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标准,判断工作的适合度
“到底什么算是好工作?”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定义。深究起来,人人都可以是哲学家。我的标准很简单:工作适不适合自己而已。只要每个月有七天开心上班,我觉得就是乐在工作之中了。
我离开台积电后做专职顾问工作,有位林先生听了我的在线课程后,发信请教我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问题。
林先生毕业后一直待在笔记本电脑产业担任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PM)。但做了五年后,他突然觉得自己并不是很适合这份工作。他要和很难沟通的伙伴共事,带领团队也常遇到挫折,有时是团队成员不愿共同完成任务,有时甚至会有情绪失控的问题。他十分确信自己不适合担任管理岗位,想转做信息安全相关的工作。他认为信息安全相关工作比项目管理、产品管理更具专业性。
我相信很多职场人士都能体会林先生的心境。其实很多人在求职前,都会根据自己过去的所学选择工作,但当我们步入职场,经过风风雨雨、跌跌撞撞后,总不免会自问:“这份工作真的适合我吗?”该如何分辨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我分享五个标准帮助你重新认识自己和工作。
1. 上班情绪:每月30%以上时间,带着愉快的心情上班
你可以试着感觉自己每日心情的起伏。如果你每天起**班是开心的,会在脑中想一下今天的工作事项、可以学到什么。如果你每月30%以上时间(每个月约有22个工作日,30%约为7天)的工作状态是这样的,依据我的职场经验,这是一件很棒的事。
我在台积电工作时,每天开车通勤往返新竹和台北,我常在开车途中想好今天有哪些事情要处理、要开哪些会议、资料是否都准备好了、主管会问哪些问题、项目进度是否都如期等。我每次想着想着都觉得很兴奋,因为自己又可以通过工作学到新的知识了。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心态,那我认为你对这份工作肯定是喜欢的。
进一步来看,你必须检视自己对工作有没有抱持积极的态度。当问题出现时,你会不会主动处理?你会主动吸收与工作相关的知识,还是相当被动,交办事项一定要别人讲才开始行动?若你是处于被动状态的,那对你而言,这份工作可能就只是一份工作,因为你无法怀抱热情,也没有动力前进。
工作的职责在于处理问题、完成主管交办的事项、达成目标。如果你下班之后就不想动脑,总是上班时才开始想办法,这也没有不对,只是你把工作与生活切割得很清楚。不过或许可以由此判断,你对这份工作可能没有那么大的热情。
但如果你有一项很想克服的任务,洗澡时也想,睡前也想,甚至半夜醒来都有灵感,最后还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得到主管肯定,而你也为此感到开心,这就代表你喜欢这份工作,而且乐在其中。
2. 工作内容:工作内容一半以上不厌倦,代表还有热情
我们不应该很武断地用“喜欢”或“不喜欢”的二分法划分工作,这就像去游乐园玩一样,一定有你想玩的设施和不想玩的设施。再怎么喜欢的工作,一定也会有你不喜欢的任务,反之亦然。
因此,我建议可以试着把工作进行拆解,将每天要做的任务分成细项,将其分为三类:喜欢、不喜欢、没感觉。如果当中有一半以上是你喜欢做的事,就代表你对这工作还怀有热情。
例如有一份工作是提升公司网站的流量,为了节省公司的营销费用,需要优化关键词,让客户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寻关键词快速找到公司网站,增加公司网站流量,提升公司实质业务量。这份工作可能会拆解成三个细项:
① 定义公司网站的关键词(三分之一);
② 修改公司网站的内容(三分之一);
③ 每天监控公司网站的访问量(三分之一)。
如果这三项中,有两项是你喜欢做的事情(三分之二),那就代表你对这份工作怀有热情。
我再举一个财经记者的例子,简单说明财经记者的一天:
① 领导指定新闻选题,记者风雨无阻外出采访,赶回电视台制作新闻视频;
② 等待领导核稿,同时被编辑催促新闻视频(马上要播出了);
③ 追踪产业消息,打听市场上的消息,充实财经知识。
这位记者对领导安排的工作非常不满,只是忍气吞声、混口饭吃,更不喜欢被编辑催促交稿,甚至遭到恶言相加。唯一支持他做这份工作的原因,是这份工作可以预先得知产业消息,有利于自己买卖股票。几乎有一半以上的工作内容他都不喜欢,只是“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罢了。这样真的很难看出他对这份工作的热情。
这样的评断方式很简单,你不妨把自己的工作进行拆解,分辨哪些工作自己喜欢、哪些工作自己不喜欢,这样你就能清楚自己对目前的工作是否还抱有热情。
3. 工余时间分享:你是否愿意和人分享工作的点滴?
愿意在休息或下班时间谈论工作的人,我认为他应该不至于讨厌现在这份工作。
例如,同样都是软件工程师,有些人对于自己的工作描述可能就是“嗯,就是写程序啊”,但有些人可以滔滔不绝地讲出自己的工作内容。后者勇于在私下讨论,讲出工作上的经历,虽然可能会夹杂牢骚,但也代表现在这份工作能为他带来成就感。当然,如果只是纯粹抱怨,例如抱怨同事、主管或一直嫌弃自己的工作,就不在“分享”的范畴内。
我曾有一段时间担任台积电的内部讲师,几乎每隔几天就要去各部门讲授“问题分析与解决”的技巧,或担任内部“持续改善活动的评审顾问”。那段时间,我每天都非常开心,因为这就是我喜欢的工作。只要遇到朋友,我都很想与他分享自己工作上的点滴,那种分享不是显摆,而是分享我在工作上得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你也可以问问自己:“我有多久没跟别人分享工作的点滴了?”
4. 职业生涯目标:清楚长远目标,短期工作重点不会是“适合与否”
如果长远来看,现在的工作只是一个短期规划,那就没有喜欢或是不喜欢的问题,因为你真正的目标是未来,所以目前只是在学习。譬如说,我在刚工作时定下的目标,就是成为企业顾问兼讲师。以当企业顾问来说,我很清楚自己需要“五管”:产、销、人、发、财(产品、营销、人事、研发、财务)的工作历练。
但我不是对这些都有兴趣,例如:我并不喜欢生产管理部门的工作,可是如果没有生产管理的工作经历,现在的我在辅导企业时,就没有相关经验与背景。因此,即使当时不是很喜欢,我还是要做下去,因为我很明确地知道这能为自己的长远目标加分。
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只专注把眼前的任务做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毫无头绪,或完全没有规划。
我们可以从很多离职后的同事身上看到,有些人更上一层楼,而有些人仍然在原地踏步,这没有绝对的对或错。不过你要知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很老套,却是真理。只要你有长远的规划,那么短期的工作重点就不会是“适合与否”,而是能否从中累积未来需要的经验和资历。
5. 进修学习:进修内容是否与工作内容相关?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下班之后,你是否会进修与你工作的相关内容。进修的内容与工作相关,这代表你喜欢这份工作,所以选择进修,渴求补足工作中不懂之处。如果进修的内容不相关,很可能代表你已经在规划其他工作了。
如果你很喜欢现在的工作,却对未来充满迷惘,我会建议你持续提升自己,通过进修认识新朋友、增广见闻。与同样追求进步的人交流,你会得到不同的观点,不仅能知道这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也会激发你对未来做出不一样的规划。
当你对现在的工作感到迷惘时,不妨用这五个标准来检视自己,说不定你会对现在的工作有更深的体悟。现在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多元,不管你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什么,找寻自己喜欢的工作,有目标、有规律地学习,对你的职业生涯绝对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