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产品思维能力
所谓产品思维,是指清楚了解自家产品,不单只是看得见的产品,而是这个产品在“市场的样子”。例如,你做的产品是芯片,就必须知道芯片用在哪里,可能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也可能用于家电。
知道芯片的用处后,你就必须了解芯片的上下游供应链,例如使用这个芯片的手机用什么面板、配备什么软件。接着,你可以再去研究这个产品的优缺点。了解这些关于产品的知识,会帮助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不会让你的思维局限在“我只是生产芯片的工程师”。
2. 市场思维能力
产品被生产出来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除了要思考产品层面的内容,也要思考市场层面的内容。这不是要求你潜心钻研营销与市场运营,而是要求你至少要了解市场的趋势与变化。
以生产芯片的工程师为例,可以试着了解未来智能手机的市场增长率。使用自家芯片的品牌,市场占有率如何?近几年是增长还是下滑?这些趋势和相关资料在互联网上很容易搜集。
接下来,你可以进一步探讨这些数据背后的意义。例如,当你发现使用自家芯片的手机,每年销量都是以20%的速度增长,市场需求增加,就代表公司未来营业收入可能大幅增长,就看自己的公司能否在未来几年提高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增加。
3. 财务思维能力
“科技大厂”的员工都要有成本概念,有些公司会专门开设相关课程让员工进修,这门课通常是“非主管级的财务课”,专门教授员工看懂公司的三大财务报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当然,员工可自行决定是否选修这些课程。
试想,如果一个工程师了解公司的财务报表,就能用公司经营的语言来思考。他可能会想:公司上个月营业收入不错,根据财务报表显示,下个月还有20%的增长空间。那他的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公司的发展愿景,进而产生责任感,因为自己的工作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营业收入和成本。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得努力钻研公司财务报表,我强调的是“财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我建议每位职场人士都应该了解财务报表里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成本和营业收入。
我在企业授课时,常会问该公司的员工是否清楚公司的成本结构,是人力成本高,或是固定成本高,还是变动成本高?我也会问他们,知不知道公司月营业收入是多少?毛利润是多少?EPS(Earning Per Share,每股收益)是多少?甚至再深入一点问,跟去年相比是增长还是下滑?员工越了解成本结构,就越知道如何降低成本,增加公司的营业收入。
养成财务思维能力后,你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老板的想法。例如:公司有岗位空缺,站在员工的角度,当然希望多一个人分担工作量,但站在老板的角度,多雇用一个人,就需要增加人力成本。那么,就该考虑雇用人员后,公司的营业收入是否能有相应的增长。
4. 竞争者思维能力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思维能力,那就是“竞争者思维能力”。例如我刚工作的时候,主管常会问我:“我们的市场占有率是多少?对手市场占有率是多少?我们想超越竞争对手的话,该怎么做?”
凭良心说,当时刚进业界的我根本不知道同业竞争有多重要,自己的事都做不完了,哪有时间想竞争对手的情况。
但是主管的问题其实是要刺激我们不断思考,考虑各种可能性。这段工作经历在无形中训练了我的商业思维。
商业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能力,我希望每一位职场人士都可以从产品思维、市场思维、财务思维与竞争者思维四个方面着手,培养自己的商业思维。一旦具备商业思维,你就能拉近与高层主管的距离,看待事物的角度会更宽广,公司也会因你的提升而变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