常的。俗话说牙齿和舌头也会打架,但是矛盾发生后,应该学会和颜悦色地说些友善的话语,不能斤斤计较,应该让矛盾迅速化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一步海阔天空”。
其次,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学会说“对不起”。你可别小看这三个字,它的作用可大了,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有着出奇的效果。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难免会发生一些磕磕碰碰的小事,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有的人会怒发冲冠,甚至大打出手;而有的人则会友善待人,和颜悦色地说一声“对不起”,表达自己的歉意,请求对方原谅,于是双方握手言和,重新成为好朋友。有了过失和误会,衷心地向对方说“对不起”,表现了一个人开阔的胸怀和彬彬有礼的风度,用自己友善的心感染他人,远比唇枪舌剑更有效。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友好、愉快的氛围中,都希望自己的周围充满善良、宽容和温馨……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以友善的态度和颜悦色地处理发生在与他人相处、与家人相处、与朋友相处时发生的矛盾,共同营造一个心情舒畅、处处温暖和谐的生活环境。
下面这个故事,很能说明问题。
美国著名的试飞驾驶员胡佛,有一次飞回洛杉矶,在距地面90多米高的空中有两个引擎同时失灵,幸亏他技术高超,飞机才奇迹般地着陆。胡佛立即检查飞机用油,正如他所预料的,他驾驶的那架螺旋桨飞机装的却是喷气机用油。当他召见那个负责保养的机械工时,对方已吓得直哭。这时,胡佛并没有像大家预想的那样大发雷霆,而是伸出手臂,抱住维修工的肩膀,和颜悦色地说:“为了证明你能干得好,我想请你明天帮我的飞机做维修工作。”从此,胡佛的飞机再也没有出过差错,那位马马虎虎的维修工也变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了。
这个故事令人感动。虽然维修工的过失险些使自己丧命,但心地善良的胡佛深深懂得有过失者的心理。当对方因出了严重差错而痛苦不堪时,胡佛善解人意,自我克制,出人意料地给予宽慰,使其恢复自信和自尊。这就是友善的巨大力量。试想,如果胡佛愤怒斥责这位维修工,甚至不依不饶地追究他的责任,那么很可能会彻底地毁了他。可见,面对同一件事,以两种不同的态度来对待,就会有迥异的结局。友善,可以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仅善待了他人,也能使自己得益——胡佛的飞机不是从此就没出过任何差错吗?而以愤怒乃至暴力来应对,结果往往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能否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世,不但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有时甚至是一个民族素质高低的反映。有一则报道说:同样一起交通事故,在加拿大,可以不到两分钟就顺利解决,司机会很快下车,视事故的实际情况,以一种友善的态度来协商解决。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种现象:两车擦碰,司机互相指责。于是,后面的车辆不能前行,交通严重堵塞。
生活是一面镜子。当你面带友善走向镜子时,你会发现,镜中的那个人也正满怀善意地向你微笑;当你以粗暴的态度面对它时,你会发现,镜中的那人也正向你挥舞拳头。人生在世,请拥有一颗友爱之心,保留一份友善之情吧!
批评的话,请温和点说
强硬地当面指责别人,只会造成对方顽强地反抗;而巧妙温和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则会受到爱戴。
很多人在开始批评之前,都先真诚地赞美对方,然后一定接一句“但是”,再开始批评。例如,要改变一个孩子不专心的态度,我们可能会这么说:“孩子,我们真以你为荣,你这学期成绩进步了。但是假如你代数再努力点的话,就更好了。”
在这个例子里,孩子可能在听到“但是”之前,感觉很高兴;而听到“但是”之后,马上会怀疑这个赞许的可信度。对他而言,这个赞许只是批评他失败的一条设计好的引线而已。可信度遭受到曲解,我们也许无法达到我们要改变他学习态度的目标。
这个问题只要把“但是”改为“而且”,就能轻易地解决了。“我们真以你为荣,孩子,这学期你的成绩进步了,而且只要你下学期继续用功,你的代数成绩就会比别人高了。”
这下子,孩子就会接受这份赞许,因为没有什么失败的推论在后面跟着。我们已经间接地让他知道我们要他改变的行为,更有希望的是,他会尽力地去达到我们的期望。
在美国后备军和正规军训练人员之间,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理发,后备军人认为他们是老百姓,因此非常痛恨把他们的头发剪短。
当陆军第542分校的士官长哈雷·凯塞带了一群后备军官时,他打算自己解决这个问题。跟以前正规军的士官长一样,他可以向他的部队吼几声或威胁他们,但他不想直接说出他想表达的意思。
他语气平静地开口了:“各位先生,你们都是领导者。当你以身教来领导时,那再有效不过了。你必须为追随你的人做个榜样,你们该了解军队对理发的规定。我现在也要去理发,而它却比某些人的头发要短得多了。你们可以对着镜子看看,你要做个榜样的话,是不是需要理发了,我们会帮你安排时间到营区理发部理发。”
结果出奇地好。有几个人自愿到镜子前看了看,然后下午就到理发部去按规定理发了。第二天早晨,凯塞士官长讲评时说,他已经看到,在队伍中有些人已具备了领导者的气质。
对于那些对直接批评会非常愤怒的人,间接地让他们去面对自己的错误,平和地批评会有非常神奇的效果。
1887年3月8日,美国最伟大动人的牧师及演说家亨利·华德·毕奇尔逝世。毕奇尔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如同日本人所说,他改变了整个世界。就在这个周末,莱曼·阿伯特应邀向那些因毕奇尔的去世而哀伤不已的牧师们演说。他急于做最佳表现,因此把他的演说词写了又改、改了又写,并像大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那样谨慎地加以润饰,然后他读给妻子听。写得很不好——就像大部分写好的演说一样。
如果她不够了解自己的丈夫或不懂得说话的艺术,她也许就会说:“莱曼,写得真是糟糕,行不通。念起来就像一部百科全书似的,你会使所有的听众都睡着的。你已经传道这么多年了,应该有更好的认识才是。看在老天爷的分上,你为什么不像普通人那样说话?你为什么不表现得自然一点?如果你念出像这样的一篇东西,只会自取其辱。”
然而,她并没有这样做,因为她知道这样做的不良后果。所以,她只说,这篇讲稿若登在《北美评论》杂志上,将是一篇极佳的文章。换句话说,她称赞了这篇讲稿,但同时很巧妙地暗示出,如果用这篇讲稿来演说,将不会有好效果。莱曼·阿拉特知道了她的意思,于是他把细心准备的原稿撕破,后来讲道时甚至不用笔记。
给人玫瑰,手有余香。批评也能同赞美一样受人欢迎,那就必须有温和的态度和真诚帮助他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