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土耳其的名城——伊斯迈,
在多瑙河支流的左岸,
城内的建筑颇有东方风味,
过去一直以要塞坚固而闻名。
但以后说不定会被摧毁……
征服者总爱玩这种把戏。
它距海岸线八十俄里,
它的城墙三千托斯长。
它有一座棱形碉堡,
薄却坚硬的墙壁,宛若人的头盖骨,
有两座炮台,如圣乔治岛的模样,
一座隐蔽在下面,一座建筑在平台上。
士兵驻守多瑙河岸,威势赫赫,
将军纵观战局,从未失败。
在城的右边,还有二十二尊大炮,
气势汹汹,层层排列在军事要冲。
但是多瑙河沿岸却没有防御,
土耳其人不相信俄军会从水上进攻;
直到俄国的军舰泊在他们面前,
此时反击已晚。
但是涉过多瑙河也并非易事,
所以他们望着莫斯科的舰队,
高呼:真主保佑。
安拉。
在伊斯迈附近的岛屿上,
俄国人筑起两座炮台,他们怀着两个目的:
一是将这座城轰炸成齑粉,
包括官邸和民房,无视无辜的灵魂。
二是趁城内混乱,趁火打劫,
而且可以突袭土耳其海军舰队,
此时它正静静地泊在近处的港口。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令敌不战而降,仿佛驱逐守门犬。
不幸的是,他们的愿望就要落空,
或许是工程师的粗心,
或许是营造商人减料偷工,
在杀人的器具上揩油,以此抚慰自己的灵魂,
不管怎么说,俄军的新炮台缺陷重重,
向对方轰击,总是打不准,
但自己却躲不开对方的回击,
因此阵亡者越来越多。
第十三天,一部分军队上了船,
正准备撤离,却忽然收到了信息,
煽起士兵们企望立功扬名的心,
同时,也开始变得兴奋。
那纸公文里写着:苏瓦洛夫。
俄军中众所周知的英雄,将来统领他们。
苏瓦洛夫,身为将军,
曾经屈尊操练新兵,像基层军官一般。
这位将军不怕浪费自己的精力,
曾给士兵表演吞火的游戏,
也曾亲自表演登梯,
示范如何越过一道沟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