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盘山(1)记(节选)(1 / 1)

袁宏道

盘山外骨而中肤。外骨,故峭石危立,望之若剑戟罴虎(2)之林。中肤,故果木繁,而松之抉石罅出者,欹嵚(3)虬曲,与石争怒,其干压霜雪不得伸,故旁行侧偃(4),每十余丈。其面削,不受足;其背坦,故游者可迂而达。其石皆锐下而丰上,故多飞动。其叠而上者,渐高则渐出。高者屡数十寻,则其出必半仄焉。若半圮之桥,故登者栗。其下皆奔泉,夭矫曲折,触巨细石皆斗,故鸣声彻昼夜不休。其山高古幽奇,无所不极。

述其最者:初入得盘泉,次曰悬空石,最高曰盘顶也。泉莽莽(5)行,至是落为小潭,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纤鱼数头,尾鬣(6)可数,落花漾而过,影彻底,忽与之乱。游者乐,释衣,稍以足沁水,忽大呼曰“奇快”,则皆跃入,没胸,稍溯而上,逾三四石,水益哗,语不得达。间或取梨李掷以观,旋折奔舞而已。

悬空石数峰,一壁青削到地,石粘空而立,如有神气性情者。亭负壁临绝涧,涧声上彻,与松韵答。其旁为上方精舍(7),盘之绝性处也。

盘顶如初抽笋,锐而规,上为窣诸波(8),日光横射,影落塞外,奔风忽来,翻云抹海。住足不得久,乃下。迂而僻,且无石级者,曰天门开。从髻石(9)取道,阔以掌,山石碍右臂,左履虚不见底,大石中绝者数。先与导僧约,遇绝崄(10)处,当大笑。每闻笑声,皆胆落。扪(11)萝探棘(12),更上下仅得度。两岩秀削立,太古云岚,蚀壁皆翠。下得枰石(13),方广可几筵。抚松下瞰,惊定乃笑。世上无拼命人,恶得(14)有此奇观也。

赏析

作者简介见《虎丘记》。

这是一篇生动传神的游记。开篇用“外骨中肤”概括盘山的特点,写盘泉的一段,白石金沙,已然与众不同,再加上这里游动的纤鱼、漂流的落花,更富韵致。而游者以足沁水,大呼奇快,跃入没胸等等,这些细节描写,就更添入了灵动的气韵。

登盘顶的过程,充满了惊险刺激,也写出了历险以后的快意。“世上无拼命人,恶得有此奇观”,又表达了作者游历险处之后快然自得的心情。

这一系列的精彩描绘,仿佛一幅幅简洁生动的写意画,浅淡着墨,却显出十分传神的效果,不得不令人叹服作者出神入化的手笔。

(1) 盘山:在今天津蓟州区西北。

(2) 罴(pí)虎:用《尚书·牧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语,喻武士。罴:熊的一种。

(3) 嵚(qīn):山高峻貌。

(4) 侧偃(yǎn):向旁边倒。

(5) 莽莽:原指草木茂盛,这里借指泉水茂盛,源源不绝。

(6) 鬣(liè):指鱼嘴旁的鳍。

(7) 精舍:寺院的雅称。

(8) 窣(sū)诸波:梵语“塔”,今多译作“窣堵波”。

(9) 髻(jì)石:盘山上地名,因形似盘在头上的发髻得名。

(10) 崄(xiǎn):同“险”。

(11) 扪:拉,持。

(12) 棘:酸枣树。

(13) 枰(píng)石:棋盘石。

(14) 恶(wū)得:怎能,哪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