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月记(1 / 1)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1),其具是四美(2)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3)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4);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5)、瑶台(6)、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赏析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善诗文,尤工词,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有《于湖居士文集》。

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任上被免职。从桂林北上,途经洞庭湖,在金沙堆停留,正值中秋,独登观月,写了这篇观月记。

中秋赏月,是中国文化永恒的热门主题,可以说每一个人心目中都有一轮属于自己的“当时明月”。作者在洞庭湖中的金沙堆观赏中秋月色,别有情趣。顾名思义,金沙堆由沙沉积而成,月光之下,金沙与月华交相辉映,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极具美感。作者在文章开头就提出观月“四美”之说,谓观月最好是中秋、临水、独往、去人远,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眼光。这篇短文有描写,有议论,有抒情,流畅自如,饶有东坡风致。

(1) 金沙堆:由湖沙堆积而成的小岛,在洞庭湖与青草湖之间。

(2) 四美:指赏月最理想的四个条件:中秋月,临水之观,独往,去人远。

(3) 青草:湖名,亦名巴丘湖,与洞庭湖相连。

(4) 与月相夺:和月光争辉。

(5) 阆(làng)风:即阆风巅,传说为神仙居住之处,在昆仑之巅。

(6) 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以五色玉为台基。