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市场先生:最好的老师(1 / 1)

市场表现越愚蠢,善于捕捉机会的投资者盈利概率就越大。

——沃伦·巴菲特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股市暴跌,投资者普遍感到恐慌和不安,善于操控人心的“市场先生”引起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股灾”。如果“市场先生”没有发威,那么2008年就不会发生金融历史上的血腥事故,可见“市场先生”在股市中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市场先生”并非无所不能,他的影响也不是绝对的。这一课将会告诉你:如何才能看清“市场先生”的真面目,跳出投资囹圄,做一个聪明理智的投资者,避免情绪化的投资行为,从而获取更好的投资回报。

一、什么是“市场先生”

“市场先生”一词最早出自巴菲特的导师、“证券分析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所编著的“市场先生”寓言。这个寓言对几代人的投资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巴菲特曾表示:“为了使自己的情绪与股票市场隔离开来,我总是将‘市场先生’这则寓言故事谨记在心。”

在“市场先生”的寓言中,我们可以想象自己正在与一个名叫“市场先生”的人进行股票交易。每天,“市场先生”都会提出一个他乐意购买你的股票或将他的股票卖给你的价格。但是,“市场先生”的情绪非常不稳定,有些日子他会很快活,只看到眼前的美好,此时他就会报出很高的价格;而在其他日子,他却相当懊丧,只看到眼前的困难,报出的价格很低。

此外,“市场先生”还有一个可爱的特点:他不介意被人冷落。如果他说的话被人忽略了,他明天还会回来并提出他的新报价。因此,对我们来说,关键在于利用“市场先生”口袋中的报价,而不是他的智慧。如果“市场先生”看起来不太正常,我们可以忽视他或者利用他这个弱点。但是,如果我们完全被“市场先生”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

实际上,有时“市场先生”口中股价变动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而已,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往往是价值。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就像是你和家人一起出门散步,他有可能走在你的前面,也有可能走在你的后面,还有可能走在你的旁边,但往往不会离你太远。

那么如何衡量一只股票的内在价值呢?

答案是运用DDM公式。DDM公式也称股利贴现模型,科学运用DDM公式是估算一只股票内在价值的绝佳方法。该模型基于预期未来的股息收益来计算股票的内在价值,然后将其与当前市场价格进行比较,以确定股票是否被低估或高估。

DDM公式如下:

通常情况下,DDM公式指向“客观价值论”,而“市场先生”则指向“主观价值论”,两者结合主导了我们对于价值的认识,也分别对应了价格理论中的“成本控制论”和“市场决定论”。客观价值论的实用性在于它指出了价格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是围绕本质的、客观的价值上下波动。

对于主观价值论而言,同样一只股票每个人给出的估值是不同的。当市场对股票价值达成一致的主观判断时就形成了股价,在市场情绪渲染下,“市场先生”就此横空出世。

二、谁是真正的“市场先生”

其实,真正的“市场先生”就是那些被市场情绪所感染的投资者。2015年上半年,当A股行情涨到5000点时,许多从未接触过股票的人开始涌入股市,成为炒股军团的一员。他们被身边人炒股赚钱的事实所吸引,迅速跟风进场。然后,在追逐炒股致富梦想的同时,他们大量买入已经涨了好几倍的股票。此后,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内,A股又跌到了2000多点,许多股民开始看空中国经济和上市公司前景,纷纷低价割肉离场。

但是,这些人是否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了“市场先生”呢?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认识。比如现在重仓热点股的投资者,实际上已经变得非理性了,但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此外,还有一些戴着后视镜的投资者,经常发表马后炮式的评论,比如他们会说,“如果我重仓了新能源会赚多少钱?”但他们只是事后诸葛亮,并没有真正地将自己的金钱投入到市场中去。

总的来说,影响“市场先生”走势的关键因素,就是人们的非理性情绪。当茅台股价涨到2600元时,许多人大喊茅台发展前景好,股票被低估,纷纷追涨;但几个月后,当茅台股价跌到1600元时,这些人又开始大叫茅台发展前景暗淡,股票被高估,恐慌割肉。实际上,贵州茅台的基本面在这短短6个月内并没有太大变化,每天仍然生产着同样数量的酒,公司的地址和员工的薪水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有句话说得好:不是风动,不是幡动,只是你的心在动。所以,我们应该避免被市场情绪所左右,保持理性投资,不要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市场先生”。

