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的唐僧,其实是个胖子。
注意,我说的是《西游记》原著里的唐僧,不是历史上的玄奘大师。电视剧《西游记》里面,唐僧的演员一共有三位:徐少华老师、汪粤老师和迟重瑞老师。要说喜欢,我其实最喜欢迟重瑞老师的风度。但要说贴近原著,可能徐少华老师最贴近。因为他脸上胶原蛋白比较多,看上去白白胖胖的。原著里的唐僧,也是个白胖的和尚。
听到这里,可能有朋友急了:唐僧明明是个白马王子,怎么会是个胖子呢?不过,我说唐僧是胖子,是有证据的,原著里不止一回这么说过。
比如在朱紫国,孙悟空揭了国王求医的榜文,故意塞到猪八戒怀里。结果出来一个太监,来确认猪八戒的身份,他对唐僧的描述是:“我头前见个白面胖和尚,径奔朝门而去,想就是你师父?”(第六十八回)你看,这里明明白白有“白面胖和尚”五个字。
你要说这个太监是肉眼凡胎,不算数,那我们再请出妖精做证。红孩儿刚看到唐僧的时候,就跟小妖们说了一句:“我才看着一个白面胖和尚骑了马,真是那唐朝圣僧……”(第四十回)红孩儿年少有为,很有本事,而且他看唐僧的眼神,是猎人看猎物的眼神,这种判断一般不会有错。
你要说太监和红孩儿都是男人,不免以偏概全。那我们来看女儿国国王的评价,她说唐僧是“丰姿英伟,相貌轩昂”。注意,是“丰”姿,不是“风”姿。什么是“丰”,你体会一下。都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女儿国国王尽管是“情人”,也仍然委婉地说了:唐僧是个胖子。
那问题就来了,唐僧取经,一路风餐露宿,怎么还能变成个胖子呢?下面进入“舌尖上的西游”特别节目,我们看看唐僧一路上都在吃些什么。
在女儿国,唐僧吃的是玉屑米饭、蒸饼、糖糕、蘑菇、香蕈、笋芽、木耳、黄花菜、石花菜、紫菜、蔓菁,更有芋头、萝菔、山药、黄精。
《西游记》第六十九回,是这样描写唐僧在朱紫国参加的宴席的:
古云:“珍馐百味,美禄千钟。琼膏酥酪,锦缕肥红。”宝妆花彩艳,果品味香浓。斗糖龙缠列狮仙,饼锭拖炉摆凤侣。荤有猪羊鸡鹅鱼鸭般般肉,素有蔬肴笋芽木耳并蘑菇。几样香汤饼,数次透酥糖。滑软黄粱饭,清新菰米糊。色色粉汤香又辣,般般添换美还甜。君臣举盏方安席,名分品级慢传壶。
当然,这宴席上的荤菜,唐僧他们是不吃的。以上都是国宴级别的饮食,我们再来看唐僧在路上的农庄又吃的是些什么。
在通天河畔的陈家庄,唐僧吃的是素果品菜蔬,还有面饭、米饭、闲食、粉汤。
在七绝山(蟒蛇精的地盘)旁的驼罗庄,唐僧吃的是面筋、豆腐、芋苗、萝白、辣芥、蔓菁、香稻米饭、醋烧葵汤。
你看,唐僧这吃的几乎都是碳水。你可能会说唐僧又不是每天都吃席,也有露宿荒野的时候吧?那时候吃什么呢?放心吧,有孙悟空在,还能饿着他?
你可能又会说,就算唐僧吃得多,他一路消耗也不少啊!其实,唐僧虽然号称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但这一路也并没那么辛苦。
有一首说唱的歌词是这样的:“这西天的路,贫僧从不自己走。身边homie(老友)都很酷,就是长得有点儿丑。我不是故意地开了几瓶路易的酒,就这样富裕地招惹了那些妒忌的狗。”这虽然是玩笑,但其实很有道理。唐僧这一路,都是骑着白龙马代步。虽说长时间骑马并不舒服,但总不至于一路担惊受怕,影响消化。西天取经是三界“第一号工程”,如来佛祖亲自签字,玉皇大帝全力支持;唐僧除了有几个徒弟,周围还有四值功曹、五方揭谛与六丁六甲暗中保护。取经要是失败,不知有多少人要被问责。所以,唐僧所谓的担惊受怕,也不过是在想:哎呀,我的徒弟是个盖世英雄,他会踩着七彩祥云来救我。而且他猜得中开头,也猜得中结尾。
所以,唐僧属于那种被领导指定要下放锻炼、然后提拔的对象。这种人,在领导口中,当然是很不容易、受尽了辛苦。其实,他主要负责的就是上台讲PPT,辛苦的是负责给他做PPT的人。最后项目工程圆满结束,大家鼓掌通过,心照不宣罢了。
而且,在现实的权力关系中,这样的人物,在个人前途问题上往往表现得自私、凉薄。在《西游记》中,唐僧经常表现出这种自私、凉薄的个性。
这里讲两处容易被忽略的细节。
第一处,唐僧在女儿国误喝子母河水以后的表现。
当时唐僧和猪八戒都不小心喝了子母河水,结果意外怀孕,但两人的表现却很不一样。猪八戒当时吓坏了,说:“爷爷呀!要生孩子,我们却是男身!那里开得产门?如何脱得出来?”(第五十三回)
孙悟空吓唬他说,瓜熟蒂落,到时候从胁下裂个窟窿,自然就出来了。
猪八戒更害怕了,喊着“死了,死了”,还拉着孙悟空不放,让他给自己找几个手轻的稳婆(接生婆),做好准备;说自己现在一阵阵疼,恐怕是阵痛(宫缩疼痛)。
你看,猪八戒虽然好色懒惰,但这个时候的第一反应,是把孩子给生下来。
那唐僧的反应呢?这位平时动辄指责孙悟空杀生的有道高僧,居然对婆婆来了这么一句:“婆婆啊,你这里可有医家?教我徒弟去买一贴堕胎药吃了,打下胎来罢。”(同上)
你看,唐僧这种时候还不如猪八戒表现得有温情。他不仅是怕疼痛难忍,更怕真的产下婴儿,被佛祖问罪,误了取经成佛的大业。
说到取经成佛,我们再来看第二处细节。这其实在前面的章节也提到过。唐僧师徒取了真经,回到长安后,唐太宗为唐僧安排法会,让他登坛讲经。唐僧手捧经卷,正要开腔,半空中八大金刚高喊:“别磨蹭了,跟我们回去!”唐僧的反应是“将经卷丢下”,腾空而去。注意这个“丢”字,也是毫不犹豫。取经和成佛,孰轻孰重?唐僧的答案已经很明确了。
所以,《西游记》中的唐僧,其实很像职场中那些上级重点培养、平素养尊处优、遇事自私凉薄的中层领导。作者把他写成一个胖子,当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有所暗示。真正值得敬佩的,其实是历史上的玄奘法师,人家是真的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了取经的壮举。这说明,面对不公平的世界,普通人其实还是有自己的解法的:那就是不顾旁人的冷眼,用自己的坚持去做完想做的事,用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