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门(1)记(1 / 1)

薛瑄

出河津县(2)西郭门,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皆峦危峰,横出天汉(3)。大河自西北山峡中来,至是,山断河出,两壁俨立相望。神禹疏凿之劳,于此为大。

由东南麓穴岩构木,浮虚架水为栈道,盘曲而上。濒河有宽平地,可二三亩,多石少土。中有禹庙,宫曰明德,制极宏丽。进谒庭下,悚肃思德者久之。庭多青松奇木,根负土石,突走连结,枝叶疏密交荫,皮干苍劲偃蹇,形状毅然,若壮夫离立,相持不相下。宫门西南,一石峰危出半流。步石磴,登绝顶。顶有临思阁,以风高不可木,甃甓为之。倚阁门俯视,大河奔湍,三面触激,石峰疑若摇振。北顾巨峡,丹崖翠壁,生云走雾,开阖晦明,倏忽万变。西侧连山宛宛而去。东视大山,巍然与天浮。南望洪涛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烟村雾树,风帆浪舸(4),渺然出没,太华,潼关,雍、豫诸山,仿佛见之。盖天下之奇观也。

赏析

薛瑄(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运城)人。永乐进士,官至南京大理寺卿。卒谥文清。有《薛文清公集》。

这篇游记细致记述了作者游览龙门山的全过程,全面介绍了龙门山的一系列景致,堪称详备。全文以游览路线为线索,步步推进,要言不烦,从容质朴。从河津县西郭门开始写起,先叙述了龙门山宏伟壮丽的地理形势,然后是上山的栈道、濒河平地上的禹庙、庙里的青松奇木、临思阁等。

由临思阁俯视四望一节,从高处总览龙门风景,乃见“大河奔湍,三面触激,石峰疑若摇振。北顾巨峡,丹崖翠壁,生云走雾,开阖晦明,倏忽万变。……南望洪涛漫流,石洲沙渚,高原缺岸,烟村雾树,风帆浪舸,渺然出没”,真不愧天下奇观!

文章后半记述的依然是沿途景观,包括楼阁、后土祠、多有悬石的石龛、道院等等,至返程而止,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家乡胜景的挚爱情怀。

(1) 龙门:在今陕西韩城东北、山西河津西北,黄河两岸峭壁,河流奔泻直下。

(2) 河津县:即今山西河津市。

(3) 天汉:银河。这句形容龙门山高而广。

(4) 浪舸:拥浪前进的大船。

(5) 辘轳(lù lú):井上绞起汲水水斗的器械。

(6) (jú):井绳。

(7) 列御寇:即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郑人,得风仙之道,能乘风而行。

(8) 槎(chá):水中浮木。

(9) 蹐(jí):小步。

(10) 窿(lóng)然:窟窿的样子。

(11) 吻:动物嘴的突出部分。

(12) 疣赘:皮肤上长的疙瘩。

(13) 编磬:古代用玉或石制成的乐器,悬挂架上,依音调律吕编成一组,故称。

(14) 烦燠(yù):烦闷燥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