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碧波潭万圣公主的悲剧,每天都在上演(1 / 1)

本篇我们来讲《西游记》里的万圣公主。可能有朋友对万圣公主没啥印象了,我提示一下:万圣公主就是碧波潭万圣龙王的女儿,她的丈夫是九头虫。前面有一篇讲九头虫,本篇我们换一个视角,来讲万圣公主。

在电视剧《西游记》里,万圣公主本来嫁的是小白龙。但在《西游记》原著里,万圣公主和九头虫才是原配夫妻,没小白龙什么事。而且万圣公主是不太可能嫁给小白龙的。小白龙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在龙族当中属于上流阶级。万圣公主的父亲是碧波潭龙王,虽然也是龙王,但地位也就比井龙王高那么一点儿,甚至还不如那个因为篡改下雨时辰和点数而被处斩的泾河龙王。人家泾河可是当时首都长安地区的大河,碧波潭最多只能算是个地方风景区。所以,万圣公主嫁给小白龙的可能性不大。请记住这一点,这和万圣公主的精神发展密切相关。这种精神发展,造成了她的悲剧。

这里我先打个预防针,接下来我只是就万圣公主做一个个案分析,并不是说出身和万圣公主相似,性格、命运就一定也相似。但个案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增进对人性的理解。

万圣公主的原生家庭,在她的性格中留下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富而不贵的家庭造成的阶层焦虑。万圣公主虽然高攀不上小白龙,但家境并不算差。书里说孙悟空曾经下过碧波潭,看到的景象是:

朱宫贝阙,与世不殊。黄金为屋瓦,白玉作门枢。屏开玳瑁甲,槛砌珊瑚珠。(第六十回)

总之就是珠光宝气,富丽堂皇。万圣龙王只是一个碧波潭里的小龙王,哪来这么大的家业呢?这应该是因为他社会活动力比较强,路子比较野,有很多财路。书里说孙悟空为了借芭蕉扇,曾经跟踪过牛魔王。牛魔王当时就是去碧波潭赴宴,结果孙悟空趁机偷走了他的坐骑辟水金睛兽,还变化成他的样子,去找铁扇公主骗芭蕉扇。请注意,牛魔王可是很有能力的妖王,居然也给万圣龙王面子。可见万圣龙王虽然社会地位不算高,但在地方上很吃得开,说白了就是称霸一方的土财主。这种“富而不贵”的家庭状况,在今天也很多。

万圣公主在这样的家庭长大,造成了她的阶层焦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她既然富而不贵,那就向往富贵双全。所以,她一直在追求所谓上流社会的生活,这是她最大的心魔。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问题:家庭的娇惯造成的执行力缺失。并不是说家里有钱,父母就一定会娇惯女儿。但万圣公主很明显是被父亲娇惯的,父亲甚至找女婿都要招赘,不让女儿受委屈。估计九头虫作为龙王赘婿,也很识趣,平时也把万圣公主娇惯得不行。这导致万圣公主虽然向往所谓上流社会,但缺乏行动力和执行力。

在《西游记》的世界里,所谓上流社会就是天庭和灵山这两个单位;要跻身这两个单位,那可不是简单的事情。比如猪八戒,看上去已经够懒惰了,但当初他本是凡人,也曾下大力气苦修,才成为掌管天河水军的天蓬元帅。书里第十九回说他是:

有缘立地拜为师,指示天关并地阙。

得传九转大还丹,工夫昼夜无时辍。

好一个“工夫昼夜无时辍”,原来猪八戒也曾经奋斗过。但万圣公主显然缺乏这种执行力。你要她吃苦上进,估计她最多坚持两天就不行了,就哭着要去找父王了。向往上流社会,但又没有执行力去跻身其中,就会产生一种行为:跳过跻身上流社会所需的艰苦奋斗,直接模仿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这种人赞美并痴迷的学问是:如何端茶,如何品酒;牛排怎么切,嘴角怎么擦;微笑时嘴唇的弧度,干杯时酒杯倾斜的角度……今天有人开各种贵族培训班,其实就是赚万圣公主这种人的钱。

万圣公主想要模仿上流社会,所以会支持父亲和老公偷祭赛国的佛宝舍利子;她自己甚至还跑上天去偷王母娘娘的灵芝草,说是用来温养佛宝。我们可以想象,万圣公主把舍利子放在床头,旁边放着灵芝草,相映生辉 —— 那一刻她一定面露满足的微笑,好比有些人学了一些所谓的贵族餐桌礼仪,一种阶层跃升的满足感就在心中油然而生。

最后是第三个问题:父亲心术不正造成的扭曲择偶观。万圣公主是被父亲保护长大的,父亲在他眼中是强大和无所不能的。这会使她在择偶的时候不自觉地选择和父亲相似的男人。但悲剧的是,她的父亲虽然路子野、有本事,但心术不正。只是在万圣公主眼中,心术不正,也成了“有本事”的一部分。她选择的丈夫也是这样,强大,但缺乏正直的品格。

而且,这两个男人都会为了满足万圣公主模仿上流社会的贪欲,而做事不择手段。因此,她的父亲万圣龙王和丈夫九头虫,才会一拍即合,去偷佛宝舍利。结果引来了孙悟空和猪八戒,甚至连二郎神也来助战。最终,碧波潭被铲平,万圣龙王一家几乎被灭门,只剩下万圣公主的母亲,被铁锁穿了琵琶骨,穿在金光寺塔的塔心柱上。孙悟空甚至还说,金光寺名字不好,金乃流动之物,光乃闪烁之气,都不得长久,不如改成伏龙寺。你看,万圣龙王一家几乎被灭门的事情,还就此被记录了下来。杀人,还要诛心,真狠哪!

可以说,万圣公主招赘九头虫,加速了这个家族的崩塌。更讽刺的是,在他们几乎被灭门的时刻,万圣公主所向往的上流社会,无论是天庭和灵山,都不闻不问,甚至可能暗自叫好。

这就是万圣公主悲剧的来源。古往今来有无数作品都在书写这样的悲剧,比如《红与黑》,比如《包法利夫人》。这样的悲剧即使在今天,也难免发生,希望今后能少一点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