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迦太基应该被摧毁”
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后的二三十年里,迦太基又逐渐恢复了昔日的繁荣景象。恰巧罗马使团的负责人之一是监察官马尔库斯·加图。当他看到迦太基的繁荣时——她的海港中停满贸易船只的盛景,城市后方几英里的地方尽是漂亮的花园和别墅——他对这座城市增长的势力和财富很是惊奇,回国后,他确信,为了保证罗马的安全,需要摧毁她的对手。此后,他所有的演讲——无论是关于什么话题——据说都是以宣言结束:“还有,迦太基应该被摧毁。”普布利乌斯·西庇阿(Publius Scipio)给出了更好的建议,据说,为了反对加图,他所有的演讲都以如下一句话作为结尾:“还有,迦太基不应该受干涉。”
摧毁这座城市不缺借口。罗马人指责迦太基人违反了上次条约的条款——她不过是违反了她的确切措辞而已——罗马人包围了迦太基。4年时间里,这座城市一直顽强地抵抗着罗马军队。最后,执政官西庇阿·埃米利安努斯(Scipio Aemilianus)(12)通过强攻最终拿下了它。这座城市被付之一炬,凡是大火所不能烧毁的建筑,全部被夷为平地,罗马人用犁把遗址翻了一遍,一个可怕的诅咒被施加在任何胆敢试图重建这座城市的人身上。
这就是迦太基的悲惨命运。这座城市被摧毁的见证者波利比阿记载:西庇阿盯着冒烟的废墟,似乎在它们身上读到了罗马的命运,他突然失声痛哭起来,悲哀地反复吟诵荷马的诗句:
神圣的特洛伊陷落时,
长矛的主人普里阿摩斯,以及他的子民们,
都将随之而去。(13)
迦太基在非洲的领土变成了罗马的一个行省,乌提卡是它的主导城市;通过商人和殖民者,罗马文明得以迅速地在阿特拉斯山(Atlas)和大海之间的地带传播开来。
271.罗马战胜迦太基的意义
罗马对迦太基的胜利在历史上或许可以同300多年前希腊对波斯(Persia)的胜利相媲美。在每种情况下,欧洲都得以避免成为亚洲的附属或延伸的危险。
闪米特种族的迦太基人的文明,跟波斯文明一样,缺乏成长和扩张的元素。如果这种文明通过征服而在欧洲传播,欧洲大陆上的雅利安人在政治、文学、艺术和宗教生活中的萌芽可能会受到抑制,而他们的历史就会像后来东方民族一样,缺乏政治和理性的趣味。
这些考量对梅陶罗河战役的发生做出了解释,此役标志着罗马和迦太基之间长期斗争的真正转折点,与马拉松战役一起出现在世界上具有决定意义战役这一候选名单上——那些决定了重要历史趋势,决定了民族、大陆和文明命运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