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是人为的决策,势必需要人为的操作和执行。公司员工做好转型准备了吗?公司以转型为前提招聘合适的人才了吗?或是说,公司为了适应转型而调整人力资源配置或拿出具体做法了吗?根据这几年我在各大企业体会到的不同经验,我以IT部门的管理思维演进,和大家谈谈数字转型与智能化的进程。
1. 信息科技人数比值
信息科技人数比值指的是信息科技人才数量占全公司人员数量的比值。其背后的思维是,如果公司需要自行管理信息系统、维护信息系统,甚至需要自行开发某些信息系统,在一开始就要培养自己的信息科技人员,因此就要提高“信息科技人数比值”。乍看之下,这必须投入庞大的人力成本,但长远来看,效益其实很高。
科技行业另当别论,有许多中小企业口口声声说要系统化、自动化,但信息科技人数比值非常低。更可怕的是,很多老板总以为“信息科技”这件差事只要“敲一敲键盘”就能完成,这也让公司信息科技相关员工叫苦连天。就算公司将所有的系统全部外包,也需要一定数量的员工负责对接与维护工作。这几年许多产业推进数字转型或工业化4.0,需要的信息科技人才数量就更多了。
想想看,你觉得半导体公司信息科技人才占全公司人数的比值是多少?
我作为顾问辅导非科技行业的企业时,每当我问到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普遍是1∶100,也有一些回答是1∶80。但在科技企业,这个比值大约是1∶30。也就是说,每30位员工中,就有一位信息科技人才。我们把人数放大来看,如果公司有30 000人,那就有1 000人是信息科技人才,这个数量是很惊人的。
其实,关于信息科技人数比值的好坏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相信科技企业从创业开始,应该就很清楚公司要朝自动化、系统化、智能化迈进,因此20多年前,科技企业IT部门的人数就非常多。如果你觉得科技企业在信息科技这方面做得很好,其中一大关键正是这些企业领导者的管理思维。
2. 系统化、自动化的决策思维
在辅导企业时,我都会建议IT部门的员工必须熟练掌握系统性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因为写程序的人要了解客户需求,在写程序的过程中也可能遇到问题。比如,建立自动化的报表或监控系统,当中就会涉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这些问题大多必须快速解决。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运用到逻辑思考能力及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
科技企业一定都有自动化生产管理系统,系统上有很多实时生产数据与自动化报表。任何东西,只要可以系统化,在管理上就会更实时、更有效率,也可以大幅减少人力负担。最重要的是,由系统监控,才有办法做到百分之百质量合格。
另外,在每个年度的解决问题项目里,我一定会要求辅导企业的IT部门员工也要参与改善,一方面可以让其他部门员工了解IT部门员工写程序的逻辑,另一方面可以让IT部门员工借此机会了解生产部门员工的术语和思维方式,之后写程序就会更符合其他部门的需求。
虽然这是科技行业的例子,但其他行业也能做到,这就是我要强调的:转型的问题不是装一台机器、按一个开关就能解决的。思维有没有产生实际的作用,这一点非常重要,转型不能只是纸上谈兵。
我一直相信,思维改变带来的爆发力非常强大。因此,企业在思考转型时,不妨先检核自己的思维。任何转型绝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要做就要认真做,还得知道怎么做。例如:公司说要数字转型,是否在思维上先做到转型?因为思维不改变,任何转型都注定会失败。如果数字转型已是确定的方针,那么公司信息科技人才的比值,是否逐年提升?公司的员工是否具备“不二错”的思维?是否有持续精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工作技能?
这些思维检核点供大家反思。改变僵化的思维,公司转型才有机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