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改变僵化思维,决策更有弹性(1 / 1)

台积电工作法 彭建文 447 字 2个月前

面对问题时,我们是不是常常无法跳脱框架,被现状或过往的思维绊住?我们也可能因为害怕改变,无法倾听不同的声音和建议,所以无法有效解决问题。如果每个人在解决问题时,都可以从全局的角度俯瞰,站在经营者的角度思考解决方案,其实大多数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

我的角色是顾问,“解决问题”被我这么一说,听起来很容易。不过当你实际遇到困难,觉得自己想的办法“可能解决问题”时,其实你就突破了。

我先分享一段小故事。有一家“科技大厂”的产品在国际市场很受欢迎。这家公司的总经理每年都会交办几个项目,委托团队共同解决。其中一个团队负责解决产能问题,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公司单位时间内的产能就会放大,只要产能放大,公司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营业收入,所以这个项目对总经理而言非常重要。

该团队认为,提升产能最大的限制是“加工条件张力太大”。团队思考的对策是“安装传感器”,他们认为只要安装传感器,就可以根治问题。事实上,这样可能吗?

有人认为,如果觉得热,开冷气就能解决问题。但很多时候,问题并不是添购一项设备、打开一个开关就能解决的。我们想想看,就算安装传感器,还是会发生加工条件张力太大的问题,只是发生问题时,可以实时被传感器发现从而让设备停止运行,让问题不再扩大,不会增加损失。但是,根本的问题——“加工条件张力太大”解决了吗?这个对策不是解决方案,只是“暂时防堵对策”。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思维?

项目人员在思考对策时,脑海中可能会想出很多对策,但大脑马上会思考对策的可行性,一旦大脑判断对策不可行,这个对策就会被过滤掉,过滤掉的对策会永远消失、不再出现。最后,项目人员只会思考自己认为“可以做到”的对策,这就成为他们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很多时候,所谓的“急中生智”,其实只是我们从很多想法中选择了一个自己认为可行的办法而已。

面对问题时,若无法跳脱这样的框架,被现状或过往的思维绊住,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就会有“永远处理不完”的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上述“加工条件张力太大”的问题,同时又能跳脱框架,不被现状或过往的思维束缚呢?我们来看看实际推演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