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检视同一份报表,有一位承办员工只看到总销售收入和新客户数量增长乏力两个问题,但做简报时有一位主管“进一步”提了两个问题:
① 为什么总销售收入没什么增长?
② 为什么第三季度的新客户数下滑,但人均销售收入增长了?
该承办人一时答不出来。
对于第一个问题,他心想,虽然总销售收入没有增长,但至少还算持平,没有增长应该不是大问题。因此,他没发现这可能是个问题。
对于第二个问题,他确实没有发现。当下他很快想了一些理由,向主管解释,但是也觉得不对劲,因为他实际上没有正视这些问题。
为什么主管提的问题事前都无法预测呢?我们可以从这个情境发现,高层主管到底如何看企业经营指标,他们在乎的方向又是什么。
如果我们能够清楚知道他们在乎的方向,用主管的角度来看这份报表,那就可以清楚知道主管会提什么问题,也可以站在主管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如此一来,我们看问题的视野会更深、更广,最重要的是,不会被问得“满头包”。
从经营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企业的高层主管不外乎重视三个方向:
① 总销售收入有没有增长?
② 有没有潜在的问题?即使是很小的风险,他们都非常在乎。
③ 所有数字的逻辑关联,指标和指标之间的合理性。
如果你很清楚这三个方向,当我们重新来看这个案例时,你至少可以提出以下七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高层主管可能会问的:
① 为什么总销售收入没有增长?
② 为什么第二季度的满意度下降了0.1%?
③ 为什么第三季度的人均销售收入上升,但是总销售收入下滑?
④ 为什么第三季度的新客户数量下滑,但人均销售收入上升?
⑤ 直接结合以上两个问题:为什么第三季度的人均销售收入增长,但总销售收入是下滑,而且新客户的数量也没增加?
⑥ 从趋势来看,为什么前三个季度人均销售收入逐季上升,但第四季度下滑呢?
⑦ 每个季度的满意度都那么高,请问这个指标的意义在哪里?是否要看该指标的一个反向指标——客户投诉件数?
一般人看指标的目的,跟高层主管的目的完全不一样,因此如果要预先准备如何应对高层主管的问题,就必须明白高层主管看待这些指标的用意。如果你拥有这样的提问能力,你能看到别人想不到的问题,而且站在高层主管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时,未来跟主管开会就不用害怕了,因为他问的所有问题,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这是不是很让人开心?
为了让大家更熟练地掌握这样的提问能力,我提供一个案例给大家练习。一家科技企业的经营指标,如表16-2所示。从刚刚学到的技巧,你可不可以针对这些经营指标提出五个问题?
表16-2 某科技企业的经营指标
① 为什么产品良率越来越低?
② 为什么报废数量越来越少?
③ 为什么成品的库存数量越来越多?
④ 第三季的报废数量是19件,为什么产品良率比较低?
⑤ 设置“成品的库存数量”这个指标的目的是什么?跟前面两个指标有关系吗?
培养基层员工具备高层主管的思维,用更深、更广的视野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员工会成为企业的关键人才。只要基层员工进步了,整个企业就会跟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