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田雯
嵩山神祠(2),在黄盖峰下,登封县东八里。祠门三重,古柏几二百株。三门之内,四岳神祠,分列左右。东有降神殿,绘“生甫及申”(3)像于壁,剥落已半,西为御香亭,历代已来,封禅记功德地也。谒岳神殿祀事毕,下西阶,古柏鳞次,桀石丛峙。石上遍刊祝厘辞(4),祠官姓氏,周览移晷,回登天中阁(5)少憩。
理策至山麓,仰视一峰入云,石色青绀(6)如画,岚流雾垂,上合下竦,是为万岁峰(7)。其麓为入山所必经也。蓝舆行十里至中峰。昔人云:“嵩山如卧眠龙而癯(8)。”望之浑成秀拔,若不知有嵚崎(9)参差之势者。及涉中峰之巅,群峰争出,若攒图之托霄上,烟云吞吐,日月蔽亏,林木蓊郁,鸟兽游鸣,阴晴变态,二十四峰(10)环列于中峰,左右上下,不可名状。如谢绛所称玉女窗、捣衣石,但略括一二矣。
东五里许为卢岩,岩有卢鸿一宅,今为寺。两山忽张,匹练下垂,微飙吹之则左右动,奔涧**壑,众山皆响,为嵩山佳处。昔鸿一隐此,作《十志》以自豪,抱微尚,鸣高蹈已耳。而来游者莫不凭襟怡情,因以思慕于其人矣。东有白鹤观,背负三峰,大小熊山屏其前,为嵩高之奥宅。三峰多石室,远眺一室,豁达洞开,与他室异,或即谟觞室(11)也。南七里径崇福宫(12)投龙洞(13),力疲思返。
康熙丙子二月丙辰(25)记。
赏析
田雯(1635—1704),字纶霞、紫纶,号漪亭,晚号蒙斋,山东德州人。康熙三年(1664)进士,官至工部郎中。他博闻强记,崇尚古学,诗文均自成一家。有《古欢堂全集》等。
这篇游记主要叙述嵩山的气势和地位,文风典雅华丽。开篇记述神祠、圣迹、古柏、石刻,雍容简洁,突出嵩山在五岳居中的至高地位和深厚积淀。接下来从万岁峰到中峰,主要写山峰的浑成秀拔,烟云吞吐之中,二十四峰环列,颇为壮观。第三段写嵩山的寺庙兼及受人尊重的隐士事迹,幽境胜概中透着隐逸之风。第四段写因病未能登顶,远望洛水、伊阙,畅想凌云游仙,借嵩阳观的古物遗迹、碑刻书法寄托内心情志,是一篇值得品味的嵩山游记。
(1) 太室:即中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
(2) 嵩山神祠:即中岳庙。
(3) 生甫及申:句见《诗经·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4) 祝厘辞:祭时祈福的文辞。
(5) 天中阁:中岳庙的前门。
(6) 绀(gàn):深青透红的颜色。
(7) 万岁峰:在嵩山太室正南峰下,为登岳正道。
(8) 嵩山如卧眠龙而癯:指明代袁宏道《嵩游记》所说:“古云‘华山如立,嵩山如卧’。二语胜画,非久历烟云者,不解造是语也。然余谓华山如峨冠道士,振衣天末,嵩则眠龙而癯者也。”
(9) 嵚崎:山峰高峻的样子。
(10) 二十四峰:指青童峰、黄盖峰、浮丘峰、三鹤峰、遇圣峰、万岁峰、玉镜峰、狮子峰、虎头峰、起云峰、凤凰峰、金壶峰、华盖峰、玄龟峰、卧龙峰、会仙峰、子晋峰、玉柱峰、老翁峰、玉人峰、玉女峰、独秀峰、积翠峰、太白峰。
(11) 谟觞室:唐代冯贽《记事珠》中曾记载说:“嵩高山下有石室,名谟觞,内有仙书无数,昔仙人方回读书于内,玉女进以饮食。”
(12) 崇福宫:即万岁峰万岁观。唐高宗时改称太乙观,宋改称崇福宫。
(13) 投龙洞:即“嵩洞”,亦名“龙简洞”。
(14) 半人疾:这里指脚疾。晋苻坚因习凿齿有脚疾,而称习为半人。见《襄阳耆旧传》。
(15) 伊阙:山名,又名阙塞山、龙门山。在河南洛阳南。因两山相对如阙门,故名。
(16) 谡谡(sù sù):风声。
(17) 徐浩:字季海,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唐代书法家,官至太子少师。
(18) 昳(dié):日过午偏斜。
(19) 箕山:又名许由山,在太室东南约二十里。
(21) 石淙:指平洛水。水两边奇石攒立,变化万千,风景秀美。
(22) 磥砢(lěi luǒ):同“磊砢”,山石堆积众多的样子。
(23) 禹州:即今河南禹州。
(24) 襄城:治所在今河南襄城。
(25) 康熙丙子二月丙辰:康熙三十五年二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