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工作,然后呢?”你会不会时而感觉工作是一成不变的,感到疲倦、困顿?没关系,这是人之常情。
我以前的主管说过一句话,至今让我印象深刻,他说:“工作中,每年都要有项目改善,才能持续刺激员工的想象力。”这就是激励我们勇于挑战。每年的年底,主管在评价工作绩效时都会问:“针对你的工作,明年还可以有什么改善或创新?”这些内容会被纳入每年的绩效考核。
我在辅导企业的时候,常常发现他们的考核都是看日常的表现,因此我都建议他们对考核做调整,就是日常表现占50%、项目绩效占50%。简单说,就是每年都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作,才有可能获得更好的绩效。
接待工作,如何创新?
我举一个例子,让大家想象一下:每家公司的接待处都有接待人员。接待人员平常做什么呢?我想,不外乎就是接待访客、接听电话,然后做电话转接的行政工作。
这样的职位,可能每天、每年做的事都一样,做久了可能会没什么成就感。有人可以一做好几年,也有人会感到倦怠,因此选择离开。我曾经问过好几家公司的主管:“前台接待的行政人员离职率高不高?”大部分的答案都是“蛮高的”,因为工作没什么挑战,每天做的事一模一样,任谁都不会觉得有成就感。
我曾经辅导过一家公司,我的团队协助他们导入持续改善的项目,要求他们每年都要有项目改善,以此激发员工的想象力,获得更好的绩效与工作成就感。
行政接待这项工作也有很多地方可以改善。来访宾客通常会在大厅等待一段时间,而有访客的员工也需要放下工作,从办公室走到大厅会见。缩短双方等待时间,让来访宾客不必久候,就是接待人员可以改善、创新的空间。
另外,若来宾携带计算机和手机,很多公司会用红色贴纸贴在手机和计算机的镜头上,以防来宾拍照。但有些贴纸不容易撕下,甚至会刮伤镜头。如果接待人员能够察觉到这些问题,就可以去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解决这样的问题。
找不到改善之处,请借助“他人”的眼光
你可能会问:“会不会改善到一定程度,就没什么好改善了呢?”有时确实会如此,这时候你可以借助其他部门同事“帮你发现问题”。
在我辅导的企业中,曾有一位研发部门的员工发现,来宾常利用中午时段拜访,但来访时公司员工都在用餐,常有临时找不到人,只能让来宾在一楼沙发等待的状况。只能等到午休时间结束后,员工才能带来宾进公司参访。
这位研发部门的员工发现问题后,告知接待人员,会发生什么事呢?负责接待的接待人员会很开心,因为有人帮他想出了问题,他就可以想办法进行改善和创新,而且年度的项目主题也有了。
一样的问题,如果在其他公司,你能想象会发生什么事吗?事实上,职场中有很多因为“多管闲事”产生的误会和不快。当研发部门的员工把问题告知接待人员时,接待人员很可能会觉得这不关他的事,也不一定是由他们来解决。他或许会说:“那就让他等啊,中午大家都在吃饭。”研发部门的员工听到这样的响应,以后可能就不提了,毕竟提了也没好处,甚至可能会招来风言风语:“不要只是提问题、不出力,只出一张嘴!”
让员工愿意“发掘问题”
我曾协助企业导入“提案制度”,我们把提案制度分成“构想提案”和“行动提案”。构想提案是指只要你有好点子就可以请别人来执行,不限于自己所在部门的业务。行动提案则是指你自己想的点子,且已经完成了。公司委员会每年都会为各部门设定提案件数,每年还会针对同事的提案开展提案竞赛与优良提案的分享,让同事之间可互相标杆学习。
刚刚提到的例子,就是研发部门想出了一个点子,这个点子可以算是该部门的提案件数。接待人员接到提案后,若觉得不错,他们会自行改善解决。这样的制度因此创造部门间的双赢,也激发了员工的想象力。
很多企业文化其实都是刻意经营的,却能刻意到让众人受用。一个持续改善的文化,其实是由很多东西组成的,但至少“项目改善纳入绩效”与“提案制度”就是很不错的做法,我辅导的企业最后都获得很棒的成效!
不管你现在是一般员工还是主管,我的建议是,每天都要问自己:“工作还可以有哪里需要改善?”如此你就会知道,职场上所有的路,其实都需要修正、修正、再修正,只有进步才不会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