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生活的孤独噩梦(1 / 1)

不生病的习惯 谢谨阳 661 字 2个月前

真正的孤独症,也称为自闭症,在我国已被医学和教育界确认为是一种精神残疾,是先天就具有的疾病。它有别于通常我们所说的“老年孤独症”、“白领孤独症”。

徒步新疆的老同学发来信息,说乌鲁木齐的乡下人待客特别热情,经常把他请到自己的家里去吃自己家种的水果,睡自家的门口。但睡自家的门口去让我这个城市人成了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她便解释,这是当地人的习惯,人睡屋外,房门敞开,容易通风。朋友说那里的人们都很热情,到了那儿就犹如到了自己的家一样,而且每天都热闹得像过年。

这让我想起了时下的一个热门话题——城市孤独症,这种症状的发病者以终日困居室内的老人为多,也有不少生活节目丰富的时尚白领——这至少说明,物质替代不了精神,而人终究是群居生物。于是便难怪住惯了农村的的老太婆搬进了电梯小区后要“思乡”怀旧——有时则更宁愿时代倒退,生活都回归简朴……想想,也不能不说没有她的道理。

“孤独症”一词随着城市生活的发展,变得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然而对孤独症的认识,人们可能还存在误区。真正的孤独症,也称为自闭症,在我国已被医学和教育界确认为是一种精神残疾,是先天就具有的疾病。而通常我们所说的“老年孤独症”、“白领孤独症”,其实和自闭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所指的都是因孤独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

城市中孤独者的数量越来越多,有的人将之称为“都市孤独症”,从青少年到老人,从事业成功的白领到普通的外来打工仔;在拥挤喧嚣的都市,残忍冷酷的生存和竞争压力,以及在人际关系日渐淡漠中生活着的人们,都面临着被“孤独综合症”席卷的危险。

孤独综合症症状的个体差异性很大。孤僻消极的个性是内因;现代都市的拥挤、社会竞争力的加剧、生存压力的加大、信息的泛滥是外因。此外,戴着面具的职业角色,以及单门独户、封闭的现代住宅也是诱发都市孤独症的原因。

孤独感产生后随之带来的通常是情绪低落、忧郁、焦虑、失眠等不健康状态。很多有孤独倾向的患者就诊时并不清楚自己的症结所在。他们的失眠、焦虑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结果就医时就发现自己已出现了严重的孤独倾向,也就是说,是孤独倾向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上述症状。

解除孤独感大致有两个途径:一为本人的自我管戒;二为心理医生的疏导和药物治疗。一旦发现自己有孤独倾向,应该清醒地告诉自己,把自己禁锢在孤身独处的樊笼里,得到的只有孤独而不是快乐。应该勇敢坚定地打开心灵的门窗,走出个人小天地,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另外,人们可以采取三种方式避免孤独感的产生。一是适度紧张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出某种失落感,充实的生活对改善人的抑郁心理有微妙的作用;二是尽可能地培养起良好的兴趣爱好或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引发新的追求;三是适当变换环境,避免滋生惰性,到新的环境、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能激发人的潜能与活力,随环境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心境,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

每个人都会有感到孤独的时候,尤其是身在喧嚣都市中的人,虽然自己身边的行人熙熙攘攘,却总感觉到自己形单影只,这是无可避免的,也是很正常的,但不要让孤独感控制住自己,而是要学会自我调节,让自己从孤独的噩梦中觉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