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第一、第二次布匿战争之间的罗马和迦太基(前241—前218)(1 / 1)

260.迦太基人在西班牙

在尝到第一次布匿战争的灾难性苦果后,迦太基人寻求在西班牙进行新的征服来弥补他们的损失。哈米尔卡·巴卡被派往这个国家,在9年的时间里,他致力于将自己的指挥天赋把不同的伊比利亚部落组织成一个稳定的国家,并开发半岛南部丰富的金矿和银矿。公元前228年,他在战斗中阵亡。

一般来说,天才是不会遗传的;但是,在巴卡家族(Barcine),这个法则被打破了,哈米尔卡罕见的天才在他儿子身上得到了再现。据说,他喜欢将自己的儿子们称作“狮子的后代”。长子汉尼拔只有19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太年轻了,无法承担指挥的重任,哈米尔卡的职务由他的女婿哈斯德鲁巴(Hasdrubal)继任。

哈斯德鲁巴于公元前221年死去,年仅26岁的汉尼拔在军队的一致要求下,成为他们的统帅。汉尼拔只有9岁时,被父亲带至祭坛前,在那里,他把双手放在祭品上,发誓与罗马人不同戴天,永世为敌。好战天赋燃烧不尽的火焰和不能被打破的神圣义务,都驱使着他去从事伟大的事业和经历艰难的命运。

汉尼拔包围了处于罗马保护下的西班牙东海岸土著人的城市萨贡托。罗马元老院向他派出使者,禁止他向罗马人的盟友开战;但是,汉尼拔无视他们的劝告,继续围困,并在8个月后占领了这座城镇。

罗马人向迦太基派出特使,要求迦太基元老院把汉尼拔交给他们,这样做将断绝元老们同他们将军之间的联系。迦太基人犹豫不决。随后,罗马使团的首领昆图斯·费边(Quintus Fabius)卷起他的托加袍,说:“和平与战争,我都带来了。迦太基人,你们自己做选择吧。”“随你们的意!”对方说。“那就战争吧!”费边说罢,便放下了他的托加袍。

261.汉尼拔的阿尔卑斯山通道

迦太基帝国现在正全力为残酷的斗争作准备。汉尼拔是每一次行动的灵魂人物。他的大胆计划就是越过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从北边袭击罗马。公元前218年早春,他从西班牙的新迦太基出发,率领一支大约10万人的军队,其中包括37头战象。军队穿过西班牙北部,越过比利牛斯山和罗纳河(Rhone),到达了阿尔卑斯山脚下——很可能位于现在以小圣伯纳德(Little St. Bernard)著称的山口下。很快到了10月份,雪降落在小径的高处,致使山上的通道只有经过严重的辛劳和损失才得以通过。最后,从人迹罕至的山麓来到波河平原上的严重减员的队伍只剩下不到3万人。这就是汉尼拔建议用来攻击罗马——一个此时在征兵清单上就有超过70万步兵和7万匹战马的国家——的可怜的队伍。

汉尼拔

262.“拖延者”费边

在北意大利和伊特鲁里亚,经过连续三场战役,罗马人遭到了灾难性的失败,两支大军几乎被消灭殆尽。通向罗马的大门,现在敞开了。元老院认为汉尼拔会直接向罗马进军,就下令破坏了横跨在台伯河上的桥梁,并任命费边·马克西姆斯(Fabius Maximus)为独裁官。费边通过“睿智的拖延挽救了国家”。费边意识到罗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假如他冒险一战,又失败了,一切将无可挽回。他决定采取一项更加审慎的策略——用自己的小股军队跟踪并袭扰迦太基人,但是却拒绝倾尽全力与之决战,以此获得组建新的军队和完善共同防卫措施的时间。

263. 坎尼(Cannae)会战(前216)

费边争取的时间有助于罗马人组建并训练了一支有希望同迦太基军队进行成功决战的军队。公元前216年初夏,罗马8万人的新征士兵,在新当选的执政官保卢斯(Paulus)和法罗(Varro)的指挥下,在阿普利亚奥凡托(Aufidus)河岸的坎尼遭遇了汉尼拔的军队。当时迦太基军队的数量不到罗马的一半。在这里,罗马军队遭遇到了悲惨的失败。据说,有4至7万人被杀死,只有少数人得以逃脱。根据李维(Livy)的描述,屠杀的数量如此之大,汉尼拔的一个兄弟马戈(Mago)在携带胜利的消息到达迦太基时,他为了证明情报的准确性,将大量从罗马骑士手指上取下来的金戒指倒在了元老院会议厅的地面上。

264.哈斯德鲁巴试图援助兄长;梅陶罗河战役(前207)

在坎尼会战之后的近10年里,战争经历了诸多变迁。汉尼拔在意大利发动战争时,他的弟弟哈斯德鲁巴(与其姐夫重名)正在西班牙同罗马军队作殊死搏斗。最后,他决心把战事转移到其他地方,以便支援他迫切需要援助的兄长。他沿着汉尼拔于公元前207年走过的相同路线,从阿尔卑斯山下来,到达北意大利平原。然后从那里向南进发,与此同时,汉尼拔则从布鲁提姆出发向北,与之会合。罗马则竭尽全力地阻止两兄弟及其军队的会合。在梅陶罗河(Metaurus)附近,哈斯德鲁巴的军队遇到一支罗马大军的阻击,他的军队就在这里被击溃,他本人也被杀死(公元前207年)。他的头被割掉并送给了汉尼拔。据说,汉尼拔一认出是他的兄弟,就悲伤地说:“迦太基,我看到了你的命运。”

265.罗马人把战争引向非洲;扎马(Zama)战役(前202)

现在,汉尼拔又回到了布鲁提姆布满岩石的半岛地区。在那里,他面对罗马人,就像一头陷入绝境的狮子。没有人敢进攻他。罗马人决心把战争引向非洲,寄希望于迦太基人被迫把他们伟大的统帅从意大利召回去,保卫迦太基。出征非洲的军队由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Publius Cornelius Scipio)率领。他刚到非洲不久,迦太基元老院就派人去召回汉尼拔。在离迦太基不远的扎马,两支军队相遇了,汉尼拔在此遭受了他的第一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挫败(前202)。

266.战争结束(前201)

迦太基现在已经完全筋疲力尽了,她请求和平。和约的条款比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时强加于这座城市的那些条款要严厉得多。她被要求放弃所有对西班牙和地中海岛屿的权力;除了10艘浆帆船外,交出她的战象,以及她所有的战船;立刻支付4000塔兰同(大约500万美元)的赔偿金,每年再支付200塔兰同,为期50年;在任何情况下,不得与罗马的盟友开战。500艘昂贵的腓尼基战舰被从迦太基的海港拖出来,当众烧毁。

这就是罗马人所称的“汉尼拔战争”的结局。西庇阿在罗马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人们赠予他“阿非利加努斯”(Africanus)——非洲征服者的称号。

267.战争对意大利的影响

意大利从未完全从汉尼拔战争的影响中恢复过来。据说,有30万罗马公民在战斗中被杀。一些地区的农业几乎被破坏殆尽。农民不得不离开故土,被驱赶进修有城墙的城镇里。奴隶阶层人数大增,大土地所有者的财产规模在扩大,他们吞并了破产农民少得可怜的土地。在摧毁意大利农民阶层的同时,汉尼拔对半岛的入侵和长期占有使得这些经济弊端更加恶化,甚至在此之前,这些弊端就开始逐渐削弱罗马人早期的健康生活,使意大利充满了无数危险的无家可归者以及对现状不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