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袁中道
出西直门,过高梁桥(2),杨树夹道,带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见沙石,蕴藻萦蔓(3),鬣(4)走带牵。小鱼尾游,翕忽跳达。亘流背林,禅刹相接。绿叶秾郁(5),下覆朱户,寂静无人,鸟鸣花落。过响水闸,听水声汩汩。至龙潭堤,树益茂,水益阔,是为西湖(6)也。每至盛夏之月,芙蓉十里如锦,香风芬馥,士女骈阗(7),临流泛觞(8),最为胜处矣。憩青龙桥,桥侧数武(9),有寺依山傍岩,古柏阴森,石路千峰。山腰有阁,翼以千峰,萦抱屏立,积岚沉雾。前开一镜,堤柳溪流,杂以畦畛(10),丛翠之中,隐见村落。降临水行,至功德寺,宽博有野致。前绕清流,有危桥可坐。寺僧多业农事,日已西,见道人执畚者、插者、带笠者野歌而归。有老僧持杖散步塍(11)间,水田浩白,群蛙偕鸣。噫!此田家之乐也,予不见此者三年矣。夜遂宿焉。
赏析
袁中道(1570—1626),字小修,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袁宗道、袁宏道胞弟,“公安派”领袖之一。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国子监博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有《珂雪斋集》。
本文写的是西直门外的山水风光,细致描绘了沿路所见的杨柳、溪水、游鱼、水草,以及龙潭堤的湖光山色、十里荷花,特别是“每至盛夏之月,芙蓉十里如锦,香风芬馥,士女骈阗,临流泛觞,最为胜处矣”这样的游玩盛况,还有寺庙的幽深和宁静的山民生活情景。语言清丽自然,讲究文采,富于画面感,真切如在目前。
(1)西山:北京西北郊群山的总称,包括百花山、灵山、妙山、香山、翠微山、卢师山、玉泉山等,为北京名胜。
(2) 高梁桥:又名高亮桥,在西直门外西北。
(3) 蕴藻萦蔓:积聚的藻类植物,枝蔓互相缠绕。
(4) 鬣:鱼鳍,此指鱼类。
(5) 秾郁:花木茂密。
(6) 西湖:指今北京颐和园内的昆明湖。
(7) 骈阗:连续不断,络绎不绝。
(8) 临流泛觞:对着流水,泛舟饮酒。
(9) 武:半步。
(10) 畛(zhěn):田间小路。
(11) 塍(chéng):田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