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桂林诸山记(1 / 1)

袁枚

凡山,离城辄远,惟桂林诸山离城独近。余寓太守署中,晡食(1)后,即于于(2)焉而游。先登独秀峰(3)。历三百六级,诣其巅,一城烟火如绘。北下至风洞,望七星岩(4),如七穹龟团伏地上。

次日,过普陀,到栖霞寺(5),山万仞壁立,旁有洞。道人秉火导入,初尚明,已而沉黑窅渺(6),以石为天,以沙为地,以深壑为池,以悬崖为幔,以石脚插地为柱,以横石牵挂为栋梁。未入时,土人先以八十余色目列单见示,如狮、驼、龙、象、鱼网、僧磬之属,虽附会,亦颇有因。至东方亮,则洞尽可出矣。计行二里许,俾昼作夜。倘持火者不继,或堵洞口,则游者如三良殉穆公(7)之葬,永陷坎窞(8)中,非再开辟,不见白日。吁,其危哉!所云亮处者,望东首,正白,开门趋往,扪之,竟是绝壁。方知日光从西罅穿入。反映壁上作亮,非门也。世有自谓明于理,行乎义,而终身面墙者,率类是矣。

次日,往南薰亭(9),堤柳阴翳,山淡远萦绕,改险为平,别为一格。

又次日,游木龙洞,洞甚狭,无火不能入,垂石乳如莲房半烂,又似郁肉(10)漏脯(11),离离可摘。疑人有心腹肾肠,山亦如之。再至刘仙岩(12),登阁望斗鸡山,两翅展奋,但欠啼耳。腰有洞,空透如一轮明月。

大抵桂林之山,多穴,多窍,多耸拔,多剑穿虫啮,前无来龙,后无去踪,突然而起,戛然而止,西南无朋,东北丧偶,较他处山尤奇。余自东粤来,过阳朔(13)所见山,业已应接不暇:单者,复者,丰者,杀者,揖让者,角斗者,绵延者,斩绝者,虽奇鸧九首,獾疏一角,不足喻其多且怪也。得毋西粤所产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独成一家者乎?

记岁丙辰(14),余在金中丞(15)署中,偶一出游,其时年少,不省山水之乐。今隔五十年而重来,一邱一壑,动生感慨,矧诸山之可喜可愕哉?虑其忘,故咏以诗;虑未详,故又足以记。

赏析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曾任溧水等地知县,辞官后居江宁,筑园林于小仓山,号随园。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著有《小仓山房集》及《随园诗话》等。

桂林山水历来享誉天下,奇峰怪石,绚烂多姿。作者首先记述了游览栖霞洞的惊险历程和奇幻见闻,可谓惊心动魄。次日游南薰亭,堤柳如烟,群山淡远,萦绕四周,颇为平静。又次日游木龙洞、刘仙岩,欣赏到了奇特的钟乳石和斗鸡山。

接下来作者结合对其他所经山水的观览印象,对桂林山水做了个简单的总结:大抵桂林之山,多穴,多窍,多耸拔,多剑穿虫啮,前无来龙,后无去踪,突然而起,戛然而止,堪称孤峭自喜,自成一家。作者少年时,不省山水之乐。如今隔五十年后重游故地,一丘一壑,动生感慨,足见山水有情,耐人寻味。

(1) 晡食:晚餐。

(2) 于于:行动悠然自得的样子。

(3) 独秀峰:一名紫金山,孤峰耸立,挺拔清秀。

(4) 七星岩:因七峰列如北斗而名。

(5) 栖霞寺:在七星岩下,始建于唐代。

(6) 窅渺:深远广袤。

(7) 穆公:秦穆公,名任好,在位三十八年,任用百里奚等贤臣,称霸西戎。死时以子车氏的三个儿子奄息、仲行、针虎为殉。三人均为当时著名贤士,故秦人作《黄鸟》诗哀之,称之为“三良”。

(8) 窞(dàn):深坑。

(9) 南薰亭:在市北虞山山半,宋代张栻建。

(10) 郁肉:腐臭的肉。

(11) 漏脯:溃烂的干肉。

(12) 刘仙岩:又名升仙石,相传是仙人刘仲远的居所。

(13) 阳朔:县名,今属广西。

(14) 丙辰:乾隆元年,1736年。

(15) 金中丞:金??,时任广西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