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会议即战场,有准备才能不吃亏(1 / 1)

台积电工作法 彭建文 562 字 2个月前

我相信每位职场人士都免不了参与会议,更有隔三岔五开会的窘况。有许多种类的工作岗位几乎每天都要开会,例如生产制造部门每天都要开生产制造会议。

有些“科技大厂”的员工为了应付每天早上的生产制造会议,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准备会议资料,会议的重点就是了解当天生产线的情况,遇到问题也可以通过会议想出解决方法,当下解决。

会议结束后如有任何问题就该马上处理,因为生产线最重要的是正常运作,没有比每日持续生产更重要的事了。

我在科技行业工作时,参与最多的会议就是每日的生产制造会议,我最大的心得就是“有准备的人从不吃亏”。通过那几年参与会议的经历,我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提问、做简报、响应、逻辑思考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重要的是,“有准备的人从不吃亏”,即便有错,我们也可以知道错在哪里,如何修正。不要以为“今天不是我报告”,坐着听就没事了,千万不要有这样的错觉,否则你会被“墨菲定律”惩罚的。

这几年在辅导企业时,我发现有些客户的生产会议是两天开一次或三天开一次,着实让我吓一跳。

为什么呢?因为制造业的生产和制造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如果没有每天开生产会议,就无法了解整个生产线的状况。就算有人很清楚,也可能只有某些人清楚而已,大多数人其实都像行尸走肉一般打卡上下班,更不用谈跨部门合作了。

不过,为什么生产会议要有跨部门的主管参与呢?原因在于,生产会议上可能会遇到一些状况,由于生产制造的特点是要求立即处理,如果在会议上各个部门的主管都参与,其实就可以马上做决定,确定解决方案。否则会议之后,还是要有人去通知相关部门主管,重新把问题讲一次,这样处理问题的时效性就会差很多。

因此,我就要求我辅导的企业每日的生产制造会议,除了生产、制造、工程、设备与品保等部门主管参加外,IT部门的主管也要参加。为什么IT部门的主管要参加呢?因为生产信息与IT息息相关,若当天生产状况与IT有关,IT主管就必须马上说明,不仅能让各单位主管了解生产状况,当生产遇到问题时,也可以有效解决。

有一次,我参与辅导企业的生产制造会议,我看到当天的良率只有90%,是过去一段时间内最低的数字,接着我就问了四个问题:

① 你们如何确定良率的准确性?

② 良率公式是怎么计算的?

③ 是什么原因造成良率这么低?

④ 良率这么低,有没有马上召集相关人员开会,商讨处理方案?

面对以上四个问题,他们支支吾吾。我就告诉他们,那么重要的生产指标发生问题,居然没人能清楚回应,这是很严重的问题。我要强调的是“会议就是战场”,没做好充分准备的人,就会“战死”在会议上。

接下来,我就与大家分享这些年来的会议心得和我认为实用的简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