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丧失与再生(1 / 1)

除了“孤独”这个主题外,《挪威的森林》的故事构造——从与死亡有关的丧失走向重生的两段经历,也对《东京之声的地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自杀是日本文学和日本文化中特有的现象。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提到了日本文化和自杀之间的关系。

日本人喜欢自杀这一主题,就像美国人大书特书犯罪一样,而且他们是抱有与美国人欣赏犯罪时相同的情感来欣赏自杀的。比起戕害他人的事件,他们更乐意书写自杀事件。

实际上,日本文学中有很多以自杀为主题的作品。比如,三岛由纪夫《丰饶之海》的第二卷《奔马》,就是以主人公勋的自杀场面结尾的。和三岛一样,村上春树也是一位经常写自杀主题的作家。在《挪威的森林》中,村上安排渡边彻经历了木月和直子自杀这两段从与死亡有关的丧失走向重生的经历。这种日本文学独特的结构也反映在科赛特的作品中。

在电影中,科赛特安排了西班牙男子大卫这一主要男性角色经历了两段从与死亡有关的丧失走向重生的经历。一段是大卫的未婚妻绿子自杀,一段是故事结尾琉替大卫挡子弹死去。大卫在刚出场时,因失去未婚妻绿子而饱受折磨,在遇到琉之后,逐渐从这种丧失感走向重生。在电影的后半,琉为了保护大卫,以肉身为盾,中弹后死去。

在琉的帮助下,大卫从之前的丧失感中解脱出来,在故乡开始了新的生活。在巴塞罗那重启人生的大卫结了婚,时常会回忆起和琉的相遇。科赛特在剧本的场景说明中这样描写道:

即便结婚生子,大卫心底总还是有一间地铁车厢形状的秘密房间。有时,他希望自己的人生完全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而琉就在故事里等着他。

如上所述,科赛特将《挪威的森林》中使用的手法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创作出了一个融汇东西、具有普遍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