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珍珠泉(1)记(1 / 1)

王昶

济南府治,为济水(2)所经。济性洑而流(3),抵巇(4)则辄喷涌以上。人斩木剡(5)其首,杙(6)诸土,才三四寸许,拔而起之,随得泉。泉莹然至清,盖地皆沙也,以故不为泥所汩。然未有若珍珠泉之奇。泉在巡抚署廨(7)前,甃(8)为池,方亩许,周以石栏。依栏瞩之,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玑(9),皆自底以达于面,瑟瑟然(10),累累然(11)。《亢仓子》(12)云:“蜕地之谓水,蜕水之谓气,蜕气之谓虚。”观于兹泉也,信。是日雨新霁,偕门人吴琦、杨怀栋游焉,移晷(13)乃去。济南泉得名者凡十有四,兹泉盖称最云。

赏析

王昶(1725—1806),字德甫,号兰泉,晚号述庵,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至刑部右侍郎。早负诗名,学识渊博,长于经学考证,尤嗜金石之学,多藏金石碑版。编撰有《湖海诗传》《湖海文传》《明词综》《国朝词综》《金石萃编》等,著有《春融堂集》。

济南是举世闻名的“泉城”,文章开头,作者先对济南多泉的原因作了简要的解释。然后转入描述珍珠泉,而集中表现其所以为“珍珠”的奇景:“泉从沙际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日映之,大者为珠,小者为玑,皆自底以达于面,瑟瑟然,累累然。”并引证古书记载以解释泉珠的聚散原因。文笔简练生动,流畅活泼,精致有趣,可谓小品佳作。

(1) 珍珠泉:在今山东济南市。泉水上腾,状如珠串,故名。

(2) 济水:源出于河南济源市王屋山,分东南两流。

(3) 洑而流:水潜流于地下。

(4) 抵巇(xī):遇到地下的缝隙。巇,缝隙。

(5) 剡(yǎn):削尖。

(6) 杙(yì)诸土:把小木桩插进土里。杙,一头尖的小木桩。

(7) 巡抚署廨(xiè):巡抚官署。巡抚,清代省级地方政府行政长官,又称抚台、抚军。

(8) 甃(zhòu):以砖修井,后亦称砌砖石为甃。

(9) 玑:不圆的珠子。

(10) 瑟瑟然:形容泉珠出水面发出的细碎的声音。

(11) 累累然:形容泉水涌出时水珠连续的样子。

(12) 亢仓子:书名,旧题庚桑楚作。下引文字见该书《全道篇》。

(13) 晷(guǐ):日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