三、为什么市场会经常失去理性

股票市场经常失去理性的原因在于市场是由人组成的。人性的贪婪和恐慌主宰了整个市场。由于股市信息不透明,人们很容易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员。就像一节地铁上,明明车厢内的空间比较宽敞,但所有人都喜欢挤在门口,这种心态和股市里赚快钱的心态有些相似,可能贪图自己一时的便利,而不顾整体的秩序和规律。

此外,绝大多数人不清楚上市公司的未来,有没有前景、有没有市场都无法判断。在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人们很容易采取“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的策略。行情上涨时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追涨行列,行情下跌时会有更多的人进入杀跌队伍。这样就会导致行情经常性地涨过头和跌过头。这种情况在股市中不断重现,也使投资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未来的不确定性加上人们的恐慌正是股市不断重现涨过头和跌过头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人们的未知和恐慌情绪宛如坐在一辆被卡在悬崖边、摇摇欲坠的私家车里,听着车外的风声呼啸,感受着车体的颤动,仿佛随时都会掉下悬崖,这样的状态让人无法集中精力,思维变得混乱起来,所有的判断和决策都变得模糊不清、毫无理智可言。在股市中,被如此糟糕情绪操控而引发亏损的实例不胜枚举,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例子是2015年中国股市的“黑色星期五”和2017年比特币暴涨,市场大幅波动时人们无法冷静应对,做出了盲目而激进的投资行为,最终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四、如何避免成为“市场先生”

“市场先生”既可以是中小散户,也可以是基金、券商等机构投资者。只要我们失去了理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可能变成“市场先生”。

实际上,未知和恐慌是导致我们成为“市场先生”的根本原因。尽管恐慌难以避免,但恐慌本身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没有恐慌,人类就很难实现趋利避害。唯一能够避免我们成为“市场先生”的方法是解决未知。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通过努力学习和独立思考,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市场规律和投资策略,从而做出概率高的投资决策,使自己成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

最后,让我们再来看看巴菲特是如何应对“市场先生”的。巴菲特以其卓越的投资能力而闻名,但实际上,他也是一位深谙股市博弈之道的高手。他通过博弈论的思路来看待问题,将股市的竞争格局简化到最简单的程度:一场只有他和“市场先生”两个人的博弈。局面非常简单,巴菲特要想赢,就必须想办法让“市场先生”输掉。

那么,巴菲特是如何让“市场先生”输掉的呢?他首先摸清了“市场先生”的脾气,了解到“市场先生”的情绪不稳定,会在情绪波动的时候做出很多错误的决策。这种错误是可以预见的,因为它是由“市场先生”的性格所决定的。因此,巴菲特保持冷静,等待“市场先生”犯错。他知道“市场先生”一定会犯错,所以他很有耐心地等待着,就像我们知道天气变好后飞机就会起飞,我们可以一边看书一边喝咖啡,在机场等待一样。

因此,巴菲特能够战胜“市场先生”,靠的是他洞悉“市场先生”的性格弱点。所谓“市场先生”,就是除自己之外的所有股民的总和。巴菲特洞悉了“市场先生”的弱点,实际上也就是洞悉了股民群体的弱点。

在巴菲特面前,“市场先生”就像一个漏洞百出的马戏团演员,虽然不断使出各种花招,频繁制造噱头,却无法引起观众的笑声。但“市场先生”并非蹩脚的演员,他的这些表演并非无的放矢,实际上这正是他战胜对手的手段。“市场先生”战胜对手的办法是感染。

总之,对于其他股民来说,“市场先生”的这种伎俩是非常厉害的,多数人会不自觉地受其影响,变得比“市场先生”更情绪化。这样一来,主动权就跑到了“市场先生”手里,投资者往往成了被动的接受者。

为了避免这种被“市场先生”牵着鼻子走的情况发生,投资者需要保持理性和耐心,不受市场情绪和短期利益的影响,坚持自己的投资原则和策略。同时,也需要在冷静合理的规划下,不断学习和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深入研究企业的基本面和估值情况,寻找低估值的优质公司股票进行投资,并长期持有。只有这样,才能在股市中获得稳定和可持续的投资回报,同时也避免被“市场先生”左右的风险。

√ 小结

● 真正的“市场先生”就是那些被市场情绪所感染的投资者。

● 对我们来说,关键在于利用“市场先生”口袋中的报价,而不是他的智慧。

● 未来的不确定性加上恐慌正是股市不断重现涨过头和跌过头的重要原因。

● 学习巴菲特的投资智慧,洞悉“市场先生”的弱点,不要被他牵着鼻子走,耐心、理性地等待他出错。

● 投资者需要保持理性和耐心,不受市场情绪和短期利益的影响,坚持自己的投资原则和策略,避免被“市场先生”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