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王叔承
丙寅(2)五月,同陈贞甫、范伯桢、仲昭兄弟为金山游。自京口(3)渡江而西,数里及山。由修廊左折入寺,廊壁嵌古今碑题数十百,虚敞临江。寺中,观中泠泉亭(4),而井之水,经品为天下第一云。又左右三四折,数百步,至吞海亭。又上则留云亭。亭立绝顶,所谓妙高峰也。东顾海门(5),南绝吴、越,上游北襟淮、扬,长江自岷(6)、夔(7)、湘、蠡(8)涌天西来,分下山足,两岸商舟万计,樯立如林,江山奇胜,飘然神爽。下峰而南,至江天阁,悬空俯江,大可憩望,辄倚栏觞咏(9)。可二时许,见月出江上,辄徙酌寺门,面石簰山(10)地饮。山即郭璞(11)墓,酾酒吊之,则暮潮明月作白,如大雪垂天,江寒逼人,不知为夏。又渔舟明灭波际,如画工写意家素缣飞洒水墨也。忽忆异时同商任叔、陆伯玉游此。今商生客死,陆生病,不果来。死生离别,觉江水悠悠者。山有日照崖、头陀崖、朝阳洞、龙池,会暮夜,不及游。水有善财石(12),亦曰鹘山,分状证之,盖两肖也。月下扪张清河(13)诗碑,指识其字。议者谓张后无诗。或又诵杜少陵“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之句云。
赏析
王叔承(1537—1601),初名允光,以字行,吴江(今江苏苏州)人。初入都客大学士李春芳所。后谢归,纵游吴越山水。其诗极为王世贞兄弟所称许。著有《吴越游编》等。
金山、焦山都在镇江、扬州间的长江里,其中金山是来往船舶聚集的渡口,焦山幽僻藏胜,位于金山下流,别有风光。作者登上金山顶峰,远望四方,近览江岸,“飘然神爽”。扪碑诵诗之际,不由得意怆情伤,觉得江寒逼人,风景萧瑟,寄托着作者对世事的忧虑。
次日游焦山,登上佳处亭,心情舒畅,觉得自然景物充满生气,“榴花甚吐”、“草树四垂”,鲋鱼“鲜活色青,鳃微开合”,因而谈古论今,感怀先贤。
作者漫笔记游,即兴寄怀,文中有诗,景中含史,既写出金、焦二山的景象特点,又富有历史的感慨和现实的关怀,允称佳作。
(1) 金山:在江苏镇江市西北。焦山:在江苏镇江市东北。
(2) 丙寅: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
(3) 京口:在今镇江市。
(4) 中泠(líng)泉亭:因中泠泉而筑的亭。
(5) 海门:明时海门在今江苏南通市。
(6) 岷:古岷州为长江支流岷江的发源地,今甘肃岷县一带。
(7) 夔:古夔州为长江流经之地,今重庆奉节一带。
(8) 蠡:彭蠡,即今江西鄱阳湖。
(9) 觞咏:边饮酒边咏诗。
(10) 石簰(pái)山:在金山西边江中。
(11)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东晋诗人、学者。
(12) 善财石:在金山东边的江中。形似佛家的善财童子。
(13) 张清河:指晚唐诗人张祜,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
(15) 女萝:地衣类植物,常寄生松树上。
(16) 酹(lèi):以酒洒地以示祭奠。
(17) 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容城(今属河北)人。嘉靖进士,历南京兵部右侍郎、刑部员外郎。因劾严嵩十大罪而下狱被杀。
(18) 陈子:指同游者陈贞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